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发
  • 反馈

《《百家讲坛》 20160814 唐宋八大家·欧阳修3 古文别有洞天》歌词


歌曲: 《百家讲坛》 20160814 唐宋八大家·欧阳修3 古文别有洞天

所属专辑:百家讲坛(2013-2016)

歌手: 百家讲坛

时长: 40:08

播放 下载lrc歌词 下载纯文本歌词

《百家讲坛》 20160814 唐宋八大家·欧阳修3 古文别有洞天

本字幕由天琴实验室独家AI技术生成[00:00:00]

欧阳修是北宋文坛的一代宗师[00:00:04]

他是如何运用自己的如花妙笔的[00:00:07]

又是怎样改写了北宋古文写作的大格局的[00:00:10]

唐宋八大家之欧阳修第三级古文别有洞天[00:00:14]

嗯嗯[00:00:27]

欧阳修在政治、学术、文化等诸多方面有着广泛的成就[00:00:34]

但就其对后世的影响而言[00:00:40]

却主要集中在文学成就上[00:00:42]

他作为北宋文坛的一代宗师[00:00:45]

不仅确立了自己独特的古文写作风格[00:00:48]

而且还引领了北宋古文运动的发展方向[00:00:51]

欧阳修在古文写作的各个方面都堪称集大成者[00:00:55]

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传世名篇[00:01:00]

醉翁之意不在酒[00:01:03]

在乎山水之间也[00:01:06]

君子与君子[00:01:08]

以同道为朋[00:01:10]

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00:01:12]

这些传诵千古的名言佳句成为后世散文写作者孜孜以求的学习榜样[00:01:15]

那么[00:01:22]

在欧阳修繁花似锦的古文大观园中[00:01:23]

欧阳修究竟是如何做到匠心独具的[00:01:26]

而由欧阳修亲自创造并传至后世的一种独特文体[00:01:30]

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震撼与惊喜呢[00:01:35]

百家讲坛栏目邀请华中师范大学林岩副教授为您继续讲述系列节目唐宋八大家下部欧阳修第三级古文别有洞天[00:01:39]

欧阳修作为北宋中叶的一代文坛宗师[00:01:52]

他最突出的贡献首先在于它开辟了古文写作的新局面[00:01:57]

毫不夸张的说[00:02:02]

在古文写作的所有文体类别中[00:02:03]

如絮、记、论拔、奏议、书信呗、致祭文等所有方面[00:02:08]

他都留下了为数众多的传世名篇[00:02:15]

正是有他作为先行者[00:02:19]

所以才有了后来三苏、王安石、曾巩这些古文大家的陆续登场[00:02:20]

或许我们可以说[00:02:27]

正是在欧阳修的时代[00:02:29]

北宋文坛进入了一片新天地[00:02:30]

那么[00:02:34]

欧阳修古文写作的精妙之处到底在哪里呢[00:02:35]

下面我们就来进入他的文学世界[00:02:39]

首先我们要说的是欧阳修的抒情文字[00:02:42]

在唐代的古文加大里[00:02:47]

他们的文章中充满了传道的热忱、渊博的学识和高超的见解[00:02:48]

但是在个人细腻感情的表达上面就显得相对弱一些[00:02:55]

而且即使有这些感情的表达[00:03:01]

也往往是刚劲豪迈[00:03:03]

或者是慷慨悲凉[00:03:05]

走的是比较外向的一路[00:03:07]

他们不太擅长写那种含蓄异界为曲的回的作品[00:03:09]

但与之相对[00:03:13]

欧阳修就特别擅长写这种益阳王者一唱三叹而情韵悠长、令人回味的作品[00:03:15]

脍炙人口的醉翁亭记就是欧阳修抒情散文的代表作[00:03:23]

醉翁亭记写于庆历六年[00:03:29]

也就是公元1046年[00:03:32]

当时欧阳修正好40 岁[00:03:35]

这是他人生的壮年时期[00:03:38]

刚刚经历了一些社会的历练[00:03:40]

也特别渴望在事业上有所成就[00:03:42]

但是因为清理新政的失败[00:03:45]

欧阳修被赶出了朝廷[00:03:48]

被贬谪到了淮西[00:03:50]

一座小城[00:03:53]

滁州做太守[00:03:54]

对于欧阳修来说[00:03:57]

他的内心里多少是聚集了一些失意的情绪[00:03:58]

所以也就是在滁州太守的任上[00:04:02]

他给自己取了一个号[00:04:05]

称之为醉翁[00:04:06]

这其实是一种自我调侃[00:04:08]

所以在此时期的欧阳修[00:04:10]

他的文章中间其实是有一些失意的情绪在里面[00:04:13]

但是这种失意的情绪他也不便于很明显的表露出来[00:04:16]

或者对一个自尊的人来说[00:04:21]

他也不愿意把它展示出来[00:04:23]

于是他的这些失意的情绪就潜藏内敛于他的文字之中[00:04:26]

真停机的开头其实相当的突兀[00:04:32]

只用了一句环滁皆山[00:04:35]

也就将滁州的地史一笔概括[00:04:37]

然后由西南诸峰写到了琅琊山[00:04:42]

由琅琊山写到了山间的量[00:04:45]

全在由山间的量前写到了泉上的醉翁亭[00:04:47]

环滁皆山也[00:04:53]

其西南诸峰[00:04:55]

林壑尤美[00:04:57]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00:04:58]

琅琊也[00:05:01]

