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00] 本字幕由腾讯音乐天琴实验室独家AI字幕技术生成 [00:00:01] 谈到秦始皇 [00:00:02] 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行灭六国 [00:00:05] 统一天下 [00:00:06] 成为中国历史上的千古一帝 [00:00:09] 但是在这个千古一帝秦始皇的身上 [00:00:13] 后来发生了两件事情 [00:00:15] 却让她留下了千古骂名 [00:00:18] 这两件事情 [00:00:19] 一个是焚书 [00:00:21] 一个是坑 [00:00:22] 如何在一起 [00:00:24] 就是焚书坑儒这个词已经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典故 [00:00:30] 谈到秦始皇 [00:00:32] 我们就绕不开焚书坑儒这个词 [00:00:35] 那么 [00:00:35] 焚书坑儒到底是怎么发生的 [00:00:38] 为什么这个词与秦始皇的关系如此密切 [00:00:42] 我们今天应该怎样评价当年发生的这两件事情啊 [00:00:48] 河南大学王立群教授做客百家讲坛 [00:00:51] 为您精彩讲述王立群读史记秦始皇之焚书坑儒 [00:00:59] 人们提到秦始皇 [00:01:01] 就要谈到焚书坑儒的 [00:01:05] 说到秦始皇的残暴 [00:01:06] 还要说到这个 [00:01:08] 焚书坑儒 [00:01:10] 说到秦国二世亡国 [00:01:13] 要讲焚书坑儒 [00:01:15] 讲到中国历史上的专制主义 [00:01:18] 要讲焚书坑儒 [00:01:20] 甚至于我们讲到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巨大的浩劫 [00:01:25] 也要讲到这个焚书坑儒 [00:01:27] 所以这个焚书坑儒 [00:01:28] 秦始皇呢是12221 [00:01:32] 几乎是不可剥离 [00:01:34] 到了这么一个程度 [00:01:37] 所以呢 [00:01:37] 我们这一级就专门来讨论一下焚书坑儒的问题 [00:01:42] 这里边有三个问题 [00:01:43] 第一 [00:01:44] 怎么发生的 [00:01:47] 全程分工这两年是怎么发生的 [00:01:49] 第二 [00:01:51] 为什么这两件事儿和秦皇的关系这么密切 [00:01:56] 第三 [00:01:57] 评价我们今天怎么来看待这件事 [00:02:02] 下面我们就来分别来讲一下 [00:02:07] 横竖这件事情 [00:02:09] 发生的时间其实是比较晚 [00:02:13] 并不是秦始皇 [00:02:16] 兼并六国 [00:02:17] 统一天下就发 [00:02:19] 而是在始皇 [00:02:22] 34 年发生的焚书事件 [00:02:27] 始皇34 年 [00:02:28] 也就是公元前213 年这个时候 [00:02:32] 距秦始皇的死亡已经只有几年的时间 [00:02:36] 也就是秦始皇最后几年出现的事情 [00:02:41] 这个事情是怎么发生的呢 [00:02:43] 有一次举行一个盛大酒店 [00:02:47] 在这个酒宴上 [00:02:49] 70个博士 [00:02:52] 秦始皇手下的70个博士联合起来 [00:02:56] 举杯为秦皇祝寿 [00:02:59] 就是敬酒 [00:03:00] 这个场面很宏大 [00:03:03] 70个博士集体敬酒 [00:03:06] 这个类似鸟巢那个开幕式很壮观 [00:03:11] 秦皇看来很受感动 [00:03:15] 在敬完酒以后有一个博士 [00:03:19] 就上来讲了一番话 [00:03:21] 这番话讲得让秦始皇也心花怒放 [00:03:26] 这个话怎么说呢 [00:03:27] 他说 [00:03:27] 过去的秦国非常小 [00:03:30] 片处西陲 [00:03:31] 也不过是千里之外现在的秦帝国 [00:03:36] 可以说是日月所照之处 [00:03:39] 无所不在 [00:03:41] 所以 [00:03:42] 求吸到津秦帝国的国土是翻了多少多少倍 [00:03:49] 而且现在诸侯都被屏了 [00:03:53] 都建立了郡县 [00:03:55] 所以大秦王朝 [00:03:58] 可以传之万世 [00:04:00] 所以他很高兴 [00:04:02] 这是一个博士给秦皇的祝酒词 [00:04:06] 当然这个话说完以后 [00:04:08] 秦芳心里很得意啊 [00:04:11]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 [00:04:13] 另一个博士 [00:04:16] 这个博士我们要刻意这个人叫 [00:04:21] 我们要提一个人 [00:04:22] 因为这个人的话呢 [00:04:23] 涉及一个重大事件 [00:04:26] 这个纯音乐的是个齐地的博士 [00:04:29] 他 [00:04:30] 在那个博士的祝酒词之后 [00:04:34] 它出来 [00:04:37] 陈悦说什么了 [00:04:39] 其实纯音乐奖得主要是两点 [00:04:43] 他说 [00:04:43] 我听说 [00:04:45] 商朝周朝 [00:04:47] 能够之所以传万世 [00:04:51] 就传千年呐 [00:04:53]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他分封了子弟 [00:04:57] 功臣作为诸侯 [00:05:00] 所以这些子弟功臣 [00:05:01] 做了诸侯 [00:05:03] 他们可以辅佐天子 [00:05:06] 这样一话呢 [00:05:07] 这个天子才能够使自己的国运长远 [00:05:11] 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00:05:13] 而现在呢 [00:05:15] 大秦帝国虽然统一了天下 [00:05:18] 但是 [00:05:19] 只有你一个人是皇帝 [00:05:22] 你的功臣 [00:05:23] 你的子弟 [00:05:24] 都没有得到分封一旦 [00:05:27] 出现呐 [00:05:30] 特殊情况 [00:05:32] 就不可能有人去帮助你稳定大局 [00:05:38] 所以 [00:05:39] 淳于越主张要分封诸侯 [00:05:42] 不能够都实行郡县制 [00:05:46] 他说 [00:05:46] 刚才那个博士说那个话是一派胡言 [00:05:50] 他是误导你 [00:05:51] 你不能听他的 [00:05:53] 秦始皇听了两个博士的谈话以后啊 [00:05:57] 九 [00:05:59] 下了一道地 [00:06:00] 这个事儿交给大臣们 [00:06:04] 情谊和大臣们在讨论讨论这件事情 [00:06:08] 这两个人的意见是针锋相对 [00:06:11] 一个是为秦始皇歌功颂德的 [00:06:13] 另一个指出来秦始皇的郡县不如封建 [00:06:18] 就分封诸侯 [00:06:20] 这实际上是封建和郡县的一种政治见解上的争论 [00:06:30] 当然 [00:06:31] 这两种意见说完以后 [00:06:33] 一个是歌颂秦始皇的 [00:06:34] 一个是批评秦始皇 [00:06:37] 不实行分封制 [00:06:38] 秦始皇交付停一大臣们 [00:06:42] 都不敢发言 [00:06:43] 唯独一个人站出来说话 [00:06:46] 这个人就是丞相的 [00:06:51] 我们知道李斯在秦始皇兼并六国以后就力主 [00:06:57] 实行郡县制 [00:06:58] 这次又是李斯站出来说 [00:07:02] 李斯站出来说说的最重要的 [00:07:07] 第一要法后啊 [00:07:11] 他说 [00:07:12] 我们中国古代 [00:07:14] 武帝不同法 [00:07:16] 三代不同礼 [00:07:18] 为什么三代五这个五 [00:07:21] 第三代他们在治理国家上方法上不一样的是因为他面对的情况不一样 [00:07:30] 所以他治国的方略也不一样 [00:07:34] 所以你应当法后王 [00:07:36] 而不能够法先王 [00:07:38] 你老是学前人 [00:07:40] 前人之国有他面对的情况 [00:07:42] 我们今天治国有我们要面对的情况 [00:07:46] 你要根据你面临的现实去制定合理的国策 [00:07:51] 这是李斯主张的第一 [00:07:53] 李斯提出第二点 [00:07:54] 就说谁 [00:07:55] 药费吸血 [00:07:58] 他说在 [00:07:59] 兼并六国统一六国之前 [00:08:04] 有一个什么局面呢 [00:08:05] 丝血很多 [00:08:07] 各家都有自己的学说 [00:08:09] 然后各家说自己的折 [00:08:11] 然后当中央政府的命令下达以后 [00:08:15] 都按照自己的学说去评价 [00:08:19] 去批判 [00:08:20] 去评论 [00:08:21] 这样一来 [00:08:22] 搞得人们的思想混乱了 [00:08:26] 所以李斯主张第一 [00:08:29] 不能够 [00:08:31] 法先王要法后王 [00:08:33] 第二 [00:08:34] 要费思学 [00:08:35] 那么要达到这两点该怎么做呢 [00:08:37] 李斯提了一些办法 [00:08:40] 他说 [00:08:41] 请陛下妻子 [00:08:44] 除了秦国史官写的书以外 [00:08:48] 其他各国的历史书一律销毁 [00:08:54] 而且不是博士 [00:08:56] 关自己职务 [00:08:58] 需要藏书以外 [00:09:00] 民间的所有藏的相师 [00:09:05] 也就是我们说的诗经 [00:09:07] 书 [00:09:07] 书经尚书 [00:09:09] 还有诸子百家的书 [00:09:11] 一律销毁 [00:09:16] 如果谁要聚众谈论诗书 [00:09:20] 要杀头 [00:09:22] 以古非今要灭族 [00:09:26] 限定三十日 [00:09:28] 把所有的书集中到郡县集中销毁 [00:09:34] 如果官员执勤不报 [00:09:37] 也按照同样的罪去处罚 [00:09:42] 令下三十日如果不执行的话 [00:09:45] 要罚做成蛋 [00:09:48] 成干是一种刑法四年 [00:09:51] 四年的刑期 [00:09:53] 白天站岗放哨 [00:09:54] 晚上修长城 [00:09:56] 这叫成大 [00:09:59] 这样把这些书都毁掉 [00:10:02] 但是有一些书不能毁医药类的 [00:10:05] 农夫 [00:10:07] 还有占卜用的书 [00:10:09] 这些书不会 [00:10:10] 其他的书 [00:10:11] 主要是诸子百家的书 [00:10:14] 师叔要全部毁掉 [00:10:17] 这是李思提出来的 [00:10:19] 秦始皇听了以后 [00:10:22] 就下了个令 [00:10:24] 照办 [00:10:26] 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粉书令 [00:10:31] 秦始皇下达汾生命导火索 [00:10:34] 于是博士们关于封建制和郡县制孰优孰劣之争 [00:10:40] 一场政治制度的争论 [00:10:42] 会引发秦始皇下令焚书 [00:10:45] 我们可以看 [00:10:46] 秦始皇是想用暴力手段来控制舆论 [00:10:50] 进而巩固政权 [00:10:52] 这可以说是一种愚民的字 [00:10:55] 这件事情就是发生在秦始皇身上的焚书事件 [00:11:00] 坑儒又是怎么回事呢 [00:11:04] 我们再说一说坑儒 [00:11:07] 这本书的第二年 [00:11:10] 又出现 [00:11:12] 什么事儿呢 [00:11:13] 就是方式 [00:11:15] 最受信用的第二个方式 [00:11:17] 我们刚才讲过了 [00:11:19] 除了徐福以外 [00:11:20] 是芦笙 [00:11:22] 这个卢生和侯生两个人 [00:11:26] 他们一般在一块儿商议 [00:11:28] 就觉得 [00:11:30] 自己这个先要找了好几年找不到 [00:11:34] 如果再继续找不到先要的话 [00:11:36] 秦始皇肯定要严厉处罚他们 [00:11:41] 所以呢 [00:11:42] 他们就 [00:11:43] 在私下谈话的时候 [00:11:46] 谈到了秦皇的为人 [00:11:49] 为政求仙各个方面 [00:11:52] 而且对前方各个方面的评价 [00:11:55] 全是一种负面的评价 [00:11:59] 比如说谈到秦始皇的为人 [00:12:02] 这卢生侯生是怎么评价的呢 [00:12:05] 说秦始皇这个这个人 [00:12:07] 他以为自己从古至今没有一个人能超过他 [00:12:13] 这叫什么呢 [00:12:14] 这叫自负 [00:12:17] 刚愎自用 [00:12:19] 再一个 [00:12:20] 他手下有70个博士 [00:12:22] 但这70个博士他并不听 [00:12:24] 只是充个数 [00:12:26] 他手下有丞相 [00:12:28] 有大臣这些人 [00:12:30] 都不管用 [00:12:31] 所有的事情事无巨细 [00:12:34] 无论大小 [00:12:36] 都要由皇上说了算 [00:12:38] 这说明天皇 [00:12:39] 贪恋权利 [00:12:41] 专权 [00:12:44] 而且秦始皇每一天要亲自看很多公文 [00:12:51] 他看公文达到多少呢 [00:12:54] 120 斤 [00:12:56] 我们知道这个秦代呢 [00:12:58] 他不是写在纸上 [00:13:01] 秦代是用毛笔写在木简或者竹简上面 [00:13:06] 它是有重量的 [00:13:08] 他一天要看120 斤 [00:13:10] 秦代的一斤 [00:13:11] 和今天的250 克就是半斤 [00:13:14] 所以120 斤相当于60 斤 [00:13:18] 60 斤就是秦始皇 [00:13:20] 每天要称出来60 斤的竹简跟目检 [00:13:24] 然后要亲自看和批阅 [00:13:28] 所有的事情他都要管 [00:13:31] 大臣们又不敢向他提意见 [00:13:34] 他也听不到什么反面意见 [00:13:37] 都是 [00:13:39] 向他讨好 [00:13:40] 保持自己的入味 [00:13:43] 所以说 [00:13:44] 这秦皇这个人的为政为人也很差 [00:13:49] 求药吧 [00:13:49] 求不着他就要杀 [00:13:52] 所以这些 [00:13:52] 这两个人议论完了以后吧 [00:13:54] 两个人就逃了 [00:13:57] 这两个人都是得到秦始皇重点资助的人啊 [00:14:02] 这可以说是携巨款逃亡啊 [00:14:07] 但是这两个人做事做得很不 [00:14:10] 很不这个谨慎 [00:14:12] 他们谈论的事情很快被秦始皇知道了 [00:14:16] 而且这两个人又逃亡啦 [00:14:19] 所以秦始皇听到以后 [00:14:21] 非常 [00:14:23] 震怒 [00:14:25] 因为它有两点 [00:14:27] 对秦始皇刺激特别大 [00:14:30] 第一 [00:14:32] 自己受骗了 [00:14:34] 秦始皇是用巨资之路他们去求仙的 [00:14:38] 结果你找不到仙药 [00:14:40] 携款逃亡 [00:14:43] 1 .2 [00:14:44] 使他们议论朝政之议论道秦始皇的为人、为政这些话都让秦红吃醋 [00:14:51] 所以 [00:14:52] 秦始皇一怒之下 [00:14:54] 就在朝堂之上 [00:14:56] 对 [00:14:57] 这些方式 [00:14:59] 清算的一番 [00:15:01] 说这些方式 [00:15:02] 比如说 [00:15:04] 一批方式是拿了钱 [00:15:08] 不辞而别 [00:15:09] 另一批方式向卢生 [00:15:12] 瘦了 [00:15:13] 巨额的资助还在背后说我的坏话 [00:15:17] 第三项 [00:15:18] 徐福这时候把徐福要说什么了 [00:15:20] 徐福这个人 [00:15:22] 拿了钱一出海 [00:15:24] 几年没有消息 [00:15:27] 当然 [00:15:27] 这个循环没有第二次见他啊 [00:15:30] 但这个时候呢 [00:15:30] 他把因为徐福走了好几年了 [00:15:33] 没有消息 [00:15:34] 他也很恼火 [00:15:35] 但是徐福第二次去见他 [00:15:36] 说他大于 [00:15:38] 阻拦他的时候呢 [00:15:39] 秦始皇又信了 [00:15:40] 当然这个时候说卢生侯生的时候 [00:15:43] 连媳妇一块儿捎的说了 [00:15:45] 说这些人没有一个好家 [00:15:46] 火 [00:15:48] 然后他就下来查 [00:15:51] 紧接着 [00:15:51] 就在京城 [00:15:53] 大搜捕 [00:15:55] 然后是 [00:15:57] 进行这个大审讯 [00:16:00] 在审讯中间被抓的这些人呢 [00:16:03] 互相之间还揭发 [00:16:05] 这个 [00:16:07] 他有一个这个 [00:16:09] 从宽从严的问题吧 [00:16:11] 所以坦白从 [00:16:13] 这个举报有功啊 [00:16:15] 互相之间以检举揭发 [00:16:17] 最后一统计 [00:16:18] 多少人呢 [00:16:19] 460 个 [00:16:22] 秦始皇把460 人全抓了 [00:16:24] 只要你供认的 [00:16:26] 有谁就抓谁 [00:16:28] 最后这460 个人 [00:16:30] 全抓起来以后 [00:16:32] 秦始皇就下令把这些人全部活埋 [00:16:36] 而且要通告天下 [00:16:40] 为了这件事情 [00:16:41] 他的长子扶苏 [00:16:43] 挺身而出 [00:16:45] 站出来劝阻他 [00:16:47] 秦始皇不但不听 [00:16:48] 而且很生气 [00:16:49] 把他的长子啊 [00:16:51] 我们知道秦始皇的儿子 [00:16:53] 真正留下名字的不多 [00:16:55] 这个长子扶苏是最早留下名字 [00:16:59] 也是秦始皇很信任的 [00:17:01] 他把他贬到哪儿去了 [00:17:03] 贬到北方 [00:17:05] 蒙恬的长城军团去坐监军 [00:17:09] 等于贬出京城了 [00:17:12] 可见这一次的发怒啊 [00:17:13] 秦始皇是生了很大的气 [00:17:15] 受了很大的刺激 [00:17:18] 这个时候已经到了秦始皇的晚年了 [00:17:20] 也就始皇35 年 [00:17:24] 他给这些方式定了个最叫座 [00:17:26] 或为妖言 [00:17:28] 以乱黔首 [00:17:30] 这叫什么罪呢 [00:17:31] 这叫妖言罪 [00:17:34] 所以这一次就活埋了460 个 [00:17:39] 方式 [00:17:41] 这就是所谓的坑 [00:17:44] 杀了460 人 [00:17:46] 关于它的来源 [00:17:48] He 经过我们都讲完了 [00:17:51] 焚书和坑五这两件事情 [00:17:54] 是秦始皇称帝以后为了控制舆论、巩固统治所做的两项决策 [00:18:00] 但也正是这两件事 [00:18:02] 在历史上给秦始皇留下了千古骂呢 [00:18:06] 我们今天又应该如何评价发生在秦始皇身上的焚书坑儒事件 [00:18:15] 那么我们现在要讲的还有一个问题 [00:18:18] 就是 [00:18:20] 怎么评价这件事情 [00:18:22] 啊 [00:18:22] 我们今天怎么样评价焚书坑儒这件事情 [00:18:27] 我想呢 [00:18:28] 谈几点看法 [00:18:29] 第一 [00:18:30] 我们先谈谈 [00:18:32] 焚书的后果 [00:18:33] 秦始皇烧了那么多书 [00:18:36] 后果怎么样的呢 [00:18:40] 比 [00:18:41] 秦始皇的本书开渔民之乡 [00:18:47] 中国历代的封建统治者都是对老百姓实行愚民统治 [00:18:54] 希望通过渔民来达到巩固政权的这个目的 [00:18:59] 而秦始皇是开了一个非常恶劣的头 [00:19:04] 在这一点上 [00:19:06] 秦始皇做了一件非常错的 [00:19:08] 是非常蠢的事 [00:19:11] 非常丑 [00:19:13] 他用暴力 [00:19:15] 来 [00:19:16] 进行愚民统治 [00:19:18] 用暴力来控制舆论 [00:19:21] 他希望用这个办法来巩固他的统治 [00:19:24] 这是开了一个不好的客户 [00:19:27] 这是第一个问题 [00:19:29] 第二点 [00:19:30] 本来粉书这件事是由郡献给 [00:19:36] 这个 [00:19:37] 封建这两种政治制度孰优孰劣而引发的一场 [00:19:44] 争论 [00:19:45] 它是一种政治制度的争论 [00:19:48] 秦皇采取的办法呢 [00:19:50] 是用粉书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00:19:53] 实际上粉书不能解决封建和郡县 [00:20:01] 封建制 [00:20:03] 它的危害在将来 [00:20:07] 郡县制它的危害在当前 [00:20:12] 这个话好懂 [00:20:14] 封建刚封的时候都封的是亲兄弟 [00:20:17] 他绝不会互相打 [00:20:19] 但是若干代以后 [00:20:21] 血缘关系越来越远 [00:20:23] 这些风 [00:20:23] 诸侯王之间互相就大了 [00:20:25] 所以分风的危害在未来 [00:20:28] 浚县的危害呢 [00:20:30] 浚县的危害就是当前 [00:20:32] 一旦天下有个风吹草动 [00:20:34] 没有人去保护中央政权 [00:20:38] 没有力量 [00:20:39] 秦始皇的儿子们都没有锋芒 [00:20:41] 没有力量去保护中央政权 [00:20:43] 所以这两种制度应当说是各有利弊 [00:20:49] 秦皇片面的采用暴力 [00:20:53] 镇压一种说法 [00:20:55] 实际上 [00:20:56] 它是一种很愚蠢的做法 [00:21:02] 当然 [00:21:02] 秦始皇在这场 [00:21:04] 是个焚书之中 [00:21:06] 并没有去处罚淳于越 [00:21:09] 就是最先提出来要实行封建制的纯悦 [00:21:15] 那个博士秦始皇没有处罚 [00:21:18] 这叫明智 [00:21:19] 但是她在处理这个问题的时候呢 [00:21:22] 采纳了李斯的粉书令 [00:21:25] 这叫愚蠢 [00:21:28] 不杀淳于越 [00:21:29] 是明智的 [00:21:31] 但是 [00:21:31] 粉书却是愚蠢的 [00:21:36] 第三 [00:21:37] 中国历史上大多数人是不赞成的 [00:21:43] 大多数人都不赞同 [00:21:46] 因为粉书 [00:21:48] 对先秦的古籍是一种重大的破坏 [00:21:53] 而且粉熟不可能巩固统治粉熟的结果没有达到你巩固统治的目的啊 [00:22:01] 