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专辑:百家讲坛(2013-2016)
歌手: 百家讲坛
时长: 40:20
本字幕由天琴实验室独家AI技术生成[00:00:00]
一个号称汉武盛世的时代[00:00:05]
为何有200万硫醚[00:00:07]
一场文弱书生对抗当朝辅政大臣的大辩论为何竟然长达半年[00:00:10]
姜鹏品读资治通鉴指汉武帝留下的遗产[00:00:15]
ER [00:00:28]
汉武帝刘彻七岁册立为太子[00:00:35]
16 岁登基[00:00:39]
在位54 年[00:00:40]
是古代史中竹有建树的地方[00:00:41]
他对内罢黜百家[00:00:44]
独尊儒术[00:00:46]
奠定了儒家思想主导中国人意识形态长达2000多年的历史地位[00:00:47]
他对外开疆拓土[00:00:53]
外服四夷[00:00:55]
缔造了此后两千余年中华帝国的基本疆域版图[00:00:56]
他在位期间[00:01:01]
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00:01:02]
那么[00:01:05]
在这个号称汉武盛世的时代[00:01:06]
为什么竟然有200万厘米[00:01:08]
为什么有不少的史学家对一代雄主汉武帝的评价并不是很高[00:01:11]
汉武帝去世前的哪个重要安排直接改变了大汉帝国的发展轨迹[00:01:17]
复旦大学历史系姜鹏副教授与我们一起品读资治通鉴[00:01:23]
感受这部千年经典的智慧与魅力[00:01:28]
姜鹏品读资治通鉴第二部第三集[00:01:32]
汉武帝留下的遗产[00:01:36]
汉武帝登基之后不久[00:01:40]
一直到他[00:01:42]
后期[00:01:44]
黄河啊[00:01:47]
当时的黄河在咱们今天河南濮阳这一带啊[00:01:48]
当时这个地方叫胡子口[00:01:52]
在这个地方决堤泛滥23年[00:01:54]
整整23 年的黄河泛滥[00:01:59]
汉武帝没有去整治过[00:02:02]
影响到16 个军上百万老百姓的基本生活[00:02:04]
我都没有搭理[00:02:11]
再举一个例子[00:02:13]
比如说汉武帝晚年啊[00:02:14]
在今天的这个关东地区[00:02:16]
出现了数量大约在200万左右的流民群体[00:02:18]
200万的流民[00:02:23]
汉武帝时代总人口是多少啊[00:02:25]
根据我们今这个今天能够看到的一些数据统计[00:02:28]
我们知道汉代末期[00:02:32]
基本上是汉代末期的时候[00:02:34]
人口大概是5900万左右[00:02:36]
那么我们估算一下[00:02:38]
大概在汉武帝这个时代[00:02:39]
人口应该不会超过五千万[00:02:42]
如果是五千万人口[00:02:44]
有200万流民的话[00:02:47]
这意味着什么[00:02:48]
就意味着25 个人当中有一个就是无家可归的[00:02:50]
就是刘明[00:02:54]
所以当然这个是非常严重的问题[00:02:56]
如果我们要对汉武帝的时代做一个简单的总结[00:03:00]
那么可以说[00:03:04]
从致力于国家强大这个角度讲[00:03:05]
汉武帝通过他的努力[00:03:08]
确立了当时的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00:03:11]
并且为之后的发展留下了丰厚的家底[00:03:13]
应该说是功勋卓著的[00:03:18]
是非常有历史贡献的[00:03:19]
但要是站在平民百姓的立立场上来看汉武帝这个时代[00:03:21]
看上去很热闹[00:03:27]
但是[00:03:29]
老百姓却没有得到什么实惠[00:03:30]
不仅如此[00:03:33]
而且为国家的强大[00:03:34]
为了对付对外竞争[00:03:36]
为了应付这么多的战争[00:03:38]
反而是付出了很多的代价[00:03:42]
所以整体来讲[00:03:45]
汉武帝治国[00:03:46]
既有骄人的成绩[00:03:48]
也有明显的不足[00:03:50]
政和四年[00:03:52]
也就是公元前的89 年[00:03:53]
汉武帝下了一道非常著名的昭书[00:03:56]
这道朝书[00:03:59]
我们称之为轮台罪己昭[00:04:00]
是一道罪己昭[00:04:03]
那么这个最几招[00:04:05]
我们讲的简单一点啊[00:04:07]
啊[00:04:09]
就是皇帝写的自我检讨书[00:04:09]
天灾人祸啦[00:04:12]
这个国家治理的不好啦[00:04:14]
每逢这样的关口啊[00:04:17]
皇帝出来自我检讨一下[00:04:18]
汉武帝的这一道罪己昭啊[00:04:20]
是咱们中国历史上第一道[00:04:22]
皇帝的罪己昭在这样一道昭书里面[00:04:25]
其中一个重要的主题就是汉武帝啊[00:04:30]
他已经认识到了[00:04:34]
长期的、长年的对外战争[00:04:35]
对于国内的民生问题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妨碍[00:04:38]
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民生问题[00:04:42]
所以汉武帝在这倒着数里面说[00:04:45]
之前的过于扩张的[00:04:47]
积极扩张的这样一种国家政策导向[00:04:50]
要暂时告一个段落[00:04:52]
