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专辑:百家讲坛(2013-2016)
歌手: 百家讲坛
时长: 38:13
本字幕由天琴实验室独家AI技术生成[00:00:00]
唐玄宗开创的开元时代为什么会成为唐朝的全盛时期[00:00:04]
这个全胜的衡量标准是什么[00:00:09]
敬请关注开元盛世上部第七集开元全盛之谜[00:00:12]
嗯[00:00:27]
唐玄宗执掌大唐帝国的最高权力将近半个世纪[00:00:35]
在他的带领下[00:00:40]
大唐王朝君臣合力[00:00:42]
共同谱写了开元之治的盛世华章[00:00:44]
在这一时期[00:00:48]
唐朝的国力空前强盛[00:00:49]
达到了它的全盛时期[00:00:52]
所以历史上才有盛唐之说[00:00:54]
那么[00:00:58]
这个全盛时期的衡量标准是什么呢[00:00:58]
盛世之下又蕴藏着哪些危机呢[00:01:02]
陕西师范大学于赓哲教授做客百家讲坛[00:01:06]
为您精彩讲述系列节目开元盛世上部第七集开元全盛之谜[00:01:10]
安史之乱之时[00:01:20]
面对着满目疮痍[00:01:22]
大诗人杜甫[00:01:25]
提笔写下了这样的诗句[00:01:27]
依昔开元全盛日[00:01:31]
小邑犹藏万家室[00:01:33]
稻米流脂粟米白[00:01:36]
公私仓凛俱丰实[00:01:38]
诗人在做什么呢[00:01:43]
诗人在回顾[00:01:45]
当年开元时期的盛况[00:01:48]
那个时候[00:01:52]
唐朝人口众多[00:01:53]
沧林峰时[00:01:56]
治安也很好[00:01:59]
商业也繁荣[00:02:01]
应该说那是唐朝的全盛阶段[00:02:03]
国家的经济有这样的一个发展水平[00:02:08]
应该说是累积的结果[00:02:12]
是历代奋斗的结果[00:02:15]
是全体人民劳动的这个结晶[00:02:18]
这里边应该说有很多的积极因素在起作用[00:02:22]
我可以把它分为三类[00:02:29]
第一大因素[00:02:32]
天时[00:02:33]
什么叫天时呢[00:02:34]
我们重点要说一下气候的问题[00:02:36]
您可千万别小瞧气候问题啊[00:02:39]
我们可真不能把历史问题一概的全部都理解为是人的事情[00:02:42]
应该说[00:02:50]
历史是人与自然这个共同体的事情[00:02:51]
我们和自然之间是一个共同体[00:02:57]
我们说研究古代问题就离不开气候的问题[00:03:02]
尤其要说经济问题[00:03:07]
你想一想[00:03:09]
古代是个农业社会嘛[00:03:09]
你要谈农业[00:03:11]
你根本离不开气候的影响[00:03:12]
那么唐代的气候[00:03:14]
是怎样的一种气候呢[00:03:16]
应该说唐代的气候应该是处于一个温暖期[00:03:18]
历史上[00:03:24]
寒冷期、温暖期往往是交错出现[00:03:25]
一般的来讲[00:03:29]
温暖期当然好[00:03:31]
因为温暖期气候温暖湿润[00:03:34]
有利于农业的发展[00:03:38]
寒冷期气候转冷而且干燥[00:03:40]
影响农业的发展[00:03:44]
社会资源也就会减少[00:03:45]
在这种情况之下[00:03:48]
如果再碰到一点什么官府处置失当[00:03:49]
官员贪污腐化[00:03:53]
就极容易酿成社会的动荡[00:03:54]
举个例子[00:03:59]
东汉末年[00:04:01]
明朝末年都是寒冷气[00:04:03]
这个不是偶然的[00:04:07]
很多历史事件[00:04:09]
说实话[00:04:12]
你看起来是人祸[00:04:13]
但是你仔细追究起来[00:04:15]
它的背后有天灾的成分在这里面[00:04:17]
只不过他的外在表现的形式是人事而已[00:04:20]
那么唐朝的气候[00:04:26]
我刚才说了[00:04:28]
他应该是一个温暖期[00:04:29]
有关于唐代的气候[00:04:32]
不光是唐代啊[00:04:34]
整个中国古代的[00:04:35]
你要研究中国古代的气候[00:04:36]
有一个很重大的一个问题[00:04:37]
什么呢[00:04:39]
没有气象资料[00:04:40]
中国古代很少有系统的啊[00:04:43]
这个气象资料流传下来[00:04:45]
唐代就没有[00:04:47]
那你要研究古代气候[00:04:49]
你怎么办呢[00:04:50]
史学界研究这个问题[00:04:52]
一般是靠的是什么呢[00:04:53]
是物候[00:04:55]
什么叫物候呢[00:04:57]
说白了就是动植物[00:04:58]
或者是其他的物品[00:05:01]
只要这些物品与气候变化有关[00:05:04]
他们的生长繁育或者是发展变化[00:05:10]
与气象变化有关的话[00:05:12]
我们都可以把它纳入到研究的视野当中来[00:05:14]
你比方说[00:05:19]
我们研究唐代的气候[00:05:21]
有的学者[00:05:23]
靠的是研究唐代柑橘和荔枝的分布范围来进行研究[00:05:25]
还有的学者靠的是唐代冰雪的分布范围来进行研究[00:05:33]
另外还有的学者研究什么呢[00:05:41]
研究岩心[00:05:42]
哎[00:05:44]
岩石[00:05:45]
研究岩心[00:05:45]
你要知道那个岩心啊[00:05:47]
跟那个树的那个年轮一样[00:05:48]
它能够反映出气候的变化[00:05:50]
坦白的说[00:05:53]
对于唐代的气候啊[00:05:54]
究竟是怎么样一个状况[00:05:56]
目前还没有完全一致的结论[00:05:58]
但是有一点基本大家达成了共识[00:06:01]
也就是唐朝中前期[00:06:04]
也就是咱们说的这个开元天宝这个时期啊[00:06:06]