这方面有很多例子啊 [00:22:05] 我觉得的话呢 [00:22:06] 这个 [00:22:08] 我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吧 [00:22:10] 举举手 [00:22:12] 很有名的诗 [00:22:15] 这首诗呢 [00:22:15] 是唐人张烨写的焚书坑 [00:22:19] 这个诗过去曾经讲过 [00:22:21] 我们在这里再简单提一提 [00:22:23] 这首诗是一首绝句 [00:22:24] 诗很短 [00:22:26] 只有四句 [00:22:28] 全诗说竹帛 [00:22:30] 烟销帝业虚 [00:22:33] 光和空所芙蓉居 [00:22:36] 坑灰未冷山东乱 [00:22:38] 刘项原来不读书 [00:22:42] 这首诗很有名 [00:22:43] 啊 [00:22:44] 我们再重新讲他一下 [00:22:46] 这个朱伯 [00:22:48] 都是写书的 [00:22:50] 工具宅体 [00:22:52] 就是朱简和绢帛 [00:22:54] 我们这里带着书 [00:22:56] 猪婆烟硝 [00:22:57] 史书被毁了 [00:22:59] 帝业虚就是秦帝国的帝业 [00:23:03] 也同时随这粉舒尔屈辱 [00:23:08] 所以叫 [00:23:10] 竹帛 [00:23:10] 烟销帝也 [00:23:12] 朱柏 [00:23:13] 就是你粉出的结果带来 [00:23:15] 是秦帝国的根基动摇了 [00:23:18] 光河空锁 [00:23:20] 祖龙居说 [00:23:21] 秦始皇用这种办法 [00:23:24] 来防范天下的读书人 [00:23:27] 实际上 [00:23:28] 只把属龙就秦始皇一个人给锁住 [00:23:32] 其他人你都控制不住 [00:23:36] 坑灰未冷山东乱就是 [00:23:39] 你这个 [00:23:41] 坑主啊 [00:23:43] 那个粉书坑还没有冷 [00:23:46] 山东的变乱 [00:23:49] 就起来了 [00:23:50] 最终灭了秦国的刘邦跟项羽 [00:23:55] 原来都是不读书的人 [00:23:57] 当然 [00:23:58] 这个话并不绝对 [00:23:59] 刘邦跟项羽多少都读了点儿书 [00:24:02] 啊 [00:24:02] 多多少都还读一点书 [00:24:04] 特别是像你还是读那些书 [00:24:07] 只是说 [00:24:08] 粉叔并没有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 [00:24:12] 最后是流向 [00:24:12] 不是灭了秦吗 [00:24:15] 所以我们通过唐人的诗名可以看出来 [00:24:18] 唐代的文人是不赞成 [00:24:22] 秦始皇的粉书的认为秦始皇的粉书没有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 [00:24:28] 反而导致 [00:24:29] 他的王国 [00:24:32] 我觉得这是我们要谈的第一点 [00:24:36] 第二个问题呢 [00:24:37] 我想说的就是坑乳之说并不准确 [00:24:44] 为什么这样讲呢 [00:24:46] 史记的儒林列传明确记载 [00:24:49] 及至秦之既是粉诗书 [00:24:53] 坑术士 [00:24:55] 司马迁在史记的儒林列传中间 [00:24:59] 明确地提到粉诗书坑术士 [00:25:03] 不是坑儒坑术士 [00:25:06] 什么是竖式呢 [00:25:08] 术士实际上就是阴阳五行这一派的学者 [00:25:13] 就阴阳五行派 [00:25:15] 他不是纯粹的乳生 [00:25:19] 这些人也读儒家经典 [00:25:21] 但它不是纯乳 [00:25:24] 这是史记的记载 [00:25:26] 汉代王充 [00:25:27] 在论衡的 [00:25:30] 这个贤南片也提到此亡秦 [00:25:34] 之所以朱某与尔坑术士也 [00:25:38] 黄冲在论坑中间也提到坑术士 [00:25:44] 第三 [00:25:46] 汉书儒林传就是班固的汉书 [00:25:49] 儒林传中间也称杀术士 [00:25:54] 所以我们把汉代的典籍翻过来看一下 [00:25:58] 从司马迁到班固 [00:26:01] 从史记到汉书 [00:26:03] 再到王冲 [00:26:05] 这些人没有一个人谈坑儒 [00:26:08] 都是血坑术士 [00:26:09] 杀术士 [00:26:11] 如跟术士有交叉 [00:26:14] 但并不等同 [00:26:16] 所以 [00:26:17] 坑儒的说法并不完全准确 [00:26:21] 