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字幕由天琴实验室独家AI技术生成 2000年前 他的纵身一跃成就了一个民族长久的节日 那么 屈原于端午节之间到底有哪些故事 他的一生又经历了怎样的传奇 端午时节话屈原之虎死首丘 嗯 嗯 说起屈原 人们首先会想到端午节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这天 人们通过吃粽子、赛龙舟这些习俗来纪念2000多年前投江自尽的屈原 那么 端午节是因为屈原才有的节日吗 说起屈原的作品 我们能记起的似乎只有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等为数不多的句子 但是在大文豪苏轼眼中 他的文采与屈原相比 不能挤车子之万一 而司马迁、陶渊明、李白、杜甫等文学大家也都对屈原评价极高 他甚至成了中国文人的象征 为什么屈原在大家的心目中会有如此高的历史地位呢 作为战国时期楚国人 屈原20 多岁就官拜复夏医生 渴望楚国强大 但光明磊落的他在官场上却受尽了 排挤和打击 即使如此 屈原的心中却始终只装着一个楚国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在各国名士纷纷朝秦暮楚的战国时代 为何只有他痴心一片 坚贞如一 历史上真实的屈原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 中南大学文学院杨雨教授将带我们一起走进风云激荡的战国时代 为您带来系列节目端午时节话屈原第一集狐死首丘 公元前277 年的某一天 一位男子在这个湘江河边上长时间的徘徊着 沉思着 他花白的长头发被这个江风吹得凌乱不堪 但他好像丝毫都没感觉到 那这位 披头散发、形容憔悴的男子 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主人公屈原 在司马迁的史记里面有这样一段文字的记载 他说 屈原至于江滨披发行 迎泽办 颜色憔悴 形容枯槁 在屈原不远处 有一位正在打鱼的渔夫 他注意到这个屈原已经很久了 这个时候呢 他就慢慢走近屈原 向他深深的一鞠躬 就问道 先生 您是不是三女大夫 屈原马上有一回礼 就拱手回礼说 在下正是曲屏 曲屏是屈原的名媛式子 后人啊 一般是以自尊称他为屈原三闾大夫 是屈原流放之前担任过的官职 那渔夫就问了 先生 您怎么会来到这里呢 屈原啊 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就回答渔夫说 举世皆浊我独清 众人皆醉我独醒 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地方可以容得下我 所以呢 我就被流放漂泊到了这里 这个时候渔夫就说了 他说 先生 您可是一位圣人啊 圣人可不能像您这样迂腐固执啊 那什么是真正的圣人呢 圣人啊 他应该可以跟着世俗风气的转移而改变自己的观念看法 也就是说 大丈夫要能屈能伸也能申 你竟然说全世界人都那么浑浊 那您为什么不能跟他们一起活稀泥同流合污呢 您既然说所有的人都喝得大醉 昏昏沉沉 大醉不醒 那您为什么不能跟他们一样 连酒带渣喝个痛快也明天大罪呢 渔夫这一番好心的劝告 屈原会怎么回答 屈原啊 他打了个比方 他说 我听说过 刚刚洗过头的人 他一定会把这个帽子上的灰尘掸掉 他才肯戴上帽子 那刚刚洗过澡的人呢 也会把衣服上的这个灰尘抖掉 他才会穿上干净的衣服 他说 我怎么能够让自己洁白干净的身体沾染上一点儿世俗的污垢呢 那我的选择是 宁可投身湘江 葬身鱼腹 也决不肯和世人一样同流合污 哎 渔夫听了屈原这一番斩钉截铁的 回答摇了摇头 他知道屈原 没有办法再劝他了 他就一边扣着船舷 一边唱起了楚地特别流行的一曲歌谣 沧浪之水清兮 可以濯我缨 沧浪之水浊兮 可以濯我足 