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00] 本字幕由天琴实验室独家AI技术生成 [00:00:04] 对欧阳修影响最大的唐代诗人究竟是谁 [00:00:09] 作为政治家的欧阳修又是如何在词作中传达出丰富而细腻的情感 [00:00:15] 唐宋八大家直 [00:00:17] 人生自有诗意 [00:00:28] 嗯 [00:00:35] 欧阳修作为北宋文坛的领军人物 [00:00:39] 不仅在古文写作上开创一代先河 [00:00:42] 而且在诗词创作上也独领风骚 [00:00:45] 叱咤风云 [00:00:47] 北宋时期的诗歌创作与唐诗一脉相承 [00:00:51] 却也有着自己的独特韵味 [00:00:53] 以欧阳修为代表的北宋本人将宋诗的独特性发挥到了极致 [00:00:59] 由此开创了宋诗一个新颖而广阔的空间 [00:01:04] 那么 [00:01:04] 欧阳修在诗歌创作上的独创究竟写就着怎样的传奇 [00:01:09] 在词的创作上堪称大师的欧阳修又有着怎样独树一帜的风采呢 [00:01:15] 华中师范大学林岩副教授为您继续讲述系列节目唐宋八大家下部欧阳修第四集人生自有诗意庆历元年 [00:01:28] 也就是公元104 1 年的一个冬天 [00:01:32] 欧阳修和他的一个朋友一起去念书的府邸去拜会晏殊 [00:01:39] 当时念书 [00:01:40] 正担任枢密是一直 [00:01:43] 负责主管国家的最高国防事务 [00:01:46] 地位相当的显赫 [00:01:50] 我们都知道耶稣是一位非常富有才情的大词人 [00:01:55] 非常有文采 [00:01:56] 而且呢 [00:01:57] 他和欧阳修还有一层非常特殊的关系 [00:02:02] 在欧阳修考中进士的时候 [00:02:04] 当时的主考官正好就是念书 [00:02:08] 那这在古代称之为做主和门生的关系 [00:02:11] 那这是要维持一辈子的 [00:02:15] 既然自己的得意门生来访 [00:02:17] 又适逢瑞雪飘扬 [00:02:20] 晏殊的兴致很高 [00:02:21] 于是设宴款待这两位客人 [00:02:25] 按理说 [00:02:26] 这是一件很风雅的事情 [00:02:27] 喝喝酒 [00:02:28] 写写师 [00:02:30] 那对于宋代的文人士大夫来说 [00:02:32] 这是最常见不过的事了 [00:02:35] 但是没想到 [00:02:37] 欧阳修在宴会上所写下的一首诗 [00:02:40] 却惹得叶苏非常的不高兴 [00:02:43] 这首诗的题目是晏太尉西园he 雪哥 [00:02:49] 诗的一开头说 [00:02:51] 大家期盼了好久 [00:02:53] 终于盼来了这场瑞雪 [00:02:55] 所以非常的高兴 [00:02:57] 臣僚们纷纷的向皇帝上奏章 [00:03:00] 称he 此事 [00:03:02] 接着诗中就写道 [00:03:03] 自己来到了晏殊的府邸 [00:03:06] 收到了热情的款待 [00:03:08] 但是在这首诗的末尾 [00:03:11] 欧阳修却冷不丁的冒出了这么一番话 [00:03:17] 诗中说 [00:03:18] 主人与国共休憩 [00:03:21] 不为喜悦将丰登 [00:03:23] 须年铁甲冷彻骨 [00:03:26] 40 余万屯兵 [00:03:31] 这末尾的两句诗是非常有深意的 [00:03:35] 因为当欧阳修在写这首诗的时候 [00:03:38] 宋王朝刚刚经历过西夏的三次入侵 [00:03:43] 而且是接连遭遇战败 [00:03:45] 将士伤亡惨重 [00:03:49] 于是 [00:03:50] 宋王朝就调集了大量的军队屯驻在西北 [00:03:54] 以防被西夏的入侵 [00:03:57] 所以欧阳修在诗中 [00:03:59] 他是针对当时的边境形势 [00:04:02] 来提醒 [00:04:05] 念书 [00:04:06] 说你身为主管国防事务的最高长官 [00:04:10] 那是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的人物 [00:04:13] 那么 [00:04:13] 你就不应该仅仅因为风雪可以带来丰收的年份就感到高兴 [00:04:17] 就要摆酒庆贺儿 [00:04:20] 应该多去想想那些驻守边关 [00:04:23] 在风雪中忍受严寒的将士 [00:04:27] 那这两句诗实际上是在委婉地向念书进行劝解 [00:04:32] 希望他以国事为重 [00:04:34] 应该多操心国事 [00:04:35] 而不要在这个时候忙着 [00:04:38] 赏雪啊 [00:04:38] 喝酒啊 [00:04:40] 来榴莲文人的这种风雅 [00:04:44] 欧阳修的这首诗一写出来 [00:04:46] 整个宴会的欢快的气氛 [00:04:49] 一下子就被打破了 [00:04:51] 