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发
  • 反馈

《《百家讲坛》 20160813 唐宋八大家·欧阳修2 不避众怨的执政》歌词


歌曲: 《百家讲坛》 20160813 唐宋八大家·欧阳修2 不避众怨的执政

所属专辑:百家讲坛(2013-2016)

歌手: 百家讲坛

时长: 39:34

播放 下载lrc歌词 下载纯文本歌词

《百家讲坛》 20160813 唐宋八大家·欧阳修2 不避众怨的执政

本字幕由天琴实验室独家AI技术生成[00:00:00]

皇帝立储关乎王朝命运[00:00:05]

欧阳修如何做才能恰如其分[00:00:07]

三起三落的宦海沉浮[00:00:10]

彰显欧阳修怎样的政治胸襟[00:00:12]

唐宋八大家之欧阳修第二季不必中院的执政[00:00:15]

[00:00:29]

欧阳修是北宋时期的一代文坛领袖[00:00:36]

同时也是政坛上的重要人物[00:00:40]

他从24 岁考中进士走上仕途[00:00:42]

到65 岁致仕还乡[00:00:46]

一生三起三落寂[00:00:48]

有缘贬他乡无力回天的困顿[00:00:50]

也有高居庙堂、指点江山的豪情[00:00:53]

而政治上的大起大落恰恰也成为历练欧阳修的磨刀石[00:00:57]

无论处于怎样困苦的境地[00:01:02]

都无法催着起刚直的个性[00:01:04]

反而锻造了他对政治的深切理解[00:01:07]

对于社会的深入观察[00:01:11]

也使得他对于人生有了更多的领悟[00:01:13]

沧海横流[00:01:17]

方显英雄本色[00:01:18]

每一次的被贬都成为下一次辉煌的起点[00:01:20]

而每一次的升迁又意味着下一轮磨难的开始[00:01:24]

辗转腾挪之间[00:01:29]

欧阳修始终不改他遇事敢言、勇于担当的性格[00:01:31]

那么[00:01:36]

在担任翰林学士期间[00:01:37]

欧阳修为什么会被人称为真汉[00:01:39]

在担任参知政事也就是副宰相期间[00:01:42]

欧阳修又是如何尽心竭力成为护佑王朝的股肱之臣[00:01:45]

百家讲坛栏目邀请华中师范大学林岩副教授为您继续讲述系列节目唐宋八大家下部欧阳修第二季不必中院的执政[00:01:51]

庆历五年[00:02:07]

也就是公元1045 年[00:02:08]

欧阳修被贬滁州[00:02:11]

这是他人生经历的一个重大转折[00:02:13]

在此后长达十年的外放生涯中[00:02:17]

欧阳修先后在滁州、扬州、颍州和应天府担任地方长官[00:02:20]

在这十年的时间里[00:02:28]

欧阳修饱经了沧桑[00:02:30]

也被长了被朝廷冷落的滋味[00:02:32]

与此同时[00:02:36]

他的身体也受到了损害[00:02:37]

因为眼睛患了疾病[00:02:40]

视力下降严重[00:02:41]

而且他的头发几乎全白了[00:02:43]

但是通过这十年的成全和磨练[00:02:47]

也将欧阳修锻造成为一位更加成熟稳健的官僚[00:02:52]

也许唯一不变的就是他的刚直敢言的性格[00:02:57]

以及挺身而出[00:03:01]

不避中院的[00:03:04]

行事作风[00:03:05]

至和元年[00:03:07]

也就是公元1054年[00:03:09]

当48 岁的欧阳修重返朝堂的时候[00:03:12]

在当时的朝堂上[00:03:17]

曾发生了戏剧性的一幕[00:03:18]

面对依然请求外人的欧阳修[00:03:21]

仁宗皇帝当场说出了一番很动情的话[00:03:25]

他说[00:03:30]

此中见人多矣[00:03:31]

为小官时则有Ken 禁言[00:03:33]

名位已高则多[00:03:36]

故借吴清且未要取[00:03:38]

这话的意思是说[00:03:43]

我在庙堂之上[00:03:45]

见过无数的官员[00:03:47]

当这些官员官阶很低的时候[00:03:50]

他们比较敢说话[00:03:52]

也肯说话[00:03:54]

能够大胆地发表一些政治的见解[00:03:55]

但是[00:03:58]

等到这些官员一旦身居高位[00:03:59]

他们就变得顾虑重重[00:04:01]

谨小慎微[00:04:03]

不在怎么改[00:04:04]

说一些自己的政治见解了[00:04:05]

所以[00:04:08]

像你这样敢于大胆说话、大胆进言的官员[00:04:08]

最好还是留在朝廷里[00:04:12]

这番话可以说是仁宗皇帝的肺腑之言[00:04:15]

也可以说是他多年来对于朝廷百官的洞察所得[00:04:19]

在这番话里[00:04:24]

其实我们细细的品味[00:04:25]

还可以看出[00:04:27]

当年刚直敢言的欧阳修的形象是如何深深地烙印在了仁宗皇帝的脑海里[00:04:29]

正是因为仁宗皇帝对欧阳修有这样的印象[00:04:37]

所以[00:04:42]

我们可以看到[00:04:42]

在此后的岁月里[00:04:43]

欧阳修一直深得仁宗皇帝的赏识[00:04:44]

一路得到升迁[00:04:48]

先是[00:04:50]

欧阳修被迅速的提拔为翰林学士[00:04:51]

承为了仁宗皇帝身边的侍从之臣[00:04:54]

那过了没有几年[00:04:58]

仁宗皇帝又将他提拔为主管国防事务的枢密副使[00:05:00]

不到一年的时间[00:05:05]