山行六七里[00:05:03]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00:05:05]

出于两峰之间者[00:05:08]

酿泉也[00:05:10]

峰回路转[00:05:12]

有亭翼然[00:05:14]

临于泉上者[00:05:15]

醉翁亭也[00:05:16]

接下来作者就写中庭的创建者是山僧智仙[00:05:20]

然后又说位置座亭子[00:05:26]

取名的是自号醉翁的太守[00:05:28]

然后又解释了为什么太守自号醉翁[00:05:31]

作亭者谁[00:05:35]

山之僧智仙也[00:05:36]

名之者谁[00:05:39]

太守自谓也[00:05:40]

泰州与客来饮于此[00:05:43]

饮少辄醉[00:05:46]

而年又最高[00:05:47]

故自号曰醉翁也[00:05:48]

可以说[00:05:52]

写到这个地方[00:05:53]

这篇文章写的也还是中规中矩[00:05:54]

符合常理[00:05:56]

然而接下来的两句却大有玄机[00:05:58]

文章是这么说的[00:06:02]

醉翁之意不在酒[00:06:03]

在乎山水之间也[00:06:05]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00:06:07]

也就是说[00:06:11]

太守虽然自号醉翁[00:06:12]

但他所钟情的却不是酒[00:06:15]

而是山水[00:06:17]

但是这份对于山水的喜爱却要借饮酒来表达[00:06:18]

也就是说[00:06:23]

太守自号醉翁[00:06:25]

不过是一种假托[00:06:26]

他真正喜好的、真正钟情的[00:06:27]

是山水之乐[00:06:30]

既然追风是假托[00:06:32]

那么追翁停机其实也不过是借题发挥[00:06:33]

因为从下面我们看到[00:06:37]

作者的笔墨已经游离开去[00:06:38]

转移到了别的地方[00:06:41]

甚至在文章的写法上面也转换了一种笔法[00:06:43]

采用了赋体文学的篇章结构[00:06:48]

后面三段的[00:06:50]

发手语[00:06:52]

如若夫至于[00:06:54]

都是六朝抒情小赋的标志用语[00:06:56]

在一篇古文中却融入了赋体文学的篇章结构[00:06:59]

这是醉翁亭记第一个值得我们注意的特别之处[00:07:04]

因为醉翁亭记采用了赋体文学的结构的样式[00:07:09]

所以很自然的[00:07:13]

欧阳修就用偏稳的一些对仗句式来描写山中的景色[00:07:14]

于是在这篇文章中有一些精彩的关于景物的描写[00:07:19]

比如[00:07:24]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00:07:25]

晦明变化者[00:07:29]

山间之朝暮也[00:07:31]

野芳发而幽香[00:07:33]

佳木秀而繁阴[00:07:34]

风霜高洁[00:07:38]

水落而石出者[00:07:39]

山间之40 也[00:07:40]

朝而往[00:07:42]

暮而归[00:07:43]

四时之景不同[00:07:44]

而乐亦无穷也[00:07:46]

山间朝暮的日出日落[00:07:49]

四时之景的季节变换[00:07:52]

这些变动不居的景致给身为滁州太守的欧阳修带来了无穷的快乐[00:07:54]

这个段落中间[00:08:01]

作者使用了一系列的偏文的句式[00:08:02]

这种在古文篇章中穿插一篇文句式的写法[00:08:05]

贯穿了整个醉翁亭记[00:08:09]

这是[00:08:12]

醉翁亭记值得我们注意的第二个特别之处[00:08:13]

那在写完了山中之景之后呢[00:08:18]

作者的笔墨就转移到了山间的游人之乐[00:08:21]

以及山间举行的太守之夜[00:08:24]

作者极力描写了太守之最以及宾客之欢[00:08:28]

同样是使用了骈文的句式[00:08:32]

极力的营造出一种欢快的氛围[00:08:34]

至于负者歌于途[00:08:38]

行者休于树[00:08:40]

前者呼[00:08:42]

后者应与吕提携往来而不绝者[00:08:43]

滁人游也[00:08:48]

临溪而渔[00:08:50]

溪深而鱼肥[00:08:52]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00:08:54]

山肴野宿[00:08:58]

杂然而前陈者[00:08:59]

太守宴也[00:09:01]

宴酣之乐[00:09:03]

非丝非竹[00:09:05]

射者[00:09:06]

中弈者胜[00:09:07]

觥筹交错[00:09:09]

起坐而喧哗者[00:09:11]

众宾欢也[00:09:13]

苍颜白发[00:09:14]

颓然乎其间者[00:09:16]

太守醉也[00:09:18]

但是等到太阳落山的时候[00:09:21]

太守之宴也就要结束了[00:09:23]

于是我们在文章中看到[00:09:25]

比尔[00:09:27]

夕阳在山[00:09:28]

人影散乱[00:09:29]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00:09:30]

树林阴翳[00:09:33]

鸣声上下[00:09:34]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00:09:36]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00:09:39]

而不知人之乐[00:09:41]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00:09:42]

而不知太守之乐[00:09:44]

其乐也[00:09:46]

当太守与宾客一同离开山间[00:09:48]

又重新恢复了寂静的时候[00:09:51]

我们就听到鸟儿欢快的叫声[00:09:54]

正是在鸟儿欢快的叫声中[00:09:57]

这位太守生出了一种略带惆怅的感慨[00:09:59]

众人都知道追随太守出游是快乐的[00:10:04]