应当准确的说法使坑数是更准确 [00:26:27] 王立群先生从史料中给我们找出了焚书坑愚一词的来历 [00:26:33] 这个词的最早出处是史记中的焚诗书坑术士 [00:26:38] 但是我们从中发现了一个疑问 [00:26:41] 因为史记中的记载 [00:26:43] 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焚书坑儒中的坑 [00:26:47] 而是明确记载坑的是术士 [00:26:50] 那么焚书坑儒一词中的坑儒说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 [00:26:58] 那么坑儒说是怎么来的呢 [00:27:01] 到了西晋 [00:27:02] 有一个学者叫卫红 [00:27:06] 他为古文尚书作序的时候 [00:27:09] 第一次提到及始皇灭先代典籍 [00:27:14] 粉书坑儒 [00:27:17] 西晋的卫红在古文尚书序中间 [00:27:21] 第一次提到焚书坑儒 [00:27:25] 到了南朝 [00:27:27] 刘宋时期的范晔写后汉书 [00:27:31] 又提到粉书坑儒 [00:27:35] 这西晋以后了 [00:27:38] 所以我们从西晋以后才看到焚书坑儒这个词 [00:27:42] 所以 [00:27:43] 焚书坑儒这个词是后世的说法 [00:27:46] 并不是汉人的说法 [00:27:48] 汉人给秦离的时间最近 [00:27:52] 但是汉人从来不提坑儒 [00:27:55] 我们应当相信 [00:27:57] 汉人的说法比后人七斤以后的人的说法更准确 [00:28:03] 这是第二点看法 [00:28:05] 第三点 [00:28:06] 这个魏红不但说了 [00:28:09] 焚书坑儒 [00:28:10] 而且他把这个坑儒呢 [00:28:13] 编了一个新的说法 [00:28:15] 卫红卫红的坑儒和秦始皇本纪记载的坑儒完全不一样 [00:28:21] 怎么回魏红怎么说呢 [00:28:23] 秦皇 [00:28:25] 统一文字 [00:28:26] 用力输给小传 [00:28:29] 统一文字 [00:28:30] 这个我们专门讲过 [00:28:33] 然后后来他怕天下读书人不符 [00:28:36] 就把天下的读书人都招到京城去 [00:28:41] 招到京城去 [00:28:42] 以后先锋他们做狼 [00:28:45] 就是皇帝的侍从 [00:28:47] 然后 [00:28:48] 秦始皇秘密派人 [00:28:51] 在咸阳附近的骊山 [00:28:54] 有那个地热的地方 [00:28:56] 让他们去种瓜 [00:28:58] 这个季节是冬季 [00:29:00] 因为骊山地下有温泉 [00:29:03] 他在有地热的地方 [00:29:04] 他种瓜 [00:29:05] 果然把瓜也长出来了 [00:29:07] 急了 [00:29:08] 然后他让这些读书人去讨论 [00:29:11] 这个冬天能不能长褂 [00:29:14] 这些儒生们就在朝堂上争得一塌糊涂 [00:29:18] 有人说冬天不可能长瓜 [00:29:20] 有人说冬天能长瓜 [00:29:22] 争得一塌糊涂 [00:29:24] 因为芹菜没有塑料大棚啊 [00:29:26] 那个时候反季种瓜也是很不容易的 [00:29:29] 其实 [00:29:30] 黄海倒是挺会想办法在地下有地热的地方去种瓜 [00:29:34] 他真中出来了 [00:29:36] 然后秦始皇就说 [00:29:37] 这样吧 [00:29:37] 咱别争了 [00:29:38] 你们去实地考察一下 [00:29:40] 把这些人呢 [00:29:41] 七百七百多个人骗到这个骊山的一个山谷里边 [00:29:47] 进行实地考察 [00:29:49] 正在实地考察的时候 [00:29:50] 秦始皇下令让两边从山上向下边用机器推土把这700个 [00:29:58] 儒生全部活埋了 [00:30:01] 这就是为红 [00:30:04] 编造出来一个新的 [00:30:06] 坑儒所 [00:30:08] 这个说法是新近才出现 [00:30:11] 他和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的那个坑儒完全不一样 [00:30:19] 那个起因和这个起因不一样 [00:30:21] 死的人数也不一样 [00:30:23] 这个人多啊 [00:30:24] 700多个 [00:30:26] 而且是因为 [00:30:28] 是这个统一文字引发的 [00:30:31] 而微红着地心说在唐代极为流行 [00:30:37] 魏宏这个心说 [00:30:38] 你读起来那秦始皇简直是坏透了 [00:30:41] 