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发
  • 反馈

《《百家讲坛》 20150808 唐宋八大家·柳宗元 2 高山流水遇知音》歌词


歌曲: 《百家讲坛》 20150808 唐宋八大家·柳宗元 2 高山流水遇知音

所属专辑:百家讲坛(2013-2016)

歌手: 百家讲坛

时长: 40:19

播放 下载lrc歌词 下载纯文本歌词

《百家讲坛》 20150808 唐宋八大家·柳宗元 2 高山流水遇知音

本字幕由天琴实验室独家AI技术生成[00:00:00]

远在贬谪之地的柳宗元写出千古名篇永州八记的创作源泉究竟是什么[00:00:05]

他的心路历程经历了怎样的跌宕起伏[00:00:12]

唐宋八大峡之高山流水遇知音[00:00:15]

[00:00:29]

永贞元年[00:00:36]

即公元805 年33 岁的柳宗元来到永州[00:00:37]

开始了长达十年的贬谪生活[00:00:42]

从志得意满的政治新星[00:00:45]

到墙倒众人推的代罪之身[00:00:47]

柳宗元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苦难[00:00:50]

躯体的病痛、精神的折磨[00:00:54]

时时困扰着这个曾经怀揣政治理想的年轻人[00:00:56]

然而[00:01:01]

就在这样苦难的环境中[00:01:02]

柳宗元写出了永州八记这样震古烁今的千古名篇[00:01:05]

开创了中国山水游记的崭新风格[00:01:10]

那么[00:01:14]

柳宗元书写永州八记的创作源泉究竟是什么[00:01:14]

他的心路历程又经历了怎样的跌宕起伏[00:01:19]

百家讲坛栏目邀请山东大学李玉华副教授为您继续精彩讲述系列节目唐宋八大家[00:01:25]

上古柳宗元第二季高山流水遇知音[00:01:33]

观众朋友大家好[00:01:40]

今天我们继续来介绍柳宗元[00:01:42]

唐诗是中国人的启蒙读物[00:01:46]

很多人在上小学以前就会背诵一首诗[00:01:50]

那就是千山鸟飞绝[00:01:55]

万径人踪灭[00:01:59]

孤舟蓑笠翁[00:02:00]

独钓寒江雪[00:02:02]

正是柳宗元写的江雪[00:02:04]

这一首诗[00:02:09]

它描绘的是茫茫的天地间[00:02:10]

全部都是大雪覆盖[00:02:14]

鸟儿看不见踪迹[00:02:16]

山间的道路也全部都被雪覆盖了[00:02:18]

只有寒江之上一叶孤舟中[00:02:23]

一个穿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翁在独自垂钓[00:02:27]

那这首诗大家有什么感觉[00:02:35]

是不是觉得这种莽莽苍苍的天地之间[00:02:39]

无限的无限的凄凉[00:02:43]

无限的孤独[00:02:46]

这种心情正是柳宗元被贬谪到永州时候的心情[00:02:47]

咱们在第一集已经介绍过[00:02:55]

当时[00:02:58]

柳宗元的母亲跟随他来到了永州[00:02:58]

但是他的母亲很快就去世了[00:03:03]

在永州的十年[00:03:06]

柳宗元可以说是无父无母[00:03:08]

无妻无子[00:03:12]

他本来像展翅高飞的雄鹰[00:03:14]

正趁着长风飞翔[00:03:18]

忽然被哪儿来的怪风把他的羽翼一下子给崔哲[00:03:21]

让他从平步青云的幸运儿啪地堕入了泥潭[00:03:26]

变成了4000里外的最求[00:03:31]

这个心情[00:03:35]

这种处境[00:03:37]

就像他自己在给友人的书信当中所说的那样[00:03:38]

立身一败[00:03:44]

万事瓦裂[00:03:46]

身残家破[00:03:48]

围是大陆[00:03:50]

这个路就是耻辱、屈辱的意思[00:03:52]

而且[00:03:58]

柳宗元在永州还经常遭受天灾[00:03:58]

在五年之间[00:04:03]

他居然遭受了四次大火灾[00:04:05]

大火起来的时候[00:04:08]

什么都来不及拿[00:04:09]

只能光着脚丫子往外跑[00:04:11]

然后什么衣物啊[00:04:13]

书籍啊[00:04:15]

全都变成了大伙皆灰[00:04:15]

而且受到惊吓[00:04:18]

柳宗元整天都说不出话来[00:04:20]

在这样的情形之下[00:04:23]

纵有满腹的才华[00:04:27]

往哪里去施展呢[00:04:29]

柳宗元只有唯一一个宣泄的途径[00:04:31]

那就是拿起笔来写文章[00:04:35]

柳宗元的一生流传到今天的作品大约有600多篇[00:04:39]