然而他们却不知道太守的快乐与他们是不同的[00:10:07]

太守有自得之乐[00:10:10]

在言语之间[00:10:13]

似乎作者要说些什么[00:10:15]

但是文章却到此戛然而止了[00:10:16]

当我们读完这篇醉翁亭记[00:10:20]

还有另外一个地方是特别值得我们注意的[00:10:22]

就是整篇文章使用了21 个也字[00:10:25]

也就是说[00:10:28]

几乎每一句话都用一个也字作为结语[00:10:29]

这就使得整篇文章读起来有一种音乐上的节奏感[00:10:34]

充满了一唱三叹的韵味[00:10:38]

现在我们都说醉翁亭记是一篇千古名文[00:10:40]

但是在宋代人看来[00:10:44]

这却是一篇游戏之作[00:10:46]

包括欧阳修的学生苏轼也是这样认为的[00:10:49]

归纳一下他们的意见[00:10:52]

大体就与我们前面所指出的这三个特别之处大有关系[00:10:54]

一是作为一篇具体文本应采用古文的写法[00:11:00]

但是作者却在文章中采用了赋体文学的篇章结构[00:11:05]

几乎我们可以称之为醉翁亭复[00:11:10]

二是在这篇古文中间[00:11:13]

在行文上采用了骈文句式[00:11:16]

以古文句式篇伞尖型的这样一种方式[00:11:18]

这就显得有点打破了常规[00:11:21]

显得有点与众不同[00:11:24]

第三个就是全篇使用了21 个也字[00:11:25]

显然是作者故意为之[00:11:29]

带一种游戏的性质[00:11:31]

也就是说[00:11:33]

作为古文家的欧阳修[00:11:33]

他没打算正而八经的去写一篇古文[00:11:36]

而是故意的打破常规[00:11:39]

采用了一种混搭的方式[00:11:41]

把各种文体交织在一起[00:11:43]

结果就写出了一篇别具一格的文章[00:11:46]

那么问题来了[00:11:49]

欧阳修为什么要这样子写[00:11:51]

那在我个人看来[00:11:53]

我觉得这里面有欧阳修[00:11:54]

个人的一种怀抱在里面[00:11:57]

正如欧阳修自称醉翁[00:12:01]

但实际上他的年龄也只不过是40 岁[00:12:04]

而且他也并不号角[00:12:06]

所以这里面是他一种自我的谐谑[00:12:08]

自我的一种嘲弄在里面[00:12:11]

那么坐拥平记[00:12:13]

在我看来[00:12:14]

他其实也不过是一种文字上的自我调侃[00:12:15]

自我的一种嘲讽[00:12:18]

那么[00:12:20]

自号醉翁的欧阳修[00:12:22]

正如他自己所说的[00:12:24]

醉翁之意不在酒[00:12:26]

而在乎山水之乐吗[00:12:27]

她真的是喜好山水吗[00:12:29]

那为什么在这篇文章的末尾[00:12:31]

他又说[00:12:33]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00:12:34]

而不知太守乐其乐也[00:12:36]

那么[00:12:39]

真正欧阳修所追求的快乐是什么呢[00:12:39]

这个答案其实要过了很多年之后才得以真正的揭开谜底[00:12:43]

当时[00:12:50]

欧阳修的一位朋友在滁州做官[00:12:50]

欧阳修给他写了一封信[00:12:52]

在这封信中[00:12:54]

欧阳修说了一番道理[00:12:55]

他说[00:12:58]

一个人只有参透了进退穷通之理的时候[00:12:59]

他才能在山水泉石之间得到真正的快乐[00:13:03]

也就是说[00:13:08]

只有一个人完全不去在意世俗的得失[00:13:09]

成功与失败[00:13:14]

在这个时候[00:13:16]

他才能在登山临水之际体会到大自然的美妙[00:13:16]

所以[00:13:21]

被贬滁州的欧阳修[00:13:22]

他真正的快乐在于[00:13:23]

终于有一天[00:13:25]

他摆脱了一直在心中的这种失意、苦闷与彷徨[00:13:26]

他感觉到了一种身心的自由[00:13:31]

这个时候[00:13:33]

他才能在山水之间得到一种真正的快乐[00:13:34]

也就是说[00:13:39]

在文字之外[00:13:39]

欧阳修想要表达的是[00:13:40]

他已经走出了被贬时所承受的这种痛苦[00:13:42]

他已经走出了心理上的阴霾[00:13:48]

从而获得一种心灵上的自由[00:13:50]

这种类似的体验在苏轼那里其实也出现过[00:13:54]

苏轼被贬黄州的时候[00:13:58]

在一首词中曾写道[00:14:00]

回首向来萧瑟处[00:14:02]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00:14:04]

也就是说[00:14:08]

对这些经历过政治风雨洗礼的文人士大夫来说[00:14:08]

当他们摆脱了这一切阴影之后[00:14:12]

他们看待这个世界的眼光是与众不同的[00:14:15]

正因为有这样一种为曲的回的心境[00:14:19]

所以[00:14:23]

欧阳修在写醉翁亭记的时候[00:14:23]

才能以一种打破常规的方式[00:14:26]

以多重笔法的运用[00:14:29]

写出一篇含蓄酝藉lie Ren 引用的千古名篇[00:14:31]

而含蓄酝藉[00:14:36]

一唱三叹[00:14:37]

情韵悠长[00:14:38]

这是欧阳修抒情散文的一个显著特点[00:14:40]

