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专辑:百家讲坛(2013-2016)
歌手: 百家讲坛
时长: 40:41
本字幕由天琴实验室独家AI技术生成[00:00:00]
一代散文大家苏区为什么27 岁才开始发奋读书[00:00:04]
他又是如何将两个儿子教育成为文学打架唐宋八大家之苏洵第一季[00:00:09]
儿子、丈夫、父亲[00:00:16]
嗯[00:00:28]
三字经中有记载[00:00:35]
苏老泉27 始发愤读书籍[00:00:37]
这个苏老泉指的就是北宋著名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00:00:42]
苏洵生于公元1009年[00:00:48]
字明允[00:00:51]
号老泉[00:00:52]
四川眉山人[00:00:53]
卡精于古文写作[00:00:55]
尤长于策论[00:00:57]
即文章语言犀利[00:00:58]
见解独到[00:01:00]
论据有力[00:01:01]
以至于当时的文坛盟主欧阳修就称赞他是博辩宏伟[00:01:02]
后世人因其子苏轼、苏辙都以文学文明[00:01:07]
于是将他们父子三人合称为三苏[00:01:12]
列入唐宋散文八大家[00:01:15]
但是据史料记载[00:01:18]
苏洵少不起学[00:01:19]
终日流连于名山大川之间[00:01:21]
娶妻生子后依然如故[00:01:24]
直到27 岁才开始发奋读书[00:01:26]
年近50 岁才成名[00:01:29]
那么[00:01:32]
当年究竟是谁[00:01:32]
用了什么办法[00:01:33]
将终日只知[00:01:34]
游山玩水的苏群引导到正途[00:01:36]
中国文学史上一门三苏的传奇又是如何产生的呢[00:01:39]
百家讲坛栏目邀请南京师范大学郦波教授为您继续讲述系列节目唐宋八大家下部苏洵第一集[00:01:44]
儿子、丈夫、父亲[00:01:54]
说到讲述寻啊[00:01:59]
我就想起我的一个朋友哈[00:02:00]
这个也姓苏[00:02:03]
而且是成都人啊[00:02:05]
四川成都人[00:02:07]
而且是一个知识分子[00:02:08]
我记得每次和他聊天的时候[00:02:10]
他就经常讲到啊一段[00:02:12]
他自己认为特别骄傲的一段[00:02:15]
最骄傲的是什么呢[00:02:18]
就是老说唐宋八大家里头有三个姓苏的[00:02:19]
3 /8 啊[00:02:25]
几乎半壁天下[00:02:26]
而且是一门三苏啊[00:02:28]
我记得他每次说[00:02:31]
我就跟他开玩笑的[00:02:32]
然后我就给他讲[00:02:34]
我说你看人家苏洵[00:02:35]
苏轼[00:02:37]
苏泽[00:02:38]
那是四川眉山人[00:02:38]
你成都人啊[00:02:40]
未必是一家[00:02:42]
他说嗯[00:02:44]
不500年前一定是一家啊[00:02:44]
我说那还不止500年呢[00:02:47]
那个苏洵生于公元1 009年是吧[00:02:49]
那就从1000年前啊[00:02:53]
是一家[00:02:55]
那么我后来也经常想[00:02:56]
我说[00:02:59]
朋友[00:02:59]
他的这个话靠谱不靠谱呢啊[00:02:59]
它是非常坚定的认为啊[00:03:02]
这是他们家族的荣耀[00:03:05]
也是所有姓苏的人的一个荣耀[00:03:07]
后来我想想[00:03:10]
他这个话其实非常靠谱[00:03:11]
为什么说是非常靠谱呢[00:03:14]
因为我们平常生活中说的靠谱不靠谱这个词儿啊[00:03:16]
其实要论缘起的话[00:03:22]
就和苏洵关系很大啊[00:03:23]
我们可以看到啊[00:03:26]
中国谱牒学中的一个里程碑的啊[00:03:28]
一种族谱[00:03:32]
就叫做苏氏族谱[00:03:33]
在宋以后的谱牒学里头[00:03:35]
两大人物[00:03:37]
一个就是苏洵哈[00:03:39]
因为他修了苏氏族谱啊[00:03:41]
他为什么会去修这个苏氏族谱[00:03:44]
我们等会儿说啊[00:03:46]
另一个呢[00:03:47]
就是欧阳修[00:03:48]
在中国古代农村里头啊[00:03:49]
可以说是无人无不谱啊[00:03:52]
就是没有人啊[00:03:56]
不归某个族谱的[00:03:57]
嗯[00:03:59]
所以说这个如果有人家中啊[00:04:00]
搞不清族谱来源[00:04:05]
我们就说他这个人怎么样[00:04:07]
没谱[00:04:09]
后来游人即是就推广告这件事儿靠不靠谱[00:04:10]
原来是说人靠不靠谱哈[00:04:14]
然后到是靠不靠谱[00:04:17]
那么这个[00:04:19]
谱牒家谱最讲究的是源流传承[00:04:22]
对吧[00:04:27]
你从哪里来到哪里去[00:04:27]
所以你看苏辙啊[00:04:29]
苏轼兄弟能够啊[00:04:32]
这个经验天下啊来宋代文坛乃至整个中国文化史中啊[00:04:34]
成为群星闪耀中最亮的两颗啊[00:04:40]
那么是因为他们有苏洵这个D [00:04:44]
苏洵本身也是群星中闪耀的一刻[00:04:47]
那么苏洵为什么会成为[00:04:50]
唐宋八大家之一呢[00:04:55]
我觉得和他的爹也有关系哈[00:04:56]
苏洵他爹叫做苏旭[00:05:00]
这个苏旭呀[00:05:05]
其实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人[00:05:06]
首先他是一个忍者[00:05:09]
