老总督赵尔逊。 代表段祺瑞。 主持了和谈会议。 参加会的。 张作霖、 张作相、 张景惠、 袁金凯、 孙烈臣、 杨宇霆。 这边坐的是冯麟阁、 周启雄、 天昏地暗等人。 主席上就坐的正中央, 自然是赵尔逊, 上垂首, 黑龙江督军毕桂芳, 下垂手, 吉林督军孟恩远。 其他参加会的做笔录的都做出老远去, 诶, 你别管, 这个会议成功于失败, 倒挺隆重庄严的。 会议开始之时, 赵尔逊首先得讲套话了。 老头儿太老了。 动不动了, 上气儿不接下气儿, 先咳嗽一顿。 又擤鼻涕又擦眼泪, 你说这个麻烦劲儿吧, 足有5分钟他才收拾完, 嗯嗯, 都来齐了吗? 报告都来齐了好吧? 呃, 那么咱们就开始啊, 他这这大伙儿一听这个着急。 哎呀, 他收拾完了, 断断续续一说, 会议开始, 唠唠叨叨的人们一听, 语无伦次。 你赶紧就单刀直入说正题得了呗。 呃, 先谈了国际形势, 国内形势, 又打全国, 又谈到东三省, 又打东三省, 又谈到奉天, 兜了大圈子, 能有108000里, 最后才落到主题上, 大伙儿一看, 过去半小时了。 人们连打哈欠再没精神都静静的听着, 最后都说了, 这不嘛。 呃, 书归正传吧。 方才我分别跟二公都谈了话, 大伙儿嘛, 也非常关心。 雨婷表示嘛, 呃, 可以让步, 林阁表示嘛, 也可以让步, 这就好嘛, 不是有那么句话。 进一步。 可以说天昏地暗, 退一步海阔天空啊啊。 为人处世不要做的太绝了, 那么二公当众再表表态吧。 张作霖首先发言, 张作霖说的挺好。 对于林葛大哥提出的4个条件, 我没有异议。 比方说, 这4个条件的内容是1。 每年叫将军公署拨款500万元做28师活动经费二、 扩充兵力7个营三。 要设立帮办衙门, 职权开销一切都跟将军公署平衡。 四、 帮办大人跟我的将军职权平行, 我没有意见。 但是我请示了政府, 政府不批准我怎么办? 闹得林葛大哥对我意见很深呢, 认为这我不够意思, 其实咱们把话公开说了, 我有那个权利吗? 我能做得了主吗? 这不是大人在这儿呢吗? 您是我们的老前辈、 老上司, 您又代表中央政府来的, 您说您要同意, 我没意见。 这一方面给赵尔逊戴高帽, 一方面把责任全推到赵尔逊身上了。 张作霖接着又说。 呃, 当然了, 林葛大哥后来让了步了, 那4个条件全废除, 就要省长一职。 这个我也无权做主啊, 嗯。 这不是你老人家在这儿吗? 你们同意我自然没有意见, 慢说, 省长, 就是督军我也让位。 接着, 冯麟阁发言。 冯林葛就提出来, 我跟张作霖同时受招安, 同时做过新民府的三营统领、 六营统领、 9营统领。 民国成立之后, 我们同时被任命27师、 28师中将、 师长。 那么剿匪的时候, 我也尽了全力, 我几乎全军覆没呀, 为国家立了血汗战功。 现在张作霖又是将军, 又是巡阅使, 我还是个28师师长。 仅做一个空头的帮办, 我觉着不甘心, 我不是讲条件, 嗯, 那么我要省长一职不算过分。 老人家, 能允许的话, 咱们一天云彩全散了, 我马上撤兵。 你看怎么样, 诶诶这这这事儿是是是这样啊, 有关省长一职关系重大呀, 你我他都不知咱们能答应的事儿, 这个事呢, 还要请示总理答复。 二公啊, 不要坚持己见, 当然了, 你们说的都有一定的道理, 老朽深表同情, 啊啊, 二位, 你, 你们说呢? 你说他说了半天, 这叫什么话呀? 嗯, 模棱两可。 这两位督军做调停人, 谁也不敢得罪, 心里盘算着, 心说, 张小个子跟冯麟阁最好是干起来, 你俩两败俱伤, 我们好从中获利。 嗯, 不然的话, 看你们二位气势汹汹, 大有独霸东三省的野心呢, 将来我们非受排挤不可。 但是话又没法儿说, 只有哼哼哈哈随声附和。 