其中将近500篇都写于永州17 [00:04:46]

文章成为柳宗元休憩心灵的场所儿[00:04:51]

她本人的性格也有早年的急躁勇猛[00:04:56]

慢慢地程前为内敛深刻[00:05:01]

在写于永州期间的将近500篇文章当中[00:05:06]

最著名的是一组文章[00:05:11]

被后人称作永州八记[00:05:14]

也就是八篇山水游记[00:05:17]

永州八记记载了柳宗元所发现的永州的山水美景[00:05:21]

山水和文字结缘[00:05:28]

其实早就开始了[00:05:31]

在南北朝时期[00:05:34]

能够欣赏山水之美被认为是风雅之举[00:05:36]

总体来讲[00:05:41]

在唐代柳宗元之前[00:05:43]

写山水的文章并不多[00:05:46]

写的也并不是那么好[00:05:49]

正是在柳宗元的笔下[00:05:51]

它为山水游记确立了体力[00:05:54]

后代凡是在写山水游记的人[00:05:58]

多多少少都会受到柳宗元的影响[00:06:01]

那么我们就来具体看一看这永州八记[00:06:05]

柳宗元从哪几个方面为山水游记确立了这个体力[00:06:09]

第一个方面可以概括为把情感寄托在山水当中[00:06:16]

柳宗元是永州山水的知音[00:06:24]

在她之前[00:06:27]

没有人写过永州的山水[00:06:29]

同样[00:06:32]

永州山水也是柳宗元的知音[00:06:33]

他们激发了柳宗元的性情和才情[00:06:37]

激发了他的才华[00:06:41]

使得他写下了一篇又一篇优美的游记[00:06:43]

从元和四年的深秋开始[00:06:48]

柳宗元连续写作了四篇文章[00:06:52]

也就是四篇游记[00:06:56]

这四篇游记呢[00:06:58]

时间上具有连续性[00:07:00]

内容上也具有连续性[00:07:02]

我们从他们的标题就能看出来[00:07:05]

始得西山宴游记[00:07:09]

钴姆潭记、钴姆潭西小丘记[00:07:12]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00:07:16]

在这些文章当中[00:07:22]

或者说在柳宗元写于永州的所有的游记文章当中[00:07:25]

始得西山宴游记格外具有关键意义[00:07:31]

柳宗元刚来到永州的时候[00:07:36]

永贞革新失败的阴影笼罩着他[00:07:40]

可以说他现在的心情是灰暗的[00:07:44]

失望、彷徨甚至于绝望纠缠着他[00:07:48]

与此同时呢[00:07:54]

也不能说是就绝望了[00:07:56]

她还抱着一种很强烈的希望[00:07:58]

他有点儿不相信自己会永远在这个偏僻的地方呆下去[00:08:01]

他盼望着能够尽快的得到朝廷的征召[00:08:06]

所以就几乎每天就在这种复杂的情绪当中[00:08:11]

过着日子[00:08:16]

这种苦闷可以说是非常强烈[00:08:18]

那不能总是这么苦闷下去啊[00:08:22]

他的永州司马又是一个无所事事的闲差[00:08:25]

那整天在自己住的地方呆着[00:08:29]

好人也会闷出病来[00:08:32]

为了排遣这种浓重的愁绪和苦闷[00:08:35]

他就每天和一些同伴出门游山玩水[00:08:39]

这就像他自己在始得西山宴游记开篇所讲述的那个情形[00:08:44]

日与其徒[00:08:52]

上高山[00:08:53]

入深林[00:08:54]

穷回溪[00:08:55]

幽泉怪石[00:08:56]

无远不到[00:08:58]

每天就用这种体力上的消耗来分散注意力[00:09:00]

好让自己不那么苦恼[00:09:05]

不那么苦闷[00:09:07]

从元和元年贬谪到永州[00:09:09]

一直到元和四年[00:09:13]

柳宗元的生活方式就是这样的[00:09:15]

几乎整天去出门游游逛逛[00:09:19]

这样的日子不说是醉生梦死[00:09:22]

也可以说是浑浑噩噩[00:09:26]

对于他来讲[00:09:29]

永州就像一潭水[00:09:31]

而在这四年当中[00:09:33]

柳宗元就是飘在水平上[00:09:35]

他还是抱着那种异乡人的心态[00:09:38]

是啊[00:09:42]

我在这个地方不会待长久的[00:09:42]

我只是暂时的来排遣一下[00:09:44]

就是这种心态而已[00:09:47]

可是一天又一天[00:09:49]

一年又一年[00:09:51]

整整四年过去了[00:09:53]

柳宗元没有得到任何朝廷征召的消息[00:09:56]

他寄给京城里的亲朋故旧的求援信也都没有任何实质的回音[00:10:01]

在这种情况下[00:10:08]