欧阳修写抒情性的散文[00:14:43]

可以做到情韵悠长[00:14:45]

令人回味无穷[00:14:47]

而写作议论性的散文[00:14:49]

更是游刃有余[00:14:51]

妙笔生花[00:14:52]

更为关键的是[00:14:54]

它的议论从来不是板着面孔空洞的说教[00:14:55]

而是有理有据[00:14:59]

层层递进[00:15:00]

以理服人[00:15:01]

形成一种强烈的逻辑张力[00:15:03]

也自然会产生一种震撼心灵的艺术美感[00:15:05]

他第一篇不足500字的议论文[00:15:10]

以从容不迫的姿态[00:15:12]

将作者的利润巧妙融入其中[00:15:14]

娓娓道来[00:15:17]

丝丝入扣[00:15:18]

堪称一代文豪的大手笔[00:15:19]

那么[00:15:23]

欧阳修是如何做到这些的[00:15:23]

他议论文的写作究竟有着怎样的独特之处呢[00:15:25]

其次[00:15:31]

欧阳修古文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擅长议论[00:15:32]

论事说理总是高人一筹[00:15:36]

作为清理行政的主要参与者[00:15:39]

欧阳修曾经写下过大量的奏议[00:15:41]

发表过自己的政治见解[00:15:43]

这与他后来声名鹊起有很大的关系[00:15:47]

除了政论文章之外[00:15:50]

欧阳修在旭记、书信这些文体中也发表过不少见解高超的议论[00:15:51]

而且在发表议论时[00:15:58]

欧阳修总能以从容不迫的气度[00:16:00]

以一种以理服人的姿态将这些道理娓娓道出[00:16:03]

让人易于接受[00:16:08]

其中最为明显的一个例证就是他的相州昼锦堂记[00:16:09]

韩琦适合欧阳修一同参与过清理行政的主要人物[00:16:15]

那可以说是政治上的同道[00:16:20]

至和二年[00:16:23]

也就是公元1055年[00:16:24]

韩琦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河北的相州[00:16:26]

出任太守[00:16:29]

在那里[00:16:31]

他建了一座建筑物[00:16:31]

名之为昼锦堂[00:16:33]

并且写诗课时以资纪念[00:16:35]

同时借此来表达自己的政治志向[00:16:38]

后来[00:16:41]

他专门委托欧阳修为这个昼锦堂写一篇纪念性的文字[00:16:42]

但是等欧阳修完成这篇纪念文章的时候[00:16:47]

也是在十年之后[00:16:52]

这时的寒气已经身居朝廷宰辅之职[00:16:54]

可谓是一人之下[00:16:58]

万人之上[00:16:59]

那么这个时候[00:17:01]

欧阳修他要怎么来写这篇纪念性的文字呢[00:17:03]

这篇文章的着眼点于是就落在了这座建筑物的名称昼锦二字上[00:17:07]

绉景这两个字是有历史典故的[00:17:14]

它来源于史记中西楚霸王项羽说过的一句话[00:17:17]

项羽曾经说[00:17:22]

富贵不归故乡[00:17:24]

如衣绣夜行[00:17:25]

谁知之者[00:17:27]

意思是说[00:17:30]

一个人在发达显微之后[00:17:31]

如果不回到故乡去展示一下[00:17:34]

那就好比一个人穿着华丽的衣服在夜间行走[00:17:37]

没有人能够看得见[00:17:41]

这话表现了一个人在发迹之后急于炫耀的心态[00:17:43]

项羽后来的功败垂成[00:17:48]

自刎而死[00:17:51]

就因为他不过是一个急于谋求富贵的暴发户[00:17:52]

缺少政治上的深谋远虑[00:17:56]

结果将自己的天下拱手让给实力远不如自己的刘邦[00:17:58]

于是欧阳修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00:18:04]

就从项羽的这个暴发户心态邪气[00:18:07]

她说[00:18:11]

置换而至将相[00:18:12]

富贵而归故乡[00:18:14]

CI 人情之所荣[00:18:16]

ER 京西之所同也[00:18:17]

平步青云[00:18:22]

荣归故里[00:18:23]

这是所有人都梦寐以求的事情[00:18:24]

古往今来[00:18:27]

没有什么例外[00:18:28]

欧阳修这话说得铿锵有力[00:18:30]

掷地有声[00:18:33]

尤其是仕宦而至将相[00:18:34]

富贵而归故乡这一句送人特别的欣赏[00:18:37]

认为是善说富贵[00:18:40]

而且这一番话[00:18:42]

这是铿锵有力[00:18:45]

也很受苏轼的呃喜爱[00:18:46]

所以后来苏轼就模仿这句话[00:18:51]

写了一句来形容韩愈[00:18:53]

他说韩愈[00:18:56]

匹夫而为百世师[00:18:57]

一言而为天下法[00:18:59]

同样句式[00:19:01]

铿锵有力[00:19:03]

接下来欧阳修就分析了一般人为什么会有这种暴发户的心态[00:19:05]

那是因为当一个人还是草根的时候[00:19:09]

是不太受人待见的[00:19:13]

往往是会遭遇很多不好的脸色[00:19:15]

他就举了两个例子[00:19:18]

一个是战国时代的苏秦[00:19:19]

一个是汉代的朱买臣[00:19:21]

那这两个人在未成名之前[00:19:23]

一个人周游列国之后回去[00:19:25]

他的嫂子不给他做饭[00:19:27]

