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专辑:见字如面第二季 第12期
歌手: 吴刚
时长: 10:01
本字幕由腾讯音乐天琴实验室独家AI字幕技术生成[00:00:00]
谢谢解读嘉宾的精彩分享[00:00:10]
1970年[00:00:13]
我国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00:00:15]
他的名字叫东方红一号[00:00:18]
这颗卫星当时从祖国的上空[00:00:22]
缓缓的划过[00:00:24]
鸣奏着[00:00:26]
东方红的乐器[00:00:27]
全国人民都给予了很大的关注[00:00:30]
当时我们国家的经济状况并不是很好[00:00:33]
为什么[00:00:37]
要再这么样的经济情况下要发射一颗[00:00:38]
人造卫星[00:00:43]
在尘封的档案中[00:00:45]
我们找到了这样一封信[00:00:47]
他是著名科学家[00:00:49]
赵九章先生写给周恩来总理的这封信写于1964年[00:00:51]
信中[00:00:59]
他第一次提出了中国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建议[00:01:00]
在信中[00:01:07]
他提出了建造人造卫星的所有的理由[00:01:08]
和依据[00:01:13]
后来呢[00:01:15]
赵九章先生也成为了东方红一号的[00:01:16]
总设计师[00:01:20]
有请著名表演艺术家吴刚老师[00:01:22]
有请[00:01:26]
仅就发射我国人造卫星问题向您陈述我的一些看法和建议[00:01:54]
赵九章写给周恩来[00:02:03]
1964年12月[00:02:07]
总理[00:02:14]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成功[00:02:16]
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开始飞速前进的新阶段[00:02:18]
今后[00:02:25]
为了建立我国核武装完整体系[00:02:26]
必须加速洲际导弹的研制[00:02:30]
配合国家这一个重大任务[00:02:34]
我仅就发射我国人造卫星问题向您陈述我的一些看法和建议[00:02:38]
请您参考[00:02:46]
第一[00:02:50]
发射卫星和发射洲际导弹的关系[00:02:52]
根据几年来苏美两国发展洲际导弹的过程来看[00:02:57]
苏联在卫星成功发射以后的一年多才以洲际导弹向太平洋打靶[00:03:04]
美国在1958年发射卫星时[00:03:14]
他们的远程导弹还没有过关[00:03:18]
这不仅是试验运载工具的推力[00:03:23]
还有他比较深刻的原因[00:03:27]
远程导弹和人造卫星进入轨道之前的无线电导航设备基本上是一致的[00:03:30]
由控制卫星进入轨道的精确度[00:03:40]
就可以衡量洲际导弹打靶时落但的精确度[00:03:44]
它既可以为改进洲际导弹控制系统提供实验数据[00:03:52]
又可以避免在地面试射洲际导弹的一些暂时的困难[00:03:58]
由于远程导弹射程较远[00:04:05]
一般都要超出一个国家的范围[00:04:08]
落弹点的偏差[00:04:12]
必须有可能的把握才能进行试射[00:04:14]
我们可以先走一步发射卫星[00:04:18]
把无线电导航、轨道、式侧及计算机地面跟踪等科学技术系统建立起来[00:04:22]
这并不妨碍[00:04:33]
我国洲际导弹进展相反的[00:04:35]
两者是相辅相成的[00:04:38]
第二[00:04:43]
人造卫星是直接用于国防或服务于国防的[00:04:45]
从美国和苏联已发射的卫星情况来看[00:04:51]
人造卫星是直接用于国防或服务于国防的[00:04:55]
苏联发射的人造卫星[00:05:01]
从轨道情况来看[00:05:03]
大部分是适合于侦察地面情况的[00:05:05]
就美国发射的卫星来说[00:05:10]
直接用于国防的在发射成功的228 个[00:05:12]
重为174 个[00:05:17]
包括美国公开宣称的秘密卫星和间谍卫星等[00:05:21]
有些卫星[00:05:27]
如气象卫星[00:05:29]
观测全世界的云量温度分布及气象情况[00:05:30]
本身就是美国全球战略的一个工具[00:05:36]
一旦有战事发生[00:05:40]
美国就可以利用卫星系统及全球海底电缆的通讯工具[00:05:42]
把全球气象情报掌握起来[00:05:48]
加以保密[00:05:52]
而在这一系列的卫星上[00:05:55]
还载有拍摄地面设备的照相机[00:05:57]
更可以直接用为侦查的手段[00:06:00]
有些卫星表面上好像是为了纯科学目的[00:06:05]
探测高空辐射[00:06:10]
带高空磁场等等[00:06:12]
其实[00:06:14]
探测辐射带的仪器和探测核爆炸后产生的放射性粒子的仪器原理[00:06:16]
是一样的[00:06:25]
由此可以说[00:06:27]
所有的人造卫星几乎都是与国防有关的[00:06:29]
第三[00:06:35]
人造卫星的工作规模和尖端科学及工业的关系[00:06:37]
人造卫星的工作规模是非常大的[00:06:44]
综合性是非常强的[00:06:48]
配合原子能、导弹事业发展[00:06:50]
可以更全面的推动各项尖端科学和工业的发展[00:06:54]
首先是地面观测设备需要发展灵敏度更高、距离更远的雷达设备、高速的电子计算机、各种特殊的讯号收发技术[00:07:00]
如气象卫星中的图片收发技术[00:07:15]
这就推动无线电自动控制等尖端科学和工业的发展[00:07:19]
其次是卫星制造本身[00:07:26]
对太阳能电池等半导体超小型无线电部件防护辐射的材料[00:07:30]
以及地面对高空环境的模拟红外部件和各种特殊探测仪器等尖端科学研究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00:07:38]
要使这些工作达到能发射卫星的要求[00:07:51]
需要有一段相当的时间[00:07:56]
如美国的高空环境模拟实验室[00:07:59]
从设计到设备制成运转的周期一般[00:08:02]
要四五年[00:08:08]
因此[00:08:10]
我认为[00:08:11]
从现在起抓这一工作已是时候了[00:08:12]
我国尖端科技力量也有相当规模[00:08:18]
1958年以来[00:08:21]
在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00:08:23]
中国科学院成立了一批与新技术有关的研究单位[00:08:25]
一只科学技术队伍已经成长起来[00:08:32]
从1960年起[00:08:36]
我们和五院合作[00:08:38]
已成功发射了一批气象火箭[00:08:40]
取得高空风急温压资料再探空[00:08:43]
技术上取得一点初步成绩[00:08:48]
由于您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曾提到[00:08:53]
要尽快解决运载工具问题[00:08:58]
我特向中央领导提出这个建议[00:09:01]
如果中央领导决定了发射卫星的计划[00:09:04]
相信一定可以提前完成国家这一项重大科学任务[00:09:09]
争取在建国20 周年前放出第一个人造卫星[00:09:17]
并把我国尖端科学技术带动起来[00:09:23]
以上所成[00:09:28]
是否有大[00:09:30]
敬请批示[00:09:33]
此致敬礼[00:09:35]
赵九章经起1964年12月23日[00:09:38]
嗯[00:0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