这个人非常有仁爱心[00:05:11]
为什么这么说[00:05:13]
有一件事可以看出他是在四川啊[00:05:14]
这个我们知道天府之国啊[00:05:20]
这个每年啊收成的时候啊[00:05:22]
这个苏旭和别人不一样啊[00:05:25]
别人都是这个收成的稻谷[00:05:28]
对吧[00:05:31]
然后家中储藏的稻谷[00:05:32]
但是唯独苏旭他呢[00:05:34]
就把稻谷去换什么呢啊[00:05:37]
换粟米[00:05:40]
换小米[00:05:42]
而且是这个粟米啊[00:05:43]
然后不去壳啊[00:05:46]
把它埋藏在这个羊汤的地底下[00:05:48]
就大家都很奇怪[00:05:52]
就不理解他[00:05:53]
结果过了一两年[00:05:54]
正好天有不测风云[00:05:58]
灾旱之年来的时候[00:06:00]
这时候怎么样[00:06:02]
稻米收成就很差[00:06:03]
所以饥荒开始形成了[00:06:05]
当这个时候出去就把自己收藏的那种小米啊[00:06:08]
然后取出来[00:06:12]
因为他比稻米是这个储藏的时间长吗啊[00:06:14]
然后他有特殊的设计的储藏方法[00:06:18]
所以在这个危急的时刻[00:06:21]
他把这个小米拿出来怎么样分给乡亲乡里赈灾哈[00:06:24]
而且是不收钱的[00:06:30]
所以真正的仁爱啊[00:06:32]
有时候不是锦上添花[00:06:34]
关键的时候要雪中送炭[00:06:37]
所以大家都推崇这个苏旭这个人啊[00:06:39]
仁爱之心[00:06:43]
但同时呢[00:06:45]
他又是一个智者[00:06:46]
是一个勇者[00:06:47]
灾荒之年的时候[00:06:48]
好多人生病[00:06:50]
然后说四川眉山这个地方哈[00:06:51]
然后兴起了一个神叫茅将军啊[00:06:55]
然后各地修这个茅将军庙[00:06:59]
然后大家就去呗[00:07:01]
这个毛将军[00:07:02]
结果这个数据也看不下去[00:07:03]
他是其实有大智慧的人啊[00:07:05]
知道这些都不靠谱的[00:07:07]
是不是啊[00:07:09]
所以他就带着人到这个没删啊[00:07:10]
最大的一个茅将军庙[00:07:13]
别人正在求神的时候啊[00:07:15]
求药的时候[00:07:17]
他居然冲进人群[00:07:18]
带着这个家里的一些仆人[00:07:20]
居然把这个茅将军庙啊[00:07:23]
毛将军的这个神像就给砸了个稀巴烂啊[00:07:25]
因为苏旭在乡里那是得[00:07:30]
望中啊[00:07:32]
大家都非常敬重他[00:07:33]
他认为这个是不靠谱的事[00:07:36]
蛊惑人心的啊[00:07:38]
所以在眉山这个地方[00:07:40]
这个茅将军庙啊[00:07:42]
后来就纷纷的被撤掉了[00:07:44]
除了他是一个仁者智者啊[00:07:47]
勇者[00:07:50]
这个苏旭呢[00:07:52]
还是一个什么[00:07:53]
还是一个打者[00:07:54]
非常达观的人啊[00:07:55]
出去总共有三个儿子[00:07:58]
苏澹[00:08:01]
苏涣[00:08:01]
还有苏洵[00:08:02]
苏洵排老三[00:08:03]
苏旦和苏换呢[00:08:05]
都非常有才[00:08:07]
而且科举考试啊[00:08:10]
都是这个中了进士[00:08:12]
尤其是这个舒缓啊[00:08:14]
中了进士[00:08:16]
哎呀[00:08:17]
这个朝廷来文告啊[00:08:18]
高兴得不得了[00:08:20]
这是大事儿[00:08:21]
可是苏旭当天怎么样[00:08:23]
背着酒壶拿了块牛肉啊[00:08:24]
本来今天是发榜的日子[00:08:27]
是不是啊[00:08:29]
朝廷要来送这个儿子高中的文告[00:08:29]
结果他又出去和人聊天去了啊[00:08:32]
在村口这个喝着酒聊着天[00:08:36]
突然这个朝廷送哈榜文的文告来了哈[00:08:39]
然后这个路上就碰到了这个数序[00:08:44]
一问这是苏浣他爹[00:08:47]
然后就把他交给他[00:08:48]
苏旭特有意思啊[00:08:50]
打开这个脑袋看啊[00:08:52]
那里头有朝廷的文告[00:08:54]
放榜单[00:08:56]
榜单对吧[00:08:57]
那相当于你的成绩单啊[00:08:58]
还有这个文告在里头啊[00:09:01]
老头儿一看[00:09:04]
哈[00:09:04]
哎[00:09:05]
也没什么反映[00:09:05]
移了啊[00:09:06]
中了[00:09:07]
中了就中了呗[00:09:07]
然后往里头一塞啊[00:09:08]
第三[00:09:10]
把手里头吃剩的半块牛肉也顺便网上代理晒[00:09:11]
然后拿给小书童啊[00:09:15]
说我这个有点儿喝高了啊[00:09:17]
我再聊会儿[00:09:19]
你[00:09:20]
你先回家[00:09:20]
先送回家去啊[00:09:21]
然后这个书童啊[00:09:23]
旁边的小书童就把这个文稿带[00:09:25]
然后就送回家里去了[00:09:29]
然后老头儿继续在村边儿和人唠嗑啊[00:09:31]
喝酒啊[00:09:34]
过了好半天[00:09:36]
一会儿在70 头小毛驴醉醺醺的回来了[00:09:37]
结果家里人拿到这个啊叔换的哈[00:09:40]
这个高中的文告代打开了一看[00:09:45]
哇一[00:09:47]
这是榜单吧[00:09:48]
这文告啊[00:09:49]
圣旨不对[00:09:50]
很高兴[00:09:51]