然后[00:04:54]
之后国家政策的重点要转移到哪里[00:04:55]
要转移到积极发展农业生产[00:04:58]
要转转移到减轻老百姓的赋税负担[00:05:01]
减轻他们的徭役负担[00:05:05]
要转到这个方向上来[00:05:08]
在下完这一道罪己昭之后两年[00:05:10]
汉武帝就去世了[00:05:13]
去世之前[00:05:15]
汉武帝做了一个重要安排[00:05:16]
那么正是汉武帝的这样一个安排[00:05:18]
影响到了后来汉朝历史的发展[00:05:22]
使得汉朝的汉朝发展的历史轨迹啊有所改变[00:05:25]
不在沿着汉武帝原来那条路走下去了[00:05:31]
而是发生了一个重要的变化[00:05:34]
那么[00:05:36]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种变化[00:05:37]
我们这个事情啊[00:05:39]
得从汉武帝临终托孤开始说起[00:05:41]
汉武帝呢[00:05:45]
由于在他晚年发生了一场非常严重的宫廷政变[00:05:47]
发生一场内乱啊[00:05:52]
我们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巫蛊之祸[00:05:53]
在这场政变当中[00:05:56]
原来被他指定为太子的长子[00:05:58]
被逼自杀[00:06:03]
所以汉武帝在他最后的日子里面[00:06:05]
只能选择自己年龄最小的一个儿子刘福林啊[00:06:08]
当时只有八九岁[00:06:12]
选择它作为皇位的继承人[00:06:14]
这个刘福林[00:06:17]
就是后来的汉昭帝[00:06:18]
那么这样一个孩子啊[00:06:19]
年仅八九岁[00:06:21]
当然他在心智上和行为能力上都是非常不成熟的[00:06:22]
所以需要挑选一批非常[00:06:27]
忠诚又非常能干的大臣来对它进行辅佐[00:06:31]
出于这样一个目的[00:06:36]
汉武帝挑选了四位辅政大臣、辅政大臣[00:06:38]
首位辅政大臣名字叫霍光[00:06:41]
第二位呢叫精密的[00:06:46]
第三位叫上官桀[00:06:49]
第四位叫商弘扬[00:06:51]
我们说[00:06:56]
汉朝的历史在汉武帝身后之所以会发生改变[00:06:57]
他这个政策路线啊[00:07:03]
会从汉武帝之前积极扩张这条路转到[00:07:05]
重新关注民生[00:07:11]
重新发展经济这样一条道路[00:07:12]
道路当中来这四位辅政大臣中有一个人啊[00:07:14]
就是这个我们刚才提到的首位辅政大臣霍光[00:07:19]
是起到了重要的历史作用[00:07:23]
霍光对于汉武帝时代的政策可以说有手有变[00:07:26]
成为改变汉代历史发展的一个关键[00:07:32]
那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货方这个人[00:07:37]
霍光[00:07:41]
他有个哥哥非常有名[00:07:43]
就是汉武帝时代和匈奴打仗的名将[00:07:44]
当中有一位叫做霍去病[00:07:49]
霍去病是霍光同父异母的哥哥[00:07:51]
所以[00:07:56]
霍光这个人在身份上也是大有来历的[00:07:56]
但是霍光啊[00:08:00]
他这个性格[00:08:02]
和他哥哥啊[00:08:04]
非常张扬的[00:08:05]
非常外放的这种性格完全不一样[00:08:06]
霍光是一个非常谨小慎微[00:08:10]
做事非常谨慎的人[00:08:12]
非常担心[00:08:15]
史书上说[00:08:16]
霍光在汉武帝身边工作20多年[00:08:18]
20 多年没有犯过一个错误[00:08:21]
甚至于谨慎到什么程度[00:08:23]
甚至于他每次去见汉武帝啊[00:08:25]
站在那个地方[00:08:29]
两个脚印都是吻合的啊[00:08:31]
这次去[00:08:33]
这两个脚站在这个地方[00:08:34]
下一次去[00:08:35]
这两个角还是站在这个地方[00:08:36]
谨慎到这种程度[00:08:38]
那么他为人的谨慎[00:08:41]
和这种忠厚[00:08:43]
大概是汉武帝挑中他来做首席辅政大臣的一个重要的一个理由[00:08:45]
年幼的汉昭帝继位以后[00:08:52]
这个实际的政权掌握在霍光的手里[00:08:54]
对于今后的施政重点在哪里[00:08:59]
其中有一位叫杜延年的官员曾经给霍光提过这么一个建议[00:09:01]
年岁比不登流民未尽还宜修孝文时[00:09:07]
正是以简约宽和舜天新月名义[00:09:12]
年岁移印[00:09:18]
这里指的年岁[00:09:20]
讲的简单一点[00:09:21]
就是我们今天通常讲的农业收成[00:09:22]
所以杜延年这一番话[00:09:26]
他的重点在哪里[00:09:28]
重点在这个农业上面[00:09:29]
在农业生产上面[00:09:31]
由于汉武帝时代国家一直实行的是长期对外[00:09:33]
积极扩张这样一种政策路线[00:09:37]
所以呢[00:09:41]
对于农业生产呢[00:09:41]
这个农业发展非常不重视[00:09:43]
不够重视[00:09:45]
你这个行军打仗要有人立马抽调人力[00:09:46]
还有这个征发赋税[00:09:50]
你要有物力[00:09:52]
人力、物力、财力[00:09:53]
这最后都要由老百姓来承担[00:09:55]
所以呢[00:09:59]
很多农田被荒废[00:09:59]