冬天 [00:30:43] 找一个 [00:30:44] 这个 [00:30:46] 有温泉的地方种点儿瓜 [00:30:49] 把那些读书人骗到那儿去考察 [00:30:51] 然后从山上推土 [00:30:53] 把那人全埋了 [00:30:55] 那不坏透了吗 [00:30:57] 而且毫无理由啊 [00:30:59] 这杀人杀的就没有道理了 [00:31:02] 而史记的秦始皇本纪中间 [00:31:06] 那个杀人跟这个杀人不一样 [00:31:09] 那个卢生侯生 [00:31:11] 他们都是骗了秦始皇的钱 [00:31:13] 又找不到先要 [00:31:15] 最后呢 [00:31:16] 说了秦始皇一番话 [00:31:17] 然后携款逃了 [00:31:19] 就是按现在来说 [00:31:21] 你骗了一笔基金 [00:31:23] 然后你又没有完成任务 [00:31:25] 然后你还携巨款逃亡 [00:31:27] 那你也是个刑事犯呢 [00:31:30] 那个魏红欣说那些人呢 [00:31:32] 就被杀了 [00:31:33] 就太冤了 [00:31:34] 所以那个新说跟那个袁说差别非常之大 [00:31:38] 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 [00:31:40] 说明秦始皇的坑儒到唐代已经受到唐代知识界的普遍的批评 [00:31:50] 在这种普遍的批评的声音之下 [00:31:54] 人们宁可相信为红地心说儿 [00:31:57] 不相信司马迁在秦始皇本纪中间的人说了 [00:32:02] 这才是为洪欣说 [00:32:04] 在唐代流行的根本原因 [00:32:07] 所以我们从这可以看出来 [00:32:09] 为什么焚书坑儒比秦始皇不能够剥离 [00:32:14] 因为真正批评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是从唐代开始 [00:32:19] 唐代开始以后 [00:32:21] 人们对秦始皇的焚书坑儒这个批评之声越来越强 [00:32:25] 所以 [00:32:26] 焚书坑儒就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指责 [00:32:31] 而具体的分析就比较少了 [00:32:34] 而且坑儒的人数也变的 [00:32:37] 都一样了 [00:32:38] 有460 [00:32:39] 有464 有467 [00:32:43] 还有700多 [00:32:45] 各种说法都有 [00:32:46] 呃 [00:32:47] 数字并不重要啊 [00:32:49] 当然 [00:32:49] 数字也很重要 [00:32:51] 因为每一个数字代表着一条人命啊 [00:32:54] 这就是数字重要 [00:32:55] 数字并不重要 [00:32:57] 就在于因为疼*黄的这个 [00:33:00] 坑儒 [00:33:01] 最重要的不在于它杀了多少人 [00:33:06] 而他开了一个头 [00:33:08] 开了一个坏的一个先例 [00:33:12] 在被坑的这些数是 [00:33:13] 中间只有少数人 [00:33:17] 是从秦始皇那儿领了巨资 [00:33:21] 然后找不到 [00:33:22] 先要说了一番坏话 [00:33:24] 然后携款逃亡 [00:33:26] 这是少数人 [00:33:28] 大多数人并没有像 [00:33:31] 这个徐福 [00:33:33] 像侯生向卢生那么幸运 [00:33:36] 大多数人没有 [00:33:37] 他们只是背后参与议论 [00:33:40] 是因言获罪 [00:33:43] 所以最后也被杀了 [00:33:47] 这些人 [00:33:48] 秦始皇对这些人就是大多数 [00:33:52] 阴阳或醉人的 [00:33:54] 这个治罪向天下 [00:33:56] 昭示了秦帝国的文化政策的取向 [00:34:02] 昭示了秦帝国文化专制的 [00:34:06] 是他的既定国策 [00:34:08] 只是说明了这一点 [00:34:11] 但是呢 [00:34:12] 历史往往是和统治者的初衷 [00:34:16] 向文费的秦始皇是希望通过焚书坑儒 [00:34:21] 巩固他的中央集权 [00:34:23] 结果却得罪了一大批读书人 [00:34:25] 把这些人感到她的对面前 [00:34:29] 所以当陈胜吴广发动秦末大起义的时候 [00:34:33] 一大批读书人都跑到 [00:34:37] 敌军中间去 [00:34:38] 包括孔子的后裔都跑过去了 [00:34:41] 秦皇手下的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