国家正处于一个温暖期[00:06:10]
你要知道温暖期有利于所谓盛世的产生[00:06:13]
那么唐代的那时候的温度究竟是怎样的一个状况呢[00:06:18]
有学者推测说[00:06:21]
比现在的温度[00:06:23]
平均温度大概高出了一度[00:06:25]
有人说[00:06:28]
哎[00:06:28]
这才高出一度[00:06:28]
你可千万别小瞧[00:06:30]
这是平均温度[00:06:31]
平均温度能高出一度[00:06:32]
这在气象学上来说[00:06:35]
这是一个很大的一个跨度[00:06:36]
更何况你要知道这是跟现在相比[00:06:38]
现在也就是21世纪[00:06:41]
我们本身就是个温暖期啊[00:06:43]
结果他比我们这个温度还要再高一些[00:06:46]
那就是一个相当温暖的一个时代啊[00:06:49]
这个温暖期[00:06:52]
应该说是盛世之基础[00:06:54]
它有利于农业的发展[00:06:56]
气候温暖湿润[00:06:58]
这对于盛世的产生来说[00:07:00]
应该说是一个先决的一个条件[00:07:03]
这是所谓[00:07:05]
天时[00:07:07]
下面呢[00:07:08]
我们再来看一下第二个缘故[00:07:09]
地利[00:07:11]
什么地利呢[00:07:12]
你比方说农田的开垦[00:07:14]
水利设施的建设[00:07:17]
包括农业技术的这个进步等等[00:07:20]
这些都可以算到地里边儿去[00:07:24]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农田开垦[00:07:27]
唐代疆域广大[00:07:32]
农田开垦的总数也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这个水准[00:07:35]
说到这儿的时候[00:07:40]
咱们又不得不再说一下那个服桃核的这个问题[00:07:41]
服桃核这个事情啊[00:07:44]
说实话有利有弊[00:07:46]
对于官府来说当然不是好事儿[00:07:49]
农民脱离了官府的户籍控制[00:07:51]
不在他掌握之中了[00:07:54]
这是坏事儿[00:07:55]
但是呢[00:07:56]
你要知道[00:07:56]
意外的也有好处[00:07:57]
什么好处呢[00:07:59]
这些富豪户大量的从人口密集的[00:08:00]
农业发达的这些地区逃往边远地区[00:08:04]
结果给边远地区带去了先进的农业技术[00:08:09]
而且使得大量闲置的土地得到了开发[00:08:14]
得到了开垦[00:08:19]
所以使得唐代的耕地总数出现了一个快速的这个增长[00:08:21]
等到国家实行扩户之后[00:08:28]
那么这些人连同这些地又重新的回归了政府的控制当中[00:08:30]
那么唐代究竟有多少耕地[00:08:36]
这个唐代没有一个详细的统计数据[00:08:39]
流传下来也是推测[00:08:42]
有的学者推测是800万顷[00:08:44]
高的有的学者推测是1300 万顷[00:08:48]
不管哪一个是正确的[00:08:52]
这个数字在整个中国古代来说都是一个相当大的一个数字[00:08:54]
而且当时水利建设搞得也是有声有色[00:09:00]
您要知道水利那对于一个农业国家来说[00:09:04]
那是命根子[00:09:09]
那是根本[00:09:11]
您可千万不要王乐[00:09:13]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王朝是怎么诞生的[00:09:15]
她就是诞生在治水的过程当中[00:09:21]
通过治水[00:09:26]
大禹把国家的人力、物力资源都集中到自己的手里[00:09:27]
给自己建立了政治名望[00:09:33]
这样才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00:09:35]
就是夏王朝[00:09:40]
历朝历代水利都是一个根本[00:09:42]
唐朝也不例外[00:09:46]
而且唐玄宗啊[00:09:47]
就是一个特别热衷于水利工程的这样的一个皇帝[00:09:49]
他在任期间[00:09:53]
水利工程进行得多[00:09:55]
而且很密集[00:09:57]
很多地方官[00:09:58]
因为搞水利而得名[00:10:00]
比方说咱们举一个例子[00:10:04]
将湿度将湿度[00:10:06]
这个人呢很有意思[00:10:07]
这人很有才干[00:10:09]
它是由地方小丽一步一步干上来的[00:10:11]
这个人有个最大的特点[00:10:14]
什么呢[00:10:16]
他是个怎么说呢[00:10:17]
工程方面的天才[00:10:19]
爱搞工程[00:10:20]
善于组织工程[00:10:22]
他走到哪儿[00:10:23]
就把水利工程[00:10:25]
去办到哪儿[00:10:26]
以至于当时啊[00:10:27]
有人调侃他说啊[00:10:29]
将湿度一心穿地[00:10:31]
意思是说僵尸路走到哪儿啊[00:10:33]
就到处去挖地道[00:10:36]
当然了[00:10:37]
工程这个事儿嘛[00:10:38]
大家也知道[00:10:39]
有成功就有失败[00:10:40]
姜师度啊[00:10:42]
也闹过笑话[00:10:44]
啊[00:10:46]
他在担任陕州刺史的时候就闹过笑话[00:10:46]
怎么呢[00:10:49]
陕州境内啊[00:10:50]
陕州就在今天的河南的这个三门峡地区[00:10:51]
陕州境内有一座太原仓[00:10:55]
当时三门峡境内黄河河段[00:10:59]
有一处天险[00:11:03]
叫做什么呢[00:11:04]
叫做砥柱之险[00:11:05]
也就是峡谷当中[00:11:07]
河道中央有一块矩形的礁石[00:11:09]