可以说柳宗元终于灰心了[00:10:10]

他认可了命运的安排[00:10:14]

开始把他的眼光沉下来[00:10:17]

真正的看看自己所处的是一个什么环境[00:10:20]

因为他已经默认了[00:10:25]

我真的要在这儿呆很久很久[00:10:27]

所以我要好好的看看我在一个什么样的地方[00:10:30]

抱着这种心态[00:10:35]

他看待永州的眼光开始变化了[00:10:37]

变得认真起来[00:10:41]

亲切起来[00:10:42]

而当他认真地开始审视周边的环境的时候[00:10:45]

他也不再像前四年那样[00:10:50]

每天就把心思纠缠在我要在这呆多久啊[00:10:53]

我什么时候回去呀[00:10:57]

为什么会这样种种的烦恼上[00:10:59]

所以他的心境也变得开始有点超脱[00:11:01]

就是在这种心态之下[00:11:05]

他第一次发现了西山的奇特之处[00:11:08]

在始得西山宴游记当中[00:11:12]

它就完整地记述了这个过程[00:11:15]

来到永州是什么情况[00:11:19]

怎么发现了西山[00:11:22]

这就像他自己在文中所说的[00:11:24]

一开始就是事事而行[00:11:27]

漫漫而游[00:11:29]

浑浑噩噩的到处来[00:11:30]

走一走[00:11:32]

逛一逛[00:11:32]

但是在元和四年的9月28日[00:11:33]

这个日子他在文章当中记载的非常清晰[00:11:37]

可见这个日子对于柳宗元具有一个非凡的意义[00:11:42]

就在这一天[00:11:46]

他坐在法华寺的烯烃[00:11:48]

往那边观看[00:11:52]

然后忽然感觉西山怎么如此的奇特呢[00:11:53]

于是他决定去登上西山去游览一下[00:11:58]

他带领着仆人度过香水[00:12:03]

然后开始攀登西山[00:12:06]

一路披荆斩棘[00:12:08]

最后登到了山顶[00:12:10]

这个时候[00:12:13]

纵目四望[00:12:14]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00:12:16]

不予赔嵝为类[00:12:19]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00:12:21]

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00:12:25]

就是感觉到西山非常的高大[00:12:31]

特立独行[00:12:35]

在天地之间不和那些平常的小土堆为伍[00:12:36]

而且呢[00:12:42]

西山非常的悠远[00:12:43]

和天地之间的这种好奇[00:12:45]

相伴[00:12:48]

同时西山这个气势又非常的浩瀚[00:12:50]

好像在和造物主宰和他在同行[00:12:55]

在同游[00:13:00]

登上西山给柳宗元带来的感觉就是这种混号的浑然的[00:13:02]

茫茫于天地之间[00:13:08]

浩瀚无涯的感觉[00:13:09]

这就是它的这个心境上的超脱[00:13:11]

这次游西山给柳宗元带来了全新的感受[00:13:14]

也使得他发现了自己一个全新的心态[00:13:19]

所以他才把这个日子记得那么准确[00:13:24]

那么清晰[00:13:27]

柳宗元坐在西山之上[00:13:29]

斟满酒杯[00:13:31]

自斟自饮[00:13:33]

醺醺[00:13:34]

然而最他不舍得回去[00:13:35]

哪怕这个时候[00:13:38]

天都已经开始黑了[00:13:39]

当然暮色自远而至[00:13:43]

至无所见[00:13:46]

而犹不欲归新宁形式[00:13:48]

与万化冥合[00:13:51]

然后知吾向之位[00:13:56]

始游[00:13:59]

游于是乎始[00:13:59]

故为之文以至[00:14:01]

他就说这个暮色四合从四方慢慢地拢过来[00:14:05]

天色越来越暗到无所见[00:14:10]

伸手不见五指[00:14:13]

他仍然不舍得回去[00:14:15]

那么她沉浸在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当中了呢[00:14:17]

这就是他的那种超然之感[00:14:21]

超越只敢在西山之上[00:14:24]

他体会到了以往四年的游山玩水都是虚假的[00:14:27]

都是像我们刚才讲的[00:14:32]

是服务在皮儿上的[00:14:34]

就从这一刻开始[00:14:36]

他才真正认识到了永州山水[00:14:39]

开始让自己的情感和眼前的山水进行一个陌陌的情感的交流[00:14:43]

所以他才说[00:14:49]

从现在开始[00:14:51]

我才真正的是游赏山水[00:14:52]

所以这篇文章的标题才叫始得西山宴游记[00:14:56]

就是为了纪念这个初始意义[00:15:02]

发现山水之美的初始意义[00:15:05]

他才写了这篇文章后带有一些好事者[00:15:09]

所谓的好事者就是爱热闹[00:15:14]

