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00] 本字幕由天琴实验室独家AI技术生成 [00:00:04] 中国共产党进行解放战争 [00:00:07] 最终取得胜利 [00:00:08] 靠的是土地改革 [00:00:10] 发动农民 [00:00:11] 那么这个公开的战略战术为什么国民党学不来呢 [00:00:15] 党史故事100讲至土地改革 [00:00:18] 保家保田 [00:00:28] 嗯 [00:00:59] 嗯 [00:01:00] 1946 年六月底 [00:01:02] 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 [00:01:04] 国民党反动派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决议 [00:01:08] 悍然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 [00:01:11] 中国革命的对象由打败日本帝国主义转为推翻蒋介石统治集团 [00:01:18] 战争之初 [00:01:19] 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反动势力的军队实力相差悬殊 [00:01:24] 为了保证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 [00:01:26] 中国共产党积极探索 [00:01:28] 深入调查研究 [00:01:30] 最终找到了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的办法 [00:01:34] 那就是实行土地改革 [00:01:37] 1946年5月4日 [00:01:39]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 [00:01:44] 也称五四指示 [00:01:46] 五四指示吹起了土地改革的号角 [00:01:49] 那么 [00:01:50] 耕者有其田的梦想究竟是如何一步步变为现实的 [00:01:55] 土地改革对解放战争又起到了怎样的保驾护航的作用 [00:02:02] 敬请关注国防大学学院教授为您精彩讲述系列节目 [00:02:06] 党史故事100讲之土地改革 [00:02:10] 保家保田 [00:02:13]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解放区大地上 [00:02:16] 历史亲历者一般都回易门 [00:02:20] 当时同时响起了两种声响 [00:02:24] 一种声响呢 [00:02:25] 就是解放区居民是抗击国民党进攻的隆隆炮声 [00:02:31] 另一种声响 [00:02:33] 那就是广大农民 [00:02:35] 要求呢 [00:02:36] 获得土地的呼声 [00:02:39] 随后呢 [00:02:39] 就掀起了土地改革的暴风骤雨 [00:02:44] 后人总结起来 [00:02:45] 解放战争期间呢 [00:02:47] 共产党主要干了两件大事儿 [00:02:50] 一是打仗 [00:02:51] 二是涂改 [00:02:53] 涂改呢 [00:02:54] 又是打仗的基础 [00:02:57] 抗日战争胜利后 [00:02:59] 在中央五大书记中间 [00:03:02] 刘少奇呢 [00:03:03] 是分管土地问题 [00:03:07] 他在延安枣园所住的窑洞内 [00:03:11] 当时就反复思考 [00:03:13] 就是抗战胜利之后 [00:03:15] 怎么样进一步地发动农民群众 [00:03:19] 解决农民所迫切关心的问题 [00:03:22] 那这个问题是什么呢 [00:03:24] 那就是土地问题 [00:03:28] 这里啊 [00:03:28] 是位于延安枣园革命旧址的刘少奇旧居 [00:03:33] 大家可以看到 [00:03:33] 就是在这口窑洞里面 [00:03:35] 1946年的5月4日 [00:03:37] 刘少奇呢 [00:03:38] 就是在这张书桌旁边起草了著名的五四指示 [00:03:43] 在旌德毛泽东等人的同意之后呢 [00:03:45] 这份文件就下发给了全党 [00:03:47] 随后再有1亿多人口的解放区啊 [00:03:50] 就轰轰烈烈的展开了土地改革 [00:03:53] 后来有人总结啊 [00:03:54] 光是一个五四指示的颁布 [00:03:57] 共产党就赢了 [00:03:58] 国民党就输了 [00:03:59] 也有人总结说 [00:04:01] 五四指示是一份改变中国历史命运的文件 [00:04:05] 为什么五四指示有这么大的威力 [00:04:08] 就是因为他 [00:04:10] 掀起了土地改革的风暴 [00:04:13] 土地改革为什么成为当时广大贫苦农民的需要呢 [00:04:19] 这就要从呢中国的社会环境说起 [00:04:23] 中国千百年来以农立国 [00:04:27] 农民同地主呢 [00:04:29] 有尖锐的矛盾 [00:04:32] 在旧中国 [00:04:34] 就是农村绝大多数人 [00:04:36] 是贫苦农民 [00:04:38] 贫农没有土地 [00:04:40] 或者只有很少的土地 [00:04:43] 大部分土地都被只占人口5 %左右的地主豪绅所拥有 [00:04:49] 农民辛辛苦苦耕作土地 [00:04:53] 给东家当佃户 [00:04:55] 收获至少一半要交给地主 [00:05:00] 所以说农民和地主的矛盾 [00:05:03] 关键就在于土地所有权的矛盾 [00:05:07] 说千百年来 [00:05:09] 农民都盼望能够有自己的地 [00:05:14] 说中国革命者 [00:05:16] 历来也都重视了土地问题 [00:05:19] 向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孙中山 [00:05:22] 当年也看到了中国土地问题也特别尖锐 [00:05:26] 他当年设想 [00:05:29] 用一种阶级调和的办法解决中国土地问题 [00:05:34] 说他的三民主义、民生主义的核心就是平均地权吗 [00:05:40] 她后来想出一个具体的办法 [00:05:43] 实行减租 [00:05:46] 一方面呢 [00:05:47] 减轻农民负担 [00:05:48] 另外一方面呢 [00:05:49] 也多少照顾一下地主 [00:05:53] 但是在蒋介石统治中国20 多年的时间里 [00:05:57] 不但没搞过土地改革 [00:05:59] 连减租减息他也没搞过 [00:06:02] 这就是因为当时国民党上层 [00:06:05] 他是地主豪绅的代表 [00:06:08] 蒋介石有个典型 [00:06:09] 他自己的家庭就出身于浙江地主兼盐商的家庭 [00:06:17] 他和他周围的人呢 [00:06:18] 维护的是地主豪绅和官僚买办的利益 [00:06:23] 同广大农民一直处于尖锐的对立状态 [00:06:27] 那他怎么可能搞土改呢 [00:06:30] 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 [00:06:33] 也就是20 世纪20 年代初期 [00:06:37] 就已经看到 [00:06:39] 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 [00:06:43] 农民问题的核心呢 [00:06:45] 就是土地问题 [00:06:48] 就毛泽东啊 [00:06:49] 这方面是个先驱者 [00:06:52] 在大革命期间呢 [00:06:53] 他就特别重视农民问题 [00:06:57] 他在大革命的高潮中间呢 [00:06:59] 曾经写出过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00:07:04] 后来呢 [00:07:05] 在国民党进行反共屠杀之后 [00:07:07] 中国共产党人上山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 [00:07:13] 说红军所进行的十年的战争 [00:07:16] 那就是以打土豪 [00:07:18] 分田地这样一个口号所动员下的土地革命战争 [00:07:24] 说当年共产党领导的军队能够建立农村根据地 [00:07:29] 那就是靠把土地分给农民 [00:07:32] 使广大贫苦农民得到了土地之后 [00:07:36] 能够踊跃的参参战 [00:07:39]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之后 [00:07:42] 国共实行的合作 [00:07:44] 在这种情况下呢 [00:07:45] 中国共产党停止了土地革命 [00:07:48] 但是呢 [00:07:50] 在抗战期间 [00:07:50] 又要改善人民生活 [00:07:53] 调动起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00:07:55] 于是 [00:07:55] 在抗战期间 [00:07:56] 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有了一个变化 [00:07:59] 就是由土地革命变为减租减息 [00:08:03] 其实 [00:08:03] 减租减息是孙中山原来的主张 [00:08:07] 但是国民党却不肯实行 [00:08:09] 共产党人在抗战期间倒是真正的在解放区全面实行的减租减息 [00:08:15] 怎么个减法呢 [00:08:17] 呃 [00:08:17] 具体讲就是二五减租 [00:08:19] 过去农民收获1000斤粮食 [00:08:22] 500斤叫地主 [00:08:24] 减掉25% [00:08:26] 那交250 斤就行了 [00:08:27] 他负担大大减轻了吗 [00:08:30] 另外简析 [00:08:32] 那1/3 以上都算高利贷了 [00:08:34] 哎 [00:08:34] 过去的阎王寨阿 [00:08:36] 解放区民主政府一下都给它剪了 [00:08:39] 因此广大农民们才拥护共产党吗 [00:08:41] 阿才高唱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吗 [00:08:45]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 [00:08:47] 日本侵略者被驱逐了 [00:08:49] 那国内的阶级矛盾就尖锐起来 [00:08:52] 具体表现为 [00:08:54] 广大农民呢 [00:08:55] 这时候还是要求土地减租减息 [00:08:59] 毕竟还是少交珠子了 [00:09:01] 他还得继续交一部分珠子 [00:09:03] 土地毕竟不是归他所有 [00:09:06] 因此 [00:09:07] 在抗战胜利之后啊 [00:09:09] 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时候 [00:09:12] 毛泽东、刘少奇这些领导人也设想过呀 [00:09:17] 用一种新的办法 [00:09:19] 开展土地改革 [00:09:22] 说在1945年年末到1946年年初 [00:09:25] 就中共中央呢提出了一个将来用和平赎买的办法 [00:09:31] 实行土地改革 [00:09:33] 那么 [00:09:33] 怎么个和平赎买呢 [00:09:36] 就是把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 [00:09:39] 但是呢 [00:09:41] 对D 主要发行土地公债 [00:09:43] A 等于说是政府赎买地主的土地 [00:09:47] 那么地主也可以得到一些补偿 [00:09:50] 可是过了不久 [00:09:51] 国民党当局 [00:09:53] 挑起了内战 [00:09:54] 面对着内战 [00:09:56] 烽火越烧越旺 [00:09:58] 要动员农民呢 [00:09:59] 起来抗击国民党的进攻 [00:10:02] 积极参军参战就必须呢立即解决土地问题 [00:10:07] 由于国民党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 [00:10:11] 阶级矛盾激化 [00:10:13] 面对着这个反动阵营的暴力 [00:10:16] 那么解放区搞和平土改也不可能了 [00:10:20] 1946年春天呢 [00:10:22] 面对着全面内战即将爆发这样一个危险的形式 [00:10:27] 说负责呢 [00:10:28] 主管土地问题的刘少奇就接待了从华北、华东解放区前来的博弈、Bo Li 育、邓子恢这些领导人 [00:10:38] 就询问呢 [00:10:39] 当地的农民的主要要求是什么 [00:10:42] 所以这些领导人都讲是抗战胜利之后 [00:10:45] 在搞减租减息已经不行了 [00:10:48] 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要求 [00:10:50] 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00:10:52] 关键就是要实行土地改革 [00:10:55] 刘少奇吸取了这些领导人所提出的意见 [00:10:59] 经过反复思考 [00:11:01] 最后呢 [00:11:02] 由报警 [00:11:03] 毛泽东同意起草 [00:11:05] 并向全党发出了五四指示 [00:11:08] 五四指示的核心 [00:11:10] 就是没收地主的土地 [00:11:12] 无偿的分给广大贫苦农民 [00:11:16] 后来的历史证明啊 [00:11:17] 五四指示是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文件 [00:11:21] 就当时解放区的力量远远小于国统区 [00:11:25] 只有发动人民 [00:11:27] 这才能够呢粉碎国民党的进攻 [00:11:30] 刘少奇啊 [00:11:31] 当年呢 [00:11:31] 经历过中央苏区的斗争 [00:11:34] 他就总结当年红军反围剿的经验就说过 [00:11:39] 就中央苏区只有200多万人口 [00:11:43] 几个县的土改搞彻底了 [00:11:46] 支持了多年战争抵住了蒋介石 [00:11:50] 那么现在解放区有1亿多人口 [00:11:53] 如果充分的动员起来进行土地改革 [00:11:57] 那么打败蒋介石肯定是有把握的 [00:12:01] 这个时候来自东北黑土地的报告 [00:12:04] 也验证了毛泽东啊刘少奇的判断 [00:12:08] 1945年秋天的八路军、新四军进入东北的时候 [00:12:13] 呃 [00:12:13] 当时东北还没有来得及搞土改 [00:12:15] 部队虽然扩充的很快 [00:12:18] 由11 万人 [00:12:20] 很快扩充到30 多万人 [00:12:22] 但是呢 [00:12:23] 当时没有来得及进行土改 [00:12:26] 临时扩充人员啊 [00:12:28] 大部分都是社会上无业人员 [00:12:31] 伪满洲国的国兵 [00:12:33] 很多人成分不好 [00:12:36] 所以说 [00:12:36] 这些人缺乏阶级觉悟 [00:12:39] 在1946年春天国民党的进攻中间 [00:12:42] 许多部队也出现了哗变阿 [00:12:45] 不少人叛逃 [00:12:47] 因为这些人他不是翻身农民的 [00:12:50] 他不是为了自己的阶级利益而战 [00:12:53] 看到东北出现的教训 [00:12:56] 说毛泽东刘少奇 [00:12:58] 和中央领导同志以及中共东北局迅速统一了认识 [00:13:03] 认为挽救东北危险局面的关键问题 [00:13:07] 就是实行土地改革 [00:13:10] 就中央五四指示发出之后不久 [00:13:14] 七月份 [00:13:15] 东北局又发出了七七决议 [00:13:18] 核心一点呢 [00:13:19] 就是动员干部和能够抽出来的部队都到农村去 [00:13:25] 实行土地改革 [00:13:27] 使广大贫苦农民的获得土地 [00:13:30] 原来被地主恶霸所占的土地 [00:13:34] 这一下子分给他了 [00:13:36] 当土地上打上了什么赵光第儿、什么李富贵儿这样的界桩 [00:13:42] 广大农民呢 [00:13:43] 立刻就迸发出火山爆发一样的积极性 [00:13:48] 为了保卫土地 [00:13:49] 他要踊跃的参参战 [00:13:52] 就是东北解放战争的形势马上就有了一个根本的扭转 [00:14:00] 暴风骤雨和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00:14:04] 这两部并驾齐驱的经典著作 [00:14:06] 反映了解放战争中怎样的土地改革盛况 [00:14:10] 请继续关注土地改革 [00:14:13] 保家保田 [00:14:20] 经历过土改人呢 [00:14:22] 后来都回忆说 [00:14:23] 土地改革真是中国贫苦农民最盛大的节日 [00:14:28] 分配到土地的时候 [00:14:30] 那很多老农民呢 [00:14:32] 真是啊 [00:14:33] 从地上抓一把土啊 [00:14:35] 放在自己心口上的眼泪直流啊 [00:14:38] 祖祖辈辈盼的是什么 [00:14:40] 就是这个土地 [00:14:42] 在中国土地改革的风暴中间 [00:14:45] 当时诞生出两部在国内外有巨大影响的小说 [00:14:50] 一部是呢作家周立波写的暴风骤雨 [00:14:53] 一步呢 [00:14:54] 就是著名女作家丁玲所写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00:14:59] 周立波所写的暴风骤雨 [00:15:03] 是他自己亲自 [00:15:05] 到北满解放区尚志县元茂屯进行土改的亲身体会 [00:15:11] 在元茂屯儿里 [00:15:14] 就是周立波参加了土改工作队 [00:15:17] 亲自看到了 [00:15:19] 像赵光腚那样的 [00:15:21] 贫苦的贫雇农 [00:15:23] 通过斗争地主韩老六 [00:15:26] 获得了土地 [00:15:28] 真正当家做主 [00:15:31] 那么就改变了呢 [00:15:32] 当时东北农村的面貌 [00:15:35] 土地改革作为一场急风暴雨的斗争 [00:15:38] 他不仅仅有控诉 [00:15:40] 会斗争 [00:15:41] 会丈量土地 [00:15:44] 分田地 [00:15:45] 分房屋 [00:15:46] 分浮财 [00:15:47] 还有血与火的斗争 [00:15:49] 因为当时很多恶霸地主 [00:15:52] 他不是等着你来分 [00:15:54] 等着你来逗 [00:15:55] 他要进行反抗的 [00:15:57] 在东北 [00:15:58] 相当多的地主 [00:16:01] 甚至是过去伪满那些军官、警察 [00:16:05] 他组织了武装IGEU [00:16:07] 当时的政治土匪 [00:16:10] 同共产党的土改工作队 [00:16:12] 同这个东北民主联军呃 [00:16:14] 进行激烈的战斗 [00:16:17] 因此 [00:16:17] 土地改革也要伴随着剿匪斗争 [00:16:21] 当时的东北民主联军 [00:16:24] 就分出了许多部队 [00:16:26] 深入林海雪源 [00:16:28] 消灭了一个一个哎 [00:16:30] 像座山雕那样的土匪 [00:16:32] 活捉了当时北满最大的土匪头子谢文东 [00:16:38] 用了大半年的时间呢 [00:16:40] 剿灭了东北差不多10万土匪 [00:16:44] 这就保证了土地改革的进行 [00:16:47] 在土地改革中间呢 [00:16:49] 也付出了许多鲜血和生命 [00:16:52] 国人大多数都非常熟悉大刀进行曲 [00:16:57] 他的作曲者就是著名的音乐家麦新 [00:17:03] 为了激励全国人民抗战 [00:17:05] 当年他谱写出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这样动人的旋律 [00:17:11] 后来呢 [00:17:12] 他到了延安 [00:17:13] 在延安鲁迅艺术学校担任了党支部书记 [00:17:18] 抗战胜利之后 [00:17:19] 他主动要求 [00:17:21] 呃 [00:17:21] 到东北去 [00:17:23] 后来到东北的科尔沁草原 [00:17:26] 担任了开鲁县县委的宣传部长 [00:17:29] 亲自呢参加土地改革斗争 [00:17:32] 在土改中间呢 [00:17:34] 他还创作了农会GEA 这样一些鼓动人们斗争的歌曲 [00:17:41] 1947年6月 [00:17:43] 麦馨称 [00:17:45] 大车出去开会 [00:17:46] 在途中呢 [00:17:48] 遇到土匪的袭击 [00:17:50] 他和通讯员手持驳壳枪 [00:17:53] 在大车上坚持战斗 [00:17:55] 直到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00:17:58] 说开鲁县的人民为了纪念他 [00:18:01] 专门把一个区域命名为卖新区 [00:18:05] 后来有一些熟悉卖新的人感叹 [00:18:09] 如果卖心不牺牲的话 [00:18:11] 那么很可能在大刀进行曲之后 [00:18:14] 又会创作出土地改革进行曲 [00:18:19] 东北解放战争的进程证明 [00:18:21] 土地改革马上改变了国共双方军事力量对比 [00:18:26] 在国民党方面 [00:18:28] 虽然主力部队是最精锐的e 缅远征军部队 [00:18:33] 但是那些官兵占领了大城市 [00:18:35] 首先 [00:18:36] 忙于抢房子 [00:18:38] 抢金银皮货 [00:18:41] 塞满了腰包之后 [00:18:42] 更加厌战 [00:18:44] 而他们得到的补充兵员呢 [00:18:46] 于是被强抓来的壮丁 [00:18:50] 那么在解放区这方面呢 [00:18:52] 说千千万万农民分到了土地 [00:18:55] 戴着大红花 [00:18:56] 在群中啊敲锣打鼓的欢送之下参军参战 [00:19:01] 口号是 [00:19:02] 保家保田 [00:19:03] 保卫胜利果实 [00:19:05] 因为他们知道如果打了败仗 [00:19:08] 地主还乡团来了 [00:19:10] 他们什么都没有了 [00:19:12] 甚至还会被反攻倒算 [00:19:15] 因此当时东北民主联军 [00:19:18] 也就是后来的东北人民解放军形容吗 [00:19:21] 经过土地改革之后啊 [00:19:24] 补充进来的上百万兵员 [00:19:27] 觉悟之高 [00:19:28] 素质之好 [00:19:29] 是前所未有 [00:19:31] 所以说 [00:19:32] 战场形势马上发生了变化 [00:19:35] 共产党这方面的战士 [00:19:37] 是翻身农民 [00:19:39] 戴着大红花参军 [00:19:40] 主为自己的利益而战 [00:19:43] 国民党方面的兵 [00:19:45] 那大部分是抓壮丁抓来的 [00:19:47] 他怎么会有斗志呢 [00:19:49] 他也不明白为谁而战 [00:19:51] 说两支军队交锋 [00:19:53] 胜利属于谁 [00:19:54] 那马上就可以判定在解放战争期间 [00:19:58] 同暴风骤雨齐名的小说就是著名女作家丁玲所创作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00:20:06] 丁玲啊 [00:20:07] 早在20 年代就在中国文坛很有名气了 [00:20:12] 因为当年他写过莎菲女士日记 [00:20:16] 在青年中间呢 [00:20:17] 很有影响 [00:20:18] 后来他到了延安 [00:20:20] 