赵尔逊一问他俩, 他俩也乐了, 诶诶, 呃, 对啊, 对, 是是, 嘿, 言之不假, 言之有理。 都是这样的态度。 结果这个会扯了半天没有头绪, 第二天照样开会, 又扯了半天, 到了中午了, 排摆宴席吃饭仍然没有头绪, 张作霖是非常着急。 张作霖心说, 打发一个废物来, 嗯, 什么问题也不解决, 这么往下拖延到什么时候是终点呢? 张作林背着赵尔逊不知道, 又电请段祺瑞把这情况报告。 段祺瑞等着回信儿呢, 一看迟迟没有下文, 也是火冒三丈, 心说中央政府这事儿多了, 能把精力集中到东三省上吗? 后来, 段祺瑞毅然下了命令, 召回赵尔逊, 并且命令28师师长冯林葛。 赶紧进北京送之。 不来不行。 要不说家有千口, 主事一人呢? 当断不断, 必留后患呢? 段祺瑞这么做不算不对? 赵二军一看, 既然招回去, 老头儿就算完成任务了。 嗨, 什么问题没解决? 闹了一顿吃喝。 临走前, 张作霖还真不错。 最好的高丽参。 给赵尔逊包去两盒儿, 让老头儿啊泡酒喝, 延年益寿, 给那两位督军也送了重礼。 把他们全打发走了, 这赵尔逊临走前儿得带着冯林葛, 怕冯林葛不听, 林格呀, 跟我同车进京吧啊。 我去交差, 你去述职, 跟我一块儿走吧。 冯林哥一看, 不走不行了。 跟张作霖这才说兄弟。 还是那句话, 我栽了。 我彻底的栽了, 我服你, 这回我进京了, 吉凶祸福难以预料啊, 兄弟, 你看着办吧。 啊, 张作霖真够意思, 拉着冯林葛的手, 大哥还是那句话。 你我弟兄虽然发生了不愉快的事儿, 我张作霖不忘前情, 你尽管进北京, 你的财产, 你的家眷, 我妥为保护, 要出一点差错, 你唯我是问啊, 天地都不容。 另外, 你的28师原班人马驻扎在广宁, 有我将军公署照样发放补贴, 照样给官饷。 决定对得起哥哥, 你, 你等多等回来, 你还是28师师长, 原班人马还是你的。 好吧, 兄弟, 我先谢谢你了, 说是一回事, 做又是一回事儿啊, 那就看实际行动吧, 走了。 风林阁灰溜溜进了北京了。 那么, 赵尔逊得了两盒人参, 回来挂个号, 老头儿就去养老去了。 咱不必细说, 那两位督军一个回了吉林, 一个回了黑龙江, 咱也暂时不提。 单说冯林葛呀, 进京之后, 段祺瑞马上接见。 看来对这个事儿他非常重视。 在中南海接见之后, 是好言安慰, 问了问经过, 最后冯林葛提出要求, 仍然坚持要省长一职, 段祺瑞也会来事儿, 哎呀, 林葛兄啊, 论你的才干, 何止是区区一省长啊。 我刚组建政府, 各方面都需要人才, 我看这样吧, 你留在北京好好的休息休息, 将来有了空缺, 我给你安排一个好差事。 我还想留下你, 做我有力的助手。 一句话, 把风林阁留到北京了。 段祺瑞嘴是那么说, 实质上把冯麟格给软禁起来了, 不允许他回东北。 你说这招厉害不厉害? 冯麟阁到了现在, 剩了光杆总司令, 你一个人儿, 叫天天不应, 叫地地不语, 当然不缺钱花, 嗯, 要什么有什么住的条件, 那都是高等的, 但是行动失去了自由, 他留下那个28师, 诶, 全都落到张作霖掌握之中。 在前些时啊。 东三省能跟张作霖分庭抗礼的就是风林阁, 现在老冯这一腾出位置来, 被软禁在北京, 谁还敢跟张作霖分庭抗礼? 实质上, 东三省的大权就落到张氏的掌握之中。 你看, 张作霖说的比唱的都好听。 你的28师我给观想, 我好好照顾, 实质上从那天开始, 已经把28师变成他的直系部队了。 派自个儿心腹弟兄到那统领军兵。 老冯这一回不了广宁了, 张作霖的心落了, 停了, 大刀阔斧把28师进行了改编, 都给拆散了。 然后重新编组, 派自己的人管, 把整个这几万人全给吞了。 