那欧阳学就充当了一个我们现在所说的搅局者的角色 [00:04:57] 其实我们稍微想一想 [00:04:59] 欧阳修绝非是一个不明事理的人 [00:05:02] 他肯定也知道这首诗写出来一定会惹得晏书不高兴 [00:05:07] 但是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00:05:09] 我想他主要是想提醒身居高位者 [00:05:12] 一定要意识到自己身上所肩负的重任 [00:05:16] 要多操心国事 [00:05:17] 而不要去贪图个人的风花雪月 [00:05:21] 但是这个事情当时弄得晏殊十分的尴尬 [00:05:25] 以至于过了很多年之后 [00:05:27] 耶稣对此事都耿耿于怀 [00:05:30] 在欧阳修刚刚步入文坛的时候 [00:05:32] 当时社会上正流行一种华丽而浮艳的诗风 [00:05:36] 号称西昆体 [00:05:39] 那这种诗风主要是模仿晚唐的大师李少爷 [00:05:44] 追求辞藻的功力和典故的精巧 [00:05:49] 呢 [00:05:50] 无非是一些风花雪月的事情 [00:05:53] 去流连景物 [00:05:53] 或者发一些凭吊历史的感慨 [00:05:57] 这种诗歌的内容与现实生活其实没有太大的关系 [00:06:00] 它主要是为了满足文人士大夫的闲情逸致 [00:06:06] 但是到了欧阳修他们这一代人 [00:06:08] 他们已经感受到了宋王朝所面临的严重的形式 [00:06:13] 就是他们感受到社会危机 [00:06:15] 所以他们开始主动的、有意识的去关注社会现实 [00:06:20] 不仅如此 [00:06:21] 他们还希望通过诗歌来制造社会舆论 [00:06:24] 鼓舞人们去进行政治改革 [00:06:27] 也就是说他们试图通过诗歌来干预政治 [00:06:32] 所以 [00:06:33] 通过这首诗歌 [00:06:34] 我们可以看到 [00:06:35] 对于心系天下、忧心国事的欧阳修来说 [00:06:40] 诗歌就决不再仅仅是一种文人怡情遣兴的文字游戏 [00:06:46] 而是可以进行实证关怀、进行政治讽喻的一种文学手段 [00:06:52] 这种关心时政 [00:06:54] 注重现实关怀的写诗态度 [00:06:58] 也就是后来宋诗的基本特质之一 [00:07:01] 讼师关心时政 [00:07:03] 注重现实关怀 [00:07:05] 欧阳修在对宋诗的发展中也融入了自己独特的思考 [00:07:10] 在他的笔端 [00:07:11] 不仅有政治风云 [00:07:13] 也有市井百态 [00:07:14] 既有壮志豪情 [00:07:16] 也有深邃思考 [00:07:17] 他的一首著名的诗歌作品 [00:07:20] 就因为写出了与众不同的思想深度 [00:07:22] 而被大思想家朱熹赞誉为第一老师 [00:07:26] 那么 [00:07:27] 这首欧阳修的诗歌代表作究竟有着怎样的独特魅力呢 [00:07:32] 除了在诗歌中关怀国事之外 [00:07:35] 在欧阳修的诗歌里 [00:07:36] 还有很多很好的议论 [00:07:38] 从而使得他的诗歌增添了一些思想的深度 [00:07:43] 我们都知道 [00:07:45] 欧阳修擅长在文章中发表议论 [00:07:48] 有高超的见解 [00:07:50] 很能够以理服人 [00:07:53] 结果他就将这种本领带到了诗歌中间 [00:07:57] 那从而使诗歌在抒情言志之外 [00:08:01] 增添了思想的深度 [00:08:04] 他有一手特别为宋人所称道的诗歌 [00:08:07] 那诗歌的题目是唐崇徽公主手横贺涵内涵诗是这样写的 [00:08:16] 故乡飞鸟商周究 [00:08:19] 何况悲笳出塞愁 [00:08:23] 青冢埋魂知不返 [00:08:25] 翠崖遗迹为谁留 [00:08:29] 预言自古为身累 [00:08:31] 肉食何人与国谋 [00:08:34] 行路至今空叹息 [00:08:36] 烟花涧草自春秋 [00:08:40] 在讲这首诗之前 [00:08:42] 有必要介绍一点历史的背景知识 [00:08:45] 那诗中的这位崇徽公主是唐代少数民族将领服部怀恩的小女儿 [00:08:53] 说起这个仆固 [00:08:54] 怀恩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可歌可泣的人物 [00:09:00] 在安史之乱中 [00:09:02] 他曾追随大将郭子仪出生入死 [00:09:05] 屡建战功 [00:09:07] 而且在安史之乱中尽他自己的家族就有46 人训烂 [00:09:13] 可以说是一门忠烈 [00:09:16] 不仅如此 [00:09:18] 在当时 [00:09:19] 因为唐朝本身的军队不足以抵抗安史的叛军 [00:09:23] 于是他就T 唐朝出使当时势力十分强盛的草原帝国回合那经过谈判 [00:09:32] 