自古以来毁船无数[00:11:12]
当时唐朝选择的解决办法是什么呢[00:11:14]
粮食运到[00:11:17]
抵住这边[00:11:19]
不要过[00:11:20]
抵住就地[00:11:20]
就把粮食啊[00:11:22]
游船上运到岸上[00:11:24]
然后用人力畜力绕过抵住[00:11:26]
然后到了河这边[00:11:30]
到了抵住这边[00:11:32]
然后再重新的上传[00:11:33]
向关中地区运输采取了这么样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00:11:36]
那么为了在这边囤积粮食[00:11:41]
再抵住的这头囤积粮食啊[00:11:44]
就在这儿修了个太原仓[00:11:46]
用来囤积这些人力畜力搬过来的这些粮食[00:11:48]
结果将湿度在这儿[00:11:52]
当长官的时候[00:11:54]
将湿度发现这个太原仓啊[00:11:55]
ID 是比较高[00:11:58]
在河岸的上方[00:12:00]
地势比较高[00:12:02]
距离河岸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距离[00:12:03]
每次都让人力畜力来搬这个粮食啊[00:12:07]
效率低下[00:12:09]
于是将湿度采取了办法[00:12:11]
怎么着[00:12:12]
他不善于搞搞工程嘛[00:12:13]
将湿度[00:12:15]
利用这个高差啊[00:12:17]
利用这个[00:12:19]
呃[00:12:20]
太原仓与这个河岸之间的高差[00:12:20]
他挖掘了一条地道[00:12:22]
由太原仓直通河岸[00:12:25]
然后呢[00:12:28]
在上面把粮食灌进去[00:12:28]
然后粮食顺着这个顺着这个[00:12:30]
这不有高差吗[00:12:33]
粮食哗就流到了这个河岸这儿来[00:12:34]
你看你听这个工程觉得不错吧[00:12:36]
蛮合理的吧[00:12:39]
哎[00:12:40]
结果问题就出来了[00:12:40]
怎么呢[00:12:41]
这个粮食啊[00:12:41]
这个地道啊[00:12:42]
比较陡[00:12:43]
那个粮食下来的时候啊[00:12:44]
摩擦的很厉害[00:12:46]
结果呢[00:12:48]
D 到中江又比较缓[00:12:48]
流动速度又慢下来了[00:12:51]
将湿度[00:12:52]
还专门派人站在里边用大爬去爬那个粮食[00:12:53]
粮食摩擦就更厉害了[00:12:56]
结果等到这粮食从地道到了河岸[00:12:58]
您在看[00:13:01]
风一吹哇[00:13:02]
没了漂落[00:13:05]
损失非常的惨重[00:13:07]
结果这个工程啊[00:13:09]
最后就成了一个笑话[00:13:11]
这个工程[00:13:12]
虽然说是失败了[00:13:13]
但是应该说僵尸度这一生啊[00:13:15]
搞的工程当中还是成功的多[00:13:18]
失败的少[00:13:21]
将湿度[00:13:22]
不失为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工程师之一[00:13:23]
一件事情的成功[00:13:33]
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的各种因素[00:13:34]
而开元盛世的到来[00:13:39]
首先有添时[00:13:40]
当时的气候适宜[00:13:42]
属于适合农作物生长的温暖期[00:13:44]
其次有地利[00:13:47]
当时的水利建设、农田开垦的都比前代有了很大提升[00:13:49]
那么除此之外[00:13:55]
开元盛世的人和又是怎样体现的呢[00:13:56]
请继续收看开元盛世上部第七集开元全盛之谜[00:14:01]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第三个因素[00:14:09]
人和[00:14:11]
什么叫做人和[00:14:12]
这里边包括政府的政策[00:14:14]
也包括民众的智慧[00:14:16]
这个就是我们所说的所谓的人和[00:14:19]
唐玄宗皇帝本人高度重视农业的发展[00:14:23]
他知道你要想达成一个盛世[00:14:28]
那农业是根本呢[00:14:32]
这是基础啊[00:14:34]
所以他非常的这个重视[00:14:36]
你比如说我们举一个例子[00:14:38]
他展现怎么样展现自己对农业的重视[00:14:40]
古代有一个仪式叫做纪田[00:14:43]
什么叫做G 甜呢[00:14:46]
既甜啊[00:14:47]
就是每年开春儿[00:14:48]
全天下都要开始耕作的时候[00:14:51]
皇帝也要[00:14:53]
在田地里举行一次清耕的仪式[00:14:55]
他要下田清[00:14:59]
更一般的来讲呢[00:15:00]
群臣啊[00:15:02]
簇拥之下[00:15:03]
有一个老农站在前面赶着一头牛[00:15:04]
皇帝呢[00:15:08]
亲自在后面扶犁[00:15:08]
往前推三下就可以啦[00:15:10]
三推而止[00:15:13]
结果咱们唐玄宗皇帝有一次吉田的时候[00:15:16]
你知道怎么着把唐玄宗皇帝一口气儿往前推了九下[00:15:19]
突破常规了[00:15:24]
为什么[00:15:26]
那就是用这种突破常规的举动告诉大家[00:15:27]
大家一定要[00:15:30]
这个勉励农耕大家一定要把这个地给种好[00:15:32]
咱们这个国家的富强就全靠这个了啊[00:15:38]
要以身作则[00:15:40]
就这个意思[00:15:42]
而且[00:15:43]
我们前面的讲座已经说过[00:15:45]
开元初年[00:15:48]
他在任用姚崇的时候[00:15:50]
就曾经出现过一件事儿[00:15:52]