而另外一个他的老婆跟他闹离婚[00:19:29]

可以说当时处境是非常糟糕的[00:19:32]

但是等他们发迹之后[00:19:36]

A 高车大马前呼后拥地回到故乡[00:19:37]

那份荣耀[00:19:42]

那份得意[00:19:43]

显然可以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心理上的满足[00:19:45]

所以一般人为什么会有这种暴发户的心态[00:19:48]

其实也就是补偿他当年所遭受的这种冷眼[00:19:51]

遭受的这种不公正的这种待遇[00:19:55]

写到这里[00:19:58]

我们或许都以为[00:19:59]

欧阳修似乎要为这种暴发户的心态做一番变化[00:20:00]

但随着他笔锋一转[00:20:04]

来了这么一句[00:20:06]

为大丞相[00:20:08]

魏国公则不然[00:20:09]

魏国公是谁[00:20:12]

那就是韩齐[00:20:13]

魏国公是他的封爵[00:20:15]

那么[00:20:18]

为什么韩琦就显得与众不同呢[00:20:18]

那是因为寒气本身就出身名门[00:20:21]

年纪轻轻就高中进士[00:20:24]

后来仕途一路显达[00:20:25]

所以对他来说[00:20:27]

富贵似乎就是天生的[00:20:28]

所以他不需要去炫耀富贵[00:20:31]

我们大家都知道[00:20:34]

真正的贵族其实是非常低调的[00:20:36]

而只有那些突然发迹的暴发户[00:20:39]

他才要在人前炫耀自己的富贵[00:20:42]

所以欧阳修他所说的也就是这番道理[00:20:46]

那么身居富贵的韩琦[00:20:49]

他追求的是什么呢[00:20:52]

且看欧阳修怎么说[00:20:53]

韦德被声明[00:20:57]

而弓矢设计了只晶石[00:20:58]

播之声诗以绕厚实而垂无穷[00:21:01]

此公之志[00:21:05]

而是亦以此望愚公也[00:21:06]

岂止夸一时而荣一乡哉[00:21:09]

原来[00:21:14]

韩琦追求的是建功立业[00:21:14]

造福设计[00:21:17]

从而流芳百世[00:21:18]

而当时士大夫所期待于他的也莫过于此[00:21:20]

在欧阳修的这一羊一夜之间[00:21:25]

就将韩琦的胸襟与抱负与那些喜欢炫耀富贵的暴发富做了一个截然鲜明的一个对比[00:21:28]

从而凸显了韩琦作为政治家的高远志向与他的[00:21:37]

远大抱负[00:21:42]

在这番议论之后[00:21:43]

欧阳修才根据韩琦所写的昼锦堂诗来表明[00:21:45]

韩琦这个人的志向绝不在于追求富贵[00:21:50]

而且韩琦这个人极其鄙薄那些炫耀富贵的行为[00:21:54]

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片段[00:21:59]

其言以快恩仇金明玉为可薄[00:22:03]

盖不以昔人所夸者为荣[00:22:08]

而以为戒[00:22:10]

于此见公之视富贵为何如[00:22:12]

而其志岂易靓仔故能出入将相勤劳[00:22:15]

王嘉尔已显一节[00:22:20]

正因为韩琦秉承了这样的一个政治理念[00:22:24]

所以当他身居宰辅之职的时候[00:22:27]

才能够勇于决断[00:22:30]

敢于担当[00:22:32]

顺利的完成了仁宗死后的权力交接[00:22:33]

对于韩琦在政治上的作为[00:22:37]

欧阳修只用了一句话做了一个简单的概括[00:22:39]

这句话是这样说的[00:22:43]

至于临大事[00:22:47]

决大议[00:22:48]

垂绅正笏[00:22:50]

不动声色[00:22:51]

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00:22:52]

可谓社稷之臣矣[00:22:55]

这句话[00:22:59]

这段话字数不多[00:23:00]

但可谓字字千钧[00:23:02]

写出了在危急关头[00:23:04]

韩琦临危不惧[00:23:06]

稳如泰山的政治家气度[00:23:09]

欧阳修和韩琦一同参与过英宗的策略[00:23:12]

他可以说是亲历历史的人物[00:23:16]

所以他对于韩琦的评价也就代表了一种历史的见证[00:23:19]

而且对于这段话[00:23:24]

欧阳修本人自己也十分看重[00:23:25]

他曾经对自己的朋友说[00:23:28]

他说这些事情我都亲眼所见[00:23:30]

所以我说的每句话句句都是实录[00:23:33]

没有一个字是[00:23:36]

溢美之词[00:23:37]

也就是说[00:23:39]

欧阳修虽然对韩琦做了赞颂[00:23:40]

但是他并不认为这是阿谀奉承之词[00:23:44]

回过头来[00:23:49]

我们来看这篇相州昼锦堂记[00:23:50]

这篇文章虽然从功名富贵说起[00:23:54]

但是最终却否定了对于公民富贵的追逐[00:23:57]

却转而强调身居高位者应该有更为积极的政治进取精神[00:24:02]

应该为社稷苍生而谋福利[00:24:07]

所以这篇文章虽然是一篇纪念性的文字[00:24:11]

而且是首韩集只图[00:24:14]

但是我们不妨也把它看成一篇政论性的文字[00:24:16]

因为它[00:24:19]

表达了一个政治家应该有的胸襟和追求[00:24:21]

而且从文章的写作技巧来看[00:24:26]

这篇文章可谓是大开大合[00:24:29]

