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专辑:百家讲坛(2013-2016)
歌手: 百家讲坛
时长: 39:19
本字幕由天琴实验室独家AI技术生成[00:00:00]
七旬老翁死于诏狱[00:00:05]
案件扑朔迷离[00:00:07]
疑点重重[00:00:09]
这起死亡案的幕后真相究竟是什么[00:00:10]
百家讲坛系列节目大明疑案下不知礼制诏狱自刎之谜[00:00:13]
ER [00:00:29]
大明万历年间[00:00:36]
朝廷命官李志遭到了一个叫张问达的言官的弹劾[00:00:38]
弹劾奏疏上列举了理智的五大罪名[00:00:42]
而这些罪名大都跟李志奇怪的想法和行为有关[00:00:46]
然而[00:00:50]
当理智被押解到诏狱之后[00:00:51]
却发生了一件离奇的事情[00:00:53]
在没有宣判的情况之下[00:00:55]
76 岁的他竟然死在了天子的诏狱之中[00:00:57]
理智的死引起了世人的纷纷猜疑[00:01:01]
有人说他是被朝廷迫害致死[00:01:04]
也有人说他是因为害怕受到酷刑折磨而自杀身亡的[00:01:07]
那么[00:01:12]
理智死亡的真实原因究竟是什么[00:01:13]
他的那些奇怪的想法和行为真的就罪不可恕吗[00:01:16]
厦门大学傅小凡教授带您步入大明王朝浩瀚的历史长河路[00:01:20]
为您精彩讲述系列节目大明疑案下不知礼制诏狱自刎之谜[00:01:26]
大明王朝万历30年[00:01:33]
即公元1602年的三月[00:01:34]
在号称天子诏狱的[00:01:37]
锦衣卫镇抚司大牢里[00:01:39]
一位名叫理智的人已经被关押了十几天了[00:01:42]
说起李志这个人呢[00:01:46]
现在的听众对他的名字很陌生[00:01:48]
包括这个人在明朝末年呢[00:01:51]
相当的著名[00:01:53]
为什么呢[00:01:54]
因为他是明朝末年思想解放运动的代表人物[00:01:55]
明朝末年的思想解放运动完全可以跟西欧的文艺复兴相媲美[00:02:01]
试想一下[00:02:08]
这种思想解放运动的代表人物[00:02:09]
当然会遭到封建王朝的迫害[00:02:12]
3月15日清晨[00:02:15]
理智早晨起来[00:02:17]
要让那是者也就是多年来一直侍奉他的小和尚给他剃头[00:02:20]
理智虽然没有出家[00:02:25]
但是养成[00:02:27]
剃头的习惯[00:02:28]
当事者拿出剃刀准备跟他剃头的时候[00:02:30]
李智称敕者不备[00:02:33]
一把夺过剃刀[00:02:35]
转手朝自己的脖子抹去[00:02:37]
鲜血顿时喷涌而出[00:02:40]
见了你这一身[00:02:42]
侍者惊呼道[00:02:45]
师父[00:02:46]
您这是何苦啊[00:02:47]
李志张张嘴[00:02:49]
痛苦地摇摇头[00:02:50]
说不出话来了[00:02:51]
因为理智的喉管被割断了[00:02:53]
试着拉着理智的手问道[00:02:56]
师父[00:02:58]
您疼吗[00:02:59]
李志用手指在逝者的手心上写到[00:03:01]
不疼[00:03:04]
智者又问[00:03:06]
师父[00:03:07]
您为什么要自杀呢[00:03:08]
李志继续用手指写道[00:03:11]
70 老翁何所求[00:03:13]
因为理智割断了喉管[00:03:16]
却没割断动脉[00:03:18]
所以直到第二天的深夜子时[00:03:20]
才慢慢地闭上了眼睛[00:03:22]
结束了他[00:03:25]
极具争议却富有色彩的一生[00:03:27]
那么人们就会问了[00:03:31]
李贽作为一个思想家[00:03:33]
一个名目思想解放运动的代表人物[00:03:35]
为什么采取如此惨烈的手段结束自己的一生呢[00:03:39]
对于理智的死[00:03:43]
当时就有不同的意见[00:03:44]
据当时明朝史料记载说[00:03:47]
吕雉是惧罪不死[00:03:49]
死意思是理智[00:03:52]