40 年代延安整风的时候 [00:20:22] 毛泽东啊 [00:20:23] 当面就从丁宁谈过 [00:20:25] 应该深入工农群众 [00:20:28] 创作一些呢能够反映农村斗争的作品 [00:20:34] 1945 年抗战胜利之后 [00:20:37] 丁玲从延安到了晋察冀解放区 [00:20:40] 开始呢 [00:20:40] 他到了张家口 [00:20:42] 后来开展土地改革之后 [00:20:44] 他主动要求参加土改工作队 [00:20:48] 就到了河北西部啊 [00:20:49] 三杆河边的暖水屯 [00:20:52] 亲自参加土改 [00:20:55] 和当时那些贫雇农、老大娘大嫂滚在一个炕上 [00:21:01] 通过亲身体会 [00:21:03] 写出了反映土改斗争的太阳照在三竿和尚这部小说 [00:21:08] 太阳照在三竿和尚 [00:21:10] 不但在解放区内 [00:21:12] 也产生了很大影响 [00:21:14] 当时还被介绍到国际上 [00:21:18] 可以翻译成十几种文字 [00:21:20] 广泛发行 [00:21:22] 还获得过斯大林奖金 [00:21:25] 所以这部书啊 [00:21:25] 在世界上发行之后啊 [00:21:28] 就很多国家的进步人士看到这本书啊 [00:21:31] 就纷纷感慨 [00:21:33] 看到了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00:21:36] 这才懂得中国为什么会发生革命 [00:21:40] 中国革命呢 [00:21:40] 为什么会取得胜利 [00:21:44] 土地改革运动在解放战争中显示出极其巨大的威力 [00:21:49] 不仅动员起解放区千千万万的翻身农民舍生忘死的投身于战争 [00:21:54] 更感化了数以百万计的俘虏兵 [00:21:57] 以至于造成了一个古今战争史上的奇观 [00:22:01] 交战双方一方越打人越多 [00:22:04] 另一方则越打人越少 [00:22:08] 土地改革是抗战胜利之后 [00:22:10] 中国共产党人进行的一项中心工作 [00:22:15] 不但当时党内广大干部都参加 [00:22:19] 领袖的亲属 [00:22:21] 也要参加 [00:22:24] 说毛主席的大儿子毛岸英 [00:22:27] 1945年年底 [00:22:29] 从苏联回到延安 [00:22:31] 毛泽东就同他讲吗 [00:22:33] 你在苏联的大学毕业的 [00:22:35] 在中国的大学还没有毕业 [00:22:38] 他只的中国的大学 [00:22:40] 就是只中国的农村 [00:22:42] 你必须了解农村生活 [00:22:45] 说毛岸英呢 [00:22:46] 先到延安附近 [00:22:49] 在这个农民劳动模范吴满有家里面住了一段时间 [00:22:54] 国民党进攻延安之后 [00:22:56] 毛泽东呢 [00:22:58] 就让毛岸英到晋绥解放区 [00:23:01] 随着中央土改工作团一起去进行土地改革 [00:23:06] 后来呢 [00:23:07] 他从进水解放区又到了山东解放区参加土改 [00:23:12] 在土改的时候 [00:23:13] 他化名 [00:23:15] 叫小杨 [00:23:17] 到了村里面的他真是跟群众打成一片 [00:23:22] 帮助老乡挑水 [00:23:24] 说房东老大娘呢 [00:23:26] 过去对他的称呼是阳同志 [00:23:29] 后来就变成孩子了 [00:23:32] 但是过了很多年之后啊 [00:23:34] 村里的老百姓才知道 [00:23:35] 就这个杨同志 [00:23:37] 就是毛主席的长子毛岸英 [00:23:39] 它所遵循的就是他父亲的教导 [00:23:42] 为人民服务 [00:23:45] 这儿啊 [00:23:45] 是位于延安王家坪革命旧址的毛泽东的旧居 [00:23:50] 在旧居旁边 [00:23:51] 我们看到一张照片 [00:23:52] 这张照片上呢 [00:23:54] 是毛泽东和毛岸英的合影 [00:23:56] 那关于照片的故事啊 [00:23:58] 有请我身旁的留言 [00:24:00] 勤给大家讲述 [00:24:02] 我们看到这张照片中的王爱英 [00:24:04] 他是在四六年音乐由莫斯科大学毕业回到延安的 [00:24:08] 在46年3月8日下午 [00:24:10] 父子俩就是坐在院子中的石桌前进行了亲切交谈 [00:24:15] 毛岸英向爸爸汇报了自己在莫斯科学习和生活的情况 [00:24:20] 可是由于I 应长期在国外生活 [00:24:23] 汉语说的不太流畅 [00:24:24] 交谈中还要不时的加上几句俄语才能完全表达自己的意思 [00:24:30] 朱熹听不懂俄语 [00:24:31] 不时的转头望望自己的秘书 [00:24:33] 精通俄语的诗哲师者很快将俄语译成汉语 [00:24:38] 主席还不时的用他那浓重的湖南腔也学着书上几句俄语 [00:24:43] 逗得大家都笑了起来 [00:24:45] 交谈间 [00:24:46] 失者提出给毛泽东负责照张相 [00:24:49] 主席点头同意 [00:24:50] 于是历史的瞬间就凝聚在镜头里 [00:24:53] 为我们后院留下了这张珍贵的历史照片 [00:24:58] 师 [00:24:59] 他们是土改工作团里的很多人就讲了 [00:25:02] 说毛岸英啊 [00:25:03] 变土了 [00:25:05] 刚从苏联回来的时候 [00:25:07] 那还显得很洋气 [00:25:09] 穿着苏联发的军装 [00:25:12] 但是这个时候他穿着农民衣服 [00:25:15] 哎 [00:25:16] 真正的农民打成一片 [00:25:18] 这才真正从中国的大学毕业 [00:25:21] 说毛岸英的土啊 [00:25:22] 就反映了他真正深入了中国实际 [00:25:26] 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人 [00:25:29] 能够胜利的源泉 [00:25:31] 