就将他升任为参知政事[00:05:06]

相当于副宰相[00:05:09]

而欧阳修也没有辜负仁宗皇帝的期待[00:05:11]

在他晚年的政治生涯中[00:05:14]

他以不必中院、不计个人利害的这样一种刚直的性格[00:05:16]

在一些重大的事件中间[00:05:21]

显示出来自己勇于担当的这样一种精神和品格[00:05:23]

从至和元年[00:05:27]

也就是公元1054年[00:05:28]

到家一五年[00:05:31]

也就是公元1060年[00:05:32]

在这段时间[00:05:35]

欧阳修在翰林学士的位置上一共待了六年的时间[00:05:36]

因为有感于仁宗皇帝的知遇之恩[00:05:40]

欧阳修秉承自己一贯遇事敢言的性格[00:05:43]

在朝廷政治中提出了很多有益的建言和建议[00:05:46]

对当时的政治发生了深远的影响[00:05:51]

因为他的这些杰出的表现[00:05:54]

被诗人誉为真翰林[00:05:56]

那在他担任翰林学士期间[00:05:58]

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她曾与御史台的官员一起联手扳倒了声名狼藉的宰相陈执中[00:06:00]

陈志忠这个人出身于高级官僚的家庭[00:06:09]

他的父亲陈述先后侍奉过太宗、真宗[00:06:13]

身居高位[00:06:17]

所以凭借他父亲的蒙阴特权[00:06:18]

陈致中没有经过科举考试就走入了仕途[00:06:22]

那这样[00:06:26]

他与那些科举出身的士大夫相比[00:06:27]

显然相差的就不止一个档次[00:06:30]

而且在一些事件中间[00:06:32]

他也确实闹出了不少的笑话[00:06:34]

但是陈致中却很de 仁宗皇帝的赏识[00:06:38]

两次出任宰相[00:06:42]

这中间有一个非常微妙的原因[00:06:43]

那就是在真宗皇帝晚年的时候[00:06:47]

这个陈致中最先向皇帝建议[00:06:50]

早立皇帝[00:06:54]

这就为后来仁宗皇帝的顺利继位提供了直接的帮助[00:06:55]

出于回报的心理[00:07:00]

仁宗皇帝对陈致中一直是青眼有加[00:07:02]

不断地予以提拔[00:07:06]

所以陈致中在视图上面真可谓是平步青云[00:07:07]

那其中有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00:07:12]

就是当仁宗皇帝任命陈执中为副宰相的时候[00:07:15]

曾经遇到过激烈的反对意见[00:07:20]

不少见观战出来[00:07:23]

表达抗议[00:07:25]

认为陈致中缺乏相应的才能[00:07:26]

也缺乏相应的资格[00:07:28]

但是仁宗皇帝一意孤行[00:07:30]

强行任命陈执中作了副宰相[00:07:32]

而且为了表示自己对陈致中的宠幸[00:07:35]

还特地命宦官[00:07:38]

到陈致中任职的山东青州给他传话[00:07:40]

说我任命你做副宰相[00:07:44]

举朝的人都出来表示反对[00:07:46]

但是我没有听他们的意见[00:07:48]

我强行下达了招聘[00:07:50]

那通过这个事情我们可以看出[00:07:52]

仁宗皇帝对于陈志忠是如何的宠幸[00:07:55]

而陈志中如何得到[00:07:58]

仁宗皇帝的优待和庇护[00:08:01]

在欧阳修重新回到朝廷的时候[00:08:04]

这时候[00:08:07]

也是陈致中二度出任宰相[00:08:08]

但是在城池中两次担任宰相期间[00:08:11]

他在政绩上实在是乏善可陈[00:08:14]

尤其是[00:08:18]

在他任职期间[00:08:19]

出现了黄河的大决口[00:08:21]

那导致河北的民众流离失所[00:08:23]

无家可归[00:08:26]

而且还有一点很不好的[00:08:27]

就是陈致中喜欢根据个人的好恶来任用官员[00:08:29]

经常出现一些用人不当的情形[00:08:33]

所以当时朝中的很多官员对这位宰相是很不满的[00:08:36]

但是大家也都知道[00:08:40]

这样一位深受皇帝宠幸的宰相[00:08:41]

你想罢免他也是相当困难的[00:08:44]

但是[00:08:47]

有一件大家都意想不到的事情[00:08:48]

成为了陈致中被罢免的这样一个导火索[00:08:50]

那就是陈致中的家里出现了人命官司[00:08:54]

在欧阳修出任翰林学士数月之后[00:08:58]

陈致中家里的一位婢女名叫银耳[00:09:02]

被殴打致死[00:09:06]

大家都传言说[00:09:08]

这是陈致中的宠妾张氏所为[00:09:09]

因为出了人命官司[00:09:12]

所以就由开封府出面来调查这个案件[00:09:13]

来调查之后发现[00:09:18]

这个银耳身上果然有被殴打的痕迹[00:09:19]

那于是[00:09:23]

负责监察官员违法乱纪行为的御史台官员[00:09:25]

这时候就开始出面要求进一步调查此事[00:09:29]

想弄一个水落石出[00:09:33]

而陈致中呢[00:09:35]

为了自证清白[00:09:36]

也主动的向皇帝上书说[00:09:37]

希望能把这个案子调查个清楚[00:09:39]

于是[00:09:42]

朝廷就先后派了几任官员来负责这个案子的调查[00:09:44]

但是到了关键的时候[00:09:48]

当这些办案官员向陈致中所要证人和证物的时候[00:09:49]

陈致中却[00:09:55]

拒绝予以提供[00:09:56]

那这个案子就办不下去了[00:09:58]