一边唱着歌 一边就摇着船走远了 当然 我想渔夫很可能是屈原为了表达自己的这样一种志向 虚构出来这样一个人物 介于夫之口 给他提供一个人生的选择 a 你可以选择跟世人同流合污 你也可以退隐山林 逍遥自在的生活来保全自身 所以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了 屈原 他到底为什么会流落到这么一个落魄潦倒的境地 并且处在这样一个进退两难的处境呢 在这里我想介绍一下屈原的生平 屈原呢 大约是在公元前342 年左右出生在湖北的秭归 他跟楚国的君王是同性 也就是说它是正宗的王氏宗亲 而且屈原还是一个少年得志的典型 在他刚刚20 出头的时候 当时的楚王楚怀王就任命他担任了一个很重要的官职 那就是楚国的组图 大家可能不太熟悉左图这个植物 它的一个性质 这么说吧 当时楚国的官职啊 跟中原的诸侯国不太一样 楚国最高的官位教令营 就相当于丞相 而仅次于令尹的呢 就是屈原大家的这个左图 它是相当于副丞相这样一个高官 那既是王氏宗亲又是朝廷重臣的屈原 怎么会被流放 又怎么会在公元前277年的时候 落到这样一个潦倒落魄的境地呢 酒鬼老坛馥郁香提示您精彩继续 战国末年 强秦崛起 一场大难即将降临到楚国头上耳 屈原的人生命运又将发生怎样的改变呢 广告之后更加精彩 曾几何时 屈原在楚国的地位如日中天 尤其是在官拜左徒之后 屈原在楚国政坛更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塔内举贤能 外抗强行 变法强楚 深得楚王的赏识和青睐 然而 这样一位曾经的政坛明星为什么会流落江边 处境如此凄惨 而此时的楚国又遭遇到了怎样的一场灾难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啊 时间呢 要往前回溯一年 也就是公元前278 年 这一年呢 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一件大事 这件大事 不但是彻底的改变了楚国的命运 而且同时他也改变了屈原的命运 那这是一件什么样的事情呢 这就是公元前278 年秦国的大将白起 率领秦军大举讨伐楚国 我们知道战国实力最雄厚的国家是战国七雄 但是到278 年的时候 战国其实已经走到了他的尾声 真正的强国实际上只剩下了秦、楚、齐三家 秦国呢 是当时公认的军事强国 而齐国呢 是当仁不让的文化强国 至于南边的楚国呢 那是版图最为辽阔 人口众多的一个国家 而这三强当中 真正的实力最为强大的又属于秦国和楚国两家 所以当时战国的时候 有一句这样的话在流传 说烦天下强国非秦 而楚菲楚儿琴 俗话说的好 一山容不得二虎 所以战国后期的争霸战就在秦国和楚国这两大强国之间轰轰烈烈的展开了 公元前278 年 秦国再次向他的强敌 也是他的邻国楚国发动了强有力的攻势 当时楚国虽然号称是三强之一 但是其实在军事实力方面显得有些外强中干 所以在秦军的大举进攻之下 楚国显得有点没有还手之力 所以很快白起就率兵攻到了楚国的都城郢都附近的地方 那这个时候的秦国呢 不仅仅是武器装备很精良 而且自从秦国商鞅变法之后 军功赏罚分明 所以将士们都很愿意为秦国冲锋陷阵 视死如归 当时各诸侯国之间就流传 一说起情况就流传这么一个说法 说是虎狼之秦 一旦秦国向哪个诸侯国发动攻势 都会那个国家心惊胆战 所以 我们可以想象 当秦军兵临郢都城下的时候 楚国上下是何等的惊慌 可以说 楚国 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候 而同样 另外一位楚国人 也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候 这个人就是区人 这个时候的屈原 其实早已经被楚王流放到了长江以南的地方 也就是说 他不在朝廷担任官职已经很多年了 屈原尽管已经不在朝廷担任重任 但是 