爱找事儿[00:15:17]

爱凑热闹[00:15:18]

这些人呢[00:15:20]

他就来也来到永州[00:15:21]

他们想要看一看柳宗元笔下的山水到底有多美[00:15:24]

结果很多人就大失所望[00:15:29]

觉得不过尔[00:15:32]

柳宗元为什么写的那么好[00:15:33]

我眼前看的怎么不一样呢[00:15:36]

这个情形就像咱们前面已经讲过的[00:15:40]

柳宗元对于山水也是有一个发现过程的[00:15:44]

它底下的山水并不是我们世俗之人眼中的山水[00:15:49]

而是呢柳宗元自己的一个心境的投射[00:15:56]

我现在宁静了[00:16:00]

那么我看到的山水也是宁静的[00:16:02]

我现在心情是冷清的[00:16:06]

冷落的[00:16:09]

我看到的山水也是冷清的[00:16:10]

冷落的[00:16:12]

自然山水在柳宗元的底下[00:16:13]

不是无形无时没有情感的山水[00:16:17]

而是深深地浸透了柳宗元的感情[00:16:21]

并且呢[00:16:25]

感染上了柳宗元的色彩[00:16:26]

那么换句话说[00:16:29]

如果你不能体会柳宗元的心情[00:16:30]

那你也感受不到他笔下的永州山水的这种美感[00:16:34]

从这个角度来讲[00:16:39]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确立的第一个体力[00:16:41]

就是把情感寄托于山水之中[00:16:45]

永州八记作为柳宗元的代表作[00:16:54]

饱含了作者的感情[00:16:58]

同时在描写景物方面也成为了山水游记的典范[00:17:00]

在永州八记中[00:17:04]

山水、草木、愚识[00:17:06]

无不精彩绝伦[00:17:10]

无不引人入胜[00:17:12]

无不浸透着作者的深情[00:17:14]

文笔清新秀丽[00:17:16]

描绘细致逼真[00:17:18]

充满了诗情画意[00:17:20]

使人如临其境[00:17:22]

深受感染[00:17:24]

那么[00:17:25]

柳宗元是如何将生花妙笔运用在刻划景物上的呢[00:17:25]

那么柳宗元的山水游记[00:17:32]

它还有其他的开创之功[00:17:35]

这个第二点我们就要讲到[00:17:38]

是他的写景状物[00:17:40]

细腻传神[00:17:42]

这个特点呢[00:17:45]

就是说柳宗元很能抓住山水的特点[00:17:46]

然后对他们的描写非常的细致[00:17:52]

无论是形状还是其内在的神韵都传达的相当的到位[00:17:55]

柳宗元的永州八记是八篇文章[00:18:02]

前四篇咱们已经介绍过了[00:18:06]

它有一个内在的一贯性[00:18:09]

从西山开始[00:18:12]

柳宗元又接连发现了贾母弹、古姆潭西边的小丘、小丘西边的小石潭啊等等这一串的风景[00:18:14]

沿着他的足迹[00:18:24]

他也写下了这些文章[00:18:25]

艺术家说过[00:18:27]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00:18:29]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00:18:31]

柳宗元就是有一双能够发现美的眼睛[00:18:33]

下面我们就通过三个例子来说明[00:18:38]

第一个例子就是小秋的石头[00:18:41]

柳宗元从贾母弹往西走[00:18:45]

发现了一座小丘[00:18:48]

这个小丘上的石头非常的奇特[00:18:51]

其实只突怒眼睑[00:18:55]

负土而出[00:18:58]

争为奇状者[00:19:00]

殆不可数[00:19:02]

其钦然相累而下者[00:19:04]

若牛马之印于西岐[00:19:07]

冲然角列而上者[00:19:10]

若熊罴之登于山[00:19:13]

这个意思就是说[00:19:16]

这个小丘上的石头有的高高耸起[00:19:17]

有的倒伏在地上[00:19:20]

奇形怪状[00:19:22]

有的像什么呢[00:19:24]

是八大石头互相的压着[00:19:26]

一层一层的往下走[00:19:27]

像牛和马排着队到溪边去喝水[00:19:29]

还有的石头呢[00:19:34]

往上冲[00:19:35]

就像这个动物的脚[00:19:36]

这么排着[00:19:38]

很有气势[00:19:39]

像猛兽[00:19:40]

就是熊和皮在登山[00:19:41]

石头本来是毫无生命的[00:19:45]

但是在柳宗元的笔下[00:19:48]

是不是感觉到栩栩如生[00:19:50]

如在目前都像有生命的动物一样[00:19:53]

柳宗元发现了这个小秋[00:19:57]

他又带领的同伴们一起动手[00:20:00]

把那些比较杂乱的呃[00:20:03]

[00:20:05]

什么乱竹等等都砍伐掉[00:20:05]