而且没有过多久[00:10:01]

仁宗皇帝就下朝[00:10:02]

终止了对这个案子的调查[00:10:05]

那显然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仁宗皇帝在庇护这个[00:10:07]

陈执中希望把这个按键把它隐藏下去[00:10:10]

那面对这样的一个显然不符合国法的这样一个行为[00:10:16]

御史台的官员是很愤怒的[00:10:20]

于是他们就一起联合起来[00:10:22]

将矛头对准了陈致中[00:10:24]

希望能够将他罢免[00:10:26]

你有可能不知道的文化符号[00:10:29]

唐宋八大家[00:10:32]

这是一个独一无二的群体[00:10:35]

中国人都应当知道这样一些文化巨人[00:10:37]

进取意识和担当精神最积极的阐扬者和践行者[00:10:41]

我把大家就是在读一部厚重的历史[00:10:46]

请继续收看系列节目唐宋八大家[00:10:51]

[00:10:59]

宰相陈执中是真宗、仁宗两朝老臣[00:11:02]

深得两代皇帝的宠信[00:11:06]

因此要把他拉下马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00:11:08]

然而[00:11:13]

当御史台的官员开始准备集体发力的时候[00:11:13]

却出现了一个意外情况[00:11:17]

让这场弹劾运动陷入了僵持局面[00:11:19]

而人族皇帝的一意孤行[00:11:24]

也使得宋代政治机制的运行有偏离正常轨道的危险[00:11:26]

面对这样一个棘手的政治状况[00:11:31]

身为翰林学士的欧阳修却勇于担当、敢于进言的行动打破了这一将军[00:11:34]

最终成功的搬到了宰相陈致中[00:11:41]

同时也是宋代政治生活重新恢复常态[00:11:45]

那么[00:11:49]

真翰林欧阳修的做法究竟有着怎样的出人意料[00:11:50]

他扳倒宰相陈执中的过往究竟会带给他怎样的磨难呢[00:11:54]

为了将宰相陈执中赶下台[00:12:01]

身为殿中侍御史的照骗[00:12:04]

曾多次上书要求将[00:12:06]

陈致中罢免[00:12:09]

并且在奏章中列出了他的八条罪状[00:12:11]

而身为御史台最高长官的御史中丞申辩[00:12:14]

也向皇帝上奏章[00:12:19]

认为如果不法办陈致中的话[00:12:21]

浙江有违国体[00:12:23]

有违国法[00:12:25]

但是[00:12:27]

仁宗皇帝为了袒护陈致中[00:12:27]

面对御史台的这些不断地上来的奏章[00:12:29]

他却一概置之不理[00:12:32]

甚至还将弹劾陈执中的翰林学士吕征予以罢免[00:12:36]

由此可见[00:12:41]

要想把皇帝宠幸的宰相罢免[00:12:42]

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00:12:46]

既然皇帝摆出这样一副袒护的姿态[00:12:49]

那陈致中也就有恃无恐[00:12:51]

一开始[00:12:54]

陈致中还居家待罪[00:12:55]

摆出一副等待朝廷发落的这样一种姿态[00:12:58]

但是没有多久[00:13:01]

[00:13:02]

他又回到了中书省的牙门[00:13:02]

继续担任自己的宰相职务[00:13:04]

但是御史台的官员却不肯妥协[00:13:06]

他们联合起来要求集体面见皇帝[00:13:09]

这自然也遭到了拒绝[00:13:12]

这场由育才发起的弹劾运动[00:13:15]

既然前后持续了大约半年的时间[00:13:19]

最终竟然形成了皇帝与台湾之间僵持不下的这样的一个局面[00:13:23]

这种皇帝与台谏官员相抗衡的局面[00:13:30]

在宋代的政治生活中其实并不常见[00:13:33]

这表明皇帝意图将自己的君主意志凌驾于政治体系之上[00:13:37]

那这样做他是有悖于宋代政治运行的正常轨道[00:13:43]

长此以往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00:13:48]

那在这样一个关键的时刻出来打破这个政治僵局的一个关键人物[00:13:52]

就是当时身为翰林学士的欧阳修[00:13:58]

为了打破这个政治僵局[00:14:01]

欧阳修给皇帝上了一道奏章[00:14:03]

在周庄的一开始[00:14:06]

他先阐述了一个道理[00:14:07]

即作为一个明智的君主[00:14:10]

不应该因为猜疑[00:14:12]

陈子耳语[00:14:14]

臣子们闹这种意气之争[00:14:15]

相互斗气[00:14:17]

因为如果皇帝这样做的话[00:14:19]

他必然会导致皇帝清[00:14:20]

小人而远贤臣[00:14:24]

为此[00:14:26]

她对皇帝发出了一个非常善意的一个忠告[00:14:27]

他说[00:14:31]

夫为人主者[00:14:32]

剧中承耳性挟令天下无不乱[00:14:33]

人主无不荒野[00:14:37]

意思是说[00:14:40]

作为一个君主[00:14:40]

如果亲近节令ER [00:14:42]

远离这种贤成[00:14:46]

而这样就会造成一个天下大乱的局面儿[00:14:48]

这样的一个君主也必定是一个昏庸的君主[00:14:51]

在陈述了这样的一个政治原理之后[00:14:54]

欧阳修[00:14:57]

就当前的政治现状[00:14:58]

分析了其中的症结所在[00:15:00]

他指出皇帝与台湾之间矛盾的一个[00:15:03]

主要的原因就在于陈志忠这个人[00:15:07]

陈致中身为宰相[00:15:10]

久居高位[00:15:12]

但是在他治理的期间[00:15:13]

在他当政的期间[00:15:15]

朝政日坏[00:15:16]