来自引渡的一切消息 对于屈原来说 那都是非常敏感的 所以 当白起公主的消息传到她耳朵里面的时候 他真的希望 此刻的他 不是在江南的地方 漫无目的的闲逛晃悠 他甚至希望自己能够 哪怕是再次沙场 他也会九死不悔 为什么我会这样说屈原 他有这样的希望呢 因为屈原 他一直是以正宗的、纯粹的楚国人自居 而且屈原跟其他的楚国人还有一点不同 他对于楚国的 哎 我觉得很像什么 很像一位男子对她热恋的爱人那样一种矢志不渝的爱 也就是说 屈原 他是像对待爱情一样的感情来对待他所挚爱的楚国的 当他挚爱的这位爱人在生死攸关的危急时刻 他希望能够在他的身边 他希望能够挽救他 力挽狂澜 可是 事与愿违 他的爱人现在已经不要他了 他甚至还断绝了屈原一切接近楚国这个朝廷忠心的机会 屈原 这位铮铮男儿 就这样走到了真死的悬崖边上 他在万分焦虑地等待着来自印度的每一点信息 当然 我们可以想象 这个时候的瘾都也是乱成了一团 白起兵临城下 城里的老百姓是哭的哭叫的叫 逃的逃散的散 那也有一些 印度人 他们死守着经营多年的家 舍不得离开 还眼巴巴的指望着诶出国的军队能够担负起保护他们家园的重任 可是 他们老百姓眼巴巴地盼望着的楚国朝廷现在怎么样呢 比老百姓还乱 公元前278 年 也正好是顷襄王21 年 当时正在为的楚王世清襄王熊横 白起攻到了饮都 清香王赶紧把他平时特别信任的那些古大臣都召集过来 讨论对策 那些平时高谈阔论 纵论国际形势、国内形势的爱卿们 那些平时自诩是学富五车、学识渊博的大夫倾向门 他们在这个楚国的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会有什么表现呢 可以说倾向王主持召开了这个朝政大会 他感到极度的伤心 也极度的失望 因为这些平时最为倚重的大臣比他还慌乱啊 这个说大王啊 我们还是赶紧投降吧 秦国公处 我们已经没有还手之力了呀 您向秦国投降 而且大王您还是秦国的女婿 也许秦王会看在我们这点儿殷勤的份上 饶了我们 保全隐都啊 另外一个人站起来说 大王 你可千万别被他给蒙蔽了 这个时候投降是肯定不行的 我们还不如逃跑吧 你想想看 投降秦昭王白起 他能心软吗 能同意吗 我看啊 留得青山在 不怕没柴烧 我们还是赶紧逃离引渡 以图东山再起 再来工回来 夺回我们的都城 啊这个这样说 那个那样说 有的人说投降 有的时候要逃跑 一下昏聩没有主意的清香王这个时候好像突然哎变得清醒起来 他自个儿也开始琢磨了 你说求和吧 以秦王和白起的这样一种盛气凌人的姿态 那是肯定行不通的 而且 投降还有个前车之鉴不可靠 为什么他的父亲楚怀王就是到秦国去 被秦王扣留 直到最后客死秦国 一辈子都没有能够再返回楚国 你说站吧 最近几年秦楚交战 几场大仗打下来 楚国都是完败 也就是说 战楚国已经没有还手之力 琢磨来琢磨去 抢王 想到了最后一招36计 只有走为上计 当然 君王出逃不能叫逃跑 所以它们公布于众的理由呢 是迁都 当然 什么理由不重要 重要的是 亲襄王弃守了 君王逃跑了 还能指望他们的军队能够死守他们的家园 保护老百姓吗 不可能 所以后来白起恭迎基本上就没有碰到什么有效的抵抗 隐都很快就陷入了 自从楚国的先王楚文王熊赀定都营以来 隐都已经经过了20 代君王400多年的苦心经营 当时是号称战国时期最繁华、最美丽、最富庶的大都会 可是白起进驻影都以后 放任大军烧杀掠夺 孩纵火焚烧了楚先王的陵墓仪琳 把 隐都还改名为秦国的南郡 一夜之间 繁华都市就变成了一片废墟 引渡线路的消息传到了屈原耳朵里之后 他是如五雷轰顶 这个时候他其实心里啊 还有最后一点幻想 她说影都线路会不会是老百姓因为恐惧秦军儿放出来的这个谣言呢 也或者是秦军在公引前夕 为了动摇楚国的军心和民心 故意散布的流言呢 所以 一边这样想 怀着最后一点的幻想 屈原就一边不由自主地迈着脚步 就像影都方向走 可是越接近隐都 他看到从隐都仓皇逃出来的这个老百姓面色惨痛 哀嚎遍野 他也不得不相信 影都线路的消息已经成为了事实 