先扬后抑[00:24:32]

在转折中间建筑气魄[00:24:34]

堪称是一篇大手笔的文字[00:24:37]

虽然欧阳修也在文章中间发议论、说道理[00:24:40]

但是我们读下来却一点不觉得枯燥[00:24:44]

反而觉得立意很紧凑[00:24:47]

而且在论述上丝丝入扣[00:24:49]

这些恰好是欧阳修议论文的一个显著特点[00:24:52]

欧阳修之所以成为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00:24:56]

除了自身的艺术功力与才情之外[00:25:00]

无人能及的创造力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00:25:03]

想他人之不能想做他人只无法做[00:25:07]

行他人之不敢行[00:25:11]

是欧阳修在文坛风生水起、独领风骚的关键所在[00:25:13]

在欧阳修的笔下[00:25:19]

他亲自创造并传至后世的一种独特文体[00:25:20]

引领的文坛的一代风尚[00:25:24]

为后来的古文运动指明了方向[00:25:26]

那么[00:25:29]

这种文体到底是什么[00:25:30]

他究竟会带给我们怎样的震撼与惊喜呢[00:25:32]

除了擅长在古文中进行议论、抒情、叙事之外[00:25:36]

欧阳修还是一位特别富有创造力的古文大家[00:25:42]

经过他的创造[00:25:47]

在他的手上诞生了一种新的文体[00:25:48]

那就是散文赋[00:25:51]

复试[00:25:54]

中国一种古老而历史特别悠久的文体[00:25:54]

从先秦到唐代[00:25:58]

先后经历了骚赋、辞赋、贫富、绿富这样几个发展阶段[00:26:00]

到了唐代的时候[00:26:06]

是绿妇的全盛时期[00:26:07]

而且成为了科举考试的主要文体[00:26:10]

律赋通篇采用偏文的形式[00:26:13]

而且有着严格的声律的要求[00:26:16]

所以就显得形式上有些呆板而拘谨[00:26:20]

那大大削弱它作为文学表达的功能[00:26:25]

律赋代表作品[00:26:29]

晚唐文人王启江南春赋片段[00:26:30]

远客看迷朱雀支行头[00:26:34]

柳色离人莫听乌一只像李应升[00:26:37]

逾时横越验过蜈蚣验质[00:26:42]

高低西梅岭[00:26:46]

残白1 LI Xi [00:26:48]

枫林列翠[00:26:50]

几多嫩绿犹开玉树只停[00:26:52]

无限飘红[00:26:55]

竟落金莲之地[00:26:57]

作为古文家的欧阳修[00:27:01]

他当年曾经通过律赋博取了公民[00:27:03]

但是他对这种只注重形式却内容不足的文文体确实不太满意[00:27:06]

于是她就大胆的进行革新[00:27:14]

他将古文写作的一些手法运用到了率夫当中[00:27:17]

以灵活多变的散文句式打破了氯氟过于僵化的ou 隶特征[00:27:22]

于是一种偏散兼行[00:27:28]

同时又具有音律之美的[00:27:30]

散文甫就诞生了[00:27:33]

因为这种文体街有诗文的双重特征[00:27:35]

所以有人称他为古代的散文诗[00:27:39]

他那边为人们所熟知的秋声赋就是散文赋的代表作[00:27:43]

所谓秋生[00:27:50]

是指人们在深秋时节从大自然那里听到了各种声响[00:27:51]

这种声响代表了肃杀衰败的秋天的来临[00:27:57]

那么[00:28:01]

秋生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声音呢[00:28:01]

欧阳修在文章一开头就来了一个先声夺人[00:28:04]

他写道[00:28:09]

在深夜的书斋里[00:28:10]

他听到了这样的一种声音[00:28:11]

初淅沥[00:28:14]

以萧飒[00:28:15]

忽奔腾而澎湃如波涛[00:28:16]

夜惊[00:28:19]

风雨骤至[00:28:20]

其处于物也[00:28:21]

匆匆真真[00:28:23]

精铁皆鸣[00:28:24]

又如赴敌之兵[00:28:27]

衔枚疾走[00:28:28]

不闻号令[00:28:30]

但闻人马之行声[00:28:31]

这声音一开始极其微弱[00:28:35]

如细雨洒落[00:28:38]

淅淅沥沥[00:28:39]

但忽然之间[00:28:40]

很快就变得宏大起来[00:28:42]

如惊涛[00:28:44]

如骤雨[00:28:45]

有澎湃激荡之势[00:28:47]

以至于所过之处发出了京铁相互撞击的声响[00:28:49]

这声音似乎又是像在进行一场夜行军[00:28:56]

虽然听不到号令传达的声音[00:28:59]

但仿佛能听见[00:29:02]

人马在夜中极速前进的声响[00:29:04]

欧阳修通过一系列形象的比喻[00:29:08]

将这深夜的秋生记描写的身世[00:29:10]

汉人[00:29:13]

同时又将它写的充满了神秘的气息[00:29:14]

仿佛让我们感受的[00:29:18]

秋天来临时那种迅猛、知识以及不可阻挡的威力[00:29:20]

欧阳修对着声音感到奇怪[00:29:25]

于是命童子出去查看[00:29:27]

童子回报说[00:29:30]

星月皎洁[00:29:33]

明河在天[00:29:34]

四顾无人[00:29:35]

伸在树间屋外月光皎洁[00:29:37]

甚至可以看得见天上的银河[00:29:40]