那冯林葛倒霉还没倒到头呢, 这刚一半儿, 要不说人这一辈子难呢? 冯麟阁那么聪明, 一招起走错, 满盘俱是空。 坑了他一辈子, 没得好。 怎么说呢? 他不留到北京了吗? 北京是个最多事的地方, 怎么说这个段祺瑞做了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 好像是。 君临天下, 一统政权, 实则不然。 他跟他的上级总统黎元洪。 双方有摩擦, 黎元洪再窝囊, 小明是总统啊, 总统是国家元首, 按理说国务总理在他之下呀, 什么事儿都得请示他, 决定由总理去执行啊。 结果现在相反了。 段祺瑞一手遮天, 拿他当傀儡, 黎元洪怎么能甘心呢? 那黎元洪也不是太窝囊, 手下也有一帮子人儿, 正在这时候发生了欧战, 欧战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 很多国家卷入这场战争。 那么中国政府派兵不派兵啊? 嗯, 参战不参战呢。 得表个态呀, 就为出兵问题, 总统总理发生了摩擦。 段祺瑞主张派兵参加欧战, 黎元洪坚决反对。 认为我们自顾不暇派的哪路兵, 嗯。 就这样, 摩擦越来越大, 仇口越来越深。 最后, 老黎动怒了, 这位李菩萨把桌子一拍, 因为他是总统, 利用他手中的权力, 下了一道命令, 解散政府, 罢免段祺瑞的国务总理, 我不用你了。 罢免令一下, 段祺瑞冷笑一声, 哈哈哈哈哈哈, 不用我, 我还不伺候猴儿呢, 夹行李拎皮包到天津去了。 表面上他现在什么也不是了, 实质上还调动指挥着全国的人马。 那蒋介石您还记得吗? 在百万雄师即将过大江之时, 蒋介石提出隐退, 叫李宗仁代总统。 那么蒋介石不是总统了, 照样指挥着千军万马。 段祺瑞跟蒋介石大同小异, 各省的督军听他的, 段祺瑞指挥着, 让各省独立。 孤立黎元洪。 纷纷致电让黎元洪下台, 那这玩意儿厉害不厉害? 因此, 各省先后宣布独立, 拥兵自重, 不听中央政府的, 你这个总统啊, 狗屁, 没拿你当回事儿, 你最好下台另换总统。 把这老李也整的焦头烂额呀, 这老李抱着大印心说话, 我就不走, 我就不退, 看你们能怎么的, 他赖在北京不交大权。 怎么办呢? 得有人调停, 在总理和总统之间进行调停。 因此, 历史上有一个督军团徐州会议。 您看近代史上头都有啊。 徐州会议是6个省的督军联席会议, 连张作霖也派代表参加了, 奉军的代表就是杨宇霆到徐州参加联席会议, 公推张勋为督军团的团长。 这张勋咱也不止一次说过, 这个人最顽固不过。 他是江西的人, 自幼参军就做了大头兵。 由于他作战十分勇敢, 出生入死, 由打普通一个兵爬到总兵关。 可也不简单呢。 爬上总兵之后, 够了份儿了, 曾经来过奉天, 在开原、 铁岭都铸过兵, 在奉天待了2年多以后, 又调进北京。 在清朝晚期的时候, 净打仗了, 光绪皇帝、 慈禧太后不是跑热河躲着去, 就是跑西安去了, 都是张勋率兵保驾。 因此, 清政府这老太后对张勋有好感, 破格提拔封太子少保。 江南提督。 民国成立之后。 他也是开国元勋一份呢。 也是领兵的大将, 居然做了长江巡阅使兼安徽都督, 他现在手下有好几万人吗? 但是就张勋本人来讲, 对民国毫无感情, 已然留恋着清政府, 连做梦都是这套事儿, 他觉着我之所以有今天, 从哪儿来的? 还不是皇上的恩赐吗? 嗯, 有皇上那多好啊, 什么民国不民国的, 四分五裂, 乱七八糟的, 嗯。 所以, 他时刻想着伏笔。 诶, 这次机会来了。 徐州开会, 这是他的老窝, 各地督军拥护他当头, 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