而且瘾都已经被情景控制 他没有办法再靠近印度了 酒鬼老坛馥郁香提示您 精彩继续 郢都陷落 举国震惊 屈原把悲愤之情写进了诗里 那么接下来他还会有着怎样的惊人举动呢 广告之后 更加精彩 屈原早年曾经立下宏愿 愿意倾其一生辅佐楚王 振兴楚国 成就一统天下的霸业 然而随着强行的崛起 居然意识到此时的楚国不仅大义南城 而且巨大的危险就在眼前 多年来 巨人一直坚持只有联齐抗秦才是楚国的唯一出路 然而在禁言屡屡受阻和秦国的猛烈攻击之下 楚国只有节节败退 直至影都线路 这个结果跟屈原万念俱灰 他只好通过写诗来宣泄情绪 那么 屈原是如何通过诗篇来表达自己的悲痛之情分的 意料之中的结局终于成了无可挽回的现实 在极度惨痛当中的屈原写下了著名的诗篇IE 在阿姨的开头几句 他这么写的 皇天之不纯命兮 何百姓之镇清 民离散而相失兮 方仲春而东迁 黄天就是伟大的老天爷的意思 皇本身是大和美的意思 这里表示屈原对老天爷的一种尊称儿纯是专一 始终如一的意思 意思就是伟大的至高无上的老天爷啊 你为什么要对楚国的老百姓这么残忍 让他们接受这样的惩罚呢 让我们的老百姓遭受如此灭顶之灾呢 明离散而相师 系方仲春而东清 因为遭受了如此灭顶之灾 我们的老百姓只能妻离子散 流离失所 在大好的春天不得不向东逃离 这首诗的名字叫IE 哀饮 顾名思义啊 就是哀伤隐都的线路 其实我个人觉得 让屈原极度伤心和绝望的 还不仅仅是引渡的线路 君王和老百姓的 逃离他更伤心更失望的是自己不能在他的身边尽自己一切能力去守护她 保护她 挽救他 我想这才是他陷入绝望当中的最主要的原因 所以在这一刻 屈原终于下定了决心 这个时候的屈原 已经从湘江流域又漂泊到了长沙东北 也就是今天湖南岳阳的汨罗江一带 同样在哀郢这篇诗当中 他写下过这样的诗句 卖鱼目以流关系 即一反之 何时鸟飞返故乡兮 狐死必首球 在这个汨罗江畔 屈原放眼四望 想把楚国的这片大好江山都牢牢的刻在自己的心里 最后 他的目光会定格在朝向西北的瘾都的方向 曼余目以流关系 即一反之 何时他曾经那么希望在他的有生之年还能够返回引读 返回他深爱的国都 现在 即便他的身体回不去了 他也希望自己的灵魂能够飞回 他魂萦梦牵的都成他的故乡 鸟飞返故乡兮 狐死必首球 她说 鸟儿啊 无论飞多远 最后都是要返回他的故乡的 而胡呢 无论他死在什么地方 他的头一定是朝向它洞穴所在的那个土丘的 清香王22年 也就是公元前277 年的五月初五这一天 屈原纵身跳入了汨罗江中 这一年 屈原66 岁 汨罗江水可能还像以前那样平静 但是中国历史呢 注定要掀起波涛海浪 就像屈原的诗中所说的那样 鸟飞返故乡兮 狐死必首丘 我想 屈原纵身跳入汨罗江中的内 一刹那 他的头一定还是朝着引渡的方向的 而且他的这纵身一跃 也最终成就了他人格的完整与伟大 所以我这样说 屈原的自沉 意味着中国第一位称得上伟大的诗人在这一刻涅盘了 重生了 而中国的历史也随之改写了 西汉的史学家司马迁就专门来到汨罗江边凭吊屈原 而且在史记里面还专门有一篇屈原列传 他在屈原传里面引用了淮南王刘安的一段话 他评价屈原的人品和才华是与日月争光 可以认为他的品行 他的才华可以跟日月齐光 从这以后 屈原的形象啊 几乎成了中国文人心目当中最崇高的一个象征的符号 那他的人格 他的人品也成为了文人的一个完美的象征 那其后的2000多年 一代又一代的伟大的文人 比如说陶渊明啊 李白呀 杜甫啊 苏轼啊 那都是屈原精神的忠实的追随者 2000多年后的1953年 也就是屈原逝世的2230年的这一年 北京专门举行了 处文物展览专门展出了 屈子祠还有屈原墓的照片 也就是在同一年 世界和平理事会将屈原评为全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2230年之后 中国和全世界的人民都还在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来深刻怀念这位 伟大的诗人 