好好的给他修饬了一番[00:20:08]

于是在这个小丘之上[00:20:10]

美好的树木[00:20:12]

美好的竹子[00:20:14]

美好的石头都呈现了出来[00:20:15]

这个时候在看小邱这个风景更加让人心旷神怡[00:20:18]

站在小丘之上[00:20:24]

看高天上飘来飘去的云[00:20:26]

然后树丛当中的鸟兽[00:20:29]

还有匆匆流淌的小溪[00:20:31]

都好像在争先恐后地呈现自己的美[00:20:34]

争奇斗巧来请人来欣赏啊[00:20:37]

来欣赏啊[00:20:40]

那这个时候柳宗元又有什么样的感受呢[00:20:42]

枕席而卧[00:20:47]

则轻灵之状与目谋[00:20:49]

营营之声于耳谋[00:20:52]

悠然而虚者与神谋[00:20:54]

渊然而静者与心谋[00:20:57]

如果说他刚才描写那些大石头[00:21:01]

还都是在写石头的形状[00:21:05]

那么他在写这个感受[00:21:09]

就是在写景物的神韵[00:21:11]

在小丘之上铺开席子[00:21:16]

然后人呢[00:21:18]

握在席子上[00:21:19]

眼睛看到的是轻灵之状[00:21:21]

非常清凉非常清新的景象[00:21:25]

耳朵听到的是莹莹之声[00:21:28]

这盈盈之声可能是流水的匆匆流淌[00:21:32]

也可能是鸟名是吧[00:21:35]

总之非常悦耳[00:21:37]

悠然而去[00:21:40]

整个人的这种心神非常的悠远[00:21:42]

非常的近[00:21:46]

可以飘得很远[00:21:47]

又同时又什么都不想[00:21:49]

整个的心思非常的沉[00:21:51]

也是非常的近[00:21:54]

那我们就不必再去探究柳宗元这几句话到底讲了什么景物[00:21:56]

它抓住的是这个景物的神韵和精髓[00:22:02]

前面我去讲形状[00:22:08]

一笔一笔的给你把形状描出来[00:22:10]

给你打了好多比方[00:22:13]

让你想象到石头什么样[00:22:14]

现在我再告诉你我对这个地方山水he 景物的感受[00:22:17]

悠然哪[00:22:23]

渊然那[00:22:24]

沉静啊等等[00:22:25]

这样一来[00:22:27]

我们对小秋的景物的认识是不是就更加深化了[00:22:28]

关于他写景状物能够细腻传神[00:22:32]

我们再举第二个例子[00:22:36]

就是小石潭的鱼[00:22:38]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这篇文章曾经被选入中学课本[00:22:42]

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00:22:48]

柳宗元发现小石潭是先闻其声[00:22:52]

未见其形[00:22:56]

隔着竹虫[00:22:58]

他就听到了流水的声音[00:23:00]

然后感觉非常的美妙[00:23:02]

于是就和同伴们一起砍伐竹子[00:23:04]

找出一条小道来[00:23:08]

然后才来到小石潭边[00:23:10]

这个开头非常客观[00:23:13]

不动声色[00:23:16]

但实际上在暗示小石潭是孤独的[00:23:17]

隐藏在竹丛和树林当中[00:23:22]

以前从来没有人发现过他[00:23:26]

小石潭记当中最经典的描写就是对水中游鱼的描写[00:23:30]

潭中鱼可百许头[00:23:37]

皆若空游无所依[00:23:40]

日光下[00:23:42]

澈影布石上[00:23:43]

怡然不动处而远视往来翕[00:23:46]

忽似与游者相乐[00:23:50]

小石潭的水极其的清澈[00:23:54]

鱼儿又非常的多[00:23:57]

然后鱼在清澈的水当中游动[00:23:59]

就好像在空气当中一样[00:24:03]

水透明的就像不存在[00:24:06]

阳光照在清澈的潭水上[00:24:09]

能够一直照彻到潭底[00:24:12]

然后鱼儿的影子就[00:24:15]

分布在了潭底上[00:24:18]

这个鱼儿的神态也非常的活泼[00:24:19]

甚至于连呆立不动的鱼[00:24:22]

柳宗元都形容为依然不动[00:24:24]

非常快乐[00:24:28]

非常轻松的不动[00:24:29]

于哪有表情呢[00:24:31]

但是在柳宗元看来[00:24:33]

鱼儿的每一个举动[00:24:34]

每一个神态都是那么活泼[00:24:36]

那么可爱[00:24:39]

我曾经见过最清澈的水是泉水[00:24:40]

也就是济南的泉水[00:24:44]

我特别喜欢济南的五龙潭[00:24:46]

以前经常在五龙潭边去看泉水当中的[00:24:49]