就是关于灭蝗还是不灭黄的那场大争论[00:15:54]
结果最后他选择的是支持姚崇[00:15:59]
你要知道[00:16:01]
在那个迷信思想浓厚的时代里[00:16:02]
能够选择灭蝗[00:16:05]
能够支持姚崇[00:16:07]
这本身就是勇气的体现[00:16:09]
这也是对农业生产非常重视的一种这个体现[00:16:11]
而且唐玄宗皇帝还特别关注于农业人口的增长的问题[00:16:16]
那个年代你还别说开元天宝时期啊[00:16:23]
由于社会稳定[00:16:26]
物资供应充足[00:16:28]
再加上婚育政策的鼓励等等等等因素综合作用之下[00:16:29]
你还别说唐朝那时候的人口真的出现了一个迅猛的增长[00:16:34]
当然了[00:16:40]
这里边儿也跟圆融当年的扩户密切相关[00:16:41]
因为扩户啊[00:16:44]
使得政府掌握了很多原来不掌握的人口[00:16:46]
因此[00:16:49]
在唐玄宗开元、天宝时期[00:16:50]
人口达到了多少呢[00:16:53]
有学者进行统计和估测[00:16:55]
当时唐朝的全国的总人口大概达到了七八千万之多[00:16:58]
您要知道[00:17:05]
这个数字在当时来说[00:17:07]
就全世界的范围而言[00:17:09]
也是一个相当了不起的数字[00:17:12]
在中国历史上[00:17:16]
这也算得上是高峰之一[00:17:17]
那么这么多的人口[00:17:21]
当然也就保证了农业生产的这个稳步的发展[00:17:22]
而且唐玄宗还抓到了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00:17:28]
什么呢[00:17:33]
就是励志[00:17:34]
具体来讲[00:17:36]
县令的励志[00:17:38]
这跟其他的皇帝不一样[00:17:39]
其他皇帝谈励志[00:17:41]
往往是泛泛而谈[00:17:42]
但是唐玄宗敏锐地抓住到了励志当中的一个关键环节[00:17:44]
就是县官的励志[00:17:50]
这跟其他的皇帝都不一样[00:17:52]
因为唐玄宗心里头很明白[00:17:54]
你说啊[00:17:56]
制定政策[00:17:57]
制定一个好政策容易[00:17:58]
难在执行[00:18:02]
再好的政策得不到有效的执行也是枉然呐[00:18:05]
所以说对于他来说[00:18:08]
他就私存这个问题[00:18:10]
那么谁[00:18:12]
是[00:18:14]
执行政策的关键[00:18:15]
谁与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00:18:17]
对老百姓的生活有直接的影响[00:18:19]
毫无疑问就是县令[00:18:22]
所以他对于县令的重视超过了以往所有的这个皇帝[00:18:24]
比方说开元四年[00:18:29]
有人向他报告说呀[00:18:31]
说是今年这个县官的人选吗[00:18:32]
今年新任命县令300多人[00:18:35]
但是这300多人呢[00:18:38]
当中啊[00:18:39]
好多不称职的[00:18:40]
也就是说出现了乱选的现象[00:18:41]
舆论哗然[00:18:44]
唐玄宗听说了之后[00:18:45]
啊[00:18:47]
唐玄宗非常的吃惊[00:18:47]
于是他下令[00:18:50]
要亲自考核这些新任的县令[00:18:52]
你要知道[00:18:57]
以往皇上只管五品以上官员的任命啊[00:18:58]
他不管五品以下的[00:19:02]
这时候呢[00:19:04]
唐玄宗竟然跳过了重重的官僚机构[00:19:05]
直接开始干预起县令的这个人选问题[00:19:08]
那对于官僚主义当然是一个极大的冲击啊[00:19:12]
当时唐玄宗皇帝[00:19:15]
把这新任的300个县令集中到了宣政殿[00:19:18]
然后亲自考试[00:19:23]
出了安民策一道[00:19:26]
让大家[00:19:28]
都来写这个安民策[00:19:30]
结果写完了之后[00:19:32]
唐玄宗皇帝亲自阅卷[00:19:33]
结果鹃城县令违纪[00:19:36]
得了第一名[00:19:39]
唐玄宗对其进行了嘉奖[00:19:41]
剩下240 多人成绩中等[00:19:43]
准许赴任[00:19:48]
以观后效[00:19:49]
剩下的人那就是不及格了[00:19:51]
凡是这些不及格的人[00:19:53]
全部打发回去[00:19:55]
剥夺限定的任命[00:19:56]
这个举措[00:19:59]
这个举措应该说是前无古人[00:20:01]
对于当时的整个官场来说[00:20:04]
都构成了极大的这个冲击[00:20:06]
唐玄宗最励志的重视[00:20:09]
尤其是对县令的重视[00:20:11]
应该说是抓住了农业生产当中的一个关键性的问题[00:20:13]
县令的励志抓好了[00:20:18]
对农业生产那有着直接的这个影响[00:20:20]
而且唐玄宗还有一个特别的制度[00:20:23]
他要求[00:20:25]
五品以上京官[00:20:26]
每人推荐一个人选当县令[00:20:28]
而且这个县令如果干得好[00:20:31]
贤能的话[00:20:33]
与举主同赏[00:20:34]
如果这个县令日后出现了贪赃枉法[00:20:36]
那么语句主图伐[00:20:39]
责任制连带责任制[00:20:42]
要我说这种连带责任制啊[00:20:44]
哎[00:20:46]
你别说很有些积极的意义在这里边儿[00:20:47]
正是唐玄宗的兢兢业业、励精图治[00:20:51]
唐朝才迎来了君明臣贤的新时代[00:20:55]
才迎来了辉映千古的开元盛世[00:20:59]
那么[00:21:03]
在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的开源时代[00:21:03]