用自己两个女儿的出嫁和亲 [00:09:35] 以这样一种方式换来了回纥军队的援助 [00:09:39] 同时也换回了大唐王朝的中兴局面 [00:09:44] 就是这样一个浑身忠义的将领 [00:09:47] 却遭到了唐朝宦官的诬陷 [00:09:50] 说他勾结回合 [00:09:52] 图谋不轨 [00:09:53] 结果就逼得仆固怀恩发动叛乱 [00:09:56] 最终死于军中 [00:10:00] 在这个判断之后 [00:10:02] 其实大家都知道普华 [00:10:04] 是被诬陷的 [00:10:05] 所以就连唐朝的皇帝都说说不过淮安的叛乱 [00:10:10] 实在是被逼无奈 [00:10:12] 那自己呢 [00:10:13] 不过是受到了小人的蒙蔽 [00:10:16] 那因为这个缘故 [00:10:17] 所以后来普华的侄子就率众重新又投降了唐朝 [00:10:22] 也就是在普华N 死后没有多久 [00:10:25] 他的这个小女儿就被赐封为重回公主 [00:10:30] 远嫁回纥 [00:10:32] 重新担负起这种核心的重任 [00:10:35] 可以说 [00:10:36] 仆固怀恩的家族真是位唐朝的中心 [00:10:39] 做出了巨大的牺牲 [00:10:42] 据说这位重回公主 [00:10:44] 当她远嫁回鹘的时候 [00:10:46] 路经山西太原 [00:10:48] 在一块绝壁上留下了自己的手机 [00:10:51] 欧阳修写的这一首诗 [00:10:53] 也就是针对重回公主所留守G 所引发出来的感慨 [00:10:58]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这首诗 [00:11:01] 诗的首联是从崇徽公主的角度来设想当时的情景 [00:11:06] 耳边分明还能听得见故乡小鸟欢快的叫声 [00:11:11] 但是转瞬之间自己就远嫁意义了 [00:11:15] 这怎么不令人感到悲伤呢 [00:11:18] 在诗的含棉部分呐 [00:11:21] 就引出了作者自己的感慨 [00:11:25] 说你明明知道你这一去就如同汉代的王昭君一样 [00:11:30] 就会孤独的生活在抑郁 [00:11:33] 最终也会恼死在那里 [00:11:35] 那么你为什么要在 [00:11:37] 绝壁上留下自己的手机 [00:11:38] 你是要给什么人看吗 [00:11:41] 在诗歌的颈联部分 [00:11:43] 这可以说是整首诗作为检测的部分 [00:11:47] 那作者发出了一个感慨 [00:11:49] 他说 [00:11:50] 古往今来那些美丽的女子 [00:11:52] 他们虽然有绝世的容颜 [00:11:55] 但是却成为他们悲剧命运的一个原因 [00:12:00] 他们只不过是成为和亲政策下的一个牺牲品 [00:12:04] 而那些肉食者 [00:12:07] 也就是朝廷的大臣 [00:12:08] 他们真的能够为国分忧吗 [00:12:10] 他们真的能够拿出治国的良策吗 [00:12:14] 实际上这带有一种讽刺的意味在里面 [00:12:17] 在诗歌的最后 [00:12:20] 欧阳修他发出了一个非常深沉的一个感慨 [00:12:25] 他说那些崖壁上的 [00:12:29] 花草在春来秋去中经历着荣枯而重回公主留在崖壁上的手记 [00:12:37] 也不过就赢得了行路过往行人的叹息而已 [00:12:42] 也就是这个事情是一件令人很感慨的事情 [00:12:45] 可以说整首诗都充满了感伤的意味 [00:12:48] 这个里面有欧阳修本人对崇徽公主悲剧命运的同情 [00:12:54] 但是这一首诗之所以好 [00:12:57] 不仅在于它表达了同情 [00:12:59] 而在于这首诗里面有欧阳修本人生成的一个历史的思考在里面 [00:13:05] 因为崇徽公主的悲剧命 [00:13:07] 不过是从汉到唐和亲政策下无数和亲女子的命运的一个体现 [00:13:15] 那些被挑选出来的美丽女子 [00:13:18] 因为要和清 [00:13:20] 所以就远离了故乡 [00:13:22] 远嫁异域 [00:13:23] 最终就会孤独地死在异乡 [00:13:26] 成为公主 [00:13:27] 是经历了所有这些和亲女子都会经历的命运 [00:13:32] 那对于这些和亲女子来说 [00:13:34] 如果我们要从民族大义来说 [00:13:36] 他们都是伟大的女性 [00:13:38] 他们为了国家的和平 [00:13:41] 为了民族的这种避免战争 [00:13:44] 他们用自己的牺牲为国家和民族架起了和平和友谊的桥梁 [00:13:51] 但是从他们个人的命运来说 [00:13:54] 那我们不能为不为之感到惋惜 [00:13:57] 因为他们牺牲了自己的青春 [00:13:59] 牺牲了自己的幸福 [00:14:01] 牺牲了自己的亲情 [00:14:03] 从此孤独的生活在异乡 [00:14:06] 而且最终也会葬身异乡 [00:14:09] 