怎么在一摸还湿乎乎的啊[00:09:52]
代理还有什么燕窝[00:09:55]
还有半个半拉牛肉是不是啊[00:09:56]
所以你看这个爹苏旭这个人[00:09:59]
在这种事上啊[00:10:03]
就非常矿大[00:10:06]
所以啊[00:10:08]
我们一方面讲苏东坡后来那么旷达的性格[00:10:10]
我个人估计主要遗传他这个爷爷的性格啊[00:10:13]
而他的这个父亲[00:10:18]
苏东坡的父亲苏洵就不像他的二哥啊[00:10:19]
叔换运气这么好[00:10:24]
考科举就老考不动[00:10:25]
怎么都考不上[00:10:28]
考不上呢[00:10:30]
这个苏旭很有意思[00:10:31]
苏序对对前面两个儿子要求非常严格[00:10:33]
唯独对这个老三啊啊叫重耳不问啊[00:10:37]
就不管他[00:10:42]
随他去[00:10:43]
所以这个老三考不上[00:10:44]
考不上之后就怎么样[00:10:46]
没有信心了[00:10:48]
没有信心就怎么叫游荡于山水之间啊[00:10:49]
出巡交了好几个朋友[00:10:55]
就天天约着这些朋友一起去游山玩水啊[00:10:57]
那意思准备放弃高考[00:11:00]
放弃科举考试[00:11:02]
不考了[00:11:03]
别人都给苏旭说啊[00:11:04]
这老三你看前面两个儿子那么上进[00:11:06]
这个老三这样不行啊[00:11:09]
你得很严格要求啊[00:11:10]
啊苏旭他怎么笑而不答[00:11:12]
A [00:11:14]
别人反复问啊[00:11:16]
然后这个数据最后说我不担心老三啊[00:11:18]
他还没有到时候吧[00:11:22]
所以对老三呢较重而不问[00:11:24]
所以苏洵后来晚年回忆说[00:11:27]
知我者啊[00:11:32]
为伍赋予欧阳工业哈[00:11:34]
说了解我的人啊啊[00:11:38]
只有我爹和这个[00:11:41]
呃[00:11:44]
欧阳修[00:11:44]
后来欧阳修是他平生知己啊[00:11:45]
只有这两个人[00:11:47]
苏洵啊[00:11:49]
后来也承认自己不擅长教声律记问之学[00:11:50]
当时的这个科举考试考的主要是韵文啊[00:11:55]
师傅[00:11:59]
然后苏洵不擅长的人[00:12:01]
所以他老考中[00:12:04]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头[00:12:05]
18岁科举考试落榜之后[00:12:06]
然后到这个啊[00:12:09]
27 [00:12:11]
我们都知道吗[00:12:12]
苏老泉啊[00:12:13]
这个二十七十八分读书籍[00:12:15]
三字经里头有名的一段话啊[00:12:18]
苏洵也因为三字经的这段话啊[00:12:21]
在中国民间那是妇孺皆知啊[00:12:24]
那么从18 岁到27 岁[00:12:27]
这将近十年的时间里[00:12:29]
他就怎么样整日不挨家啊[00:12:31]
游山玩水啊[00:12:34]
去游峨眉山[00:12:35]
游玩峨眉山[00:12:37]
再去游敏珊啊[00:12:38]
所以苏洵曾经啊[00:12:39]
在自自己的这个诗里头回忆说[00:12:43]
少年喜奇迹[00:12:45]
落拓阿门[00:12:48]
纵目是天下[00:12:50]
爱此宇宙宽[00:12:52]
山川看不厌[00:12:54]
浩然随忘怀[00:12:56]
骆驼安马街[00:12:59]
自己运气不好[00:13:02]
科举考试考不上[00:13:03]
没办法[00:13:04]
灰心丧气[00:13:05]
然后啊[00:13:06]
也不仔细读书[00:13:08]
也不精心于学业[00:13:09]
然后就每天啊[00:13:11]
在外面游荡天下啊[00:13:13]
然后纵情于山水之间[00:13:16]
但是我们说呢啊[00:13:18]
所谓这个行万里路[00:13:20]
破万卷书啊[00:13:23]
到底哪个更重要啊[00:13:25]
其实这个东西很难判断[00:13:28]
书要读[00:13:30]
但是实践行万里路也特别重要[00:13:31]
a [00:13:35]
苏洵在这段时间里整日哀家[00:13:35]
然后这是当时祖宗人都批判他的这个观点所在啊[00:13:38]
但是他这个游历天下[00:13:43]
对他的心胸啊[00:13:45]
对他的眼界[00:13:47]
对他的眼光[00:13:48]
以及后来他能成为八大家中的啊另类的一家啊[00:13:50]
是有很大的这个作用很关键[00:13:56]
青年时代的苏洵豪放不羁[00:14:01]
喜好游历名山大川[00:14:03]
虽然有父亲的包容和支持[00:14:05]
但是在当时那个时代[00:14:08]
在族人乡亲邻里看来[00:14:10]
整日游玩在外的苏群[00:14:12]
那就是典型的不务正业的顽劣之徒[00:14:14]
那么[00:14:18]
苏洵27 岁那一年到底发生了什么[00:14:18]
让他幡然醒悟[00:14:21]
从此闭门苦读[00:14:23]
成就了苏老泉27 始发愤读书籍这样一段佳话[00:14:24]
如果只有老爹理解他[00:14:31]
苏洵恐怕还不能啊[00:14:34]
改变他的人生[00:14:37]
完成人生的伟大蜕变[00:14:38]
更关键的时候[00:14:39]
还有一个人和向她的父亲苏序一样[00:14:41]
默默地支持他[00:14:45]
理解他[00:14:47]
是谁呢[00:14:48]
就是他的发妻陈夫人[00:14:49]
苏东坡的母亲[00:14:53]
苏洵18岁的时候[00:14:54]