唐朝在天文历法、农业科技上都有哪些长足的进步呢[00:21:07]
除了对县令的问题比较重视之外[00:21:14]
唐玄宗啊[00:21:18]
还特别重视立法工作[00:21:19]
天文历法[00:21:23]
为什么重视这个[00:21:25]
大家也知道所谓农业经济[00:21:26]
农业经济的技术基础是什么[00:21:31]
除了耕作技术之外[00:21:34]
就是对天时的掌握吗[00:21:35]
你要说[00:21:37]
要说中国为什么早早就发展出了一个24 节气[00:21:38]
这个观念为什么早早就诞生出来了[00:21:42]
这算得上是中国人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00:21:44]
24 节气干什么的[00:21:48]
24 节气说白了不就是用来指导农业生产的吗[00:21:50]
对吧[00:21:55]
所以24 节气的发明[00:21:56]
那是中国农业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的一个事件[00:21:58]
唐玄宗时期也非常重视立法工作[00:22:03]
他曾经[00:22:07]
命令当时的一个天才天文学家、数学家叫僧一行[00:22:09]
让他负责去测量子午线的长度[00:22:14]
后来呢[00:22:18]
还编著大眼力[00:22:19]
曾一行这个人我们值得特别的说一说[00:22:21]
他是开元盛世科技人才当中的代表性人物[00:22:25]
僧一行啊[00:22:31]
这个名字大家一看一听就知道他是一个和尚[00:22:33]
他是个高僧[00:22:38]
法号叫做一行[00:22:39]
他的原名叫张随[00:22:41]
姓张[00:22:43]
他的曾祖父不是别人[00:22:45]
乃是唐朝开国元勋张公瑾[00:22:47]
可是我们这位[00:22:51]
张随呢[00:22:53]
并不去依靠先祖的所谓的这个荫蔽[00:22:54]
而是发奋自强[00:22:58]
这个人从小饱读诗书[00:23:00]
才高八斗[00:23:03]
而且呢这个人有意思[00:23:04]
他对天文数学这个东西它特别的有兴趣[00:23:07]
哎[00:23:11]
他很有感觉在这方面[00:23:11]
后来他这个才华呀[00:23:13]
他这个名声啊[00:23:16]
很大[00:23:17]
被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给听说了[00:23:18]
武三思还曾经想把张随纳入到自己的门客当中来[00:23:22]
结果张随听说这个消息之后[00:23:26]
啊[00:23:28]
张随看不上这个武三思[00:23:28]
张随呢[00:23:30]
跑了[00:23:31]
躲开了[00:23:32]
后来他出家的时候啊[00:23:33]
法号叫做一行[00:23:35]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这个僧一行[00:23:37]
这个一行啊[00:23:40]
这个人呐[00:23:41]
精通佛法[00:23:42]
它被认为是中国密宗的代表性人物之一[00:23:43]
与此同时[00:23:48]
他还在钻研天文和历法[00:23:49]
它不仅仅是那种我们说的数学学得好的那种[00:23:53]
他是那种具有[00:23:56]
怎么说呢[00:23:59]
它又具有一种天才[00:24:00]
他是一种他看待世界的这个世界观呐[00:24:02]
跟我们不一样[00:24:05]
他是具有一种数学思维[00:24:06]
这个很少有人能做得到[00:24:09]
我觉得他就是一个具有数学思维的这样的一个人物啊[00:24:10]
这种人很了不起[00:24:14]
我们讲一个故事[00:24:15]
有一次他接受燕国公的这个宴请[00:24:16]
燕国公是谁呢[00:24:20]
不是别人[00:24:21]
就是宰相张月[00:24:21]
张悦请他到府上呢参加宴会[00:24:23]
结果来的人很多[00:24:26]
在宴会上呢[00:24:27]
哎[00:24:28]
有一个人是谁呢[00:24:29]
就是唐朝当时的围棋第一国手王积薪[00:24:30]
王积薪[00:24:35]
围棋下得特别好[00:24:36]
第一国手[00:24:37]
僧一行这个人呢[00:24:39]
他原本就不会为其结果呢[00:24:40]
僧一行在宴会上看见王吉欣在那儿[00:24:42]
在那儿跟别人下棋[00:24:45]
僧一行呢[00:24:47]
就站在旁边凑热闹吗[00:24:48]
看一看[00:24:49]
结果就看了这么一局[00:24:51]
他竟然学会了[00:24:52]
然后他就跟王金过手[00:24:54]
竟然跟那个第一国手下的是难解难分[00:24:56]
当时张越等人看得都惊呆了[00:24:59]
张悦就问[00:25:01]
这个你不是说你不会吗[00:25:03]
你怎么一下子就这么这么厉害啊[00:25:05]
结果增益型笑了笑[00:25:08]
他说了这样一句话[00:25:10]
他说[00:25:11]
子弹争先耳[00:25:13]
若念频道四句承储宇泽[00:25:14]
人人为国守[00:25:17]
他的意思是什么呢[00:25:19]
他说啊[00:25:19]
哎呀[00:25:20]
这个围棋啊[00:25:21]
也没啥神秘的[00:25:23]
他就是个争先吗[00:25:24]
如果人人会念我的内四句乘除口诀的话[00:25:26]
那么人人都可以当国手[00:25:30]
也就是说他看待什么事儿[00:25:33]
他都是用数学眼光[00:25:36]
你知道吗[00:25:37]
比如说他[00:25:38]
他大街上碰见你了[00:25:39]
他立刻开始算你脸上这黄金分割[00:25:40]
您[00:25:43]
您信不信[00:25:44]
他就是这么一种数学思维[00:25:45]
