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00] 本字幕由天琴实验室独家AI技术生成 [00:00:05] 苏轼落难 [00:00:06] 被贬他乡 [00:00:07] 危难之际 [00:00:08] 一位女子毅然选择追随他远赴贬谪之地 [00:00:12] 那么 [00:00:12] 这个为爱坚守的女子究竟是谁呢 [00:00:15] 师哥爱敬之 [00:00:17] 天涯何处无芳草 [00:00:29] 嗯 [00:00:36] 老年苏轼仕途遭受重大挫折 [00:00:39] 他即将被贬千里之外的荒蛮之地 [00:00:43] 当这场人生的巨大灾难已然来临的时候 [00:00:47] 有一个人坚定的选择陪伴着他 [00:00:50] 随他远行 [00:00:52] 这个人就是王朝云 [00:00:54] 在苏轼的妻妾中 [00:00:56] 王昭云地位较为低下 [00:00:59] 只是个普通的侍妾 [00:01:01] 按理说 [00:01:02] 他完全可以像苏轼其他的世界一样 [00:01:05] 在丈夫落难的时候 [00:01:07] 明智的选择远离他 [00:01:09] 以求自保 [00:01:11] 然而 [00:01:11] 王朝云却选择了一条在他人看来很傻的陆 [00:01:16] 毅然决定追随苏轼远赴被贬之地 [00:01:20] 同甘苦 [00:01:21] 共患难 [00:01:23] 王昭云对爱情的坚守 [00:01:25] 赢得了夫君苏轼浓浓的爱 [00:01:28] 于是 [00:01:29] 一首首感人肺腑的诗词从他的笔端流出 [00:01:34] 那么 [00:01:34] 在苏轼与王朝云之间 [00:01:36] 究竟有着怎样不平凡的爱情经历呢 [00:01:40] 中南大学杨雨教授带您走进动人心魄的爱情世界 [00:01:46] 为您精彩讲述系列节目诗和爱情第三集天涯何处无芳草 [00:01:56] 在广东惠州的东新桥文笔塔后面 [00:01:59] 有一座两层楼的小洋楼 [00:02:03] 红墙绿瓦掩映在郁郁葱葱的绿色当中呢 [00:02:06] 还颇为别致 [00:02:08] 这就是后来被誉为广东六大名楼之一的合江楼 [00:02:14] 在公元1094年 [00:02:16] 也就是北宋的绍圣元年十月份 [00:02:19] 一位当时啊最伟大的文学家经过长途跋涉之后 [00:02:24] 终于来到这里 [00:02:26] 并且呢 [00:02:27] 就暂时居住在合江楼里面 [00:02:30] 这位文学家就是苏轼 [00:02:34] 合江楼在惠州呢 [00:02:36] 大概相当于当时的市政府宾馆 [00:02:39] 规格呢 [00:02:40] 还比较高 [00:02:41] 而陪伴苏轼来到惠州的 [00:02:45] 有它最美丽的妻子王昭云和他的三儿子苏过这一年啊 [00:02:51] 苏是59 岁 [00:02:53] 在第二年的深秋 [00:02:55] 也就是1095年 [00:02:57] 虽然惠州的气候比较温暖 [00:03:00] 但是这个时候落叶萧萧而下 [00:03:03] 还是有一派深秋的萧瑟的景象 [00:03:06] 这种景致呢 [00:03:08] 就不免勾引起了大文豪苏轼的一种悲秋的情绪 [00:03:12] 有一天在院子里面 [00:03:15] 闲坐 [00:03:16] 王昭云呢 [00:03:17] 陪在苏轼的身边 [00:03:18] 两人一会儿闲聊 [00:03:19] 一会儿相视一笑 [00:03:21] 在深秋的寒冷当中 [00:03:23] 这一幕场景还是很能带给我们一种温馨的感觉 [00:03:27] 这个时候 [00:03:28] 苏轼就对王昭云说了 [00:03:30] 哎 [00:03:30] 赵云啊 [00:03:31] 来到惠州之后 [00:03:32] 我们好久都没有听你唱过歌了 [00:03:34] 你不是最喜欢唱我的蝶恋花 [00:03:36] 玛那今天你就为我唱一曲花褪残红青杏小吧 [00:03:42] 赵云呢 [00:03:43] 欣然应允 [00:03:45] 等他酝酿好情绪准备转喉歌唱的时候 [00:03:49] 结果歌词还没有唱出来 [00:03:52] 他的眼泪潸然而下 [00:03:55] 苏轼特别奇怪 [00:03:56] 赵云一向最喜欢唱自己的词 [00:03:59] 那今天为什么还没开始唱就显得那么伤心呢 [00:04:03] 他就问赵云 [00:04:05] 你怎么了 [00:04:06] 赵云默默地抽泣了好一会儿 [00:04:08] 才低声的回答他说 [00:04:11] 奴所不能歌者是 [00:04:14] 枝上柳绵吹又少 [00:04:16] 天涯何处无芳草这两句 [00:04:21] 苏轼听了开始还是一愣 [00:04:23] 继而呢爽朗的一笑 [00:04:25] 他就拍拍赵云的肩膀说 [00:04:27] 哎 [00:04:27] 是我正在悲秋啊 [00:04:29] 没想到反而把米伤春的情绪给引出来了 [00:04:33] 