由于每次到潭边看到鱼儿们来回游动[00:24:53]

小石潭记当中的描写[00:24:58]

比如说皆若空游无所依[00:25:01]

或者是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什么等等等等[00:25:03]

就立刻的浮现在我的这个脑海当中[00:25:07]

我不是鱼[00:25:11]

但是我也知道鱼之乐[00:25:12]

我不是柳宗元[00:25:14]

但是我在泉水边关于的时候[00:25:16]

仿佛也体会到了柳宗元看着权倾娱乐的那种心情[00:25:19]

柳宗元不仅能写出鱼儿的情态[00:25:26]

他还能写出小石潭的情感[00:25:30]

四面竹树环合[00:25:34]

寂寥无人[00:25:36]

起神寒骨[00:25:38]

悄怆幽邃[00:25:40]

小石潭周围是竹子[00:25:42]

是树[00:25:45]

从小石潭本身是大石头铺底[00:25:45]

上面有水[00:25:49]

全都是没有生命的[00:25:51]

不是生物[00:25:53]

他哪里来的这种情感呢[00:25:54]

所以说柳宗元不是在客观的描写风景[00:25:57]

他是在描写自己眼睛看到的风景[00:26:02]

这种寒意浸骨[00:26:06]

这种孤独[00:26:08]

这种幽静[00:26:09]

都是他坐在潭边的时候油然而生的[00:26:11]

跟眼前的小石潭所产生的情感交流[00:26:14]

在这几句描写当中[00:26:19]

我们分明感觉到了小石潭的悲伤和孤独[00:26:21]

这既可以说是作者心境的投射[00:26:26]

也可以说是作者善于写景状物[00:26:30]

抓住了小石潭的神韵[00:26:35]

我们下面再举第三个例子[00:26:38]

就是袁家he 的锋[00:26:41]

前面讲小丘上的石头是静止的[00:26:43]

没有生命的[00:26:48]

柳宗元把他们描写成有生命的动感的动物[00:26:50]

第二个例子[00:26:56]

我们举了小石潭的鱼[00:26:57]

小石潭的鱼是有生命的[00:26:59]

是动感的[00:27:01]

然后在柳宗元的笔下格外的活泼[00:27:03]

格外的有情致[00:27:07]

那么对于自然界当中没有生命同时又富有动感的事物[00:27:09]

比如说风[00:27:16]

柳宗元会怎么描写呢[00:27:18]

这就是他在袁家he g 当中所写到的[00:27:20]

袁家he 也是永州的一处山水[00:27:24]

当地人把它命名为袁家he [00:27:28]

柳宗元呢[00:27:31]

格外的记载了袁家he 此处的风[00:27:33]

就像他在文中这样描写[00:27:37]

美丰自四山而下[00:27:41]

振动大木岩冉种草[00:27:44]

分红骇绿[00:27:47]

永博香气[00:27:48]

冲涛旋濑[00:27:52]

退贮溪谷[00:27:53]

瑶杨威蕊[00:27:55]

与时推移[00:27:56]

其大都如此[00:27:58]

余无以穷其状[00:28:00]

他就说这个袁家he 的风[00:28:03]

风从四面来[00:28:05]

摇动草木[00:28:07]

使这个花草的香气更加浓郁了[00:28:08]

充当着波涛[00:28:11]

使水面上旋起了这种漩涡[00:28:13]

就种种的形状[00:28:16]

摇动树[00:28:17]

树会发出声音[00:28:18]

吹过草[00:28:21]

柔软的草[00:28:22]

绘的符[00:28:23]

各种形态[00:28:24]

各种声音[00:28:25]

柳宗元说[00:28:27]

我简直就是描述不出来了[00:28:28]

我的词都穷了[00:28:30]

虽然他自己在谦虚的说[00:28:33]

我的词都穷了[00:28:35]

但是我们看这一段的描写[00:28:37]

作者连用了四字句[00:28:40]

而且呢又连用了动词[00:28:42]

比如说震动[00:28:45]

颜染[00:28:46]

还有相冲璇退驻辽阳等等等等[00:28:47]

可以说是对风的描写[00:28:52]

有形有色[00:28:54]

而且呢[00:28:56]

动词的连用又使得这一个段落格外的具有动态感[00:28:56]

好像这个风的这个洞是就呈现在纸面上[00:29:02]

让我们能够跟着来体会到是何等样的吧[00:29:06]

让人骇人眼目[00:29:11]

然后姚洋草木的这样的一种情形[00:29:12]

这种描写可以说是让人目不暇接[00:29:16]

同时又音韵铿锵[00:29:19]

让原本没有形体[00:29:21]

没有形制的风变得有声有色[00:29:24]

具体可感[00:29:28]

那之举这三条例子[00:29:29]