所以他[00:25:46]
他看围棋[00:25:47]
他说为这玩意儿就是个数学问题啊[00:25:48]
但凡念我的四句乘除与谁[00:25:50]
人人都可当国手[00:25:52]
但是可惜的是[00:25:53]
这四句成语是什么呀[00:25:55]
什么内容啊[00:25:57]
史料没有记载[00:25:59]
我估计就是记载了也没用[00:26:00]
你让你[00:26:02]
比如说你让我[00:26:02]
你让我念了也没用[00:26:03]
我也成不了国手[00:26:04]
只有他这种人[00:26:06]
他这个数学天才才能这样[00:26:07]
僧一行啊[00:26:09]
在历史上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测量子午线长度的人[00:26:10]
尽管由于当时的技术条件所限[00:26:15]
他测量了子午线长度与实际的子午线长度应该说有一定的出入[00:26:17]
但毕竟[00:26:24]
他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00:26:25]
而且他还编撰这个大眼立[00:26:27]
他为了编撰这个大眼力可谓耗尽心血[00:26:29]
最后大眼力还没有完全铸成的时候[00:26:33]
他就去世了[00:26:36]
那么这些天文历法的修订[00:26:38]
它的根本目的当然就是保证农业的这个生产[00:26:41]
当时农业发展水平比较高[00:26:46]
这个粮食作物也比较的这个丰富[00:26:49]
应该这么说[00:26:52]
咱们现在呃饭桌上的主食啊除了[00:26:53]
玉米、红薯这些东西[00:26:58]
那个是南美洲的啊[00:27:00]
那个时候中国还没有的啊[00:27:02]
其他的一些这个粮食作物在那个时候基本上都出现了[00:27:04]
当时中国人的主食啊[00:27:08]
主要就是三种[00:27:10]
素[00:27:12]
卖[00:27:13]
到[00:27:15]
唐朝中前期速的地位比卖药膏[00:27:17]
有人可能要说了[00:27:21]
卖多好吃啊啊[00:27:23]
怎么这个这个地位还不如这个素呢[00:27:24]
那是因为啊素这种作物更耐旱[00:27:27]
更能够保证一个稳定的产量[00:27:31]
所以他受农民的欢迎[00:27:34]
因此唐朝中前期以前[00:27:36]
这个素的地位要高于卖[00:27:38]
南方呢[00:27:41]
主要就是到[00:27:41]
而且在南方部分地区已经出现了稻麦复种[00:27:44]
那这个意义很重大呀[00:27:50]
那就意味着土地没有闲置[00:27:52]
土地得到了充分的这个利用[00:27:55]
所以说这也算是农业进步的一个体现[00:27:57]
而且当时[00:28:00]
为了保证经济作物的种植[00:28:03]
唐朝政府还特地下令在这个均田制[00:28:05]
均田制不是给每个农民分的[00:28:09]
有这个永业田[00:28:10]
骂啊[00:28:11]
这个永业田呐[00:28:12]
虽然是归你自己使用[00:28:15]
而且可以传之子孙[00:28:17]
但是可有一条[00:28:19]
上面种的东西我得有要求[00:28:20]
政府要求每亩永业田[00:28:22]
要种植桑树50 根儿[00:28:26]
榆树、枣树各十根儿[00:28:30]
还特地规定[00:28:33]
如果因为水土的问题[00:28:34]
有些地方种不成这些树木的话[00:28:36]
你也得中其他的经济类作物[00:28:39]
不许种其他的[00:28:42]
必须得中经济类的[00:28:44]
这就保证了经济类作物的这个种植与发展[00:28:45]
而且当时农具也有着长足的进步[00:28:50]
比方说啊[00:28:55]
曲辕犁[00:28:57]
当时已经开始普遍的使用曲辕犁[00:28:58]
什么叫做曲辕犁呢[00:29:01]
我们来看一下这张图片[00:29:03]
这张是唐代李寿墓里面的壁画[00:29:05]
这张牛耕图很受农业史专家的这个重视[00:29:09]
一般来讲[00:29:13]
研究唐代农业的人都会提到这张图[00:29:13]
这个呢是唐初的[00:29:17]
这就证明起码唐初的时候[00:29:19]
我们已经开始使用这个曲辕犁了[00:29:21]
你要知道这个曲辕犁就是中间那个部分[00:29:24]
那个元那他是弯的[00:29:26]
这种曲辕犁比起职员离来说[00:29:29]
他更轻便[00:29:32]
更容易调整角度[00:29:33]
劳动效率更高[00:29:36]
所以他出现之后就迅速的取代了职员离[00:29:38]
应该说曲辕犁的使用是当时农具的一大进步的体现[00:29:41]
另外一个农田水利的建设[00:29:48]
在当时来说也是农业发展的一个必要保障啊[00:29:50]
敦煌出土的文书证明[00:29:54]
就连敦煌这样一个西北边远地区[00:29:55]
当时整个县内也有完整的灌溉的网络[00:29:59]
而且到了唐代农学[00:30:04]
发展也比较的发达[00:30:07]
当时啊[00:30:09]
无论是播种、灌溉[00:30:10]
还是除草、除虫、追肥等这些方面的技术[00:30:12]
应该说都已经达到了一个炉火纯青的地步[00:30:17]
您还别说[00:30:20]
中国农业在世界农业发展史上有一个特殊的地位[00:30:21]
怎么呢[00:30:26]
就是我们的这个[00:30:26]
每亩地[00:30:29]
产量[00:30:31]
也就是亩产量[00:30:32]
在整个古代世界都是名列前茅的[00:30:33]
农业的发展给唐朝带来了经济的这个繁荣[00:30:36]
也带来了社会的稳定[00:30:40]
通典记载了当时的盛况[00:30:43]
他是这样记载的[00:30:45]
她说[00:30:46]
至13年封泰山呢[00:30:47]