这显然是皇帝所用非人[00:15:17]

但是[00:15:20]

对于这样的一个平庸的宰相[00:15:21]

皇帝呢[00:15:23]

却不肯听从盐官的意见与将他予以罢免[00:15:23]

就是因为皇帝觉得宰相的任免应该由我本人来决定[00:15:27]

而不应完全听从盐官的意见[00:15:31]

所以皇帝才会产生疑心[00:15:34]

拒绝采纳盐官的意见[00:15:36]

但是这样做只会产生严重的后果[00:15:38]

对此[00:15:41]

欧阳修进行一个分析[00:15:42]

他说[00:15:44]

父以万圣之尊[00:15:45]

以三素颜[00:15:47]

是小陈缴必胜之力[00:15:48]

万一盛意必不可为[00:15:51]

则言事者亦当知难而之意[00:15:53]

[00:15:58]

天下之人与后世之议者[00:15:58]

谓陛下剧中岩壁余下[00:16:01]

以陛下为何如主也[00:16:04]

也就是说[00:16:08]

一旦皇帝语言关之间产生了对峙的局面[00:16:09]

两者之间的关系也就会恶化[00:16:13]

而言关迟早也会停止自己的境界[00:16:15]

如果这样[00:16:19]

那么在后世就会留下一个皇帝因为庇护平庸的宰相而拒斥中原的这个形象[00:16:20]

那这对于皇帝本人是相当不利的[00:16:26]

在做了这样融情入理的分析之后[00:16:29]

欧阳修最后总结说[00:16:32]

严关门也是出于忠君之心[00:16:34]

才会敢于弹劾宰相陈执中[00:16:36]

而陈致中本人确实也不具备担任宰相的能力[00:16:39]

所以皇帝应该消除疑虑之行[00:16:45]

将陈致中予以罢免[00:16:48]

重新起用贤人[00:16:51]

这份奏章对皇帝的多疑与固执己见[00:16:54]

他是进行了直接的批评[00:16:59]

言辞相当的犀利[00:17:01]

可以说是直言不讳[00:17:03]

朝阳区大概也意识到这会触怒仁宗皇帝[00:17:05]

所以他在递交奏章的同时[00:17:08]

他也[00:17:11]

上了另外一份奏章请求[00:17:13]

将自己[00:17:16]

调任地方[00:17:17]

出任地方长官[00:17:18]

当然[00:17:21]

朝廷也很快下了诏命[00:17:21]

你答应了他的这个请求[00:17:23]

但是当时在朝廷中却有很多的官员站出来挽留欧阳修[00:17:25]

在这其中[00:17:31]

是御史赵汴输了一番代表了很多官员心声的话[00:17:32]

这话就是是从之嫌如休被无几[00:17:36]

也就是说[00:17:41]

在很多官员的心目中[00:17:41]

像欧阳修这样的一个贤能的侍从之臣是很少见的[00:17:43]

正是因为有众多官员的挽留[00:17:48]

所以欧阳修才没有被调任朝廷[00:17:51]

继续留在翰林学士的位置上[00:17:53]

经过朝廷官员的一再上奏[00:17:56]

仁宗皇帝虽有心袒护陈致中[00:17:59]

但是它显然也感受到来自于朝廷的这样一个舆论的压力[00:18:03]

于是在欧阳修上书九天之后[00:18:08]

就罢免了陈致中的宰相的职位[00:18:10]

所以说陈致中的罢免[00:18:15]

主要是来自于育才官员的一再弹劾[00:18:17]

但是[00:18:21]

欧阳修的这份奏章显然也起到了一个关键性的作用[00:18:21]

而随着陈致中的罢免[00:18:26]

皇帝与台湾之间相互抗衡的对峙的局面无形中得到了化解[00:18:28]

那这种政治僵局也就[00:18:34]

随之被打破[00:18:36]

宋代的政治运行重新回到一个正常的轨道上面[00:18:38]

在这个事件中间[00:18:42]

欧阳修的这份奏章[00:18:43]

因为十分的关键[00:18:45]

起过十分关键性的作用[00:18:47]

所以[00:18:49]

因此也就成了一篇铭文[00:18:50]

后来[00:18:53]

晚清的曾国藩在编选经史百家杂钞的时候[00:18:53]

就收录了这篇文章[00:18:57]

仁宗朝后期[00:19:00]

欧阳修逐渐受到皇帝的垂青[00:19:02]

不断被委以重任[00:19:04]

先后担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朝廷要职[00:19:06]

走入了王朝的核心决策层[00:19:10]

参与处理朝中重大事件[00:19:13]

并深得宋仁宗的欣赏与信赖[00:19:16]

然而[00:19:19]

作为北宋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00:19:19]

宋仁宗却迟迟不立黄土[00:19:22]

这固然有几位皇子先后夭折的客观原因[00:19:25]

但宋仁宗瞻前顾后自留一手[00:19:29]

无疑是更为重要的主观原因[00:19:32]

这让满朝大臣无不忧心忡忡[00:19:35]

在大家看来[00:19:38]

利处是关乎王朝命运的头等大事[00:19:40]

非同小可[00:19:43]

必须明确[00:19:44]

ER 欧阳修在宋仁宗立储的事情上也是当仁不让[00:19:46]

两次给皇帝上书[00:19:50]

试图往狂澜于既倒[00:19:52]

扶大厦之将倾[00:19:54]

发挥了中流砥柱的关键作用[00:19:56]

欧阳修究竟有着怎样精彩的劝解办法呢[00:19:59]

仁宗在位的晚年[00:20:05]

欧阳修很受器重[00:20:07]

到嘉佑年间[00:20:08]