也就是这个科举考试失败之后[00:14:57]
然后娶了程夫人[00:15:00]
然后取完成熟之后[00:15:02]
到了27 岁[00:15:03]
这十将近十年之间[00:15:05]
你想他就游手好闲啊[00:15:07]
也不顾家啊[00:15:10]
天天在外头晃是不是[00:15:11]
而且因为这个苏旭呀[00:15:13]
乐善好施啊[00:15:15]
那么渐渐的就把家中的财物散尽[00:15:18]
那到了这个[00:15:21]
呃[00:15:22]
苏洵呢[00:15:23]
又不致力于家业a [00:15:25]
所以苏家间接呢就败落了[00:15:27]
所以到了这个司马光[00:15:30]
你像给程夫人写墓志铭的时候就说[00:15:33]
曾是富尔[00:15:36]
苏轼极贫[00:15:38]
当然这是对比的说啊[00:15:42]
也是不至于啊[00:15:44]
急频道这个没饭吃的这个地步[00:15:45]
我们苏家毕竟是一大族[00:15:49]
这个当地眉山有两大家族[00:15:51]
就是眉山苏家[00:15:55]
还有一个呢[00:15:56]
就是这个眉山程家[00:15:57]
程氏家族[00:15:59]
这个苏家逐渐败落[00:16:00]
然后苏秦又不在家[00:16:03]
程夫人侍奉公婆[00:16:05]
非常孝顺[00:16:07]
但是家中日子见景啊[00:16:08]
别人就讲了[00:16:10]
那你们成家是很富裕的[00:16:11]
对不对[00:16:14]
哎[00:16:14]
你程家大小姐你随便[00:16:15]
你何必要自己这么苦呢啊[00:16:18]
那程夫人勤俭节约度日啊[00:16:20]
日子过得非常苦[00:16:23]
那何必要这么苦呢[00:16:25]
你给你娘家要点儿来啊[00:16:26]
填补一下[00:16:30]
怎么立刻生活就可以改善了[00:16:31]
程夫人怎么样[00:16:33]
不肯啊[00:16:34]
说我这个啊[00:16:36]
当然可以给娘家要一点来[00:16:38]
但是我要要点来以此度日[00:16:41]
哎[00:16:44]
然后我丈夫知道了会怎么想啊[00:16:44]
他是一个男人[00:16:49]
要撑起这个人生和家庭啊[00:16:50]
然后要靠我去娘家要点东西来度日啊[00:16:53]
我丈夫是一个雄心大志的人[00:16:57]
对吧[00:16:59]
这一定会损伤她的自尊心的[00:17:00]
哎[00:17:03]
你看[00:17:03]
虽然那时候看上去苏洵游手好闲是吧[00:17:04]
别人都认为速行不行[00:17:08]
但这个妻子是很了解这个丈夫的[00:17:10]
但是这么了解[00:17:14]
毕竟苏洵的事实是摆在那儿啊[00:17:15]
也不这个朝家对吧[00:17:18]
也不求上进[00:17:21]
这个陈夫人看在眼里[00:17:23]
急在心里[00:17:26]
但是呢[00:17:28]
他并不说什么[00:17:29]
忍着[00:17:31]
所以你看这个陈夫人啊[00:17:32]
哎[00:17:34]
他也是一个什么啊[00:17:35]
他也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00:17:37]
也是一个职责啊[00:17:39]
他知道要在恰当的时机去引导这个丈夫[00:17:41]
啊[00:17:46]
所以这个时机他就在默默地等待[00:17:47]
同时在艰苦中度日[00:17:51]
然后这个还教育孩子[00:17:53]
所以剧后来苏东坡啊[00:17:56]
写了好多文章回忆他的母亲[00:17:57]
他的母亲也是一个忍者[00:17:59]
跟他爷爷一样有仁爱之心啊[00:18:02]
苏东坡就有一篇文章回忆[00:18:05]
他们家的门前啊啊[00:18:07]
院子里头啊[00:18:10]
鸟雀成群[00:18:11]
好多鸟巢[00:18:13]
为什么呢[00:18:14]
因为陈夫人禁止加人去伤害这些鸟雀[00:18:14]
鸟雀都愿意到他们家来筑巢啊[00:18:18]
所以每天早晨都听到鸟鸣声是美丽的[00:18:22]
自然就是因为陈夫人的爱情[00:18:26]
所以它是一个忍者[00:18:28]
同时呢[00:18:30]
它又是一个译者[00:18:30]
这个陈夫人啊[00:18:32]
安于贫困啊[00:18:35]
不取不义之财啊[00:18:37]
这种品格[00:18:39]
内心的富有[00:18:40]
精神上的操作[00:18:41]
对苏东坡影响那得太大啊[00:18:43]
苏轼兄弟对都受他影响很大[00:18:45]
所以那个有一段时间[00:18:48]
啊[00:18:52]
苏洵不在家的时候外出[00:18:53]
后来又去游历山水[00:18:56]
还有又去参加啊[00:18:57]
到京城参加制科考试的时候[00:18:59]
苏轼和苏辙都是母亲亲自教导[00:19:01]
能叫苏轼和苏辙兄弟[00:19:05]
这两个都是天才儿童[00:19:07]
对不对哈[00:19:08]
所以这个母亲又是一个智者[00:19:09]
这个母亲[00:19:12]
这个妻子啊[00:19:13]
所以是在潜移默化中啊啊改变[00:19:16]
改变着自己的孩子[00:19:20]
改变了自己的丈夫[00:19:21]
所以他一方面也替丈夫担心[00:19:22]
看丈夫的这个现状[00:19:26]
出行的这个现状[00:19:28]
但是呢[00:19:29]
他在等待一个时机[00:19:30]
终于等来了一个时机啊[00:19:32]
就是到27 岁的时候[00:19:36]
苏洵突然有一天对这个陈夫人说说你看这个[00:19:37]
我要是这个时候才在发奋读书啊[00:19:44]