上个世纪还有一位国学大师王国维 他说 中国文学史上有四位旷世而不一遇的伟大文人 那就是屈原、陶渊明、杜甫和苏轼 那王国维呢 是这样说的 他说此四人狗无文学之天才 其人格亦自足千古 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 而有高尚伟大之文学者 未之有也 也就是说 在中国历史上 人格与文学都能够称得上高尚伟大的人首推屈原 其后 他的后继者有陶渊明、杜甫和苏轼那这四个人 即便他们不是伟大的文学天才 就凭他们的人格 也可以称为是高尚伟大之人格 当然 我们 看到历代以来 人们不乏对屈原 各种赞誉和崇高的这种推崇的同时 其实对于巨人的批评历代也是不绝如缕的 我举一个例子 同样是汉代的史学家 东汉的班固在他的文章当中就批评过屈原 批评的核心是四个字 说他露才扬己 意思就是说屈原这个人个性太强 喜欢炫耀自己的才华 所以 总是显得自己与众不同 以至于呢被世人所不容 所以屈原对此愤愤不平 最后呢 沉江而死 这是对屈原个性太过激烈张扬的一种批评 酒鬼老坛馥郁香提示您精彩继续逆市会谈 屈原力主联齐抗秦合纵庆典上 一场艺术盛宴九歌即将惊艳登场 那么久哥究竟是一部怎样的作品呢 系列节目端午世界话屈原之九歌 无论是赞颂还是批评 都无法忽略屈原对中国历史和文学的巨大影响 那么 我们不禁要问 一位2000多年前的文人 就凭着离骚等为数不多的若干诗篇 竟然能够得到与日月争光的极高评价 获得后世众多大文学家的高度认可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屈原赢得如此崇高的荣誉和地位 他到底有着怎样的人格魅力呢 我个人呢 给屈原的人格魅力啊 概括了四句话 这四句话是这样的 浪漫文学始祖 香草美人情意 爱国思想先驱正道直行精神 首先是浪漫文学始祖 屈原对中国文学的贡献是巨大的 这个贡献我想从两个方面来谈 第一个方面 当我们评价一个人在文学上的贡献的时候 我想评价标准无外乎这么两个 第一 要么 他是在某一个文学领域有开创性的发明 有奠基之功 另外一个方面呢就是 他在某一个文学领域 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而屈原呢 恰恰这两个标准他都达到了 第一个 在文学领域有开创性的、奠基性的发明 屈原 他是中国文学一个最重要的题材之一 楚辞体的开创者、发明者 这种文学体裁当中最高的代表性的作品又是屈原创作的离骚 所以呢 我们要把楚辞体呢可以称为骚体呢 我们大家都知道 中国文人还有一个代名词 我们经常会把文人称为什么骚人或者是骚客 哎 骚其实就来源于屈原创作的楚辞体的代表性作品离骚 其次 屈原 他不但是开创了骚体 并且还成为这一题材最高文学成就的代表 更重要的是 屈原还是中国第一位以文学创作闻名一世的文人 可以说 他是中国文学的鼻祖 在屈原之前 还没有哪个人是以文学来闻名于世的 比如说诗经吧 诗经300多篇 绝大多数的诗篇我们都不知道作者是谁 而屈原的离骚一出来 洋洋洒洒300多句话 2000多个字 堪称中国文学诗歌史上的长篇巨制 屈原有很多名句 一直到现在还是我们耳熟能详的 比如说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在 比如说悲莫悲兮生别离 乐莫乐兮新相知 还有异于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向九死未悔还成了我们常用的成语之一 这是讲到屈原作为浪漫文学始祖对文学领域的开创性的贡献 屈原文学创作的第二个特点 那也是 缺独创性的发明 香草美人情意 我个人以为 这是屈原文学创作当中最具魅力的地方 因为屈原他的创作有这么一个特点 就是他特别喜欢将他心目当中最美好、最崇高的形象用各种各样的 美丽的 芳香的香草来代替 或者把他心目当中最美好、最崇高的形象 用美人的这样一种意象来象征 最常见的 