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能够战胜那些代表洋买办的国民党反动势力的一个根本的保证 [00:25:38] 土地改革呀 [00:25:39] 能够在解放战争中间发挥那么大的威力 [00:25:43] 不仅在于它动园区解放区千千万万的农民 [00:25:48] 还在于感化成千上万的国民党俘虏兵 [00:25:53] 说当年的中国社会 [00:25:55] 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00:25:58] 真相 [00:25:58] 当时啊 [00:25:59] 这个白毛女那个歌剧所反映的 [00:26:03] 那个黄世仁对大村儿喜儿的压迫 [00:26:07] 那确实是令人难以忍受的 [00:26:11] 所以说千千万万 [00:26:14] 向大村儿、喜儿这样的贫苦农民起来之后 [00:26:17] 拿对皇室的仇恨迸发起来 [00:26:20] 那会产生巨大的战斗力量 [00:26:23] 说当年解放军演歌剧白毛女的时候 [00:26:26] 部队也往往都要下一个指令 [00:26:29] 就是战士 [00:26:31] 就看歌剧的时候不能带子弹 [00:26:34] 因为曾经发生过 [00:26:36] 这个有的战士看歌剧的时候 [00:26:39] 看到黄世仁那么欺负 [00:26:41] 喜而愤怒的就把这个腔端起来 [00:26:44] 要开枪打那个演黄世仁的演员 [00:26:48] 当时国民党军队的士兵大部分也是贫苦农民 [00:26:53] 因为有钱的人 [00:26:55] 他会像保长行贿 [00:26:57] 他不去当撞名 [00:26:58] 被抓壮丁的差不多都是贫苦的农民 [00:27:04] 所以这些人 [00:27:05] 在战场上被俘虏了 [00:27:08] 被补充到解放军队伍中间来 [00:27:10] 当时不用给他们讲多少高深的道理 [00:27:14] 只要讲一讲 [00:27:16] 你们也是穷苦人 [00:27:19] 你们也是受压迫的 [00:27:22] 你们看一看白毛女血泪仇 [00:27:24] 哎 [00:27:25] 这些剧目马上就起发起阶级觉悟了 [00:27:29] 认识到我们共同的敌人是国民党是老讲 [00:27:33] 呃 [00:27:33] 打倒国民党 [00:27:34] 打倒老讲 [00:27:36] 解放了我们的家乡 [00:27:38] 我们家里头也能分到土地 [00:27:41] 于是 [00:27:41] 千千万万国民党俘虏兵啊 [00:27:44] 就调转了枪口吗 [00:27:46] 去打他们过去的主子 [00:27:49] 在解放战争头两年 [00:27:52] 就有90万国民党俘虏兵被补充到解放军中间来 [00:27:56] 当时很多部队呀 [00:27:58] 还特别愿意要俘虏兵 [00:28:00] 为什么呢 [00:28:01] 就是国民党已经替我们把这些人训练出很高的军事技能来 [00:28:06] 尤其是像炮兵a 项、汽车兵这些专业性很强的兵种 [00:28:12] 老解放区入伍那些农民 [00:28:14] 他不会那些技术 [00:28:16] 反倒用国民党俘虏兵 [00:28:19] 他的技术水平更高 [00:28:20] 正因为有了土地改革的政策 [00:28:23] 说解放军呢 [00:28:24] 能够在战场上 [00:28:26] 感化成千上万的国民党俘虏 [00:28:29] 这就形成了古今中外战争史上一个奇观 [00:28:33] 交战双方的部队 [00:28:35] 一方是越打越多 [00:28:37] 一方呢是越打越少 [00:28:39] 一方的兵呢 [00:28:40] 大量的跑到另外一方面来了 [00:28:44] 1960年和1961年 [00:28:46] 英国著名元帅蒙哥马利两次访问中国 [00:28:50] 毛主席也会见了他 [00:28:52] 在一次宴会上 [00:28:54] 蒙哥马利 [00:28:56] 同解放军的陈毅元帅以及呢在淮海战场上被陈毅元帅指挥的解放军所俘虏的国民党徐州剿总副司令杜聿明一起见个面 [00:29:10] 就蒙格马利又问起淮海战役的情况 [00:29:13] 然后啊 [00:29:13] 对杜聿明说呀 [00:29:15] 一个指挥几十万军队的将军呢 [00:29:18] 不应该那么快就被打败 [00:29:21] 杜聿明当时呢 [00:29:23] 就指了一下蒙哥马利身边的陈毅元帅 [00:29:27] 说 [00:29:27] 那有什么办法 [00:29:28] 我的人呢 [00:29:29] 都跑到他那边去 [00:29:31] 土地改革作为一场席卷解放区的群众运动 [00:29:35] 难免呢 [00:29:36] 也会出现一些偏差 [00:29:38] 当时最大的偏差就是左的偏差 [00:29:41] 有些地方搞村村点火 [00:29:44] 处处冒烟儿 [00:29:46] 当时斗地主斗富农的时候 [00:29:49] 把很多工商业者也当成地主斗了 [00:29:53] 把一些店铺 [00:29:54] 哎一些小的工厂作坊 [00:29:57] 也给分掉 [00:29:59] 这就严重的影响了解放区的经济发展 [00:30:02] 扩大了打击面 [00:30:03] 因此到1947年年末和1948 年年初的时候 [00:30:08] 就毛泽东呢铜很多 [00:30:09] 领导人呢谈到这个问题 [00:30:12] 一直强调要保护工商业 [00:30:16] 因为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当时特别指出 [00:30:20] 中国的工商业不是太多了 [00:30:22] 而是太少了吗 [00:30:25] 根据中国革命的新民主义思想 [00:30:27] 还是要保护发展民族工商业 [00:30:31] 因此呢 [00:30:32] 毛泽东为首的中央起草了一系列文件 [00:30:35] 制定了一系列政策 [00:30:38] 就是解放区一定要保护工商业 [00:30:40] 毛泽东 [00:30:41] 当时 [00:30:42] 