赵云他想唱而没有唱出来的这首苏轼的蝶恋花词 [00:04:39] 其实是这样写的 [00:04:40]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00:04:47] 枝上柳绵吹又少 [00:04:49] 天涯何处无芳草 [00:04:53] 墙里秋千墙外道 [00:04:55] 墙外行人 [00:04:57] 墙里佳人笑 [00:05:00] 笑渐不闻声渐悄 [00:05:02] 多情却被无情恼 [00:05:08] 这是苏轼最有名的词作之一 [00:05:11] 其中有一句啊 [00:05:12] 天涯何处无芳草还成了表达爱情的经典名句 [00:05:17] 我们什么时候最长能够听到这句词呢 [00:05:20] 往往是在安慰失恋的人 [00:05:23] 一般会对失恋的人他很伤心啊 [00:05:26] 就会对他说 [00:05:27] 哎呀 [00:05:27] 天涯何处无芳草 [00:05:29] 你何必苦苦爱着一个不爱你的人呢 [00:05:32] 这样听上去啊 [00:05:33] 我们会觉得 [00:05:34] 哎呀 [00:05:34] 天涯何处无芳草好像是很豁达很乐观很洒脱的句子 [00:05:42] 但是问题就来了 [00:05:43] 既然是乐观豁达之词 [00:05:46] 为什么赵云一想起枝上柳绵吹又少 [00:05:49] 天涯何处无芳草 [00:05:51] 会伤心的泪流满面 [00:05:53] 竟至于唱不下去呢 [00:05:57] 我想想 [00:05:59] 这就要说到苏轼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这首蝶恋花 [00:06:06] 他又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想听赵云唱这首蝶恋花的 [00:06:10] 要回答这个问题 [00:06:12] 我们就得了解一下苏轼和王昭云为什么会来到惠州 [00:06:17] 那么苏轼来到惠州绝对不是因为休闲度假旅游 [00:06:24] 去欣赏祖国的大好风光来到惠州的 [00:06:27] 恰恰相反 [00:06:28] 他是作为一介罪臣被贬谪到惠州的 [00:06:34] 这个时候 [00:06:34] 苏轼虽然头上还有一顶帽子 [00:06:37] 有个官衔 [00:06:38] 宁远军节度副使 [00:06:40] 惠州安置 [00:06:42] 但事实上呢 [00:06:43] 他没有任何的实际权力 [00:06:46] 那么问题又来了 [00:06:48] 苏轼是为什么会被贬到惠州的 [00:06:51] 这个事情啊 [00:06:52] 还得追溯到宋哲宗的轻症E 085 年 [00:06:59] 宋神宗驾崩 [00:07:01] 年仅十岁的皇太子赵煦即位 [00:07:03] 这就是后来的宋哲宗 [00:07:05] 因为年纪太小 [00:07:06] 还不能轻症啊 [00:07:08] 所以朝政大权的实际是掌握在宋神宗等 [00:07:13] 母亲 [00:07:14] 也就是宋哲宗的奶奶 [00:07:16] 太皇太后高氏首领 [00:07:19] 高太后呢 [00:07:20] 一直特别反对自己的儿子宋神宗任用王安石进行变法的改革 [00:07:26] 所以高太后一掌权 [00:07:29] 做的第一届政治的改革 [00:07:32] 就是贬斥新党 [00:07:34] 大量的启用旧党 [00:07:36] 那就挡的 [00:07:37] 代表人物 [00:07:38] 像司马光啊 [00:07:40] 苏轼啊这样一批人 [00:07:42] 之前在神宗朝是被贬斥在外的 [00:07:45] 都被高太后一一召回朝廷 [00:07:47] 委以种植 [00:07:49] 在高太后主政的八年当中 [00:07:52] 也是司马光、苏轼他们这一门最为辉煌 [00:07:57] 最为得志的时候 [00:07:58] 苏轼呢 [00:07:59] 仕途比较顺利 [00:08:01] 他一度被称为端明殿学士 [00:08:04] 翰林侍读学士 [00:08:05] 礼部尚书等职耳 [00:08:08] 苏轼的弟弟阿苏辙官位更高 [00:08:11] 高居佐普业 [00:08:13] 兼门下侍郎 [00:08:14] 也就相当于宰相之位了 [00:08:17] 但是好景不长啊 [00:08:20] 因为司马光、苏轼在政立上面一直非常倾向于高太后 [00:08:26] 可是哲宗年纪虽然小 [00:08:28] 心机却很深 [00:08:30] 对于高太后的一手遮天啊 [00:08:32] 一直是怀恨在心 [00:08:35] 到元佑八年 [00:08:37] 高太后去世 [00:08:38] 哲宗亲政 [00:08:40] 他报仇的机会来了 [00:08:42] 宋哲宗亲政之后 [00:08:44] 第二年改元为少胜 [00:08:47] 为什么叫邵胜呢 [00:08:49] 他认为子少复制是他的一个政治改革的一个方向 [00:08:54] 