他已经跻身于执政大臣的行业[00:20:10]

在家又五年[00:20:13]

也就是1060 年11月[00:20:15]

欧阳修被任命为主管国防事务的枢密副使[00:20:17]

但是过了不到一年[00:20:21]

他又被升为参知政事[00:20:22]

相当于副宰相[00:20:24]

他在参知政事的位置上待了五年半之后[00:20:26]

由于[00:20:30]

遭到来自官场上正题的攻击和诽谤[00:20:31]

于是她选择了主动的[00:20:34]

请退出任地方官[00:20:37]

从此之后再也没有回到朝廷[00:20:39]

但是[00:20:41]

在欧阳修担任执政大臣这前后六年多的时间里面[00:20:41]

他曾先后经历了[00:20:46]

三位皇帝的更迭[00:20:48]

可以说在这样一个皇权交替的敏感时刻[00:20:51]

作为一个身处权力核心的大臣[00:20:54]

他表现出来一种勇于担当大事的这样一种忠义之气[00:20:57]

仁宗皇帝是宋代在位最长的一位皇帝[00:21:03]

他13 岁登基[00:21:07]

在位一共42 年的时间[00:21:09]

但是到了仁宗皇帝晚年的时候[00:21:11]

他的身体状况变得非常的糟糕[00:21:14]

其中最为严重的一次发生在嘉佑元年[00:21:16]

也就是公元1056年[00:21:20]

当时她47 岁[00:21:22]

大年初一的时候[00:21:25]

当大臣们去朝见皇帝的时候[00:21:26]

仁宗竟然在朝堂上晕了过去[00:21:28]

大连处在他接见契丹使节的时候又言语失常[00:21:32]

更糟糕的是[00:21:36]

大年初七[00:21:37]

当宰相文彦博去朝见仁宗的时候[00:21:38]

仁宗皇帝竟然从内功中跑了出来[00:21:41]

而且口中还喊着说皇后与泪是谋反[00:21:44]

显然是有精神失常的症状[00:21:47]

皇帝生病固然让大臣们忧虑[00:21:50]

但是大臣们更着急的事[00:21:53]

仁宗皇帝到现在也没有留下一个仔细[00:21:55]

也就是说还没有皇位继承人[00:21:58]

虽然他的后宫[00:22:01]

嫔妃接连为他生下三个皇子[00:22:03]

但不幸的是[00:22:06]

这些皇子第一的都先后夭折了[00:22:07]

所以随着皇帝病情的加重[00:22:10]

早日雪莉皇位继承人就显得更加的迫切[00:22:13]

可以说从[00:22:18]

皇帝[00:22:19]

仁宗皇帝发病的那一天起[00:22:20]

他的臣子就为早日雪莉继承人的事情可以说是操碎了心[00:22:22]

也正是从家有元年开始[00:22:29]

臣僚们开始不断地递上奏章[00:22:31]

请求皇帝从宗室成员中选择一人作为皇子[00:22:34]

以防不测[00:22:38]

但是[00:22:40]

仁宗皇帝有它自己的小算盘[00:22:40]

他始终抱有一个幻想[00:22:43]

希望后宫的嫔妃还能为他诞生一位皇子[00:22:45]

但是事与愿违[00:22:50]

虽然宫中不断传来有皇女诞生的好消息[00:22:52]

但是始终不见皇子的影子[00:22:55]

于是[00:22:58]

皇帝与臣僚们为了选立皇子这件事情竟然展开了拉锯战[00:22:58]

前后持续了大概有六年的时间[00:23:04]

在这个雪莉皇子的过程中[00:23:07]

欧阳修曾经起过十分关键的作用[00:23:09]

早在他还是翰林学士的时候[00:23:12]

就曾经两次上诉[00:23:15]

希望皇帝能够早日选立皇子[00:23:16]

第一次上书是在嘉佑元年的七月[00:23:20]

当时京城内外暴雨成灾[00:23:24]

按照传统的说法[00:23:26]

这似乎预示着上天的某种警告[00:23:27]

于是欧阳修就递上了一份奏章[00:23:31]

在奏章中[00:23:36]

他首先提醒皇帝说[00:23:37]

自古人君碧邮储付[00:23:40]

所以陈宗社之重而不可缺者也[00:23:43]

陛下临御30 余年[00:23:47]

而处四为例[00:23:49]

CI 9 缺点也[00:23:51]

意思是说[00:23:53]

自古以来[00:23:54]

作为人君者[00:23:55]

必然要选立黄土[00:23:57]

因为这是事关设计延续的国家大使[00:23:58]

现在皇帝在位30多年[00:24:02]

竟然还没有[00:24:04]

雪莉蝗虫[00:24:05]

这显然是一件故事[00:24:06]

接下来他为了说服皇帝[00:24:09]

[00:24:11]

阐述了一个道理[00:24:12]

说选立皇储实际上是为了皇帝本人的安危[00:24:14]

也是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00:24:18]

为了增强自己的说服力[00:24:21]

他还举了历史上两个截然相反的例子[00:24:23]

一个是汉代的汉文帝[00:24:27]

他很早的就确立了皇储[00:24:29]

所以皇位最后的交接是非常的顺利[00:24:31]

但是在五代的时候[00:24:35]

后唐明宗[00:24:36]

他迟迟的不肯选定继承人[00:24:38]

结果最后就造成了一个判断[00:24:41]

而后唐明宗也遇害[00:24:43]

通过这样两个[00:24:46]

一正一反的例子[00:24:48]

欧阳修就想说服仁宗皇帝早点从宗室成员中选择一位皇子[00:24:50]

而且他向皇帝[00:24:57]

提出了一个非常中肯的建议[00:24:58]