特别强调要执行好政策 [00:30:47] 要把握好策略 [00:30:48] 而且提出了一句很有名的话 [00:30:51]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 [00:30:55] 1948年3月下旬 [00:30:57] 毛泽东离开了陕北 [00:30:59] 进入了晋绥解放区 [00:31:01] 在当地他了解的情况 [00:31:03] 直到那里的土改啊 [00:31:04] 有些时候搞得很 [00:31:06] 左说 [00:31:07] 毛泽东当时很生气地批评说 [00:31:09] 你们读的马克思主义读到哪里去了 [00:31:13] 他特别强调 [00:31:14] 共产党人实行土地革命 [00:31:18] 消灭地主阶级 [00:31:19] 不是消灭地主本人 [00:31:22] 是消灭这种剥削制度 [00:31:25] 对于那些不进行反抗的地主分子 [00:31:29] 还是要让他们自食其力 [00:31:31] 也给他们呢分一份土地 [00:31:34] 让他们在劳动中间呢 [00:31:36] 也变成自食其力劳动者 [00:31:39] 这就为土地改革只出了一个正确的方向 [00:31:42] 制止乱打乱杀、乱斗的情况 [00:31:46] 在解放区进行土改的时候 [00:31:48] 由于实行了正确的政策 [00:31:52] 调动农民积极性 [00:31:54] 同时呢 [00:31:54] 也保护了工商业 [00:31:56] 所以在土地改革的时候 [00:31:58] 没有出现的社会关系大变革 [00:32:01] 那个时候往往会产生的破坏生产力的现象 [00:32:05] 说解放区的经济 [00:32:08] 当时还在蓬勃的发展 [00:32:10] 物价稳定 [00:32:12] 老百姓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00:32:15] 那国民党统治区也恰恰相反 [00:32:18] 物价飞涨 [00:32:20] 民不聊生 [00:32:22] 官兵的士气也一落千丈 [00:32:24] 就当年讲吗 [00:32:26] 国民党的军官呢 [00:32:27] 都已经用不着克扣军饷吃空格了 [00:32:31] 他领到了军饷之后 [00:32:33] 只要晚发几天就行 [00:32:35] 因为他用这个钱马上用来做生意 [00:32:39] 赚了钱之后 [00:32:40] 几天之后再发给士兵 [00:32:43] 所以这种情况下 [00:32:45] 呢 [00:32:46] 国民党军队士气一落千丈 [00:32:49] 另外呢 [00:32:49] 国民党当时的征兵 [00:32:52] 又是呢 [00:32:53] 分配到各区强征壮丁 [00:32:57] 去了之后 [00:32:57] 自己家里老婆孩子没人管 [00:32:59] 那当然是人人不愿意去 [00:33:02] 于是宝掌和那些征兵人员就拿绳子来捆绑 [00:33:07] 说国民党军队补充到军队中间的士兵大部分是绳子捆来的壮丁吗 [00:33:12] 哎 [00:33:12] 这些人纷纷逃跑 [00:33:14] 另外没有被抓的人呢 [00:33:16] 又纷纷躲藏 [00:33:18] 国统区这些报纸讲嘛 [00:33:21] 抓者一人 [00:33:22] 逃者十人 [00:33:23] 那天下壮丁G 以 [00:33:26] 说后来他补充壮丁啊 [00:33:28] 越来越困难 [00:33:29] 共产党的征兵呢 [00:33:31] 却很容易 [00:33:32] 千千万万翻身农民 [00:33:34] 再加上国民党那些被俘的俘虏兵 [00:33:37] 都积极参加解放军 [00:33:39] 那么 [00:33:40] 战场的形式呢 [00:33:41] 自然是一方越打越多 [00:33:43] 一方呢 [00:33:44] 越打越少 [00:33:49] 1947年6月30日 [00:33:51] 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12万大军 [00:33:56] 一举突破国民党军的黄河防线 [00:33:59] 拉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00:34:01] 敬请关注千里跃进全线法 [00:34:09] 中国共产党进行解放战争 [00:34:12] 靠的是进行土改 [00:34:14] 发动农民 [00:34:15] 这个战略战术对外是公开的 [00:34:18] 为什么国民党却学不来 [00:34:20] 只能坐等失败呢 [00:34:22] 蒋介石在他的日记中道出了国民党最终一败涂地的答案 [00:34:27] 须 [00:34:29] 1948年秋天 [00:34:31] 在中国大地上展开了国民党和共产党的战略决战 [00:34:36] 土地改革的威力在这场决战中间的最充分的体现出来 [00:34:43] 例如在淮海战场上 [00:34:45] 参战的人民解放军不过60 多万人 [00:34:49] 那么在他后方呢 [00:34:51] 有2 20万随军支前民工 [00:34:55] 再加上站区附近的支前民工 [00:34:58] 参加支前的民工差不多有500万人 [00:35:02] 就等于说一个解放军战士在前线作战 [00:35:05] 后面有好几个民工跟着保障 [00:35:09] 当时的运输工具很落后啊 [00:35:12] 主要是扁担、小推车 [00:35:14] 尤其是山东民工主要用小推车 [00:35:18] 就是靠着千千万万的小推车向前线运去的粮食 [00:35:23] 运去的弹药 [00:35:25] 因此 [00:35:26] 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后来总结 [00:35:29]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用小推车推出来的 [00:35:34] 为什么这些农民会踊跃的推小推车 [00:35:38] 而且头顶上有飞机轰炸 [00:35:40] 地面上还有炮火 [00:35:42] 随时可能有伤亡 [00:35:44] 当时那些支前民工 [00:35:46] 没有工资 [00:35:47] 更没有奖金了 [00:35:49] 但是他们踊跃支前 [00:35:51] 为的是什么 [00:35:52] 为的是保卫他们自己的土地 [00:35:55] 共产党进行解放战争 [00:35:57] 靠的是发动人民 [00:36:00] 共产党的战略战术、基本原则 [00:36:03] 对外是公开的 [00:36:04] 因为毛泽东讲过吗 [00:36:06] 任何法人民的军队啊 [00:36:08] 都不能学习我们的战略战术 [00:36:11] 在淮海战役进行到最激烈的时候 [00:36:15] 说国民党那几个重兵集团都被包围了 [00:36:19] 当时蒋介石啊 [00:36:20] 也派这个幕僚 [00:36:22] 到陈官庄的这个包围圈里面 [00:36:25] 就争取那些指挥官 [00:36:26] 有什么办法能救急呀 [00:36:29] 国民党第七兵团司令李弥 [00:36:32] 当时呢提出了一个办法 [00:36:35] 哎 [00:36:35] 他就说呀 [00:36:37] 共产党证明容易 [00:36:39] 就是靠打土豪分田地 [00:36:42] 穷人得了土地 [00:36:43] 也拼命对共产党打仗 [00:36:45] 说我们是不是也能这样干呢 [00:36:49] 就这位幕僚飞到南京之后 [00:36:52] 向蒋介石作了报告 [00:36:54] 蒋介石一听呢 [00:36:55] 就大骂李迷糊涂 [00:36:57] 说打土豪分田地是共产党骗穷人当兵的办法 [00:37:01] 我们能这么干吗 [00:37:04] 蒋介石这句话其实也说明 [00:37:07] 他明白共产党的战略战术 [00:37:09] 明白共产党为什么能打胜仗 [00:37:11] 但是他却没有办法 [00:37:13] 因为它代表的是地主豪绅的利益 [00:37:16] 它与中国广大人民 [00:37:18] 特别是占人口绝大多数的贫苦农民是处于对立状态的 [00:37:23] 他不可能伤害地主豪绅的利益 [00:37:26] 搞土地改革 [00:37:27] 搞减租减息 [00:37:29] 那么也就只有了坐等着看他自己的失败 [00:37:33] 1949年1月 [00:37:35] 蒋介石在战败的时候宣布引退下野 [00:37:39] 回到他自己的家乡奉化 [00:37:42] 他这次在家乡奉化呆了三个月 [00:37:45] 他也知道她在大陆待不长了 [00:37:48] 因此呢 [00:37:49] 他在周围阿巡游了很多地方 [00:37:52] 另外呢 [00:37:53] 他当时也写下了日记 [00:37:55] 后来呢 [00:37:56] 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公布的这个蒋介石日记中间也可以看出吗 [00:38:01] 他这段期间呢 [00:38:03] 其实感慨很多 [00:38:04] 在2月1日的日记中间呢 [00:38:06] 他就这样写道 [00:38:09] 为政20年 [00:38:11] 对于改造与民众福利着手太少 [00:38:16] ER 党政军事教育人员 [00:38:19] 更为注意三民主义知识型 [00:38:23] 说蒋介石自己也感慨 [00:38:26] 他回到家乡一看 [00:38:28] 这20多年没什么变化 [00:38:30] 他自己的家乡20 多年都不改善人民生活 [00:38:34] 那全国的情况不可想而知 [00:38:37] 一个当前的政府 [00:38:39] 20 多年不改善人民生活 [00:38:41] 搞得老百姓民不聊生 [00:38:43] 这样的政府怎么会不为人民推翻呢 [00:38:47] 国民党统治中国20 多年 [00:38:50] 不但没有改善民生 [00:38:53] 连中国有多少人他都搞不清楚 [00:38:57] 清朝末年和民国初年 [00:38:59] 当时统计中国人口 [00:39:02] 是4亿多 [00:39:03] 国民党期间一直讲四万万同胞 [00:39:08] 当时他统计人口怎么统计 [00:39:10] 是根据脉沿数来推断 [00:39:12] 因为人都要吃盐吗 [00:39:14] 卖多少钱 [00:39:15] 大概多少人 [00:39:16] 他从来没有搞过人口普查 [00:39:19] 结果卖盐的数啊 [00:39:21] 其实后来估算不准 [00:39:23] 到了全国解放之后 [00:39:24] 1953年 [00:39:26] 搞第一次人口普查的时候才知道中国大陆人口已经超过6 亿了 [00:39:32] 说一个政府当政20 多年 [00:39:35] 连自己国家有几亿人都搞不清楚 [00:39:38] 你这样的党国怎么能不为人民所唾弃呢 [00:39:43] 农民呢 [00:39:43] 在中国历史上历来被称之为阿 [00:39:48] 载舟之水呀 [00:39:49] 水能载舟 [00:39:51] 也能覆舟 [00:39:53] 国民党政权 [00:39:55] 恰恰是因为不改善人民的生活 [00:39:58] 只只盘剥 [00:40:00] 不能造福于民 [00:40:02] 那么 [00:40:02] 共产党人 [00:40:04] 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00:40:07] 尤其是在解放战争中间 [00:40:09] 进行土地改革 [00:40:11] 满足了广大贫苦人民的要求 [00:40:14] 这就赢得了战争 [00:40:15] 解放战争胜利之后 [00:40:18] 在1950年六月份中央召开的七届三中全会上 [00:40:22] 毛泽东曾经总结过 [00:40:25] 我们的解放战争 [00:40:27] 主要是靠一亿六千万人口的老解放区打赢的 [00:40:33] 有了土地改革这个胜利 404

404,您请求的文件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