致力于科举考试啊[00:19:48]
然后改变人生[00:19:52]
是不是还来得及[00:19:54]
但是这样一来呢[00:19:57]
家里这个负担就非常重[00:19:58]
因为家业有些衰败了[00:20:01]
对不对[00:20:02]
程夫人一听这个话啊[00:20:03]
就当即表态说[00:20:06]
哈[00:20:08]
你终于有这种上进心啊[00:20:09]
我高兴还来不及呢[00:20:11]
是不是[00:20:13]
你不要说是家里的负担啊[00:20:14]
这些你都不用放在身心上都交给我好了[00:20:17]
你只要专心去努力读书啊[00:20:21]
专心去追求心中的理想[00:20:24]
剩下的事都交给我好[00:20:27]
所以这个苏洵27 始发愤[00:20:30]
那是有着妻子陈夫人的啊[00:20:35]
引导和包容[00:20:39]
啊[00:20:41]
你搁着一般人[00:20:41]
比如说我这时候再放下家业[00:20:43]
家里负担这么重[00:20:45]
我然后努力读书哈[00:20:46]
那个这一般人不是成富人这样的[00:20:48]
就是说啊[00:20:51]
那怎么行啊[00:20:51]
对啊[00:20:53]
那家里头压力这么大[00:20:53]
靠我一个人[00:20:56]
我一妇道[00:20:57]
人家我怎么撑得起来啊[00:20:57]
程夫人就把它撑起来[00:20:59]
然后全力支持自己的丈夫啊[00:21:02]
去完成人生的美丽蜕变[00:21:06]
所以在程夫人的支持下[00:21:08]
哎[00:21:12]
然后这个苏洵27 始发愤啊[00:21:13]
你看苏老泉27 始发愤读书籍不对[00:21:19]
三字经里头才有这样一段话[00:21:22]
A27 始发愤之后[00:21:25]
28 A 生下了苏轼、苏东坡[00:21:27]
嗯[00:21:35]
一本苏氏族谱如何见证了苏洵的始发愤[00:21:36]
闭门苦读十多年的他[00:21:40]
为什么突然将所有文章全部烧毁呢[00:21:42]
唐宋八大家之苏洵第一集[00:21:45]
儿子、丈夫、父亲[00:21:48]
苏洵除了他的父亲和妻子[00:21:55]
还有他这个二哥[00:21:57]
其实对他影响也很大[00:21:58]
他二哥有一次啊[00:22:00]
回老家的时候[00:22:02]
在老家居住的时候[00:22:03]
看这个自己的这个弟弟啊[00:22:04]
啊[00:22:06]
游手好闲啊[00:22:07]
也不读书啊[00:22:08]
然后就引导他[00:22:10]
就给他讲[00:22:12]
说你看我们眉山输家啊[00:22:12]
原来最早肯定是从外地迁来的[00:22:18]
据家中长辈说[00:22:22]
但是你看你走了那么多地方哈[00:22:24]
去游峨眉山[00:22:27]
去游名山[00:22:28]
走遍啊[00:22:29]
名山大川啊[00:22:30]
交了那么多啊神奇人物[00:22:32]
弟弟[00:22:36]
你能不能在这个过程中遍访长辈[00:22:36]
把我们苏家的脉络搞清楚[00:22:39]
嗨[00:22:43]
哥哥[00:22:43]
我很忙啊[00:22:44]
又在朝廷做官[00:22:46]
很少回来[00:22:47]
这个事儿呢[00:22:48]
我觉得只有你啊[00:22:49]
而且你又聪明吧[00:22:51]
然后你心又系[00:22:54]
你有可能把这个事儿理清楚哈[00:22:55]
就是因为苏换的这个要求[00:22:59]
所以这个苏洵[00:23:01]
哎[00:23:03]
在这个过程中[00:23:03]
遍访名山大川的时候要变注意啊[00:23:04]
访求先贤[00:23:08]
访求[00:23:10]
苏家的这个长辈啊[00:23:11]
然后不仅访求这个长辈啊[00:23:13]
然后还要在这个古书里头寻找蛛丝马迹a [00:23:17]
然后就变毒株史[00:23:21]
读史书啊[00:23:24]
然后再往前一直梳理[00:23:25]
再找到他们苏家的主权[00:23:27]
唐代的大诗人苏味道[00:23:29]
然后再往前推啊[00:23:31]
推到先秦[00:23:32]
所以变差左传战国策啊史记[00:23:33]
所以是苏焕的引导[00:23:38]
然后导致苏洵首先是对读史产生强烈的兴趣[00:23:41]
因为她带着一个鲜明的目的去查询苏轼的踪迹[00:23:47]
所以他的第一个成果就是苏氏族谱[00:23:52]
哈[00:23:57]
因为唐末以来[00:23:58]
这个谱牒之学因为战乱几乎断绝[00:23:59]
经过苏洵苏轼族谱的整理过程中[00:24:03]
把他这个谱牒学的这种普利建立起来的[00:24:07]
所以一直影响到整个明清时代啊[00:24:10]
那么苏洵在27 始发愤之后又参加过两次科举考试啊[00:24:15]
一直到37 岁[00:24:24]
又参加过两次[00:24:26]
一次参加进士科考试[00:24:27]
一次参加这个啊制科考试[00:24:29]
但又落网啦[00:24:32]
所以使却里头记载说世泽登科[00:24:34]
后来苏轼、苏辙考中进士[00:24:38]
登科的时候名曰苏明允吗啊苏洵字明允[00:24:41]
说写了首打油诗[00:24:46]
等于是莫道登科易[00:24:48]
老夫如登天[00:24:51]
莫道登科难[00:24:53]
小儿如实际[00:24:56]
说什么科举考试容易[00:24:59]
你看老付[00:25:03]
我考来考去啊[00:25:04]
一辈子都考不上[00:25:07]
是啊[00:25:08]
我比登天还难[00:25:09]
老夫如登天啊[00:25:11]