我们就已经可以很清晰地体会到柳宗元写景状物细腻传神的手法是如何的高妙[00:29:32]

永州八记继承了郦道元水经注描写山水的传统[00:29:47]

又在题材上、写法上进行了很大的拓展[00:29:52]

成为中国游记文学的奠基作品[00:29:56]

对后世散文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00:29:59]

而这种开创性的贡献[00:30:03]

最重要的表现就是刘宗元借山水反思人生、反思生命[00:30:05]

不再是对山水形态的简单描摹[00:30:12]

而是在丝丝入扣的描写中融入了一种深邃浓重的思索[00:30:15]

那么[00:30:21]

柳宗元开创的这种山水游记范式带给后世的最大启发究竟是什么呢[00:30:21]

除了前面提到的这两点[00:30:29]

把情感寄托在山水当中[00:30:33]

写景状物细腻传神[00:30:36]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还有一个开创之功[00:30:38]

那就是他在游记当中传达[00:30:43]

哲思河里去柳宗元山水游记当中的哲思和离去[00:30:47]

主要包含的是对人生的反思[00:30:54]

对命运的思考[00:30:58]

我们先说他对人生命运的这种思考[00:31:00]

柳宗元山水游记当中记载的这些山水都是无名的[00:31:04]

没有前人来发现他们[00:31:11]

更没有为他们做出这样的文章来记载[00:31:14]

来描述[00:31:17]

比如说西山[00:31:19]

比如说小石潭[00:31:21]

比如说姑母潭边的房舍[00:31:23]

比如说姑母潭边的小丘[00:31:26]

要么无人赏识[00:31:29]

要么被低价抛售[00:31:30]

柳宗元为他们感到惋惜[00:31:32]

这么美的风景[00:31:35]

就没有人来赏识[00:31:37]

就没有人来觉得他们可贵吗[00:31:38]

如果这个小邱[00:31:41]

这小石潭能够处在长安、洛阳这样的大都市[00:31:43]

在他们的近郊[00:31:49]

那么一定会成为风景名胜[00:31:51]

达官显贵们一定会高价竞相购买[00:31:54]

柳宗元表面上是在惋惜山水[00:31:58]

那么它的内在我们是不是能体会出来[00:32:03]

这就好像柳宗元也在自嗟自叹[00:32:06]

如果他一直在长安顺风顺水的走他的仕途之路[00:32:10]

可能他现在也是一位炙手可热的人物了[00:32:16]

而如今他被抛弃在这个荒蛮偏僻的地方[00:32:20]

就好像是优美的山水被抛弃在这个地方无人赏识一样[00:32:26]

有才华却不得重用[00:32:31]

所以柳宗元赞叹山水美景[00:32:34]

同时也提出来这个思考[00:32:37]

他在问问什么呢[00:32:40]

问命运[00:32:42]

这一切到底都是谁安排的[00:32:43]

为什么优美的风景被抛掷在荒野[00:32:46]

为什么满腹才华像他会遭到这样坎坷的命运[00:32:50]

比如在小石城山记当中[00:32:56]

柳宗元发现了小石城山的奇特[00:32:59]

然后他也引发了自己的疑问[00:33:03]

无疑[00:33:07]

造物者之有无久矣[00:33:08]

即是寓意围城[00:33:11]

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00:33:14]

而列是夷狄[00:33:17]

更千百年[00:33:20]

不得一售其伎事故劳尔无用神者[00:33:21]

傥不宜如是[00:33:26]

则其果无乎[00:33:28]

就说像小石城山这么巧夺天工[00:33:30]

甚至鬼斧神工[00:33:34]

这一定是造物者有意所为呀[00:33:37]

那我原来怀疑造物者到底有没有看到这座山[00:33:40]

我就相信了[00:33:45]

一定会有[00:33:46]

否则这么美的风景不可能是凭空而来的[00:33:47]

可是你说造物主会有吧[00:33:52]

他为什么把这么美的风景扔侄在这里呢[00:33:55]

为什么不把它放在繁华的中原大地[00:34:00]

让更多的人来欣赏[00:34:04]

来赞美呢[00:34:06]

神明不应该这么糊涂吧[00:34:07]

为什么要做这种无用功呢[00:34:11]

难道造物者不存在吗[00:34:14]

这是柳宗元的疑问[00:34:18]

他联系永州的山水[00:34:20]

觉得他们如此的秀美[00:34:23]

同时又联系他们的命运[00:34:25]

如此美的山水却被弃之[00:34:28]

所以这个对命运的追问[00:34:31]

实际上也是他对自我命运的追问他参不破这个谜团[00:34:34]

没有一个答案[00:34:40]

但是他把这个思考写在了他的文章当中[00:34:42]

这就使得文章具有了一个深层的意蕴[00:34:47]

超越了平凡的魔山范水[00:34:52]