所以那他们也不过是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牺牲品 [00:14:13] 而且是贿赂敌国的一件贡品 [00:14:17] 所以有这样一种感慨 [00:14:19] 欧阳修才会在诗中写道 [00:14:21] 预言自古维生累 [00:14:24] 但是这些弱女子 [00:14:26] 他们如何能够把握自己的命运呢 [00:14:29] 他们不过是和新政策下的一个牺牲品 [00:14:32] 而真正制造悲剧的人 [00:14:34] 就是朝中那些所谓的肉食者 [00:14:37] 也就是那些朝廷大臣 [00:14:40] 如果这些朝廷大臣能够拿出治国的良策 [00:14:44] 如果他们能真正的为国分忧的话 [00:14:47] 那这个国家和至于到这样一种地步 [00:14:50] 要通过女子的和亲才能换来和平呢 [00:14:53] 所以在诗中 [00:14:54] 欧阳修不尽用反讽的口气说道 [00:14:59] 肉食何人与国谋 [00:15:01] 这里面其实有很大的粉刺在里面 [00:15:04] 他将批判的矛头指向了那些朝中的大臣 [00:15:08] 所以 [00:15:09] 这首诗的好处 [00:15:11] 不仅在于它表达了欧阳修本人对于重回公主命运的同情 [00:15:15] 而在于他能有这个人物、这个世界进行一种隐身 [00:15:20] 进行一种阐发 [00:15:22] 进行一种历史性的、普遍性的思考 [00:15:25] 而且 [00:15:26] 他也给出了不同于流俗的这样的一个评论和观点 [00:15:30] 无疑 [00:15:31] 喻言自古为身累肉食 [00:15:34] 何人与国谋是整首诗最为精彩也最为紧凑的地方 [00:15:41] 他可以说是整首诗都具有一个思想的深度 [00:15:45] 那正因为如此 [00:15:47] 所以就连宋代的大学问家 [00:15:49] 大思想家朱熹都十分的赞赏这首诗 [00:15:53] 他说以议论言之的的议论 [00:15:57] 以是言之的等诗 [00:15:59] 评价非常非常的高 [00:16:12] 欧阳修的时刻既有对国事的关怀 [00:16:15] 也有自己的思考与议论 [00:16:18] 这种独特的写作方式即使受到时代风气的感染 [00:16:22] 同时也与他个人的性格有关系 [00:16:25] 除此之外 [00:16:26] 欧阳修在形成个人诗歌风格的同时 [00:16:29] 他并没有切断与唐诗的联系 [00:16:32] 在自己个人风格形成的同时 [00:16:34] 他也从唐诗那里汲取了充分的养分 [00:16:38] 可以说 [00:16:39] 欧阳修诗歌风格的形成 [00:16:41] 离不开对于唐诗的继承和发扬 [00:16:44] 那么 [00:16:45] 在唐代灿若群星的诗人群体之中 [00:16:48] 对欧阳修影响最大的究竟会是谁呢 [00:16:52] ER [00:16:52] 欧阳修本人最为得意的诗歌代表作又会是哪篇诗作呢 [00:16:59] 在唐代的诗人中 [00:17:01] 对他影响最大的有两位 [00:17:03] 一位是韩愈 [00:17:04] 一位是李白 [00:17:07] 从含义那里 [00:17:08] 欧阳修主要是继承了以文为诗的这样一种创作的手法 [00:17:13] 所谓的以文为诗 [00:17:14] 就是将古文的写法运用于诗歌中 [00:17:18] 当中用古文的章法、句法来进行诗歌的创作 [00:17:25] 那这样一种手法的运用 [00:17:27] 它固然对于增强诗歌抒情达意的能力有所提高 [00:17:33] 但是他也造成了一个明显的一个一个缺点 [00:17:36] 就是它使得宋代的诗歌趋于散文化 [00:17:40] 那就使得诗歌 [00:17:43] 显得直白和浅绿 [00:17:45] 丧失了令人咀嚼的韵味 [00:17:48] 所以宋诗与唐诗相比 [00:17:51] 就显得 [00:17:51] 哎 [00:17:51] 缺少了那么一点含蓄酝藉令人咀嚼的这样一种味道在里面 [00:17:57] 那可以说 [00:17:59] 欧阳修学习韩愈的诗歌 [00:18:01] 尤其是学习这种以文为诗 [00:18:03] 是好坏参半 [00:18:05] 欧阳修载荷明妃曲片段 [00:18:09] 汉宫有佳人 [00:18:12] 天子初未识 [00:18:14] 一朝随汉使 [00:18:16] 远嫁单于国 [00:18:19] 绝色天下无一湿 [00:18:22] 难再得虽能杀画工 [00:18:25] 于是经合议 [00:18:28] 耳目所及尚如此 [00:18:31] 万里安能制夷狄 [00:18:37] 那真正在气质上征服欧阳修的 [00:18:41] 那要属唐代我们最熟悉的大神呐 [00:18:44] 就是李白 [00:18:46] 在某种程度上说一点都不夸张 [00:18:49] 我们说欧阳修就是李白的粉丝 [00:18:52] 