但是却没有一个人e 这声音是从树间发出来的[00:29:43]

于是[00:29:48]

欧阳修就明白了[00:29:49]

这声音是大自然的声响[00:29:50]

它预示了秋天的来临[00:29:52]

于是在文章中[00:29:55]

欧阳修就有一段关于秋天的正面描写[00:29:56]

盖夫秋之为状也[00:30:02]

其色惨淡[00:30:04]

烟飞云敛[00:30:06]

其容清明[00:30:07]

天高日晶[00:30:08]

琪琪列扁人肌骨[00:30:11]

其意萧条[00:30:13]

山川寂寥[00:30:15]

故其为声也[00:30:16]

凄凄切切[00:30:17]

呼号奋发[00:30:19]

丰草绿缛而争茂[00:30:22]

佳木葱笼而可悦[00:30:24]

草拂之而色变[00:30:26]

物遭之而叶脱[00:30:28]

其所摧败零落者[00:30:30]

乃其一气之余烈[00:30:32]

这是一段拟人化的描写[00:30:36]

作者运用高度凝练的笔法[00:30:38]

从齐色、齐荣、琦琦、奇异、齐声五个方面全面展现了秋日来临时那一派肃杀凋零的景象[00:30:41]

秋日[00:30:54]

虽然天高云淡[00:30:55]

但是寒意逼人[00:30:56]

万物凋零[00:30:59]

山川寥落[00:31:00]

所以这个季节的声响就显得凄凄切切[00:31:01]

十分悲凉[00:31:04]

你看那些[00:31:06]

繁茂葱笼的草木原本生机勃勃[00:31:08]

但是在秋风的涤荡之下[00:31:12]

转瞬之间就[00:31:14]

枯叶飘零一切归于朽败[00:31:17]

所以秋天的来临就代表了一种破坏力量的出现[00:31:20]

在这段文字中间[00:31:26]

作者运用了多种的修辞手法[00:31:28]

有排比[00:31:30]

有对仗[00:31:31]

有拟人[00:31:32]

而且句式铿锵[00:31:33]

有利[00:31:36]

充分体现了散文副所具有的抒情气质和诗化的气息[00:31:37]

文章写到这里[00:31:45]

还只是停留在自然界的描写上面[00:31:46]

但是从下文开始[00:31:49]

作者就进入了一个哲理的层面[00:31:51]

面对着自然万物的凋零[00:31:53]

作者陷入了深沉的思考[00:31:55]

因为按照古老的说法[00:31:58]

秋天记象征着处决犯人的刑官[00:32:00]

同时他也是战争的征兆[00:32:03]

也就是说[00:32:06]

秋天意味着战争和杀戮[00:32:06]

胜儿在音乐上[00:32:10]

它也隐含着一种物过剩而当杀的这样一种残酷的地位[00:32:12]

既然秋天的来临是战争和杀戮的象征[00:32:16]

既然在秋气的肃杀中万物都要凋零[00:32:21]

那么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00:32:25]

他能逃出自然规律之外吗[00:32:28]

于是[00:32:31]

作者又转入了对于人生的思考[00:32:32]

从而升华了这篇文章的思想深度[00:32:34]

他在文章写道[00:32:38]

嗟乎草木无情[00:32:41]

有时飘零[00:32:43]

人为动物[00:32:44]

惟物之灵[00:32:45]

百忧感其心[00:32:47]

万事劳其形[00:32:48]

有动于终[00:32:50]

必摇其精[00:32:51]

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00:32:54]

忧其智之所不能[00:32:56]

以其渥然丹者为槁木[00:32:58]

依然黑者为星星[00:33:01]

奈何以非金石之质[00:33:04]

欲与草木而争荣[00:33:06]

念随谓之戕贼[00:33:08]

亦何恨乎秋声[00:33:10]

这段文字虽然偏散夹杂[00:33:15]

但是基本上保留了韵文的特征[00:33:18]

句句押韵[00:33:21]

体现了赋体文学固有的特质[00:33:22]

所以读起来有一种特别的韵味[00:33:24]

但是[00:33:27]

在这个讲求形式的外表之下[00:33:28]

作者却在进行着深沉的人生思考[00:33:31]

无情之草木有凋零的时候[00:33:35]

那么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00:33:37]

自然也有衰老的时候[00:33:40]

作为人类[00:33:43]

Y 有各种事务的操劳[00:33:44]

内有各种忧虑的困惑[00:33:46]

这自然会损害到他的健康[00:33:49]

何况人们又会经常去操心、忧虑那些自己能力所达不到的事情[00:33:52]

终日陷于焦虑之中[00:33:57]

在这种情形下[00:34:00]

他那原本红润的面孔自然会显得苍老[00:34:01]

他那原本乌黑的头发自然也就会渐渐的染上了白发[00:34:05]

所以[00:34:11]

人类的衰老大概是一种必然的规律[00:34:11]

那又何必去草木峥嵘呢[00:34:14]

想一想我们衰老的原因[00:34:18]

所以我们大概也不会怨恨秋天的来临吧[00:34:20]

在唐代古文运动过去将近200年之后[00:34:24]

欧阳修以自己的创作成就开辟了古文写作的新局面[00:34:28]

他独创的散文复将抒情、梳理、叙事、状物等巧妙地融合在一起[00:34:34]

实现了散文与负的完美结合[00:34:41]

正是由于欧阳修的开创性贡献[00:34:45]

才奠定了后来苏轼等人的散文赋代表作[00:34:48]