怕受到惩罚[00:03:53]
绝食而死[00:03:55]
可是很多人都认为理智是因迫害致死[00:03:56]
可是[00:04:01]
理智明明是自杀的呀[00:04:01]
那就要问了[00:04:04]
李志为什么选择自杀呢[00:04:04]
对此也有很多不同的意见[00:04:07]
观点各异[00:04:10]
众说纷纭[00:04:11]
成了大明王朝一个难解的谜今天[00:04:12]
为了解开这个谜[00:04:16]
我们就从[00:04:18]
李志被捕入狱的罪名说起[00:04:20]
万历32年的闰2月23日[00:04:24]
一个叫张问达的里布都几十周给万历皇帝朱翊钧上诉[00:04:27]
弹劾礼制五大罪名[00:04:32]
那么理智啊[00:04:34]
虽然是个四品朝廷命官[00:04:36]
但是他已经退休十几年了[00:04:39]
理智和张文达素不相识[00:04:41]
而两个人根本没有什么个人恩怨[00:04:43]
那么张问答为什么要上书弹劾理智呢[00:04:47]
这让我们从张问达弹劾礼制的罪名细细说来[00:04:51]
也许能够找到其中的答案[00:04:56]
张问达弹劾李贽的第一个罪名是祸乱人心聚[00:05:00]
张文达在奏疏中说说理智啊[00:05:04]
壮岁为官[00:05:07]
晚年削发[00:05:09]
近又刻藏书、焚书[00:05:10]
着伍大德等书[00:05:11]
流行海内[00:05:13]
霍乱人心[00:05:15]
在第一项指控就是一连串的罪名[00:05:17]
我们先说说[00:05:20]
壮岁为官[00:05:21]
不知道张问答是怎么想的[00:05:23]
所谓壮岁为官[00:05:25]
正说明理智[00:05:27]
一生坎坷啊[00:05:28]
仕途艰难[00:05:30]
也许张文达是在嘲讽李志壮岁为官[00:05:32]
仕途艰难吧[00:05:37]
其实[00:05:38]
理智撞碎围观并不怪李志[00:05:39]
不是因为他的才华不够[00:05:42]
也不是因为他能力不行[00:05:44]
而是因为她的出身不好[00:05:45]
人们可能怀疑[00:05:48]
难道大明朝也讲出身[00:05:49]
其实[00:05:52]
中国历代王朝都采取了重农抑商的政策[00:05:52]
这商人虽然富[00:05:58]
却不贵[00:06:00]
也就是说[00:06:01]
虽然很有钱[00:06:02]
却没有社会地位[00:06:03]
那么理智呢[00:06:05]
他出身于福建泉州市代为伤的这么一个家庭[00:06:06]
可是到了他父亲这一代[00:06:11]
家道中落了[00:06:13]
只好靠教书养家糊口[00:06:14]
嘉靖31 年[00:06:17]
即公元1552 年[00:06:19]
李志参加福建省乡试[00:06:20]
考中了举人[00:06:22]
可是由于家庭实在困难[00:06:24]
无力支持他进京参加会考[00:06:27]
所以理智只能以举人的身份进入仕途[00:06:30]
明朝对官员的选拔[00:06:35]
公民要求很严[00:06:38]
次品以上必须是进士出身呐[00:06:39]
您以举人的身份进入仕途[00:06:42]
就只能从纵九品的小官做起了[00:06:44]
到了四品就到头了[00:06:49]
虽然从众九品的小官做起[00:06:51]
这里治在家苦苦等了四年[00:06:54]
到了他30 岁那年[00:06:58]
才被任命为河南省辉县的教育[00:07:00]
这实际上是官办学校的老师[00:07:05]
算不上什么官职[00:07:08]
到了嘉靖39 年[00:07:10]
即公元1560年[00:07:12]
理智呢[00:07:14]
出任南京国子监的博士[00:07:14]
对[00:07:18]
国子监相当于现在的国立大学[00:07:18]
国子监博士大致相当于大学教授[00:07:21]
可是这大学教授当了不到一年[00:07:25]
理智的父亲在老家泉州病逝了[00:07:29]
李志德辞了关[00:07:33]
回家守孝[00:07:34]
要守孝三年[00:07:36]
这就叫丁忧礼制[00:07:37]