说你可以选择一个中式成员作为养子[00:25:00]

把他抚养在宫中[00:25:03]

你也不用立即给他所谓太子的名分[00:25:04]

而是可以一边考察他的品行[00:25:07]

一边等待皇子的降生[00:25:09]

那这样的一个权益的措施[00:25:11]

实际上是照顾到仁宗皇帝还在期待自己皇子降生的这样一种内在的心理[00:25:13]

[00:25:23]

面对宋仁宗左顾右盼的迟疑心态[00:25:24]

欧阳修动之以情[00:25:28]

晓之以理[00:25:29]

充分利用古人重视上天示警的条件[00:25:31]

利用古代有的正反事例[00:25:34]

力图一鼓作气说服宋仁宗[00:25:37]

然而[00:25:40]

固执的宋仁宗依旧我行我素[00:25:41]

不为所动[00:25:43]

那么[00:25:45]

面对皇帝的优柔寡断[00:25:45]

欧阳修还会采用怎样的劝解办法[00:25:47]

他最终成功的是宋仁宗[00:25:51]

让步的法宝究竟是什么呢[00:25:53]

次年8月[00:25:57]

仁宗皇帝最宠爱的燕国公主出嫁[00:25:58]

借着这个事情[00:26:03]

欧阳修又上了一个奏章[00:26:04]

那与上次的晓之以理不同[00:26:07]

这次欧阳修采取了动之以情的一种策略[00:26:09]

在奏章中[00:26:14]

包杨修首先找到一个非常好的一个突破口[00:26:15]

就是从人之常情入入手[00:26:18]

他在奏章中说[00:26:21]

臣妾私人只尝到默青鱼父子知青人之常情一抹[00:26:23]

乐于父子之乐[00:26:29]

显然[00:26:32]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00:26:33]

再也没有比父子关系更亲密的[00:26:34]

而人与人之间的感情[00:26:36]

也没有什么能够超越父子之间的天伦之乐[00:26:39]

随后[00:26:42]

欧阳修将话锋一转[00:26:43]

转到了另外一个方面[00:26:45]

他说[00:26:48]

陛下将虽未有黄寺ER 商友[00:26:49]

公主之爱尚未甚也[00:26:53]

经寄出[00:26:55]

将借书左右[00:26:56]

则陛下万机之暇[00:26:58]

谁可语[00:27:00]

语言随可成颜色[00:27:00]

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00:27:04]

以前皇帝身边有演过公主在[00:27:07]

所以虽然没有儿子[00:27:09]

但是依然可以享受到天伦之乐[00:27:11]

但是现在眼国公主[00:27:13]

已经出嫁了[00:27:15]

身边没有了儿女[00:27:16]

那这样就会显得冷冷清清[00:27:18]

因此[00:27:20]

他顺势建议[00:27:21]

最好在这个时候选择一个宗室成员作为养子[00:27:22]

那这样自己也能够享受一种天伦之乐[00:27:26]

否则自己富有四海[00:27:30]

高居万人之上[00:27:32]

又有什么乐趣呢[00:27:34]

这份奏章[00:27:37]

一般臣僚的禁言[00:27:37]

不同的地方是[00:27:40]

他采取了一种温情的方式[00:27:41]

希望通过[00:27:44]

富于温情的方式来打动皇帝[00:27:45]

因为雪莉皇子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00:27:49]

所以欧阳修的这两份奏章[00:27:52]

先后采取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方式[00:27:56]

试图说服皇帝[00:27:59]

但是如同其他臣僚的奏章一样[00:28:01]

地上去[00:28:03]

就如同石沉大海[00:28:04]

因为在仁宗皇帝的内心世界里[00:28:07]

他还始终期待着能有自己的皇子降生[00:28:10]

经过漫长的等待[00:28:14]

始终没有皇子降生的消息[00:28:15]

大概仁宗皇帝也失望了[00:28:18]

同时经过臣僚们的一代的劝诫[00:28:20]

在加油六年[00:28:24]

也就是1061年的十月[00:28:25]

当时仁宗皇帝53岁的时候[00:28:28]

他终于流露出雪莉宗室成员作为皇子的这样一种倾向[00:28:30]

而且[00:28:35]

他还指定了曾经在宫中抚养过的濮王之子[00:28:35]

赵宗实作为一个合适的人选[00:28:40]

但是仁宗皇帝还是留了一手[00:28:44]

他并没有直接的册封赵宗时为[00:28:45]

皇子[00:28:49]

而是任命他为只宗正寺这样一个头衔[00:28:50]

中证寺是宋代管理[00:28:55]

中式的这样的一个皇家机构[00:28:57]

那给予这样一个头衔[00:29:00]

也就暗示着赵忠实将会被作为皇子来对待[00:29:01]

但是没想到横生枝节的是[00:29:06]

赵宗实本人却拒绝接受这个中正四的头衔[00:29:09]

面对这样的情况[00:29:13]

仁宗皇帝也动摇了[00:29:14]

打算收回成命[00:29:15]

但是事情好不容易走到这一步[00:29:17]

大家都不愿放弃[00:29:19]

在拖延了九个月之后[00:29:21]

当时身为宰相的韩企和副宰相的欧阳修就一起商量说[00:29:23]

不如一步到底[00:29:28]

直接测分[00:29:29]

赵宗实为皇子[00:29:31]

于是在两人面见仁宗皇帝的时候[00:29:32]

欧阳修就大胆的说了一句话[00:29:36]

他说[00:29:38]

经历为皇甫[00:29:38]

只烦陛下命学士错一招[00:29:40]

输告天下[00:29:42]

是即定矣[00:29:44]

这话简单明了[00:29:46]