很多老百姓不能安居乐业[00:10:01]
离乡背井[00:10:03]
我们刚才讲汉武帝晚年所出现的200万流民[00:10:05]
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这个原因造成的[00:10:09]
所以杜延年啊[00:10:13]
跟这个[00:10:15]
光讲你接下来的施政重点应该在哪里啊[00:10:16]
应该就是在让老百姓回到土地上去[00:10:19]
让老百姓能够安心地从事农业耕作[00:10:24]
这是你接下来[00:10:27]
要做的事[00:10:29]
要做的重点[00:10:30]
也就是说要逐步回到当年汉文帝休养生息的这个政策路线上去[00:10:32]
霍光啊[00:10:41]
对于杜延年的这个意见非常的认可[00:10:43]
所以在他实际的这个行政过程当中也是这么做的[00:10:47]
比如说[00:10:51]
在汉昭帝[00:10:52]
继位[00:10:54]
改元以后的第二年[00:10:55]
这一年的春天[00:10:57]
到该播种的季节了[00:10:59]
霍光就派遣了一批死者到全国各地去巡查[00:11:01]
这些死者主要有两项任务[00:11:06]
第一[00:11:08]
看一看各个地方还有没有鸡鸣[00:11:09]
有没有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00:11:12]
缺乏食品的这样一些机敏[00:11:17]
如果有朝廷呢[00:11:21]
就直接的带粮食给他们[00:11:23]
让他们的生活有所着落啊[00:11:26]
这是第一个[00:11:28]
第一个任务[00:11:29]
第二个任务更为重要的是什么[00:11:30]
因为是到春耕的季节了[00:11:32]
所以你要看老百姓们是否都有播种的这个种子了[00:11:36]
如果他们要春耕[00:11:40]
这个种子有没有准备好[00:11:41]
如果没有[00:11:44]
那也由官方出面先借贷给他们[00:11:45]
让他们先播种下去[00:11:48]
那么[00:11:51]
这是春天里做的事情[00:11:51]
等到秋天的时候[00:11:54]
该是收获的季节了[00:11:56]
霍光又下了一道命令[00:11:57]
说这几年啦[00:12:01]
盐城一直都不好[00:12:03]
有很多自然灾害[00:12:05]
今年的这个气候和自然条件呢[00:12:07]
也不算尽善尽美[00:12:09]
老百姓好不容易啊[00:12:12]
有了一点收入[00:12:13]
但是呢[00:12:14]
这个收入都是非常有限的[00:12:15]
所以霍光说[00:12:17]
之前我们春天这个时候借贷给老百姓的粮食和种子[00:12:18]
就不要催着让他们还辣[00:12:24]
然后呢[00:12:27]
这一年的农业税[00:12:28]
也就全都免掉吧[00:12:31]
这是霍光在秋天的时候下的这道命令[00:12:33]
在新一轮休养生息的政策指导下[00:12:41]
百姓重新安居乐业[00:12:44]
汉帝国的元气也开始逐渐恢复[00:12:47]
霍光此时的执政理念与执政效果都值得称赞[00:12:50]
资治通鉴在此之前很多券没有提及的政府鼓励农业的主题至此又重新出现[00:12:55]
与此同时[00:13:03]
一场时间长达半年之久的唇枪舌战[00:13:04]
一场文弱书生对抗当朝贾政大臣的大辩论[00:13:07]
即将于长安城热闹上演[00:13:11]
汉武帝为了筹集打击匈奴的经费[00:13:15]
打仗要钱啊[00:13:20]
对吧[00:13:21]
所以呢[00:13:22]
汉武帝制定了一套政策[00:13:23]
规定牵涉到老百姓一些生产生活基本必备品的一些物品啊[00:13:25]
比如说盐[00:13:32]
比如说铁[00:13:33]
比如说酒啊[00:13:35]
这些东西啊[00:13:36]
它的生产经营权统统收归国有[00:13:37]
由国家统一生产[00:13:41]
统一销售[00:13:43]
我们通常称之为盐铁专卖[00:13:45]
但是除了盐和铁之外呢[00:13:48]
后来又发展到九等一类物品[00:13:49]
从[00:13:53]
短期的效果来看[00:13:55]
这个政策起到了很大作用[00:13:57]
聚集了一大笔财富[00:13:59]
可以用来跟匈奴开仗[00:14:01]
但是从长远发展的角度讲[00:14:03]
这样的一种经济政策就把民间的经济活力给捅死了[00:14:06]
而且呢[00:14:12]
官营的这个盐和铁的质量啊[00:14:13]
都比较糟糕[00:14:15]
严重影响到老百姓的生产生活[00:14:16]
汉昭帝始元六年[00:14:21]
公元前的81年[00:14:23]
那么按照当时的制度[00:14:26]
各个地方都要向朝廷举荐人才[00:14:28]
这些人才要么是行为非常端正[00:14:32]
受到乡里认可的[00:14:35]
这样的人才称为贤良[00:14:37]
要么是饱读诗书[00:14:40]
非常有学问的啊[00:14:43]
这样呢[00:14:44]
称为文学[00:14:44]
这些贤良文学之士[00:14:46]
在汉昭帝的始源六年这一年啊[00:14:48]
各个地方啊[00:14:51]
又向中央推荐啊[00:14:52]
推荐了这样一批人[00:14:53]
我们统称之为贤良文学之士[00:14:55]
那么这些人来了以后[00:14:59]
朝廷就问他们说[00:15:01]
你们所闻所见[00:15:03]