可以让我们读者来跟他一起思考[00:34:55]

柳宗元是一个襟怀磊落的人[00:34:59]

他在欣赏山水[00:35:02]

反思命运的时候[00:35:04]

他不是只局限在自己一个人身上[00:35:06]

而是能够推己及人[00:35:10]

把这种思考想得更深[00:35:12]

想得更远[00:35:16]

由个人的命运而上升到对人生、对生命的存在的一个思考[00:35:17]

比如在实践记当中[00:35:24]

柳宗元写到自己坐在胡床上欣赏周边的风景[00:35:27]

然后悠然感慨[00:35:32]

他的感慨是什么呢[00:35:34]

古之人[00:35:37]

其有乐乎此也[00:35:38]

后之来者[00:35:40]

有能追予之践履也[00:35:41]

就是[00:35:45]

她看到眼前的美景[00:35:45]

沉醉其中[00:35:47]

然后又油然感慨说[00:35:49]

以前也有人像我一样欣赏这个美景吗[00:35:51]

在我之后[00:35:57]

还有没有人也来到这儿来同样像我一样欣赏眼前的美景[00:35:59]

这个追问看着非常的简单[00:36:07]

实际上它有一个内在的对于时间悲感的一个思索[00:36:10]

古往今来的人就像流水一样[00:36:16]

后浪推前浪[00:36:20]

一代一代新陈代谢[00:36:22]

人的寿命是短暂的[00:36:25]

但是山水却是永恒的[00:36:27]

风景是永恒的[00:36:30]

风景的美也是永恒的[00:36:32]

人以有限的生命在永恒的山水之美当中去欣赏她[00:36:35]

那这种感觉就好像是延展了你这个有限的生命[00:36:41]

让你这个有限的生命在这个无限的永恒的山水之美当中得到提升[00:36:47]

得到超越[00:36:53]

柳宗元的这个感慨[00:36:55]

可以说是非常具有诗意[00:36:57]

柳宗元的这一声轻轻的喟叹[00:37:00]

就好像陈子昂在诗当中的慨叹[00:37:04]

前不见古人[00:37:09]

后不见来者[00:37:11]

念天地之悠悠[00:37:12]

独怆然而涕下[00:37:14]

而这个感慨又好像李白在诗当中的感慨[00:37:17]

今人不见古时月[00:37:25]

今月曾经照古人[00:37:27]

古人今人若流水[00:37:30]

共看明月姐如此[00:37:32]

这样的喟叹是中国古典诗文当中一个永恒的主题[00:37:35]

是古人对于生命的思考[00:37:41]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和陈子昂的诗[00:37:44]

李白的诗一样[00:37:48]

具有同样的反思的意义[00:37:50]

而恰恰是因为柳宗元一贯有这样的思考[00:37:53]

他才能在写山水游记的时候与行文当中自然不自然的就流露出来这样的深沉[00:37:58]

柳宗元的永州八记是山水游记的典范之作[00:38:07]

后代人但凡写山水游记[00:38:12]

总会受到柳宗元的影响[00:38:15]

一个方面对山山水水去写景[00:38:19]

状物细腻传神[00:38:23]

另外一个方面又会把个人的情感去寄托在山水当中[00:38:25]

使得山水[00:38:30]

保函人的感情也使得山水游记富有人文色彩[00:38:32]

柳宗元被后人推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00:38:38]

不仅是因为他文章写的好[00:38:43]

更重要的在于他的文章还能为后代开启新的方向[00:38:46]

新的途径[00:38:52]

柳宗元在山水游记方面做出的探索[00:38:54]

就为山水游记这种体裁确立了体例和规范[00:38:58]

还有一种文学体裁[00:39:04]

也是在柳宗元的笔下才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00:39:06]

也是由柳宗元确立了它的体裁和规范[00:39:11]

那这个文体是什么呢[00:39:15]

我先给大家提个醒[00:39:18]

您听一下这几个成语[00:39:19]

比如说刻舟求剑、画蛇添足、愚公移山等等[00:39:23]

这几个成语对应的故事叫什么故事呢[00:39:31]

大家肯定知道寓言故事[00:39:35]

[00:39:39]

寓言这种文体就是在柳宗元的笔下才获得了一个独立的地位[00:39:40]

柳宗元把大千世界的动物、人物都笼括在自己的笔端[00:39:48]

讲述各种故事[00:39:54]

传达各种道理[00:39:56]

就好像变魔法一样[00:39:58]

大家是不是有些纳闷[00:40:00]

刚才提到的这些寓言故事明明都产生在柳宗元之前呢[00:40:02]

为什么说是在柳宗元的手中[00:40:08]

预言才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呢[00:40:11]

欲知详情如何[00:40:15]

请看下集[00:40:16]

谢谢大家[00:4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