是说要想策略皇子[00:29:47]

令翰林学士起草一份昭书[00:29:50]

昭告天下[00:29:52]

彻底赵宗实为皇子[00:29:53]

这个事情就可以定下来了[00:29:55]

正是因为熬夜[00:29:57]

这么大胆的一番禁言[00:29:58]

赵宗实终于被册封为皇子[00:30:00]

而且谁也没有想到[00:30:03]

半年之后[00:30:05]

宋仁宗竟然驾崩了[00:30:06]

于是[00:30:08]

赵宗实就顺利登基为皇帝[00:30:08]

他就是宋代第位皇帝宋英宗[00:30:11]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00:30:15]

如果不是欧阳修的当机立断和大胆进言[00:30:17]

也许宋代的皇位继承就会出现一个重大的危机[00:30:21]

宋英宗平稳即位[00:30:25]

大宋王朝得以顺利的度过了皇位传承的难关[00:30:27]

欧阳修在其中起到了居功至伟的作用[00:30:32]

然而[00:30:36]

让谁都没有料到的是[00:30:37]

宋英宗继位没有多久[00:30:38]

朝廷中又出现了另外一件棘手的事情[00:30:40]

令人束手无策[00:30:44]

此时[00:30:46]

又是欧阳修等人挺身而出[00:30:47]

仗义执言[00:30:49]

最终成功化解了这场危机[00:30:50]

那么[00:30:53]

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究竟是什么[00:30:54]

欧阳修又是如何成为朝中不可或缺的定海神针的呢[00:30:57]

历史总是有一些不可思议之处[00:31:04]

英宗皇帝继位之后[00:31:07]

竟然也申请了病[00:31:09]

而且一发起病来就言语失常[00:31:11]

显然无法清理朝政[00:31:14]

大臣们迫于无奈[00:31:16]

于是就仿效仁宗即位初期真宗皇后刘氏垂帘听政的这样一个办法[00:31:18]

请出了仁宗的皇后曹氏出来垂帘听政[00:31:25]

于是在宋代就出现了第二次太后执政的这样一个局面[00:31:29]

英宗生病的时候[00:31:34]

无法控制自己的言语和行为[00:31:36]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就难免会触犯淘汰后[00:31:39]

时间长了[00:31:44]

这个淘汰后有点不堪忍受[00:31:45]

再加之这时候有人出来挑拨两宫之间的关系[00:31:48]

慢慢的这个淘汰后就萌生了一个要将英宗废除的这样一个想法[00:31:52]

结果有一天[00:31:59]

淘汰后[00:32:01]

命人送了一份文书交给宰执大臣[00:32:01]

这份文书里面[00:32:04]

就是叮咚在皇宫中填写的一些歌词[00:32:06]

以及他一些过失的记载[00:32:09]

看到这样一份文书[00:32:12]

韩琦和欧阳修等宰执大臣知道事态严重[00:32:14]

赶紧去面见太后[00:32:18]

做一番安抚的工作[00:32:20]

没想到一见面[00:32:23]

太后先哭了起来说自己无法在公众安生[00:32:24]

韩琪见状赶紧说[00:32:28]

这是皇帝生病的缘故[00:32:30]

皇帝病好了[00:32:31]

一定不会这样[00:32:32]

那儿子生病了[00:32:34]

作为母亲怎么就不能容忍一番呢[00:32:35]

曹太后和英宗他们有[00:32:38]

母子的名份[00:32:41]

但毕竟不是亲母子[00:32:43]

所以曹太后听了这话[00:32:44]

很不高兴[00:32:47]

而且脸上就表露出来[00:32:48]

这时候[00:32:50]

站在旁边的欧阳雄赶紧出来打圆场[00:32:50]

说了一番劝慰的话[00:32:53]

他的话是这样说的[00:32:55]

太后是仁宗[00:32:57]

数十年人生之德[00:32:59]

著于天下[00:33:01]

富人知性显[00:33:03]

不妒忌[00:33:04]

奇温陈娇字太后处之玉汝何所不容[00:33:06]

经母子之间而反不能忍耶[00:33:12]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00:33:16]

太后是冯仁宗数十年[00:33:18]

仁德的名声早就传播天下[00:33:20]

而且在当时[00:33:23]

面对[00:33:25]

宠妃张贵人的骄纵行为[00:33:26]

太后也很难容忍[00:33:29]

现在[00:33:30]

母子之间出现了一些小道矛盾[00:33:32]

难道太后就不能容忍一番吗[00:33:34]

那这一番话实际上是夸奖曹太后[00:33:38]

度量宽广[00:33:41]

有容人之心[00:33:42]

所以曹太后听了这话[00:33:44]

内心觉得宽慰很多[00:33:45]

于是他也说了一句话[00:33:47]

她说[00:33:49]

能够得到你们这些的谅解[00:33:49]

我也就很满足[00:33:52]

那欧阳修于是又补了一句话说[00:33:53]

太后的这些事情[00:33:56]

不仅我们这些在职大神们[00:33:58]

了解朝廷内外的人没有人不知道的[00:34:00]

那听了这话太厚的[00:34:04]

脸色立即合法了很多[00:34:07]

[00:34:10]

于是在这个时候[00:34:10]

欧阳修又说了一番别有意味的话[00:34:11]

他说[00:34:16]

仁宗在位最久[00:34:17]

德泽在人人所幸福[00:34:18]

故一日晏驾天下[00:34:21]

秉承一命[00:34:23]

分带四均[00:34:25]

无一人敢一同煮[00:34:26]

今太后深居防伪[00:34:30]

成能五六错大耳举动若非仁宗1亿[00:34:32]

天下谁肯听从[00:34:37]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00:34:41]