你们所知道的当今关于民生疾苦最关键的问题在哪里[00:15:05]
很多贤良文学之士啊[00:15:12]
都回答说现在对于老百姓来说[00:15:14]
最不方便的就是盐、铁、酒这一类商品由国家来专卖[00:15:18]
这些读书人呢都说[00:15:25]
官府不应该与民争利[00:15:28]
这些买卖的事情啊[00:15:31]
还是应该应该还给民间来做[00:15:32]
取消专卖制度[00:15:35]
但是这样一个意见受到另外一位辅政大臣的反对啊[00:15:37]
这个人就是我们之前也提到过的这个桑弘羊[00:15:40]
张宏阳针对这样一种意见[00:15:44]
它有个表态[00:15:47]
他说此国家大业[00:15:48]
所以制四夷[00:15:50]
安边足用之[00:15:52]
本不可废也[00:15:53]
因为我们知道其实[00:15:55]
汉武帝的这一整套财政改革的方案[00:15:57]
基本上都是由桑弘羊帮他制定[00:16:02]
所以呢[00:16:06]
张红阳一边是在维护汉武帝时代的政策[00:16:06]
一边也是在维护自己[00:16:11]
他说[00:16:14]
国家正式通过专营专卖取得经费[00:16:15]
才能够巩固国防[00:16:19]
才能够和[00:16:21]
适宜交战才能够制服事宜[00:16:23]
所以[00:16:27]
这是关涉到国家安全大事的政策[00:16:27]
不能够随意改动[00:16:31]
这是桑弘羊的一个意见[00:16:32]
贤良文学知识和这个桑弘羊展开了激烈的辩论[00:16:35]
到底怎样的经济政策更加有利于国家的长远发展[00:16:40]
双方各自所见[00:16:45]
反复辩难持续了很长时间[00:16:47]
从这一年春天二月开始辩论[00:16:50]
一直辩论到这一年秋天七月[00:16:53]
半年时间[00:16:56]
经过半年时间的反复辩难[00:16:59]
朝廷最后才有所决断[00:17:01]
那么从辩论这个效果来看啊[00:17:05]
还是贤良文学之士把这个道理讲的更透彻[00:17:08]
发展经济要着眼于长远[00:17:12]
不能看[00:17:15]
只看眼前[00:17:16]
专卖政策取利于一时[00:17:18]
但是长远来看啊[00:17:20]
对这个国家经济的发展是不利的[00:17:22]
那么我们看啊[00:17:28]
这些贤良文学之士[00:17:29]
是各个地方推荐上来的人才[00:17:32]
对于长安的这个政坛来说[00:17:36]
可以说是初来乍到[00:17:38]
他们为什么敢于和这个身为辅政大臣的桑弘羊进行辩论[00:17:43]
进行反复辩难[00:17:49]
所以[00:17:51]
很多学者都推测[00:17:51]
这些贤良文学之士背后[00:17:54]
支持他们去辩论的[00:17:56]
正是这个霍光[00:17:58]
等到辩论告一段落[00:18:02]
霍光代表中央政府做出了一个决断[00:18:03]
最后霍光的这个决定呢[00:18:08]
采取一个折中方案[00:18:10]
我们刚才不是讲专卖的内容当中包括盐[00:18:13]
包括铁[00:18:17]
还包括酒吗[00:18:18]
霍光最后就做出一个决断[00:18:20]
酒的专卖取消掉[00:18:23]
但是呢[00:18:26]
还是保留盐和铁的专卖[00:18:27]
从这个结果上来看啊[00:18:32]
霍光稍微有点避重就轻[00:18:33]
把这个[00:18:37]
比较次要的酒的专卖问题给取消掉了[00:18:39]
但是把更为关键的[00:18:42]
对老百姓来说影响更大的这个盐和铁的专卖给保留下来[00:18:45]
但是在整体上来说[00:18:52]
我们应该看到霍光他所做的这个调整是对民间经济释放出了一个比较好的信号[00:18:53]
是民间经济重新开始活跃的一个好兆头[00:19:02]
由于霍光的倡导[00:19:06]
那么在[00:19:10]
这个中央政府重新对农业生产开始重视[00:19:12]
并且调整了商业政策[00:19:15]
使得整个帝国的经济开始复苏[00:19:18]
内政建设呢[00:19:21]
也一步一步走向良好的状态[00:19:23]
当时的国家和社会由汉武帝时代比较骚动这样一个状况逐渐走向安定[00:19:26]
因此[00:19:33]
资治通鉴对于霍光的政绩有这样一段评价[00:19:34]
武帝之末[00:19:39]
海内虚耗[00:19:40]
户口减半[00:19:42]
霍光知时务之要[00:19:44]
轻徭薄赋[00:19:46]
与民休息[00:19:48]
至是匈奴和亲[00:19:50]
百姓充实[00:19:52]
稍复文景之业焉[00:19:54]
这段文字一上来[00:19:59]
首先是对汉武帝这个时代啊[00:20:00]
做了一个负面描写[00:20:02]
由于长期的对外战争[00:20:04]
经济凋敝[00:20:06]
人口锐减[00:20:07]
但是霍光执政之后[00:20:10]
知道哪些问题必须要进行调整[00:20:12]
而且知道要从哪儿入手[00:20:16]
所以施行了减的老百姓租税[00:20:19]
让老百姓休养生息的政策[00:20:22]
使得很多老百姓衣食充足[00:20:25]
初步回到了文景之治时代[00:20:28]
在资治通鉴评价霍光的政绩时[00:20:31]
特别提到四个字[00:20:34]
匈奴和亲[00:20:36]
在古代[00:20:38]
和亲是不同民族之间双方通过嫁娶公主来保持和睦相处关系的一种政治手段[00:20:38]
比如著名的西汉元帝时的王昭君出塞[00:20:46]
唐贞观时期的文成公主远嫁吐蕃[00:20:50]