说起李白啊 [00:18:54] 我觉得他就是唐代一个非常典型的文艺青年 [00:18:58] 那当然 [00:18:58] 你说他是唐代的文艺中年也可以 [00:19:00] 因为它即使一把年纪了 [00:19:03] 也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00:19:05] 那这个人呢 [00:19:06] 一辈子都充满了一种浪漫主义的情怀 [00:19:10] 喜欢到处游历 [00:19:11] 而且我们现在话说喜欢动不动就来一个说走就走的旅行 [00:19:16] 而且他喜欢饮酒作诗 [00:19:20] 时常做出一些很出格的举动 [00:19:22] 那这样一位狂放不羁的诗人 [00:19:25] 那他所写的诗歌风格也就是豪放飘逸的 [00:19:29] 对于李白来说 [00:19:30] 在所有的尸体类型中 [00:19:33] 他最擅长的是歌行体 [00:19:36] 各型体是一种很少形式约束 [00:19:40] 不太讲究生利的杂言古体诗 [00:19:43] 那特别适合挥洒李白纵横淋漓的这样一种才气 [00:19:49] 而她歌行体的代表作就是大家非常非常熟悉的蜀道难 [00:19:54] 而欧阳修学习李白的 [00:19:56] 也主要就是学他的歌形体 [00:19:58] 而且欧阳修也有一首与蜀道难非常近似的作品 [00:20:02] 那就是庐山高 [00:20:04] 庐山高是欧阳修专门写给自己的朋友刘欢的一首诗 [00:20:09] 刘焕与欧阳修同一年考中进士 [00:20:12] 在宋代 [00:20:13] 这称之为童年 [00:20:15] 有点类似于我们现在的同学关系 [00:20:18] 但是和欧阳修比较 [00:20:20] 这个刘焕在仕途上就显得比较的诗意 [00:20:24] 大概到了50岁的时候才做到的县令 [00:20:27] 大概他也觉得是头上没有什么前景呃 [00:20:30] 所以也不想在官场再混下去 [00:20:32] 于是呢 [00:20:33] 就选择了辞官不做 [00:20:34] 回到了故乡 [00:20:36] 而他的家乡就是南康 [00:20:38] 正是庐山所坐落的地方 [00:20:41] 于是在分手之际 [00:20:42] 欧阳修就写了这首诗来为他送行 [00:20:46] 大家都知道 [00:20:48] 在蜀道难中 [00:20:49] 李白用他那丰富的想象力 [00:20:51] 用他那夸张的笔法 [00:20:53] 极力描绘了蜀道的崎岖和险境 [00:20:57] 从而再现了蜀道之难 [00:20:59] 难于上青天的真容景象 [00:21:02] 而在欧阳修的庐山高中 [00:21:04] 他也用同样的笔墨展现了庐山的巍峨之姿 [00:21:08] 让我们感受到了庐山的磅礴气势 [00:21:12] 在诗的一开头 [00:21:13] 欧阳修这样写道 [00:21:16] 庐山高在几千 [00:21:18] 任锡庚盘基百里 [00:21:21] 孑然屹立乎长江 [00:21:23] 长江西来走其下 [00:21:25] 是为杨澜左里SI [00:21:27] 洪涛巨浪 [00:21:29] 日夕相冲撞 [00:21:32] 云霄峰只水静静 [00:21:34] 泊舟登岸而远望兮 [00:21:37] 上摩青苍岩矮 [00:21:39] 下压后土只红糖 [00:21:43] 诗中说 [00:21:45] 你看那巍峨高耸的庐山 [00:21:49] 就这样 [00:21:50] 熊岸挺拔地屹立于长江之滨 [00:21:54] 从西边流淌而来的长江 [00:21:57] 在庐山的脚下形成了波澜起伏的鄱阳湖 [00:22:02] 巨大的波浪就这样日夜的相互撞击 [00:22:06] 当风平浪静的时候 [00:22:08] 如果你弃舟登岸 [00:22:10] 你就会看到无边壮丽的景观 [00:22:15] 高耸的庐山被云气所缭绕 [00:22:18] 而在庐山的脚下 [00:22:20] 就是那一望无垠的大地 [00:22:23] 这首诗用 [00:22:25] 气势磅礴的文字极力描绘了庐山的高峻雄伟 [00:22:30] 从其句法和文字来看 [00:22:33] 显然是受到了李白蜀道难的熏染 [00:22:37] 欧阳修庐山高片段 [00:22:40] 见君买田筑是老 [00:22:44] 旗下 [00:22:45] 插秧成仇喜酿酒迎刚 [00:22:49] 欲令浮岚暖翠千万状 [00:22:52] 坐卧常对乎轩窗 [00:22:56] 君怀磊啰有质保 [00:22:59] 世俗不变民于宏 [00:23:02] 测名为例20 载 [00:23:05] 青山摆手困意帮宠荣升沥不可一狗曲喜字飞 [00:23:12] 青云白石有深趣 [00:23:15] 奇奇屋路和由翔 [00:23:19] 丈夫壮节似君少 [00:23:22] 嗟我欲说 [00:23:23] 安得巨笔如长钢 [00:23:28] 据说欧阳修本人对自己的这首庐山高也十分的满意 [00:23:34] 不要求 [00:23:35] 本人其实是一个非常低调的人 [00:23:37] 他平时很少赞美自己的文章 [00:23:40] 但是有一次估计是他喝酒有点多呢 [00:23:45] 结果呢 [00:23:46] 性质就很好 [00:23:47] 于是呢 [00:23:47] 就跟他的儿子 [00:23:49] 聊天谈起了自己的这首庐山高就对他的儿子欧阳菲说 [00:23:55] 古庐山高 [00:23:56] 今人莫能为 [00:23:57] 为李太白能知 [00:24:00] 这话实际上是有点自鸣得意 [00:24:02] 是说a 这首诗大概只有李太白才能写得出来 [00:24:06] 同时代的诗人是写不出这样好的作品 [00:24:09] 那可见欧阳修本人对自己的这首诗评价是非常高的 [00:24:14] 也是非常非常的满意的 [00:24:17] 那不仅欧阳修对自己的职守庐山高非常的满意 [00:24:21] 他的这首诗还受到了同时代诗人的喜爱 [00:24:26] 呃 [00:24:26] 有这么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 [00:24:28] 说的是当时有一个著名的诗人叫郭翔镇 [00:24:32] 有一天他去拜会也是当时的大诗人梅尧臣 [00:24:36] 苗春就跟他在一起聊天 [00:24:38] 说起来说 [00:24:40] 我最近收到欧阳修的一封信 [00:24:42] 说他写了一首庐山高的诗送给自己的童年 [00:24:45] 但很可惜 [00:24:46] 我没有读到这首诗 [00:24:49] 郭翔镇是读过这首诗的 [00:24:50] 于是他就在梅尧臣的面前把这首诗朗诵了一遍 [00:24:55] 梅尧臣听了之后 [00:24:56] 拍手赞叹道 [00:24:58] 说哪怕我再写30年的诗歌 [00:25:01] 我大概也写不出其中的一句 [00:25:04] 这实际上是表达自己的佩服之情 [00:25:07] 那听赵晨这么一说呢 [00:25:10] 郭翔镇于是又把这首诗a 又朗诵了一遍 [00:25:13] 而且自己不知不觉的 [00:25:14] 哎 [00:25:15] 已经被这首诗所陶醉了 [00:25:17] 于是结果在两个人的喝酒的过程中间 [00:25:20] 还没有几杯酒下肚 [00:25:22] 那这首诗已经背吟诵过十几遍了 [00:25:25] 结果在两个人喝酒的过程中 [00:25:26] 就出现了一幅非常有趣的画面 [00:25:30] 阿苗成一句话不说 [00:25:31] 就听郭翔镇在那里反复的吟咏欧阳修的这首庐山高 [00:25:36] 那这首庐山高似乎也就变成了两个人的下酒菜 [00:25:40] 那这个从我们现代人看来 [00:25:42] 这是一件很风雅又很有趣的事情 [00:25:45] 如果说欧阳修的诗歌是严肃的 [00:25:48] 充满了对于现实政治的关怀 [00:25:50] 体现了拳拳忧国之心 [00:25:52] 令人心生敬畏之感 [00:25:55] 那么 [00:25:55] 我们在读欧阳修的词作时 [00:25:58] 就会有另外一番感受 [00:26:00] 这时的欧阳修 [00:26:01] 似乎从一个身居高位的官僚士大夫 [00:26:04] 一转身变成了一个与我们有着同样情感的世俗凡人 [00:26:10] 在他的词里 [00:26:11] 记有痴情男女的缠绵悱恻 [00:26:14] 也有对闲适平淡生活的向往 [00:26:17] 还有对人生迟暮的慨叹 [00:26:20] 读了这些词 [00:26:21] 人们就会惊讶于欧阳修情感世界的丰富和细腻 [00:26:25] 可以说 [00:26:26] 欧阳修的词作为人们打开李善辉是其情感世界的曼妙窗口 [00:26:33] 那么 [00:26:33] 欧阳修的词作究竟是如何做到清新委婉而不浮艳 [00:26:39] 他脍炙人口的那些词作究竟带给我们怎样独特的美感呢 [00:26:45]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首欧阳修非常著名的小词 [00:26:49] 看他如何将这种细腻深沉的情感描写得含蓄酝藉 [00:26:55] 令人回味 [00:26:57] 这首著名的小词就是深扎子 [00:27:01] 词中写道 [00:27:02] 去年元夜时 [00:27:04] 花市灯如昼 [00:27:07] 月上柳梢头 [00:27:08] 人约黄昏后 [00:27:11] 今年元夜时 [00:27:12] 月与灯依旧 [00:27:14] 不见去年人 [00:27:16] 泪湿春衫袖 [00:27:18] 宋代的元液也称上元节 [00:27:21] 也就是流传到我们现在的元宵节 [00:27:25] 正月十五元宵节 [00:27:27] 在宋代 [00:27:27] 这是一年中最为热闹的节日 [00:27:30] 呃 [00:27:31] 到了这一天 [00:27:32] 处处张灯结彩 [00:27:34] 街上十分的热闹 [00:27:35] 而且人来人往 [00:27:36] 非常的拥挤 [00:27:38] 那在这个节日里 [00:27:39] 也是青年男女接触机会最多的时候 [00:27:43] 那也特别容易发生那种一见钟情的故事 [00:27:46] 那这手伸渣滓就是以宋代的上元节作为背景来描写一段恋情故事 [00:27:53] 不过 [00:27:54] 这首词是借一个男子的口吻来写他对于两次上元节的一个对比 [00:28:01] 那去年的上元节 [00:28:03] 花是灯火辉煌 [00:28:05] 周围被照得如同一片白昼 [00:28:08] 大概就是在这里 [00:28:09] 这个男子遇到了她的意中人 [00:28:12] 而且两个人偷偷的约定 [00:28:15] 当月亮升上柳梢头的时候 [00:28:17] 两人私下的悄悄见面 [00:28:20] 但是到了今年的上元节 [00:28:23] 灯火依旧辉煌 [00:28:25] 那花是依旧热闹 [00:28:27] 月亮也依旧的脚印 [00:28:29] 但是这个青年人却再也没有见到他心爱的心上人 [00:28:34] 所以这位青年人非常的伤心 [00:28:37] 伤心欲绝 [00:28:38] 以至于他的泪水把他的衣袖都打湿了 [00:28:44] 从文字上来看 [00:28:45] 这首词写得再简单不过了 [00:28:48] 你从字面上来看 [00:28:49] 全是最普通不过的文字 [00:28:51] 但是在这首词里面 [00:28:52] 它所表达的感情却是那么的深沉 [00:28:57] 从此书来看 [00:28:58] 去年的上元节 [00:28:59] 这位年轻人遇到了她的心上人 [00:29:02] 两人一起约会 [00:29:03] 现在回想起来 [00:29:04] 那是多么甜蜜的回忆 [00:29:06] 但是到了今年的伤员杰却物是人非 [00:29:10] 佳人难觅 [00:29:12] 那这对于年轻人来说 [00:29:15] 这是一个多么伤心的时刻 [00:29:19] 那我们可以看到 [00:29:20] 在这样的寥寥数语中间 [00:29:23] 通过清晰的对比 [00:29:25] 通过两个片段 [00:29:26] 两个场景 [00:29:27] 就将一个青年男子从热恋到失恋的过程很完整地勾画出来 [00:29:34] 而其中所包蕴的那种惆怅失落的情感又是那么的深沉 [00:29:40] 所以这首词非常的能够打动现代人 [00:29:43] 以至于其中的那一句月上柳梢头 [00:29:46] 人约黄昏后都成了现代男女定情的一个象征 [00:29:51] 或者是一个常用的一个俗语 [00:29:55] 在中国古代社会 [00:29:56] 女子的行动受到了很多的限制 [00:30:00] 嗯 [00:30:00] 很少有这种自由出行的方便 [00:30:06] 但是与之相对 [00:30:07] 男子在出行的自由上面却有很大的便利 [00:30:11] 那无论是男子出外求学、做官、经商 [00:30:15] 甚至仅仅是游历 [00:30:17] 那这个男子都没有什么限制 [00:30:21] 所以在古代社会里面 [00:30:23] 一个女子如果爱上了一个男子 [00:30:25] 或者说她已经嫁做人妇 [00:30:28] 那这位女子可能就要经常的经受这种离别的痛苦 [00:30:32] 忍受这种相思的煎熬 [00:30:34] 那么在词中描写这种女子的闺阁寂寞之感啊 [00:30:39] 这种相思之苦也就成为了一个常见的主题 [00:30:42] 在欧阳修的作品中间 [00:30:44] 他也写过很多类似的作品 [00:30:47] 那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那一首非常著名的蝶恋花词中是这样描写的 [00:30:54] 庭院深深深几许 [00:30:57] 杨柳堆烟 [00:30:59] 帘幕无重数 [00:31:01] 玉勒雕鞍游冶处 [00:31:03] 楼高不见章台路 [00:31:08] 雨横风狂三月暮 [00:31:10] 门掩黄昏 [00:31:12] 无计留春住 [00:31:14] 泪眼问花花不语 [00:31:16] 乱红飞过秋千去 [00:31:22] 这首词从题材类型来说 [00:31:24] 它是一首闺怨词 [00:31:26] 在词的一开头连用了三个生字 [00:31:31] 着力刻画了这位女子谪居深闺的情形 [00:31:36] 其实我们很想知道 [00:31:37] 这深沉的庭院到底有几重几靓呢 [00:31:42] 接下来的一句 [00:31:44] 用重重叠叠的帘幕 [00:31:45] 用堆积如烟的杨柳 [00:31:49] 来写出了这个女子困守庭院的这样一种封闭的环境 [00:31:53] 那在这样一个封闭的环境中间 [00:31:55] 这位女子如何知道他的爱人呐位浪荡公子到底身在何处呢 [00:32:01] 