也就是说他要全面恢复宋神宗时候的新政 [00:08:59] 这样一来就挡又遭殃了 [00:09:01] 苏轼就被冠以几次先朝的罪名 [00:09:05] 别忘了苏轼还是折中 [00:09:08] 从小的是读老师 [00:09:10] 连老师都不能够幸免 [00:09:13] 这次政治的灾难 [00:09:15] 开始呢 [00:09:15] 是被贬到广东的殷周 [00:09:18] 后来没过多久又贬到惠州 [00:09:21] 几个月当中一连好几道贬谪令 [00:09:25] 一直到被剥夺所有的官职 [00:09:27] 彻底地投闲置散 [00:09:30] 当然 [00:09:31] 即便是被贬到惠州当时这么荒远偏僻的地方 [00:09:35] 朝廷里面的阵地还是没有放过对苏轼的 [00:09:40] 这种打压 [00:09:41] 所以在惠州待了两年多之后 [00:09:44] 苏轼又被贬到更偏远的海南的儋州 [00:09:47] 当然 [00:09:47] 这就是后话了 [00:09:49] 那其次 [00:09:50] 我们再来看看苏轼来到惠州之后的处境 [00:09:54] 折中的赵丽颖当中说 [00:09:57] 在先朝的时候 [00:09:58] 苏轼就已经是罪大恶极 [00:10:01] 论法当死 [00:10:04] 那是由于先帝的宽宥 [00:10:06] 才能够免其死罪 [00:10:08] 只是被贬谪到远方 [00:10:10] 在本朝的时候呢 [00:10:11] 苏轼啊 [00:10:12] 仍然是不知悔改 [00:10:14] 指斥宗庙 [00:10:16] 最大伐清 [00:10:18] 但是呢 [00:10:18] 仍然是宽宥了他的万死之罪 [00:10:22] 只不过是用贬谪来代替了他的死刑 [00:10:26] 其实我们知道 [00:10:27] 北宋呢 [00:10:28] 至宋太祖赵匡胤开国以来 [00:10:31] 一直奉行的是重文轻武的政策 [00:10:35] 一般来说 [00:10:36] 文官不会有死罪 [00:10:38] 最大的惩罚就是贬谪岭南 [00:10:43] 所以这一次苏轼被贬谪岭南 [00:10:46] 在跨过江西的大于零的时候 [00:10:50] 他已经做好了此生都不能够在北环的思想准备 [00:10:55] 因为这一年他已经年近花甲 [00:10:58] 身体也不是特别好 [00:11:00] 而且在当时的中原人的这个心目当中啊 [00:11:04] 大庾岭就相当于一道分界线 [00:11:07] 跨过大庾岭的岭南地区 [00:11:10] 无论是气候、地势还是民俗 [00:11:14] 都不太适合中原人的这个生活习惯 [00:11:18] 可以说是万死一生的地方 [00:11:21] 所以在当时这种险恶的局势之下 [00:11:25] 苏轼呢 [00:11:26] 已经做好了思想准备 [00:11:28] 可能要跟他奋斗了大半生的朝廷要永远的隔绝了 [00:11:33] 她不愿意拖累家人 [00:11:34] 再启程奔赴惠州之前 [00:11:37] 他将绝大多数的家人呢都安顿在了阳线 [00:11:41] 也就是今天江苏的宜兴 [00:11:44] 跟他身边随行的只有他的三儿子 [00:11:48] 苏过和他的侍妾王朝云 [00:11:51] 而在他安顿她的这些家属的过程当中 [00:11:55] 其中也包括了遣散他身边那些莺莺燕燕的侍妾 [00:12:01] 因为啊 [00:12:01] 在这个时期 [00:12:03] 谁都知道去凶多吉少 [00:12:05] 一方面苏轼不愿意拖累别人 [00:12:08] 另外一方面呢 [00:12:09] 他身边的那些士气啊 [00:12:11] 也不愿意跟着他受苦 [00:12:13] 所以呢 [00:12:13] 一个一个是相继离去 [00:12:16] 苏轼也明白 [00:12:18] 他身边这些年轻美貌的侍妾 [00:12:20] 其实只是可以跟他一起共富贵的女子 [00:12:24] 但是不可能跟他同患难 [00:12:27] 而在所有的这些侍妾当中 [00:12:30] 只有一位女子 [00:12:32] 非常坚定地选择了万里相随 [00:12:36] 这就是王昭云 [00:12:44] 苏东坡春风得意之时 [00:12:47] 身边不乏娇妻美妾 [00:12:49] 然而此时仕途遭遇重大变故 [00:12:52] 他即将被贬荒蛮之地 [00:12:55] 长途跋涉途中可能遭遇的危险与艰辛难以预料 [00:13:00] 而这个关键时候 [00:13:02] 在众多的妻妾中 [00:13:04] 只有王昭云义无反顾地选择陪在她身边 [00:13:08] 随他远行 [00:13:09] 作为在苏家地位低下 [00:13:11] 只是世界身份的王昭云 [00:13:14] 为什么此时要甘愿冒着巨大危险 [00:13:17] 非要追随苏轼远赴贬谪D 呢 [00:13:22] 但实际上 [00:13:24] 在苏轼身边的家人当中 [00:13:27] 唯有朝云 [00:13:28] 我个人以为啊 [00:13:29] 是最没有义务要跟随苏轼万里跋涉 [00:13:34] 跟着他去感受这种贬谪的苦难的 [00:13:38] 为什么这么说呢 [00:13:39] 有三个原因 [00:13:41] 第一 [00:13:41] 赵云不是正室夫人 [00:13:44] 在过去呢 [00:13:45] 夫人当然是义不容辞要跟着丈夫 [00:13:48] 无论丈夫是富贵还是患难 [00:13:50] 都应该是相伴终生的 [00:13:52] 但是是切呢 [00:13:53] 没有这个义务 [00:13:55] 何况啊 [00:13:55] 在苏轼的所有世界当中 [00:13:58] 朝云还是体质最柔弱的一个 [00:14:01] 朝云是苏轼在39 岁的时候 [00:14:04] 当时还在杭州任通判 [00:14:06] 他的妻子王润之买下了12 岁的朝云 [00:14:10] 作为苏家的一名丫鬟 [00:14:12] 那几年之后呢 [00:14:13] 在呃 [00:14:14] 王睿智的安排之下 [00:14:15] 苏轼呢 [00:14:16] 又将赵云纳为侍妾 [00:14:18] 赵云曾经为苏轼生下过最小的儿子 [00:14:22] 叫苏顿 [00:14:23] 但是很不幸 [00:14:24] 苏顿没有满周岁就不幸夭折了 [00:14:28] 而苏顿夭折之后 [00:14:31] 赵云因为伤心 [00:14:33] 再加上本来体质就比较柔弱 [00:14:35] 一直没有恢复到最健康的状态 [00:14:38] 所以 [00:14:39] 赵云是没有义务也没有必要一定要跟随苏轼万米贬谪的 [00:14:47] 第二个原因 [00:14:48] 既然儿子已经夭折 [00:14:51] 那赵云跟苏轼之间也没有任何的牵累 [00:14:55] 他完全可以选择自由的离开 [00:14:58] 第三个原因 [00:15:00] 被贬谪惠州的时候 [00:15:02] 苏轼呢 [00:15:03] 是年近花甲儿 [00:15:04] 朝云才不过刚刚30 出头 [00:15:09] 仍然是一个能歌善舞、风韵犹存的这样一个美丽的女子 [00:15:13] 她完全有可能选择更为舒适、更为安全的人生 [00:15:20] 何况赵云是生在杭州、长在杭州的江南女子 [00:15:24] 她何必要去岭南受苦呢 [00:15:26] 基于这三点原因 [00:15:29] 在苏轼的侍妾当中 [00:15:31] 赵云是没有必要也没有义务一定要跟随苏轼万里贬谪的 [00:15:37] 但是 [00:15:38] 就是这个没有任何义务 [00:15:39] 没有任何必要的朝云非常坚定的拒绝了苏轼劝他离开的好意 [00:15:46] 一意孤行 [00:15:47] 一定要跟着苏轼一起走 [00:15:50] 说到这里 [00:15:51] 大家可能已经发现了啊 [00:15:52] 原来这个周云并不是苏轼的正室夫人 [00:15:56] 而只是它的一个侍妾 [00:15:58] 他也可能注意到 [00:15:59] 我是用妻子这个称呼来定义朝云和苏轼的关系的 [00:16:06] 是的 [00:16:07] 从名分上来说 [00:16:09] 赵云只是士气 [00:16:11] 从出生来说 [00:16:13] 赵云呢 [00:16:13] 出身寒微 [00:16:15] 嫁给苏轼之前还只是一名歌女 [00:16:18] 后来以丫鬟的身份被买下来 [00:16:21] 可是从情感和苏轼的亲密的程度 [00:16:25] 以及苏轼对于赵云的尊敬、敬爱的程度来说 [00:16:30] 我个人以为 [00:16:31] 朝云在苏轼心目中的地位丝毫不亚于苏轼的前两位正室夫人王弗赫 [00:16:39] 王润之 [00:16:41] 甚至在这三任妻子当中 [00:16:45] 原配夫人王弗既是夫人王闰之 [00:16:48] 以及在苏轼身边陪伴了22 年的侍妾王朝云 [00:16:53] 在这三任妻子当中 [00:16:55] 苏轼写给亡朝云的诗文的数量是最多的 [00:17:01] 苏轼呢 [00:17:01] 专门写过一首诗 [00:17:03] 诗名就叫朝云 [00:17:05] 他把赵云和自己的关系跟钱带一位著名诗人相比 [00:17:09] 谁呢 [00:17:11] 唐代诗人白居易和他的侍妾樊素 [00:17:16] 樊素和白居易的关系非常好 [00:17:19] 相伴白居易呢有十多年之久 [00:17:23] 可是再后来白居易年老体病的时候呢 [00:17:26] 他就劝说樊素离开 [00:17:28] 尽管难舍难分 [00:17:30] 但是樊素最终还是离开了和他情深意重的白居易 [00:17:36] 在樊素离开之后 [00:17:38] 白居易曾经充满伤感地写下过两句诗 [00:17:42] 并与乐天相伴住 [00:17:45] 春随樊子一时归 [00:17:48] 在白居易的心目当中 [00:17:50] 凡俗的离开甚至是把他生命中的春天都一起带走了 [00:17:54] 那相比白居易 [00:17:56] 苏轼认为自己实在是幸运太多了 [00:18:00] 在朝云这首诗里面 [00:18:01] 