在很大程度上都促进了当时的民族团结与国家和平[00:20:54]
所以说[00:20:59]
资治通鉴卷23 记载的匈奴核心[00:21:00]
其实意味着在霍光辅政时期一直紧张的汉匈关系得到了缓和[00:21:04]
那么[00:21:10]
为什么姜鹏老师认为汉匈关系缓和不能归功于霍光[00:21:11]
而应该归功于汉武帝呢[00:21:16]
霍光在内政建设上很有成绩[00:21:20]
但是和匈奴关系的缓和这个主要功劳却不是[00:21:23]
霍光的[00:21:28]
匈奴之所以愿意放弃骚扰[00:21:29]
停止挑衅[00:21:33]
主要的原因[00:21:36]
来自于汉武帝留给后人的一份丰厚的遗产[00:21:38]
这里就要讲到汉武帝对于这一段历史的贡献[00:21:43]
匈奴为什么要求和汉朝和亲[00:21:49]
哎[00:21:53]
我们先来看一段发生在匈奴内部的一个故事[00:21:53]
在汉昭帝的时代[00:21:56]
匈奴这个最高领袖啊[00:21:59]
叫做狐鹿姑单于[00:22:00]
葫芦孤残于她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弟弟[00:22:03]
当时呢[00:22:08]
被封为左大都尉[00:22:08]
他的这个弟弟呀[00:22:11]
为人十分的贤德[00:22:13]
而且呢[00:22:14]
非常得人心[00:22:15]
那个残余的太太啊啊[00:22:17]
残余的太太[00:22:19]
古称胭脂啊[00:22:21]
当时可能是这个匈奴的语言[00:22:22]
咱们音译过来的[00:22:24]
称为胭脂[00:22:26]
类似于咱们汉人所讲的皇后啊[00:22:29]
有点儿像[00:22:31]
这个胭脂啊[00:22:33]
残余的这个太太看到这个小叔子这么得人心[00:22:34]
这么能干[00:22:37]
于是他心里就有点顾虑[00:22:38]
顾虑什么呢[00:22:40]
他就担心这个残余在百年之后[00:22:41]
在自己去世之后[00:22:44]
不把这个位置传给他们的儿子[00:22:46]
而是传给这个弟弟[00:22:49]
这是胭脂心里担心的事情[00:22:50]
所以[00:22:54]
这个产[00:22:55]
这个胭脂啊[00:22:55]
为了确保自己的儿子在老单于死了以后[00:22:56]
能够登上残余的宝座[00:23:01]
能够成为新一代领袖[00:23:03]
所以就自作主张做了一件事情[00:23:05]
这是什么事情[00:23:08]
就派人啊[00:23:09]
刺杀了他的这个小叔子[00:23:10]
那么这样的一个做法[00:23:12]
当然引起匈奴内部啊很多贵族的不满[00:23:13]
对于胭脂的这种阴惨表示非常愤慨[00:23:18]
非常愤怒[00:23:23]
尤其是残余的其他兄弟[00:23:24]
结果啊[00:23:26]
影子啊[00:23:27]
错算了一招[00:23:28]
虽然他杀了单于这个弟弟[00:23:29]
但是问题是[00:23:31]
单于不止一个弟弟啊[00:23:32]
你杀了这个弟弟[00:23:34]
还有其他弟弟[00:23:35]
单于[00:23:37]
在他晚期病重的时候[00:23:37]
曾经在病榻之前遭见过部落里面的长老贵族[00:23:40]
跟他们说[00:23:45]
自己的儿子啊[00:23:47]
年纪太小了[00:23:48]
从有利于啊匈奴长远发展这个角度来讲[00:23:50]
参与说应该立他另外一个弟弟[00:23:55]
另外个弟弟啊[00:23:58]
当时的身份是又鼓励王[00:23:59]
这是残余在病榻前和贵族们讲的话[00:24:02]
但是啊[00:24:06]
她在临终的时候[00:24:08]
身边最重要的人是谁[00:24:10]
那肯定还是他太太[00:24:12]
对吧[00:24:13]
也还是这个胭脂[00:24:14]
所以胭脂就利用这样一个便利[00:24:16]
在财欲去试以后[00:24:19]
秘不发丧[00:24:20]
先不对外宣布说老单于去世了[00:24:22]
而是先串通了一批愿意和他沆瀣一气的贵族官僚[00:24:25]
跟他们先串通好[00:24:31]
然后再对外宣布说[00:24:33]
老单于去世了[00:24:35]
那老残余临终之前改主意了啊[00:24:36]
不再愿意把这个残余的位置传给弟弟了[00:24:40]
而是[00:24:43]
要把这个位置传给儿子[00:24:44]
那么这样的一种行为[00:24:46]
当然会引起中毒贵族的强烈不满[00:24:49]
因为当初残余在病重期间遭见他们的时候[00:24:53]
明明是说这个位置是要传给弟弟[00:24:56]
要传给又鼓励王的[00:24:58]
所以这个事情啊[00:25:01]
其中当然包括这个[00:25:03]
又鼓励王本人也会对这件事情表示非常不满[00:25:05]
所以这件事情就引起了匈奴贵族内部的分裂[00:25:09]
其中有几位高级贵族[00:25:14]
地位非常高的贵族甚至想往南逃来投奔汉朝[00:25:16]
其中包括这个又鼓励网都有这个打算[00:25:21]
想来投奔汉朝[00:25:24]
这个事情呢[00:25:25]
后来没有做成[00:25:26]
没有投奔成[00:25:28]
但是[00:25:29]
这些贵族们啊[00:25:30]
由于不服这个胭脂[00:25:31]
痛恨这个胭脂[00:25:33]
这些贵族从此以后就再也不到[00:25:35]
农村[00:25:39]
也就是单于王庭所在的这个地方[00:25:41]
不再去龙城[00:25:45]