那你说[00:25:13]
不要说科举[00:25:14]
又难到哪里去啊[00:25:15]
你看我俩儿子如拾草芥一样啊[00:25:17]
轻而易举[00:25:21]
不对[00:25:23]
那是这个苏轼简直就是靠神啊[00:25:24]
要拿第几名就是第几名[00:25:28]
不对啊[00:25:29]
制科考[00:25:31]
后来制科考试啊[00:25:31]
那是全国第一嘛啊[00:25:33]
所以这个苏洵感慨啊[00:25:36]
自己的考运怎么就这么差[00:25:41]
两个儿子你看就这么厉害[00:25:43]
对不对[00:25:45]
所以考到37 岁哈[00:25:46]
你看从27 发奋又考十年[00:25:50]
从18岁到这个37 岁[00:25:53]
整整20年哈[00:25:55]
反复落榜之后[00:25:57]
苏洵怎么样啊[00:25:59]
痛定思痛的下狠心[00:26:01]
怎么样不考啊[00:26:04]
哎[00:26:06]
从此之后苏洵就转变啊[00:26:08]
苏洵就不是在作为一个考生的书生的苏洵出现[00:26:11]
我们一般都知道27 始发愤[00:26:16]
觉得这是人生的转折点[00:26:18]
其实我觉得苏洵更大的转折点是37 [00:26:20]
37 之后[00:26:24]
她就彻底的放弃了科举考试[00:26:25]
读书不是为了考试啊[00:26:28]
为什么读书为人生[00:26:31]
为思想[00:26:34]
读书了他就彻底变成了一个思想家[00:26:35]
所以我就一直讲[00:26:39]
他是八大家中的另一家[00:26:40]
另类的一家[00:26:42]
哪一家啊[00:26:44]
八大家除了苏洵都是中国近视的啊[00:26:45]
当时的知识分子啊[00:26:49]
要文章满天下啊[00:26:52]
名满天下[00:26:54]
通过文章的话[00:26:55]
你要根本不是进士出身[00:26:57]
那男的去了也不可信服[00:26:59]
因为在当时那个时代环境里头[00:27:01]
不服揍嘛[00:27:04]
所以那期大家全是进士出身[00:27:05]
为读书学一个啊[00:27:10]
没有考中进士[00:27:13]
而且因此表现出苏洵的文章[00:27:15]
那请大家哈都施文杰散[00:27:18]
文章不停[00:27:23]
写得好[00:27:23]
诗也写得好[00:27:24]
写得好[00:27:24]
不仅散文写得好运文也写得好[00:27:27]
师傅属于韵文[00:27:30]
苏洵怎么样[00:27:33]
苏洵说老实话[00:27:34]
不擅长诗歌[00:27:36]
不擅长诗赋韵文啊[00:27:37]
他最擅长的就是文章[00:27:39]
散文创作[00:27:41]
所以他的散文充满了力量[00:27:43]
充满了深刻的思想[00:27:45]
所以他是八大家中的思想家a [00:27:48]
另类的思想家[00:27:51]
所以37 岁之后[00:27:53]
苏洵痛定思痛啊[00:27:55]
看到自己写的以前为了应付科举考试写的这些文章[00:27:58]
啊[00:28:03]
突然间觉得这些文章啊[00:28:04]
为写文章而写的文章对不值得一读啊[00:28:07]
痛定思痛[00:28:12]
把这些文章突然全部怎么样[00:28:13]
一把火全烧了[00:28:15]
焚书啊[00:28:17]
是不是啊[00:28:18]
这就不得了了[00:28:20]
焚书焚搞[00:28:22]
这叫什么[00:28:23]
这叫与往日一刀两断哎[00:28:24]
这就是一种决心[00:28:29]
把自己以前写的上千篇文章啊[00:28:30]
全都烧掉[00:28:33]
然后五六年之内不落笔不写[00:28:35]
拼命的读书[00:28:40]
不变经史子集啊[00:28:41]
一直读到心中有啊[00:28:44]
有感而发[00:28:47]
不是矫情的要写文章[00:28:49]
不是为写文章而写文章[00:28:50]
是那种思想啊[00:28:53]
那种情感积淀的满满嗳[00:28:55]
情郁于中而发乎外呢[00:28:58]
当各种深刻的思想已经积淀的非常成熟的时候啊[00:29:01]
要奔涌而出的时候[00:29:07]
五六年后才落笔[00:29:09]
才写完[00:29:11]
开始写文章[00:29:11]
那个时候文章一写[00:29:12]
那叫一个深刻啊[00:29:14]
所以这个时候的缩写就变成了一个什么思想家[00:29:16]
所以我讲他是八大家中的另一家[00:29:20]
他其实是思想家[00:29:22]
放弃了科考的苏洵并没有放弃学业[00:29:33]
他依旧前期读书[00:29:36]
闫学晶时还写了不少好文章[00:29:38]
同时更重要的一件事情是[00:29:41]
此时的苏洵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教育大儿子苏轼与小儿子苏辙上[00:29:43]
众所周知[00:29:49]
苏轼天纵奇才[00:29:50]
后来扬名天下[00:29:52]
成为可敬可爱的一代大文豪[00:29:54]
苏泽少年老成[00:29:57]
后来官至宰相[00:29:59]
成为北宋著名的散文大侠[00:30:00]
那么[00:30:03]
苏洵又是如何将这两个性格迥异、天资不同的儿子都教育成才的呢[00:30:04]
苏轼我们讲过了[00:30:11]
苏洵27 始发愤之后[00:30:13]
第二年就生了苏轼[00:30:15]
苏东坡[00:30:17]
又过了两年半又生了苏辙哈[00:30:18]
然后这个当他37 [00:30:22]
在37 岁之前[00:30:25]
他出去参加科举考试啊[00:30:27]