苏轼写下了不似羊脂别乐天的句子 [00:18:06] 羊脂就是指繁琐 [00:18:09] 凡送离开了白居易 [00:18:10] 在白居易最为孤独 [00:18:12] 最为落魄潦倒的时候 [00:18:14] 他身边没有凡俗的配音 [00:18:17] 可是 [00:18:17] 在苏轼最落魄、最潦倒、最孤独失意的时候 [00:18:21] 他身边始终有一个不离不弃的朝云 [00:18:26] 苏轼 [00:18:26] 再见 [00:18:27] 朝云书当中曾经深情地写过这样的句子 [00:18:31] 是以罪责千放言 [00:18:34] 方有侍妾王朝云一身新奇 [00:18:38] 万里随从 [00:18:41] 一身心情 [00:18:42] 万里随从 [00:18:44] 我想是苏轼对于朝云发自肺腑的最高品质 [00:18:50] 基于这样的理由 [00:18:51] 我才敢理直气壮的说 [00:18:53] 在苏轼的两任正室夫人相继去世之后 [00:18:57] 只有朝云堪称苏轼真正的妻子 [00:19:01] 在苏轼富贵得意的时候 [00:19:04] 他身边从来不缺美貌的女子 [00:19:06] 而苏轼也一度以此为荣 [00:19:09] 那个时候呢 [00:19:10] 赵云虽然也能够得到苏轼的宠爱 [00:19:13] 但并不是苏轼唯一宠爱的女子 [00:19:17] 甚至我时刻也在怀疑 [00:19:20] 苏轼也未必能够意识到 [00:19:23] 只有王昭云可称它为 [00:19:26] 他一生当中最重要的红颜知己 [00:19:30] 但是惠州的贬谪让苏轼充分的意识到了朝云在他心目当中的位置 [00:19:38] 一生辛勤 [00:19:40] 万里相随 [00:19:42] 处在人生低谷的苏轼终于明白 [00:19:45] 同富贵易 [00:19:46] 同患难难 [00:19:48] 此时只有他的朝云才是人世间对她最好的人 [00:19:53] 万难之中 [00:19:54] 他庆幸自己能够得到老天垂怜 [00:19:58] 有这样一位懂他爱他的红颜知己不离不弃的陪伴着自己共度余生 [00:20:05] 那么 [00:20:06] 王昭云是不是真像苏轼说的那样好 [00:20:10] 告别富贵娴雅 [00:20:12] 成天面对漫无边际的贬谪生活 [00:20:15] 王昭云真的能够始终无怨无悔的陪在苏轼身边吗 [00:20:22] 那要回答这个问题啊 [00:20:23] 我们就不得不来看一下苏轼他来到惠州之后的主要的生活状态了 [00:20:30] 两年零七个月的惠州贬谪生涯 [00:20:34] 我用三个字来概括苏轼当时的处境 [00:20:38] 这三个字是 [00:20:40] 穷 [00:20:41] 并 [00:20:42] 去 [00:20:44] 先来看苏轼的穷 [00:20:47] 在贬谪惠州之前 [00:20:48] 虽然苏轼的官职比较高 [00:20:50] 但他呢 [00:20:51] 并没有多少积蓄 [00:20:53] 然后再来惠州之前 [00:20:54] 为了安顿家属啊 [00:20:55] 他还向弟弟书哲借了不少钱 [00:20:58] 到了惠州之后 [00:20:59] 因为他已经没有官职 [00:21:01] 所以没有任何的经济来源 [00:21:03] 他的生活基本上是要靠当地的朋友或者是地方官时不时的一些资助 [00:21:10] 有时候家里没有粮食了 [00:21:12] 有朋友到访 [00:21:13] 苏轼只能靠烘山芋来招待朋友 [00:21:16] 来聊以充饥 [00:21:18] 再比如说 [00:21:19] 有一年冬天 [00:21:20] 家里没有酒了 [00:21:22] 然后呢 [00:21:22] 苏轼打开米缸 [00:21:23] 想去曲米酿酒 [00:21:25] 才发现米缸里面一粒米都没有了 [00:21:28] 这个时候呢 [00:21:28] 又恰逢有朋友到访 [00:21:31] 苏轼这才恍然醒悟 [00:21:34] 他还奇怪 [00:21:35] 为什么这些天来家里经常光顾的老鼠 [00:21:38] 现在一个都不见了 [00:21:40] 一只老鼠都没有了 [00:21:41] 原来是在他家里的老鼠连老鼠都饿得过不下去了 [00:21:45] 纷纷离家出走了 [00:21:47] 所以啊 [00:21:48] 当时 [00:21:49] 呃 [00:21:49] 苏施还不不调侃地写下了一首诗 [00:21:51] 诗中还有这样两句 [00:21:53] 米径出不知 [00:21:54] 但怪鸡数褰 [00:21:57] 不要说人 [00:21:58] 连家里的老鼠都饿得活不下去 [00:22:02] 所以苏轼在惠州的穷由此可见一斑 [00:22:06] 在看病 [00:22:08] 因为水土不服 [00:22:10] 苏轼跟赵云来到惠州之后 [00:22:12] 其实两个人身体都不是太好 [00:22:14] 经常生病 [00:22:15] 尤其是苏轼 [00:22:16] 他来到惠州的两年多的时间 [00:22:19] 经常是长时间的卧病在床 [00:22:23] 我们都很熟悉苏轼在惠州写过的两句诗 [00:22:27] 日啖荔枝300颗 [00:22:29] 不辞长作岭南人 [00:22:31] 哎 [00:22:31] 我们经常用这两句诗说 [00:22:32] 哎 [00:22:33] 你看苏轼多么豁达 [00:22:34] 处于那样的逆境当中 [00:22:36] 他仍然能够乐观的面对生活 [00:22:38] 去感受 [00:22:39] 去享受当地的美好的景致 [00:22:42] 当地的美食 [00:22:44] 而且荔枝对于中国人来说可是一个很奢侈的水果 [00:22:48] 平时很难吃到啊 [00:22:49] 来到惠州之后呢 [00:22:50] 惠州盛产荔枝 [00:22:52] 他当然可以放开肚子吃个饱了 [00:22:55] 可是我们也有一个常识 [00:22:57] 荔枝虽然好吃 [00:22:58] 但是不能多吃 [00:23:00] 为什么荔枝容易上火 [00:23:04] 我曾经专门去啊请教过惠州当地的人 [00:23:09] 惠州的客家人比较多 [00:23:11] 客家话比较普遍 [00:23:13] 然后她说当地人一直流传一句俗语 [00:23:17] 叫做一颗荔枝三把火 [00:23:21] 说明栗子特别容易上火 [00:23:22] 不能多吃 [00:23:24] 所以我非常非常的怀疑啊 [00:23:27] 苏轼来到惠州之后 [00:23:29] 会不会因为听不懂惠州当地的方言 [00:23:33] 错误地把一颗荔枝三把火听成了日啖荔枝300颗呢 [00:23:40] 在现在的客家话里面 [00:23:41] 这个发音是有点相似的 [00:23:43] 结果他一放开肚子吃上火了 [00:23:46] 把他多年的老毛病痔疮给引发了 [00:23:51] 长达100多天的时间 [00:23:53] 他只能够卧床不起 [00:23:55] 什么都不能吃 [00:23:57] 这对美食家苏轼来说真的是非常的痛苦 [00:24:01] 而且求医问药都没有办法 [00:24:03] 最后只能靠节食的办法 [00:24:05] 每天只能吃两顿非常淡的面条 [00:24:09] 慢慢的通过身体的调养让自己恢复健康 [00:24:13] 所以这两年多的时间 [00:24:16] 病痛给苏轼一家带来的苦楚也是可想而知的 [00:24:21] 最后来看剧 [00:24:24] 苏轼这一次啊 [00:24:25] 来到惠州市 [00:24:27] 被罗致了很多莫须有的罪名 [00:24:30] 然而呢 [00:24:30] 苏轼在北宋的文坛和政坛上的影响都非常之大 [00:24:35] 正所谓树大招风 [00:24:37] 即便他被贬谪岭南 [00:24:39] 在朝廷里的政敌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人欲置之死地而后快 [00:24:45] 所以他的弟子黄庭坚曾写过两句诗 [00:24:48] 说子瞻谪岭南时 [00:24:51] 宰欲杀之 [00:24:53] 即便是远哲 [00:24:54] 惠州这种生命的威胁还时刻如影随形 [00:25:00] 所以在惠州的阶段啊 [00:25:01] 苏轼即便是给好朋友的书信往来 [00:25:04] 往往都会在书信的末尾 [00:25:07] 特别强调悔之、坟之这样的字眼 [00:25:13] 也就是千叮咛万嘱咐 [00:25:15] 让朋友看完信件之后 [00:25:18] 一定要秘不示人 [00:25:20] 或者呢 [00:25:20] 干脆把书信烧掉、毁掉 [00:25:23] 不要留下任何文字的痕迹 [00:25:26] 那这样一种恐惧的心态 [00:25:29] 这样一种惊弓之鸟的心态 [00:25:31] 让我们看到了豁达乐观的苏轼的另外一面 [00:25:37] 那可见 [00:25:38] 穷合并是苏轼在惠州的基本的生活状态 [00:25:43] 而聚呢 [00:25:44] 是他基本的心理状态 [00:25:47] 那么 [00:25:48] 是不是因为穷病句 [00:25:51] 苏轼在惠州的生活就像是下到18 层地狱 [00:25:55] 一无所取呢 [00:25:57] 事实上并非完全如此 [00:26:00] 我们知道 [00:26:01] 苏轼呢 [00:26:02] 不是一般人 [00:26:03] 他最大的特点之一是善于在逆境当中运用佛家和老庄的思想 [00:26:10] 用乐观豁达的眼光去看待人生当中不断席卷而来的苦痛 [00:26:17] 而且凭借苏轼的这种个性和她在当时的影响 [00:26:22] 来到惠州之后 [00:26:23] 当地的老百姓甚至是一些地方官都对她特别的照顾 [00:26:28] 让她感受到了惠州当地的温暖 [00:26:31] 另外一方面 [00:26:33] 我觉得苏轼这两年多的生活 [00:26:36] 他可能比他此前的任何时候都更能感受到爱情带给他的温暖和力量 [00:26:45] 那这份爱情呢 [00:26:46] 就来自于一身心情 [00:26:49] 万里相随的妻子王赵云 [00:26:52] 当然 [00:26:53] 如果仅仅说是赵云对苏轼不离不弃 [00:26:57] 非常的忠诚 [00:26:58] 我觉得还不足以说他是苏轼的红颜知己 [00:27:02] 既然说是红颜知己 [00:27:03] 我想更多的还是一种心和心之间的默契和理解 [00:27:10] 有两个小故事 [00:27:11] 可以说明朝云是苏轼所有身边的女性当中最为了解他的一个人 [00:27:18] 这也是苏轼是赵云为红颜知己的一个重要原因 [00:27:22] 我先讲第一个故事 [00:27:24] 在苏轼 [00:27:26] 还在京城做翰林学士的时候 [00:27:29] 有一天下朝回来 [00:27:30] 吃完晚饭 [00:27:32] 然后在院子里面散步 [00:27:34] 身边自然是环绕着他那些侍妾 [00:27:36] 苏轼就一边摸着这个圆滚滚的肚子 [00:27:40] 就笑着问他 [00:27:41] 生命的事情 [00:27:42] 你们看我这肚子里装了些什么呀 [00:27:45] 然后有一个世界就抢着回答 [00:27:49] 先生一肚子的学问啊 [00:27:52] 苏轼摇摇头 [00:27:53] 不说话 [00:27:55] 然后另外一个事情又说了 [00:27:57] 先生是满肚子的见识啊 [00:28:00] 苏轼又只是笑一下 [00:28:03] 一直轮到赵云说话的时候 [00:28:05] 赵云只是淡淡的一笑 [00:28:08] 说 [00:28:08] 学士一肚子 [00:28:10] 不合时宜 [00:28:13] 苏轼听了赵云的回答 [00:28:14] 忍不住哈哈大笑 [00:28:16] 说了一句话 [00:28:18] 他说 [00:28:18] 知我者 [00:28:19] 为朝云也 [00:28:21] 那么多的女子 [00:28:23] 只有赵云最了解苏轼的个性和他的心思 [00:28:29] 那第二个例子呢 [00:28:30] 就要说到我们今天的主题 [00:28:32] 这首蝶恋花词了 [00:28:35] 我们一般认为这首词很可能是写于绍圣二年的暮春时节 [00:28:40] 也就是苏轼刚到惠州的第二年春天 [00:28:46] 因为春天的消逝 [00:28:48] 在加上苏轼万里扁着的这样一种心情的萧条 [00:28:52] 所以他写了山村的这样一首词 [00:28:56] 表面上来看呢 [00:28:57] 这首词似乎又是一首很能够表现苏轼、东坡是豁达的一首词 [00:29:04] 你看他尽管被贬值了 [00:29:06] 可是他还仍然能够怀着美好的心情去欣赏 [00:29:11] 去享受惠州每好的春景 [00:29:13]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00:29:20] 春花凋零 [00:29:21] 韩红消退轻轻的性子呢 [00:29:24] 已经结果了 [00:29:26] 燕子衔飞 [00:29:27] 绿水净嚷 [00:29:29] 这是非常宁静祥和的岭南的美好春季 [00:29:33] 恰切的 [00:29:35] 墙里秋千墙外道 [00:29:38]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00:29:41] 哎 [00:29:41] 不知谁家庭院里还时不时传来少女荡秋千欢笑嬉闹的声音 [00:29:48] 又给宁静平和的春景呢 [00:29:51] 增添了几分热烈、几分欢喜的气氛 [00:30:01] 在有些人看来 [00:30:02] 苏轼写的这首蝶恋花无论是情景的描写 [00:30:07] 还是诗人的情绪 [00:30:08] 似乎都充满着一种豁达的、积极快乐的气氛 [00:30:13] 那么 [00:30:13] 既然如此 [00:30:14] 为什么当王昭云唱的这首词的时候 [00:30:18] 内心深处会感到无比的苍凉与悲伤 [00:30:22] 甚至到了潸然泪下的程度呢 [00:30:26] 要回答这个问题啊 [00:30:28] 就必须说到赵云对苏轼的深深理解了 [00:30:33] 表面上看这确实只是一首简单的描写春天美好景色的词 [00:30:40] 可是 [00:30:40] 春光虽美 [00:30:42] 春季的消逝毕竟是令人伤感的 [00:30:46] 枝上柳绵吹又少 [00:30:49] 天涯何处无芳草 [00:30:52] 树枝上的柳棉已经被风吹得越来越少 [00:30:56] 零落殆尽了 [00:30:58] 因为柳絮的零落意味着春天的消逝 [00:31:02] 这是这首词当中表达伤春情绪看上去最为浓重的一笔 [00:31:09] 但情绪的这种浓重不仅仅是因为春天的消逝 [00:31:14] 我们一定要联系到 [00:31:16] 这可能是苏轼来到惠州的第一个春天写下的词 [00:31:21] 所以我们完全可以肯定 [00:31:23] 枝上柳绵吹又少绝对不仅仅是纯粹客观的描写春天的景色 [00:31:30] 而其中也蕴含了苏轼对个人身世飘零的深切感怀 [00:31:37] 