曹健参与[00:25:45]
这就标志着匈奴内部[00:25:47]
贵族内部啊[00:25:49]
发生了严重的分裂[00:25:50]
这是匈奴开始衰落的重要标志[00:25:52]
那我们把这件事情讲了半天[00:25:57]
和我们刚才所说的汉武帝的遗产有什么关系呢[00:25:59]
啊[00:26:03]
这跟汉武帝有关系吗[00:26:03]
有很大的关系[00:26:06]
资治通鉴在讲述这个故事之前[00:26:08]
有这样一段出[00:26:10]
武帝伐匈奴[00:26:13]
深入穷追20 余年[00:26:14]
匈奴马畜孕重堕毒皮级苦之常有愈合[00:26:17]
轻易未能得[00:26:24]
怎么理解呢这句话[00:26:27]
汉武帝讨伐匈奴[00:26:30]
穷追猛击20 余年[00:26:32]
匈奴人疲于奔命啊啊[00:26:35]
因为到越到后来在战争当中[00:26:38]
他们越是处于劣势[00:26:40]
为了躲避汉军的追击[00:26:42]
疲于奔命[00:26:44]
我们知道匈奴是以畜牧业为主的[00:26:46]
畜牧业是他们的这个[00:26:48]
经济上的支柱产业啊对吧[00:26:50]
所以桃的时候肯定是赶着大量的这个牛群羊群马群一起逃[00:26:51]
所以很多牛啊[00:26:57]
马啊羊啊这一类牲畜[00:26:59]
在逃跑的过程当中无法怀孕繁衍啊[00:27:02]
或者说是有一些已经怀上孕的深处[00:27:06]
因为要急急忙忙的逃跑[00:27:10]
要奔跑[00:27:12]
在这个逃亡的过程当中[00:27:13]
在奔跑的过程当中就流产了[00:27:14]
这对于匈奴的经济来说[00:27:18]
打击是非常大的[00:27:19]
他最重要的啊[00:27:22]
这个支柱产业受到这么大的打击[00:27:24]
得不到一个良好发展的机会[00:27:27]
那么当然整个民族就陷入到一种极大的困境当中去[00:27:30]
因此呢[00:27:34]
匈奴人也非常希望和汉朝停止战争[00:27:35]
以和亲为基础修复双边关系[00:27:40]
匈奴人后人[00:27:45]
匈奴人后来一直想这个事情[00:27:46]
但是在汉武帝的时代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00:27:48]
那么我们把这段总结和上面讲的匈奴内部贵族发生分裂这件事情合起来看[00:27:53]
我们经过综合的分析[00:28:00]
大概可以得出两得出两层意思[00:28:01]
第一层意思[00:28:04]
我们看啊[00:28:05]
匈奴分裂[00:28:06]
你看上去似乎是残余继承人争夺啊[00:28:07]
为了这个争夺单于继承人这件事情引起的[00:28:11]
属于他们的内部矛盾[00:28:15]
但是我们仔细深入的分析[00:28:16]
可以发现[00:28:19]
单于继承人的争夺只不过是一个诱因[00:28:21]
或者说是直接的导火索[00:28:25]
之所以匈奴贵族内部会发生这么大的分化和分裂[00:28:28]
这个跟汉武帝长期以来对他们的打击[00:28:34]
是分不开的[00:28:37]
为什么[00:28:38]
在汉武帝的反击之下[00:28:39]
匈奴势力日暮途穷[00:28:42]
这个时候你不仅没有办法从汉朝抢到财物[00:28:45]
连自己看家的畜牧业也得不到良好的发展[00:28:49]
于是陷入一种[00:28:53]
财富匮乏却又生财无道的困境[00:28:56]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面[00:29:00]
匈奴贵族之间为了争夺资源[00:29:02]
为了争夺财富[00:29:05]
他们之间的矛盾才有可能越积越深[00:29:06]
才有可能出现[00:29:11]
重大的裂痕啊[00:29:15]
才有可能因为某一件事情[00:29:16]
最后把整个矛盾给引发出来[00:29:18]
爆发出来之后造成严重的分裂[00:29:20]
所以我们说这次匈奴贵族的大分裂[00:29:24]
看上去是由于抢夺残余继承人这件事情引起[00:29:27]
事实上是[00:29:32]
汉武帝长年累月对他们进行猛烈打击的一个后果[00:29:34]
这是第一点[00:29:38]
那么第二点[00:29:39]
当汉朝[00:29:41]
如果你制服不了匈奴[00:29:42]
在这种情况下面[00:29:45]
即便双方[00:29:46]
毕节了[00:29:48]
和亲双方在和亲[00:29:49]
这个和亲也维持不了[00:29:51]
也保障不了和平[00:29:53]
你跟他核心匈奴[00:29:56]
如果它在战略上面有优势[00:29:58]
他仍然会来侵饶你[00:29:59]
仍然会来抢夺汉朝的财务[00:30:01]
为什么[00:30:04]
因为通过抢夺来增长财富[00:30:05]
已经成为匈奴这个民族他经济[00:30:09]
增长啊[00:30:13]
他这个财富积累的一个传统的一个重要手段[00:30:14]
汉武帝之前的历史已经证明这一点[00:30:18]
那么在汉武帝的打击之下[00:30:21]
匈奴被打败[00:30:23]
然后面临一个巨大的困境[00:30:24]
这时候如果他们主动来要求合金[00:30:27]
那么这个和亲啊[00:30:30]
他才有可能成为和平的一个保障[00:30:32]
当他们经历了一次严重的内部分化之后[00:30:36]
这样的一种和亲关系[00:30:41]
他更有可能成为和平的保障[00:30:43]
但是[00:30:47]