啊[00:30:30]
或者去游历天下的时候[00:30:30]
苏轼、苏辙都是母亲程夫人叫到37 岁[00:30:32]
他放弃了科举考试的时候[00:30:35]
哎[00:30:37]
然后思想越来越深刻的时候[00:30:39]
也就是苏东坡[00:30:41]
兄弟俩到十三四岁之后[00:30:43]
主要就是苏洵开始教的[00:30:45]
所以这个阶段我觉得对苏轼和苏志泽的成长太关键[00:30:47]
这个青春期的成长啊[00:30:53]
哎[00:30:56]
跟什么人学[00:30:57]
跟什么人读什么书[00:30:59]
这是一件很关键的事情[00:31:01]
你看你子路[00:31:03]
子路原来是什么人便知野人第一次去见孔子的时候[00:31:05]
那个据史记记载[00:31:10]
头上插两根野鸡毛[00:31:11]
腰间别两根野猪牙[00:31:13]
是不是啊[00:31:15]
这一身打扮好像是混黑社会的样子[00:31:16]
是吧[00:31:18]
所以叫卞之野人[00:31:19]
所以我估计他第一次啊[00:31:21]
他不是去拜孔老师为师的[00:31:23]
他是去砸场子的[00:31:25]
听说有个孔老师水平很高[00:31:26]
不服气[00:31:28]
对不对[00:31:29]
所以你看这身打扮[00:31:30]
但是后来拜了孔老师为师之后[00:31:31]
哎[00:31:35]
那个卞之野人的哈[00:31:36]
好冲动[00:31:39]
孔武有力啊[00:31:40]
只知道这个莽撞冲动的指路后来成为什么a 孔门大弟子[00:31:42]
一代先贤的指路不对[00:31:49]
所以在子路拜孔老师为师之前[00:31:52]
子路只是中游而已[00:31:57]
那跟了大思想家[00:31:59]
大教育家[00:32:01]
孔子啊[00:32:02]
为师啊[00:32:04]
然后中油就变成了什么[00:32:06]
就变成了这个指路[00:32:08]
这就是子路成长期最关键遇到什么样的老师[00:32:11]
你说这种例子只是个案对不对[00:32:15]
那同时比如说在东方游子路碰见孔子[00:32:18]
对不对[00:32:21]
西方也是这样[00:32:22]
大概稍迟个五六十年[00:32:24]
西方也有个年轻人啊[00:32:26]
叫阿里斯托勒斯啊[00:32:29]
据说他们家是贵族之后[00:32:31]
而且这个托拉斯啊[00:32:33]
当时也是十七八岁[00:32:35]
是这个古希腊一个很有名的摔跤手拉[00:32:37]
在摔跤界已经闯出很大的名头了[00:32:41]
所以摔跤借给他一个外号叫什么呢[00:32:45]
叫宽[00:32:48]
说他体格魁梧啊[00:32:48]
阿宽啊[00:32:51]
不是黄飞鸿的弟子阿宽[00:32:52]
说这个阿宽有一次经过古希腊的啊[00:32:54]
这个雅典的这个广场[00:32:56]
看到有一个干瘪的小老头在那儿演说[00:32:58]
演说的内容是什么[00:33:01]
有关真理啊[00:33:03]
别人都听不懂[00:33:05]
真理太深奥了[00:33:06]
是不是啊[00:33:07]
即使讲真理[00:33:08]
这个老头也说真理是永远难以靠近[00:33:10]
而他说自己只是真理的接生婆而已啊[00:33:13]
让人多难理解[00:33:16]
所以没多少人听得懂[00:33:17]
但这个阿宽经过的时候[00:33:19]
听了几句[00:33:21]
心中豁然开朗[00:33:22]
所以回去之后做了个重大的决定[00:33:24]
放弃自己摔跤手的生涯[00:33:27]
带这个啊只讲真理但又只能无限靠近真理的小老头儿为师啊[00:33:29]
这个小老头就是著名的苏格拉底啊[00:33:36]
而这个决定对于阿坤来讲哈[00:33:39]
我觉得还不是非常重大[00:33:43]
但对于整个人类文明来讲[00:33:45]
那是极其重大啊啊宽是一一[00:33:47]
他的音译叫做柏拉图[00:33:52]
柏拉图也是年轻的时候碰到苏格拉底[00:33:55]
所以啊[00:33:59]
这个阿宽最后成成为了柏拉图呢[00:34:00]
你看这都是青春期[00:34:03]
这种例子其实很多了啊[00:34:05]
不仅古代有东方西方近代啊[00:34:08]
我再举一个[00:34:11]
那个有个年轻人叫梁卓茹[00:34:12]
对吧[00:34:15]
参加科举考试的时候[00:34:15]
开始参加乡试[00:34:17]
举人中举[00:34:18]
主考官喜欢得不得了[00:34:21]
当时梁卓如17 岁啊[00:34:23]
然后这个主考官啊[00:34:26]
一个叫李端芬[00:34:28]
一个叫王人看[00:34:29]
李端芬要把自己最小的妹妹嫁给他[00:34:30]
王人看要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啊[00:34:33]
李端芬市政主考官王人看是富足烤干[00:34:37]
后来在李端芬赢了李丹[00:34:40]
先把自己最小的妹妹嫁给他[00:34:43]
都看好他将来肯定连中三元[00:34:45]
将来至少是状元[00:34:47]
对不对[00:34:49]
但是[00:34:50]
这个[00:34:52]
梁卓如准备[00:34:52]
第二年会试的时候[00:34:54]
过年的时候被一个叫陈千秋的同学拉到广东南海[00:34:57]
嗨[00:35:02]
去听一个叫康有为的老师上课[00:35:02]
听完几堂课之后[00:35:05]
梁卓茹同学啊[00:35:06]
下了一个重大的决定[00:35:09]
放弃科举考试呗[00:35:10]
康南海为师[00:35:12]