斗至13 文青旗鼓[00:30:50]
斗志文字后[00:30:53]
天下无柜物[00:30:54]
他说的就是开元13年封泰山前后的状况[00:30:57]
那个时候全国物价稳定[00:31:01]
而且坦白的说还很低廉[00:31:04]
而且呢[00:31:06]
粮食供应充足[00:31:07]
她说走遍全天下[00:31:09]
商业很繁华[00:31:11]
治安还很好[00:31:13]
远视千里之外[00:31:14]
可以不持寸刃[00:31:15]
不用带刀[00:31:17]
因为社会很繁荣[00:31:18]
很稳定[00:31:19]
没有那些闲散人员[00:31:20]
就这个意思应该说[00:31:22]
我们说所谓盛唐盛唐[00:31:24]
这个时候[00:31:27]
就是盛唐的最高峰的这个阶段[00:31:28]
嗯[00:31:35]
唐玄宗是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帝[00:31:36]
他把大唐皇朝待到了盛世的巅峰[00:31:39]
后世的人一提到开元盛世[00:31:42]
就会心驰神往[00:31:45]
追慕不已[00:31:46]
但声名赫赫的大唐帝国[00:31:48]
在他的全盛时期依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危机[00:31:50]
那么这些危机都是什么呢[00:31:55]
当时的人们又会想出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些危机呢[00:31:57]
你要知道[00:32:03]
随着人口的繁育增长[00:32:04]
土地与人之间的矛盾日渐尖锐[00:32:07]
均田制逐渐的搞不下去了[00:32:11]
开始走向了瓦解[00:32:14]
均田制的瓦解导致小农经济[00:32:16]
出现问题了[00:32:21]
当时很多人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00:32:22]
可是怎么解决呢[00:32:24]
说实话[00:32:26]
没有一个好的解决的办法[00:32:27]
宇文融看到了均田制崩溃所带来的逃互相[00:32:30]
于是他搞了扩户[00:32:34]
但是你要知道[00:32:36]
扩户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00:32:37]
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00:32:39]
而当时还有一个人也看到了这种盛世危机[00:32:41]
他也要来解决这个问题[00:32:46]
谁呢[00:32:48]
张悦[00:32:49]
张悦看到的是什么问题呢[00:32:50]
他发现随着均田制的[00:32:52]
瓦解[00:32:55]
随着小农经济的崩溃[00:32:56]
结果造成了一个现象[00:32:58]
就是什么呢[00:33:00]
就是国家的冰原在枯竭[00:33:01]
均田制崩溃[00:33:04]
小农破产[00:33:05]
甚至大量的逃亡[00:33:07]
就造成了一个兵源日渐枯竭的这样的一个局面[00:33:09]
当时很多人都不愿意来当兵[00:33:14]
结果造成了兵府无兵可掉这样的一个局面[00:33:16]
唐初实行的是府兵制[00:33:20]
你要知道什么叫做府兵制[00:33:23]
府兵制是西魏时期宇文泰创立的一种制度[00:33:25]
他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物力资源[00:33:31]
它规定农民平时为农[00:33:34]
战时为兵[00:33:37]
受各个地区兵府的管辖[00:33:38]
每三年一点点[00:33:41]
去京师宿卫[00:33:45]
或者到边境去驻守[00:33:46]
阿尤国由国家来进行调配[00:33:49]
而且呢[00:33:52]
遇有大规模战争的话[00:33:53]
那么临时在征招组织这个[00:33:55]
众兵来进行防御[00:33:58]
这叫做府兵制[00:34:01]
而且伏兵[00:34:02]
来部队服役的时候还要自带口粮[00:34:04]
并且自备轻武器[00:34:08]
甚至于还要自己买马匹或者骡子[00:34:10]
大家可千万不要王乐[00:34:13]
木兰辞[00:34:16]
是怎么说的[00:34:17]
木兰祠里头[00:34:18]
你看木兰在决定替父从征的时候[00:34:19]
他是东市买骏马[00:34:22]
西市买案件[00:34:25]
南市买配投[00:34:27]
北市买长鞭[00:34:30]
鞭就出了问题[00:34:32]
他去T 国打仗[00:34:33]
为什么要自备这些东西[00:34:37]
原因很简单[00:34:40]
因为他的所作所为基本上就是个府兵的所作所为[00:34:41]
你要承担这些义务[00:34:45]
因为国家把土地分给了你[00:34:47]
君权制吧[00:34:49]
把土地已经给你了[00:34:49]
这是你享有的权利[00:34:51]
既然有权利了[00:34:52]
你当然就要尽义务[00:34:53]
所以这就是府兵制[00:34:55]
那么此时随着均田制逐渐走向了瓦解[00:34:57]
这种经济基础受到了破坏[00:35:01]
那么没有人来当兵[00:35:03]
征兵困难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00:35:06]
除了这之外[00:35:09]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什么呢[00:35:10]
上午精神的败落[00:35:13]
哎[00:35:15]
您要知道这个时候啊[00:35:16]
人们呐[00:35:18]
不愿意当兵[00:35:19]