在这暮春三月 [00:32:02] 有狂风骤雨在 [00:32:05] 吹送残春 [00:32:08] 那这位女子大概也感到它的青春美好时光被就此带走 [00:32:13] 他想将自己满腹的心情像这繁华倾诉 [00:32:18] 但是一阵狂风之后 [00:32:20] 连那些繁花也都被吹散到了别处 [00:32:25] 这首词的好处在于 [00:32:26] 它虽然没有着力去写这个女子闺阁寂寞之苦 [00:32:32] 但是 [00:32:33] 通过他对他周遭环境的描绘 [00:32:36] 我们能够感觉到这个女子所处环境的压抑和沉闷 [00:32:41] 而这样的一个喜好由也的浪荡公子 [00:32:44] 似乎也就注定了这个女子 [00:32:46] 她的一生 [00:32:47] 她的青春就会被白白的辜负 [00:32:51] 被白白的浪费 [00:32:54] 看着暮春时节 [00:32:55] 繁花在狂风骤雨中被打落 [00:32:58] 被飘散 [00:32:59] 我想 [00:33:00] 这位女子是不是感受到一种类似的命运呢 [00:33:04] 他是不是觉得自己的青春的美好时光也就此被带走呢 [00:33:10] 最后一句泪眼问花花不语 [00:33:12] 乱红飞过秋千去 [00:33:14] 我觉得将整首词的悲伤情绪提升到了一个高潮 [00:33:20] 在落花的飘舞飞散中 [00:33:22] 我们似乎听到了这位无助的女子的哽咽和哭泣声 [00:33:29] 他是多么的伤心 [00:33:32] 这种以景物描写来刻画周遭环境 [00:33:35] 通过细节来呈现人物内心的写法呢 [00:33:39] 非常适合描写这位女子痛苦哎绝而又寂寞无助的情感 [00:33:45] 同时她也体现了欧阳修在 [00:33:49] 词的创作中匠心独运的一种艺术技巧 [00:34:02] 欧阳修是北宋时代开一代词风的文坛宗师 [00:34:07] 他在填词方面开辟了全新的境界 [00:34:10] 这就是以诗为词 [00:34:12] 也就是利用磁来抒情言志 [00:34:15] 将官僚士大夫的人生感慨从诗歌中引入到了CI Li [00:34:20] 从而开拓了词的创作题材 [00:34:23] 提升了CI 的品味 [00:34:25] 也是CI 从一位的婉约细腻开辟出了豪放疏宕的风格 [00:34:30] 从而对后来苏轼豪放词风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00:34:36] 那么 [00:34:37] 欧阳修以诗为词的代表作究竟会带给我们怎样不同的奇特感受呢 [00:34:46] 从魏晋以来 [00:34:48] 诗歌就是文人士大夫应酬交际的一种文学手段 [00:34:54] 呢 [00:34:54] 文人士大夫习惯了在诗歌里面来议论人物 [00:34:58] 评论世界 [00:35:00] 在诗歌中吐露自己的情感 [00:35:03] 可以说 [00:35:03] 从晚唐五代以来 [00:35:06] 所有的士大夫几乎都很少在词中间表现自己的人生的感慨 [00:35:10] 或者是人生的情怀 [00:35:13] 但是 [00:35:13] 欧阳修却率先打破了这一文体的局限 [00:35:17] 他将士大夫在诗歌中所惯常表现的那种人生的感慨 [00:35:22] 那种志向 [00:35:23] 那种报复 [00:35:24] 那种胸襟 [00:35:25] 那种情怀 [00:35:26] 都一股脑的引入到了词中 [00:35:30] 可以说 [00:35:30] 在他的手里开启了以诗为词的创作手法 [00:35:34] 而这种手法在苏轼那里得到了发扬光大 [00:35:38] 成为豪放词风的一个代表人物 [00:35:42] 那在这个方面 [00:35:43] 欧阳修最具代表性的一首作品 [00:35:46] 就是那一首朝中 [00:35:48] 措词是这样写的 [00:35:51] 平山南涧倚晴空 [00:35:54] 山色有无中 [00:35:57] 手中堂前垂柳 [00:36:00] 别来几度春风 [00:36:03]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 [00:36:06] 一饮千钟 [00:36:07] 行乐直须年少尊前 [00:36:10] 看取衰翁 [00:36:12] 这首词作于至和三年 [00:36:14] 也就是公元1056年啊 [00:36:17] 当时流产 [00:36:19] 要出任扬州太守 [00:36:21] 这位流产是欧阳修的晚辈 [00:36:24] 但是此人学识非常的渊博呢 [00:36:27] 甚至连欧阳修都经常向他请教 [00:36:30] 所以欧阳修对他非常的器重 [00:36:33] 于是在临别之际就为他填了这首词 [00:36:37] 作为送行 404

404,您请求的文件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