对吧[00:35:14]
这个决定啊[00:35:15]
促使了中国近代史上一对师生的出现[00:35:16]
叫康梁[00:35:20]
是这个梁卓如[00:35:21]
就是后来的国学大师梁启超[00:35:23]
所以这种例子你就可以看出[00:35:27]
读书啊[00:35:28]
在什么年龄跟什么人是很重要的一件事[00:35:30]
尤其是青春期这段时间[00:35:33]
所以我一直个人认为[00:35:36]
苏轼、苏辙兄弟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跟着自己的父亲[00:35:38]
而自己的父亲又恰好蜕变成了一个思想家啊[00:35:44]
尤其是在苏轼、苏辙青春期的这段时间里[00:35:49]
亲自教导[00:35:53]
苏轼、苏辙对于这两个兄弟后来成为一代人杰[00:35:55]
那是有着关键的[00:35:59]
启蒙作用的啊[00:36:02]
关键的影响作用的[00:36:04]
所以这个苏洵啊[00:36:06]
对两个儿子的教育很严格啊[00:36:08]
督促孩子读书[00:36:12]
以至于苏东坡到晚年的时候[00:36:14]
他写过一首诗[00:36:16]
赋诗检责惊走书[00:36:18]
做起犹如挂钩鱼[00:36:20]
那肯定小时候他爹经常啊逼着他读书背书[00:36:24]
做梦的时候[00:36:29]
突然梦到自己年轻的时候[00:36:30]
他爹比他读书背书的场景[00:36:32]
突然惊起做起[00:36:35]
犹如挂钩鱼啊[00:36:37]
可见那个青少年的时候[00:36:39]
他跟着父亲呢啊读书的场景在他的心中烙下多么深刻的烙印[00:36:41]
但是除了这种严格之外[00:36:49]
我觉得苏洵最大的特点是和这个两个孩子进行读书、写文章过程中的探讨[00:36:51]
思想的探讨和分享[00:37:00]
这一点很重要[00:37:03]
举个例子[00:37:04]
苏洵有一篇文章叫管仲论[00:37:06]
我们可以看到苏洵这个思想的深刻[00:37:08]
这是讲管仲临死的时候[00:37:11]
齐桓公啊[00:37:13]
问他谁来可以接班[00:37:15]
这个时候馆中有一段遗言[00:37:16]
反复这个提醒[00:37:19]
齐桓公要提防三个人[00:37:23]
哪三个人呢[00:37:25]
就是说三只竖刁、易牙和开发[00:37:26]
三大奸佞之臣[00:37:30]
后来齐桓公就是被这三个人所迷惑[00:37:32]
所欺骗啊[00:37:36]
然后最后被这三个人关在宫中无人问津[00:37:38]
齐桓公啊[00:37:43]
春秋五霸之首啊[00:37:43]
当年这个风云人物啊[00:37:45]
最后居然是被饿死宫中[00:37:49]
饿死之后也没人管他啊[00:37:51]
一直过了67 天[00:37:53]
连身上都长蛆了[00:37:56]
才被人发现[00:37:59]
所以这个应验了管仲的这个话[00:38:00]
后人都说管仲有先见之明[00:38:03]
但是苏洵怎么说[00:38:05]
不然天下起草三子之徒哉[00:38:07]
虽威公幸而听仲诛此三人[00:38:10]
而其愚者纵能悉数而去之也[00:38:13]
呜呼[00:38:17]
仲可谓不知本矣[00:38:18]
苏芩说[00:38:21]
这三个人其实不足为道[00:38:23]
你看世间少竖刁、易牙开方这类的小人吗[00:38:25]
即使没有树雕[00:38:31]
也有横雕的[00:38:32]
对吧[00:38:33]
即使没有抑扬[00:38:34]
还有一嘴呢啊[00:38:35]
即使没有开方[00:38:37]
还有这个哈[00:38:38]
开立方、开平方[00:38:39]
是不是一定有这一类的小人儿管中你作为[00:38:41]
啊[00:38:47]
大智大贤之人[00:38:48]
整个齐国的柱石[00:38:49]
你到临终的时候[00:38:52]
是要为齐桓公推荐一个像你那样的人吧[00:38:54]
要找一个像你那样可以支撑大业的人[00:39:01]
而不是让齐桓公去提防那几个小人[00:39:05]
小人永远有提防不完的啊[00:39:11]
最重要的是你要找一个你的接班人[00:39:15]
有你这样的人[00:39:18]
小人自然不会得逞[00:39:19]
所以这就是思想家[00:39:21]
思想家的眼光深刻[00:39:23]
所以苏洵写这种文章的时候[00:39:26]
同时都会让儿子[00:39:28]
两个儿子一起来分享[00:39:30]
一起来探讨[00:39:32]
所以苏轼、苏辙也以思想逻辑严密[00:39:33]
思想深刻而建成[00:39:38]
都是因为两个人在青春期的成长过程中啊[00:39:40]
有这样一个思想家的父亲的引导[00:39:44]
但是[00:39:49]
作为一个思想家的父亲啊[00:39:51]
虽然自己思想很深刻[00:39:54]
虽然也培养出两个优秀的儿子[00:39:56]
可是长治明善无人识啊啊[00:39:59]
如果一辈子都埋没于四川眉山啊[00:40:03]
当时算是偏远之境[00:40:08]
对不对[00:40:10]
那也苏洵也不可能最后名利啊[00:40:11]
这个吧[00:40:15]
大家即使他两个儿子中江啊[00:40:15]
要一鸣天下[00:40:19]
苏洵也未必能够能像两个儿子一样名列八大家[00:40:21]
所以苏洵在等[00:40:26]
在完成了人生华美的蜕变之后再等等什么[00:40:28]
等她的伯乐出现[00:40:32]
那么他的伯乐是谁呢[00:40:35]
我们且听下回分析对了[00:4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