屈原就是把能够代表楚国的君王楚王比作是高高在上的美人 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女神 而她自己呢 就是那位始终不愈的 刻骨铭心的爱着那位美人的男子 我举一个例子 屈原有一首诗 他曾经写过这么两句偈 危情雨辰慈溪脚已为负美人 结就是集结、凝聚的意思 危情可以是理解为微不足道的情感 也可以理解为深藏在内心的一种隐秘声威的情感 他把这种情感都集结起来 想向谁来表白呢 脚已为负美人 脚是举的意思 他要把这种 身后的优惠的情感集结起来 高举着献给他心目当中的美人 这个美人就是 代表了楚国的君王 我们一般学者都认为 在屈原写这首诗的时候 在位的楚王呢 是楚怀王熊槐耳 屈原就是把楚怀王看成是楚国的代表 是他热恋的美人 杰微情以陈词 心早已为负美人 他渴望将内心积累着的深厚的情感像美人表白 希望能够为了她的未来 她的美丽而舍生忘死 据我所知 将男女的爱情用来象征君臣之情 在屈原之前是绝无先例 可以说是屈原的独创 而且这种发明一旦问世 还影响了其后2000多年来中国诗人的创作 所以中国的诗人特别喜欢用香草美人这种象征手法 用爱情的手法来描写军国之情 比较有名的像杜甫的佳人 我们很多人就认为这个家人其实就是象征着一位高级的形式在向他的君王 奉献他的忠贞纯洁之情 所以香草美人情意 我觉得这是屈原开创性的、奠基性的发明了一种文学创作的象征手法 再来看 爱国思想 谦虚 这是屈原人格的第三代 那我们知道啊 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 思想最开放、文化最繁荣的一个时期 这个时期有两大特点 第一大特点就是我们比较熟悉的百家争鸣 诸子百家争鸣 那第二个特点呢 就要说到朝秦暮楚了 战国时期的名师啊 大部分都习惯在各个诸侯国之间游走 游说各国的君王 建议推销自己的学说和才华 一旦哪个国君愿意出高价购买 他们就愿意出售自己的才华和学问 所以在那个时候 朝秦暮楚是一个大家司空见惯的一个现象 用孔子的话来说明 是的 那都是待价而沽 谁出得起价钱 他们就为谁服务 所以 那个时候 尽管也有忠君爱国的这样一种思想模糊的存在 但是没有任何道德的约束和法律的规范 要求名士们必须忠于故国 所以有句话叫此处不留人 自有留人处 应该是说那个时候战国时期大多数民事的生活状态 而屈原跟他们都不一样 在屈原的思想当中 最为可贵的是 无论他的祖国怎么对他 是重用他 宠幸她 还是对他反复无常 甚至是最后抛弃他 他都会怀着一种始终如一的热恋般的情感对待他的国家 在他的心目当中 楚国和他自己完全是一体的 楚国星就是他自己的成功 楚国王就是他的失败 那正因为是这样一种始终如一的 矢志不渝的热爱的情感 以至于屈原不可能像其他的那些战国名士们一样 左顾右盼 三妻四妾 朝秦暮楚 就像屈原诗中自己所感叹的那样 鸟飞返故乡兮 狐死必首丘 在他的眼里 连动物都那么眷恋自己的故乡 何况是心怀深厚感情的人呢 最后来看屈原人格魅力的第四点 正道直行精神 因为心怀始终不渝的热爱 所以屈原他才能够做到在任何时候都绝对不扭曲自己的灵魂 他都会沿着一个既定的正直的轨道去走他的人生道路 在这个 前进的过程当中 他始终都要坚守身体和灵魂的纯洁、干净和坚贞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屈原才称得上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爱国主义者 无论是屈原主要活动的楚怀王时期 还是后来继位的这个倾襄王熊横 他们对待屈原 有的时候是重用信任 有的时候呢 是反复无常 到最后 七项王甚至还放逐了屈原 但是屈原都从来没有改变过自己 他坚守的人生信仰和他坚守的道德原则 它始终都坚守这种身体和灵魂的双重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