他只是表达的没有那么明显 [00:31:39] 没有那么直白而已 [00:31:42] 他在花甲之年远谪岭南 [00:31:45] 又何尝不是像柳棉那样在暮春时节的诗意的飘零 [00:31:51] 在感叹了身世飘零的这种悲伤情绪之后 [00:31:56] 接下来紧接着一句天涯何处无芳草 [00:32:00] 看似苏轼在为这种飘零诗意来豁达的去开解 [00:32:06] 因为这边的春天虽然已经消逝了 [00:32:10] 可是天涯之间何处无芳草 [00:32:13] 所以我们不必伤感啊 [00:32:15] 在别的地方 [00:32:16] 仍然会有春天 [00:32:17] 仍然会有芳草 [00:32:18] 仍然会有鲜花盛开呀 [00:32:20] 这样一想 [00:32:21] 那么惠州春天的消失应该也不那么令人伤感了吧 [00:32:28] 这是对天涯何处无芳草这一句词最通常的理解 [00:32:35] 所以 [00:32:35] 我们直到现在还会用这句词去宽慰那些失恋的人 [00:32:39] 哎呀 [00:32:40] 天涯何处无芳草 [00:32:41] 你不必死吊在一棵树上 [00:32:44] 既然是一句豁达的、乐观的开解之词 [00:32:48] 为什么朝云会在想到这首词的时候泪流满面呢 [00:32:54] 原因只有一个 [00:32:55] 我们对天涯何处无芳草的理解有偏差 [00:33:00] 甚至是有错误 [00:33:02] 这句词非但不是豁达的排解只词 [00:33:06] 它表达的甚至是比之上柳绵吹又少更为深厚、更为浓重的悲情 [00:33:15] 天涯何处无芳草 [00:33:17] 是有出处有来历的 [00:33:20] 它的出典在屈原的离骚 [00:33:24] 离骚当中有这样两句 [00:33:26] 何所独无芳草细 [00:33:28] 尔何怀乎故宇 [00:33:31] 这是屈原被流放的时候写下来的诗句 [00:33:34] 意思就是此处不留爷 [00:33:36] 自有留爷处 [00:33:37] 既然你楚王容不下我 [00:33:39] 那么天下之大 [00:33:41] 哪里没有容我之处呢 [00:33:43] 天下之大 [00:33:44] 这里地芳草不为我开放 [00:33:46] 哪里没有我想需要的芳草呢 [00:33:49] 可是我们知道 [00:33:51] 尽管屈原说 [00:33:53] 何所独无芳草兮 [00:33:55] 尔何怀乎故宇 [00:33:57] 那么 [00:33:57] 屈原最终有没有离开楚国呢 [00:34:01] 没有 [00:34:03] 同样 [00:34:04] 其实在这里啊 [00:34:05] 苏轼就是把自己的身世遭遇和屈原相提并论 [00:34:11] 他虽然飘零天涯 [00:34:13] 可是它就像屈原那样 [00:34:15] 无论他的身体飘零在什么地方 [00:34:18] 他的心始终记在一处 [00:34:23] 他不可能像别人一样朝秦暮楚 [00:34:26] 他心中始终有一份非常坚定、非常忠诚的感情 [00:34:32] 赵云正是理解了苏轼跟屈原相比的这样一份忠诚的感情 [00:34:38] 而且又联想到自己追随苏轼万里贬谪 [00:34:42] 他对于苏轼的这样一份忠诚 [00:34:45] 又何尝不和苏轼对于军国的忠诚是性质相通的呢 [00:34:51] 苏轼的身世感怀朝云自己的身世感怀 [00:34:56] 实在是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默契 [00:35:00] 这也是苏轼愿意尹朝云为知音的一个更为深层次的原因 [00:35:07] 解释到这里 [00:35:08] 我们可能就明白了 [00:35:09] 天涯何处无芳草 [00:35:11] 表面上看是一句豁达之辞 [00:35:14] 了官之词 [00:35:15] 但事实上它真正的含义 [00:35:17] 两句话 [00:35:18] 任凭他弱水三千 [00:35:21] 其实我只取这一条也 [00:35:24] 无论是富贵得意还是贫贱失意 [00:35:28] 苏轼都不会改变他对于军国的眷恋之情 [00:35:32] 同样道理 [00:35:33] 无论是富贵得意 [00:35:34] 还是凭借诗意朝云 [00:35:37] 都不会改变他对苏轼的不离不弃的忠贞爱情 [00:35:43] 历尽磨难之后 [00:35:44] 苏轼不改初衷 [00:35:46] 而赵云呢 [00:35:47] 也无怨无悔 [00:35:49] 正因为这种情绪的相通 [00:35:51] 赵云才会在想到枝上柳绵吹又少 [00:35:56] 天涯何处无芳草的时候才会泪流 [00:36:00] 而苏轼也才能够深深的理解朝云泪流满面的原因 [00:36:05] 所以苏轼才会安慰她说 [00:36:07] 师 [00:36:07] 我正在悲秋 [00:36:09] 而你又在伤春了 [00:36:12] 伤春和悲秋的情绪是完全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