仁宗在位的时候[00:34:42]

他的恩德布满天下[00:34:44]

所以在他去世之后[00:34:46]

所有的大臣都尊重他的遗愿[00:34:48]

拥戴英宗做了皇帝[00:34:52]

现在太后深居宫中[00:34:54]

我们几个宰执大臣也不过就是普通的读书人[00:34:57]

如果我们违背了人中的意愿[00:35:02]

天下大概[00:35:05]

没有人会听从[00:35:07]

这番话绵里藏针[00:35:09]

很有分量[00:35:11]

太后听了之后[00:35:13]

沉默许久没有说话[00:35:14]

显然[00:35:17]

曹太后也受到了震动[00:35:17]

从此之后[00:35:21]

也就打消了废除英宗的这样一个念头[00:35:22]

英宗病好之后[00:35:26]

重新又回到了皇帝亲政的局面[00:35:28]

而此时[00:35:31]

欧阳修已经升为副宰相[00:35:32]

但是他身上那种刚直的性格依然没有什么改变[00:35:35]

有时候在皇帝面前[00:35:39]

为了一些政见的不同[00:35:41]

他竟然在皇帝面前能和宰相韩琦两人争吵起来[00:35:43]

所以看到这样的情形[00:35:48]

多了英宗皇帝[00:35:49]

有一次在单独召见欧阳修的时候[00:35:52]

就劝欧阳修说[00:35:55]

参政性格太过光[00:35:57]

刚直[00:35:58]

一点都不怕得罪人[00:35:59]

在朝堂上[00:36:01]

为了意见的不合[00:36:02]

既然能够宰相[00:36:04]

争吵起来[00:36:06]

而且在言辞上一点都不谦让[00:36:07]

有时面对谏官的论证[00:36:09]

你也会当面指出对方的[00:36:12]

缺点[00:36:14]

这样做大概是容易得罪人的[00:36:16]

希望参政能够改改你的性格[00:36:18]

但是欧阳修会改吗[00:36:21]

不会[00:36:24]

因为据欧阳修的儿子欧阳发回忆说[00:36:25]

欧阳修在家的时候[00:36:29]

经常会念到仁宗朝初期宰相[00:36:31]

王真的一句话[00:36:36]

这话说恩怨归己[00:36:37]

怨使谁当[00:36:39]

这话很很好懂[00:36:42]

意思是说[00:36:44]

如果每个人都为了贪图一个好的名声[00:36:46]

不去得罪别人[00:36:48]

那么谁来去做那些得罪人的事情呢[00:36:50]

那言下之意就是说[00:36:52]

我不妨来做这些得罪人的事情[00:36:54]

通过这个日常生活的细节[00:36:57]

我们就可以看出来[00:36:59]

欧阳修是一个为了国家利益而不计个人利害的具有担当精神的这样一个大臣[00:37:00]

还有一件事情[00:37:06]

也很能体现欧阳修不计个人利害的报国情怀[00:37:07]

在英中还未亲政的时候[00:37:12]

当时出现了枢密使空缺[00:37:15]

于是当时的宰相韩琦和曾公亮两个人就悄悄的商议[00:37:17]

打算让欧阳修出任这个职位[00:37:22]

有一次在上朝的时候[00:37:25]

两个人正在那个地方儿与那欧阳修[00:37:27]

推测到这估计是关于枢密使任选的问题[00:37:30]

于是就问俩人说[00:37:34]

你们是不是打算让我出任枢密使[00:37:36]

但是没想到欧阳修对这一安排却加以严词拒绝[00:37:39]

而且他还说出一番很贱风格的话[00:37:44]

他说[00:37:47]

今天子不清政儿母后垂帘是只得失人皆为五倍[00:37:48]

为之ER [00:37:54]

今如此[00:37:55]

则是大臣二三人[00:37:56]

镶补至耳[00:37:58]

何以镇服天下[00:37:59]

这话是说现在皇帝还未亲政[00:38:02]

太后还在垂帘[00:38:05]

正式处理的得当与否[00:38:06]

天底下人都会说是由我们造成的[00:38:09]

现在让我出任枢密使[00:38:12]

等于是几个大臣私下里安排权威[00:38:14]

这如何能让天帝[00:38:18]

让人信服呢[00:38:19]

在当时证据微安的情形下[00:38:22]

不急于谋求官位的升迁[00:38:24]

面对官位不为所动[00:38:27]

一心想着天下大事[00:38:29]

在这件事情上面[00:38:32]

我们可以看出欧阳修具有一种高尚的政治品格[00:38:33]

从欧阳修的政治生涯来看[00:38:37]

他一生有起有落[00:38:40]

当他被贬职外放的时候[00:38:41]

他既不消沉[00:38:43]

也不气馁[00:38:44]

而是或埋首于学术研究[00:38:45]

或从事诗文著述[00:38:47]

而当他身居庙堂的时候[00:38:49]

他总是一往无前[00:38:51]

勇于作为[00:38:53]

无论是他身居皆为较低的谏官[00:38:55]

或是担任执政大臣[00:38:58]

他都以自己刚直敢言的性格[00:39:00]

大胆的向皇帝谏言[00:39:02]

所以从他的整个政治生涯来看[00:39:05]

可以说[00:39:08]

这种遇事敢言、无所顾忌、不必中院的行事作风[00:39:08]

是贯穿欧阳修政治生涯的一条政治主线[00:39:14]

如果我们明白了这点[00:39:18]

那么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在欧阳修的谥号中会有一个中指[00:39:20]

那么[00:39:25]

欧阳修谥号中的文字在这个一代文坛宗师的身上会有怎样的表现呢[00:39:26]

请看下句[00:3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