还是因为社会上啊[00:35:20]
尚文不尚武[00:35:23]
唐朝建国已经100多年了[00:35:24]
这100多年期间里边儿[00:35:28]
内地人是人不之战[00:35:30]
在这种情况之下啊[00:35:32]
上午精神开始出现了大滑坡[00:35:34]
还别说老百姓了[00:35:36]
连群臣都是这样[00:35:38]
比如说大臣当中啊[00:35:39]
咱们举个例子[00:35:40]
比如说武则天曾经在群当中搞过一次射箭比赛[00:35:41]
结果得前几名的清一色都是翻唱[00:35:46]
什么叫番将[00:35:51]
少数民族将领[00:35:52]
他们自小生长在马背之上[00:35:54]
因此他们的血管里头还有那种勇武善战的那种血液[00:35:56]
因此他们就夺了前几名了[00:36:01]
结果获得冠军的那位翻浆就给武则天提建议了[00:36:04]
说[00:36:08]
皇上[00:36:08]
我有个请求[00:36:09]
以后啊[00:36:10]
这比赛啊[00:36:11]
咱不办了行不行[00:36:12]
结果[00:36:14]
武则天问[00:36:16]
为啥呀[00:36:16]
这个番将回答说[00:36:17]
臣看见获得前几名的清一色都是翻将[00:36:19]
这个消息如果传到外邦去[00:36:24]
一定会让外邦产生氢中华之心[00:36:27]
所以我建议以后不要再办这个这种比赛[00:36:30]
后来武则天听从他的建议[00:36:35]
再也不办射箭比赛[00:36:37]
可是问题就在于[00:36:39]
你这叫做****啊[00:36:40]
你[00:36:43]
你不办比赛了[00:36:43]
尚武精神就上去了嘛[00:36:44]
所以武则天后来想办法要干什么呢[00:36:46]
他就举办了舞曲[00:36:48]
用来培养尚武精神[00:36:50]
可是尚武精神的培养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00:36:52]
这个时候到了唐玄宗时期[00:36:55]
尚武精神仍然不浓厚[00:36:57]
所以啊[00:36:59]
征兵就出现了个问题[00:37:01]
那么张悦看到了这个问题[00:37:02]
张悦要加以解决[00:37:04]
张悦给皇帝建议说[00:37:05]
咱们能不能啊[00:37:07]
咱们干脆吧[00:37:08]
咱们募兵得了[00:37:09]
咱们征募招募行不行[00:37:11]
唐玄宗一听[00:37:13]
好主意啊[00:37:14]
于是唐玄宗让张月来主持此事[00:37:16]
后来一气儿在关中地区就征集了12 万军人[00:37:20]
吸引了12 万人来当兵[00:37:26]
这些人号称叫做长从宿卫[00:37:28]
后来又改名儿叫做郭旗[00:37:31]
好[00:37:35]
这项政策一推出的时候[00:37:35]
大家都觉得[00:37:37]
哎[00:37:37]
这政策不错[00:37:38]
很多人都觉得这政策不错[00:37:39]
后来呢[00:37:40]
唐玄宗一看这效果不错[00:37:41]
还下令在边境地区也搞这样的这个征兵[00:37:43]
等于是用募兵制取代了府兵制[00:37:49]
结果问题就出在这儿[00:37:53]
当事人都没意识到这个政策有多大的问题[00:37:56]
而历史证明他很有问题[00:37:59]
他问题出在哪儿呢[00:38:02]
你要知道[00:38:04]
他违背了府兵制部署的基本原则[00:38:04]
当年宇文泰创立府兵制之后[00:38:08]
几百年期间[00:38:12]
历代统治者都在遵循一个原则[00:38:14]
什么原则呢[00:38:16]
那就是府兵的部署要内种而外倾[00:38:17]
何意呢[00:38:21]
也就是说[00:38:22]
府兵大多数的兵力要布置在京城周围[00:38:22]
由皇帝亲自掌握[00:38:27]
干什么呢[00:38:29]
坐镇呢[00:38:29]
用来威慑全天下[00:38:32]
你看后来[00:38:34]
杨坚时期由三总管叛乱[00:38:35]
隋炀帝时期有这个汉王谅叛乱[00:38:38]
武则天时期有这个徐敬业和唐宗室叛乱[00:38:41]
为什么那么快就都遭到了镇压[00:38:45]
那就跟中央手里头握有重兵是密切相关的[00:38:48]
地方上成不了气候[00:38:52]
可是[00:38:54]
现在到了唐玄宗时期[00:38:56]
这一切都改变了[00:38:59]
唐玄宗和张悦已经忘记了宇文泰当年设置府兵制的一个初中了[00:39:00]
他们要解决现实问题[00:39:06]
现实问题之一[00:39:08]
没人愿意来当兵[00:39:10]
现实问题之二[00:39:12]
对吧[00:39:14]
这个边境上又不断的有战争[00:39:15]
所以他就把募兵制办到了边境地区[00:39:17]
后来安禄山、史思明的叛乱[00:39:21]
应该说跟这个是密切相关的[00:39:24]
更何况安禄山最鼎盛时期一身兼三镇节度使[00:39:27]
等于把唐王朝1/3 左右的兵力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头[00:39:32]
那你说[00:39:37]
他这个野心膨胀难道不是这些条件给促生的嘛[00:39:39]
所以说张悦的改革在当时虽然说没有遭到什么非议[00:39:44]
但是实际上为后来埋下了一个重大的隐患[00:39:49]
我们今天讲述了开元时期经济的盛况[00:39:55]
在下一讲里头[00:39:58]
我们要重点讲述一下开元天宝时期文化的繁荣[00:40:00]
尤其是我们要重点讲述一位大诗人[00:40:04]
谁呢[00:40:08]
李白[00:40:09]
我们要讲述一下笼罩在他身上的那些历史[00:4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