这样的一种双边关系[00:30:47]
在汉武帝的时代没有到来[00:30:48]
而是在霍光的时代[00:30:51]
实现了[00:30:52]
通过姜鹏老师的分析[00:30:59]
我们看到[00:31:01]
资治通鉴所说的匈奴核心虽然是在霍光辅政时期实现[00:31:01]
但是追溯历史渊源[00:31:07]
应该说这种汉匈和平相处的实现[00:31:08]
其实是汉武帝留给后人的历史遗产[00:31:11]
此外[00:31:15]
霍光辅政时期[00:31:15]
在汉匈正式重新缔结核心关系之前[00:31:17]
资治通鉴还记载着双方曾多次发生冲突[00:31:20]
那从这几次冲突的结果中[00:31:24]
我们又能洞察到哪些历史的真相和经验教训呢[00:31:27]
在袁凤元年[00:31:33]
公元前80年[00:31:35]
这一年[00:31:37]
匈奴调集了2万骑兵[00:31:37]
侵扰汉朝边境[00:31:40]
但是在汉军的打击下面[00:31:42]
匈奴军队啊[00:31:45]
匈奴这边被斩首被俘获的总计大概有9000人[00:31:46]
将近他们总动员军队人员的一半[00:31:51]
动员了两万人[00:31:55]
结果被汉军[00:31:56]
斩获[00:31:58]
俘虏了[00:31:59]
将近就是天人将近一半[00:32:01]
但是汉军这一面呢[00:32:04]
基本上没有什么损失[00:32:05]
哎[00:32:07]
所以这个结果啊[00:32:07]
让匈奴感到非常意外[00:32:09]
然后第二年[00:32:11]
第二年[00:32:14]
他们重新调集了9000骑兵[00:32:15]
来到汉匈边境[00:32:18]
那么这次来呢[00:32:20]
不是主动出击[00:32:21]
而是为了防御[00:32:23]
这一次调及主要是为了防御[00:32:26]
哎[00:32:29]
我们知道汉朝的位置在南面对吧[00:32:29]
匈奴的位置在北面[00:32:33]
在这个草原和大漠地区[00:32:35]
他们在北面[00:32:37]
所以他们如果是要防御的话[00:32:39]
那么一定是面向南面啦[00:32:42]
啊[00:32:44]
要这个这个防[00:32:44]
防止防备汉朝军队大队他们发动进攻[00:32:45]
但是非常有意思的是[00:32:49]
他们居然在自己的背后啊[00:32:52]
在这个北面[00:32:54]
在这个北面低于污水[00:32:55]
在这条河流上面架起了好多桥梁[00:32:57]
架起了大桥[00:33:01]
为什么[00:33:02]
而其实[00:33:03]
这是他们在为什么为这个准随时准备逃跑做准备[00:33:04]
万一汉军打过来了[00:33:09]
哈[00:33:10]
打不过他们[00:33:11]
赶紧跑吧[00:33:11]
啊所以啊[00:33:12]
在防御的同时[00:33:13]
在背后啊这一条鱼无水上架起了几座桥梁[00:33:15]
架起了大的这个桥梁[00:33:19]
万一打不过的话[00:33:21]
随时就跑啊[00:33:22]
可见他们当时对于这个汉军的一种畏惧心态[00:33:24]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00:33:28]
匈奴贵族贵族啊[00:33:30]
开始想这个汉朝[00:33:31]
开始向汉朝传递橄榄枝[00:33:33]
匈奴贵族很想和亲[00:33:37]
但是呢[00:33:39]
又怕提出来以后被汉朝拒绝[00:33:40]
下不来台[00:33:42]
很没面子啊[00:33:43]
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也经常有这样的情况是吧[00:33:44]
啊[00:33:47]
两个人打一架[00:33:47]
然后其中有一方呢想表示[00:33:48]
修复一下关系[00:33:52]
想表示一下友好啊[00:33:53]
但是呢[00:33:55]
心里有顾忌[00:33:55]
我先跑去跟他说[00:33:56]
但是要这个热脸贴上他的冷屁股怎么办[00:33:58]
哎[00:34:01]
反而觉得下不来台啊[00:34:02]
所以呢[00:34:03]
僵持着[00:34:04]
谁都不肯先开口[00:34:05]
匈奴贵族当时的想法也是这样[00:34:07]
觉得如果万一被拒绝[00:34:09]
非常没面子[00:34:11]
但是通过两种方式[00:34:13]
匈奴贵族表达了自己希望和亲[00:34:16]
希望恢复双方和平关系的一个意愿[00:34:20]
哪两种方法呢[00:34:23]
一个方法[00:34:24]
后代汉朝的使者[00:34:25]
之前双方交恶的时候[00:34:28]
双方双边关系不好的时候[00:34:30]
汉朝派去的使者经常被他们扣留[00:34:32]
但是打这以后呢[00:34:35]
对于汉朝派来的使者都非常的优待[00:34:37]
都非常的后代[00:34:41]
而且话里话外啊[00:34:42]
都比较含蓄的表达出不想再继续抗衡的这么一个意愿[00:34:45]
这是第一个[00:34:51]
第二个明显的减少了对边境地区的侵犯[00:34:53]
释放一种友好的信号[00:34:58]
那么当然[00:35:01]
这些信号呢[00:35:01]
汉朝政府也读懂了[00:35:02]
所以也开始逐步考虑以缓和的方式来处理双边关系[00:35:04]
这件事情的发展呢[00:35:09]
也不是一帆风顺[00:35:11]
因为我们刚才已经介绍过匈奴[00:35:13]