那么[00:34:52]

纵观欧阳修的古文写作风格[00:34:52]

它究竟带给我们怎样独特的感受呢[00:34:55]

欧阳修写这篇秋声赋的时候[00:35:00]

已经是53 岁[00:35:03]

正在步入自己的晚年时光[00:35:04]

但是[00:35:07]

他在仕途上却变得一帆风顺[00:35:08]

当时被任命为翰林学士[00:35:10]

逐渐受到仁宗皇帝的重用[00:35:12]

然而与此同时[00:35:15]

他的身体状况却变得越来越糟糕[00:35:17]

时常有疾病缠身[00:35:19]

所以[00:35:21]

欧阳修在写这篇秋声赋[00:35:22]

它实际上也在感叹自己介入桑榆暮年[00:35:24]

有一种深沉的难以言表的悲哀在里面[00:35:28]

但他同时又试图说服自己[00:35:32]

这不过是一种必然的人生阶段[00:35:35]

这是一个人应该有的人生的一种状态[00:35:38]

所以应该以一种坦然的心态来接受[00:35:41]

这正是欧阳修晚年[00:35:45]

它的一种苦闷心境的真实写照[00:35:47]

里面渗透了它经历沧桑之后的凄凉之感[00:35:49]

在中国文学中历来有伤春悲秋的传统[00:35:54]

但是像秋声赋这样[00:35:58]

能由自然草木的凋零上升到一个哲理的高度[00:36:01]

来思考人渗的由盛而衰[00:36:05]

由壮而老的这样的一个必然的变化[00:36:08]

这样有思想深度的文章是不太多见的[00:36:12]

而且也正是因为欧阳修的创作实践[00:36:17]

才使得散文府变成了一种可以挥洒自如的文体技能[00:36:20]

融抒情、说理、叙事、状物于一体[00:36:25]

同时又能[00:36:29]

保留[00:36:30]

缚体文学的音韵铿锵之美[00:36:32]

后来苏轼之之所以能写出前后赤壁赋那样的节奏[00:36:35]

我相信就是因为有了欧阳修的秋声赋作为示范[00:36:40]

苏轼前赤壁赋片段[00:36:46]

壬戌之秋[00:36:49]

七月既望[00:36:51]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00:36:53]

清风徐来[00:36:57]

水波不兴[00:36:59]

举酒主客[00:37:01]

诵明月之诗[00:37:02]

歌窈窕之章[00:37:04]

月出于东山之上[00:37:07]

徘徊于斗牛之间[00:37:10]

白露横江[00:37:14]

水光接天[00:37:15]

纵一苇之所[00:37:17]

如凌万顷之茫然[00:37:18]

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00:37:22]

飘飘虎如遗世[00:37:28]

独立羽化而登仙[00:37:30]

苏轼后赤壁赋片段[00:37:35]

余乃摄衣而上[00:37:39]

屡躔岩披蒙茸[00:37:40]

距虎豹[00:37:42]

登虬龙盘[00:37:43]

西湖之危[00:37:45]

朝富平一支u 工[00:37:46]

盖二客不能从严[00:37:50]

哗然长啸[00:37:52]

草木震动[00:37:53]

山鸣谷应[00:37:54]

风起水涌[00:37:55]

羽翼悄然而悲[00:37:57]

肃然而恐[00:37:59]

临湖其不可留也[00:38:00]

反而登州仿佛中流挺齐[00:38:03]

所指ER 修颜[00:38:06]

在唐代古文运动过去将近200年之后[00:38:11]

欧阳修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开辟了古文写作的新局面[00:38:15]

的抒情文涵虚应届一唱三叹[00:38:20]

他的议论文一虚伪被说理透彻[00:38:23]

他的叙事文具有使铅笔法[00:38:27]

笔端常带感情[00:38:30]

而经由他的创造[00:38:33]

在他的手上诞生了一种新的文体[00:38:34]

是古老的赋体文学[00:38:37]

重新焕发了生命和活力[00:38:38]

如果我们要给欧阳修所有这些不同类型的文章做一个整体上的概括[00:38:42]

那么我觉得最合适的评价也许就是平易自然这四个字[00:38:47]

而且这也是古往今来所有的评论者对于欧阳修古文风格比较公认的一致评价[00:38:53]

所有评议就是文字浅显易懂[00:39:01]

不顾做艰深之语[00:39:05]

让一般的读者读了之后都能够明白[00:39:07]

自然说在文字表达上[00:39:11]

没有显露出刻意经营的痕迹[00:39:14]

却有一种宛若天成的气韵[00:39:17]

欧阳修几乎以一人之力重新确立了古文写作的新范式[00:39:20]

肠胃古文的发展指明了方向[00:39:26]

开辟了道路[00:39:28]

正是在欧阳修开辟的道路上[00:39:30]

三叔王安石[00:39:33]

曾巩才得以继续迈进[00:39:35]

形成各自独特的风格[00:39:37]

可以说[00:39:40]

欧阳修是宋代古文新局面的开辟者[00:39:41]

作为北宋的一代文坛宗师[00:39:45]

欧阳修不仅开辟了古文写作的新局面[00:39:47]

他同时在诗词的创作上也有相当不俗的表现[00:39:51]

同样也成为了[00:39:56]

文坛风气的引领者和推动者[00:39:57]

那么他在诗词创作上面究竟有怎样不俗的表现呢[00:40:01]

敬请收看下集[00:4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