他在经济结构上其实非常单一的[00:35:16]
除了畜牧业之外[00:35:19]
通过抢夺农耕民族的财务啊[00:35:21]
尤其是抢夺汉朝边境民众的财务[00:35:25]
成为他们自己积累财富的一个重要手段[00:35:28]
这已经成为他们经济生产的一个传统了啊[00:35:32]
那么[00:35:36]
所以说你如果要他们彻底放弃这点[00:35:38]
的确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00:35:42]
一旦他们认为有机可乘[00:35:43]
也不愿意彻底放弃这样的一种[00:35:46]
积累财富的手段跟方法[00:35:49]
所以也还是会来找机会侵扰汉朝的边境[00:35:51]
在第三年的时候[00:35:54]
匈奴有一些贵族啊[00:35:56]
认为汉朝在西北地区这个防备啊[00:35:57]
做的不好[00:36:01]
兵力比较弱[00:36:02]
所以就打算对西北地区进行一次偷袭[00:36:03]
但是汉朝政府预先得到了情报[00:36:07]
然后呢[00:36:10]
加强了西北地区的防御[00:36:11]
匈奴贵族啊[00:36:14]
这一次调集了4000骑兵[00:36:15]
对[00:36:18]
当时汉朝西北边陲的张掖郡啊[00:36:19]
这就是我们今天这个甘肃省张掖市这一代对这个地方发动了攻击[00:36:23]
结果被早有准备的汉军打得大败[00:36:28]
从此以后[00:36:32]
再也不敢侵入这块地区[00:36:33]
那么到这一阶段为止[00:36:35]
史书上对于汉匈关系有这样一个总结[00:36:38]
适时汉边郡烽火[00:36:43]
厚望精灵匈奴为兵[00:36:45]
后者少力吸附饭菜[00:36:49]
就是说汉朝的边境防御工作做得非常出色[00:36:54]
没有给匈奴留下多少机会[00:37:00]
然后他们来侵犯呢[00:37:03]
也很少得到利益[00:37:04]
所以呢[00:37:06]
以后逐渐逐渐的这种侵犯行为就减少了[00:37:07]
从这里啊[00:37:10]
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00:37:11]
霍光辅政时期汉匈双边的关系能够得到[00:37:14]
恢复[00:37:21]
能够得到和平发展[00:37:21]
这个跟汉武帝的[00:37:24]
汉武帝时代的这个军事实力[00:37:26]
这个边境防御体系留给后人的红利[00:37:28]
留给后人的福利[00:37:33]
这一点是密不可分[00:37:34]
为什么在这个霍光辅政时期[00:37:37]
匈奴能够在匈奴问题上面得到主动权[00:37:41]
完全是因为汉武帝时代打下的这个基础[00:37:45]
在对匈关系当中占领了、站到了一个优势战略的地位[00:37:49]
所以使得整个国家没有后顾之忧[00:37:53]
那么在不怕被侵扰的同时[00:37:56]
所以霍光才有可能把整个注意力[00:37:59]
放回到国内民生的建设上面来[00:38:03]
让整个社会[00:38:06]
让整个[00:38:08]
国家在经济上面得到复苏[00:38:10]
让民生得到发展[00:38:12]
所以如果啊[00:38:14]
我们客观的来看待汉武帝和霍光这两个时代的话[00:38:16]
汉武帝这个时代有他的贡献[00:38:22]
由于这个时代的努力[00:38:26]
在军事上面[00:38:29]
汉朝成为一个强大的帝国[00:38:30]
给予匈奴非常大的打击[00:38:33]
解决了边患问题[00:38:36]
为后来国内的这个内政建设[00:38:39]
营造了一个非常好的国际环境[00:38:43]
但是汉武帝在晚年啊[00:38:46]
尤其是汉武帝的后半期[00:38:49]
也有一种罔顾民生[00:38:52]
走向穷兵黩武的这样的一种倾向性[00:38:54]
使得老百姓为这个战争啊[00:38:58]
付出了过大的代价[00:38:59]
整个社会经济基本上要走到一个边缘[00:39:02]
这是汉武帝时代的缺陷[00:39:04]
那么霍光这个时代呢[00:39:07]
有他的贡献[00:39:09]
重新恢复农业生产条件[00:39:11]
调整商业政策[00:39:13]
使得经济得到发展[00:39:14]
但是霍光这个时代我们要看到[00:39:16]
他之所以能够把注意力转移到国内民生建设当中来[00:39:18]
他一个前提条件是什么[00:39:24]
前提条件是这个边患问题啊[00:39:26]
汉武帝这个时代已经替他解决了[00:39:29]
所以不同的历史时代[00:39:32]
不同的历史环境[00:39:34]
它有不同的历史任务[00:39:35]
有不同的历史目的[00:39:37]
孔子曾经讲过啊[00:39:39]
文武之道[00:39:40]
一张一弛[00:39:41]
用这个[00:39:45]
拉弓啊[00:39:47]
来比喻这个治国的道理[00:39:48]
孔子认为这个治国就像你拉弓一样[00:39:50]
一把弓[00:39:54]
你这个闲啊[00:39:55]
要是绷得太紧[00:39:56]
始终绷得太紧的话[00:39:58]
总有一天会崩断[00:40:00]
但是如果说你这个工[00:40:02]
你这个弦始终是松弛的[00:40:05]
那这个功也就失去了是一把弓的意义[00:40:08]
对不对[00:40:11]
所以治国之道[00:40:12]
宽猛相济[00:40:14]
文武张琪明天再讲[00:4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