守孝期满之后[00:07:39]
来到了北京[00:07:41]
同时把家也迁到了北京[00:07:42]
借别人房子住[00:07:45]
靠教书养家糊口[00:07:47]
同时等待着朝廷给他任命新的官职[00:07:49]
这个时候[00:07:53]
理智啊[00:07:54]
有三个儿子[00:07:55]
三个女儿[00:07:56]
一家八口全靠他教书养家糊口[00:07:57]
可以想见他的生活的艰难[00:08:00]
终于获得官职[00:08:03]
担任太学博士[00:08:04]
可是上任没几天[00:08:05]
理智的祖父在老家泉州病逝了[00:08:06]
还没等他出发奔丧呢[00:08:09]
理智的二儿子病死了[00:08:11]
更为严重的问题是[00:08:13]
理智回家守孝必须辞官[00:08:15]
他ECI 关他的妻子和儿女就失去了经济来源[00:08:18]
你这没办法[00:08:23]
只好将妻子和儿女安置在他曾经工作过的河南辉县[00:08:23]
用同僚们给他凑的奔丧的份子钱[00:08:29]
分出一半给妻子[00:08:32]
买了一些田地让妻子[00:08:34]
自食其力[00:08:37]
当理智从老家守孝气忙回到辉县的时候[00:08:38]
迎接他的是他的妻子和大女儿[00:08:42]
他的两个儿子和两个小女儿因贫困交加而死[00:08:45]
可以想见[00:08:50]
当时夫妻见面真是欲哭无泪啊[00:08:51]
到了万历五年[00:08:55]
即公元1577年[00:08:57]
李志出任云南省姚安府的知府[00:08:59]
官居饰品[00:09:03]
这是理智一生担任的最高的官职了[00:09:05]
由于理智[00:09:09]
没有进士功名[00:09:10]
所以[00:09:11]
他的仕途到头了[00:09:13]
这一年里至50岁[00:09:14]
那么[00:09:17]
通过以上描述[00:09:17]
我们可以体会[00:09:18]
所谓撞碎围观的确饱含了李治一生的坎坷、磨难和艰辛[00:09:19]
可是没想到却成了张问达弹劾和讽刺的内容[00:09:26]
理智的一声[00:09:36]
饱含了无尽的艰辛与坎坷[00:09:37]
这样一个出身低微[00:09:40]
凭借自己的不懈努力出仕为官[00:09:42]
努力报效国家的人[00:09:44]
在古代社会比比皆是[00:09:46]
甚至被国家和世人送给美谈和佳话[00:09:49]
然而[00:09:52]
张问达却以此来弹劾礼制[00:09:53]
话里话外甚至带着极大的不屑与嘲讽[00:09:55]
在傅小凡老师看来[00:09:59]
这显然是典型的小人之举[00:10:01]
不值一驳[00:10:04]
那么[00:10:05]
张问达弹劾礼制的罪名还有哪些呢[00:10:05]
请继续收看大名李志诏狱自刎之谜[00:10:10]
那么再说第二个罪名[00:10:15]
晚年学法[00:10:17]
李志退休之后[00:10:19]
没有选择回老家祖籍去安度晚年[00:10:21]
却选择了一条到全国各地寻师访友、讲学论道的生活[00:10:25]
有一年来到湖广[00:10:31]
今湖北的[00:10:33]
麻城[00:10:35]
那个时候正值盛夏[00:10:37]
天气非常的炎热[00:10:38]
大汗淋漓啊[00:10:41]
头皮瘙痒[00:10:43]
怎么挠也不解决问题[00:10:44]
汗水伴着头皮屑是污秽不堪[00:10:46]
这理智是个有洁癖的人[00:10:49]
无法忍耐这种污秽[00:10:52]
A 这会儿看着身边那个小和尚[00:10:54]
就是服侍他生活的小和尚[00:10:56]
也是他的侍者[00:10:58]
正在给自个儿剃头[00:11:00]
于是就让这个式子给自己把头发剃了[00:11:01]
试着拧[00:11:05]
不过理智啊[00:11:06]
只好把理智的头发给剃了[00:11:07]
李志顿时感到非常的爽[00:11:09]
特别的痛快[00:11:12]
可是呢[00:11:13]
人们却以为理智削发为僧了[00:11:14]
在这小小的县城[00:11:18]
一个朝廷四品官缺乏[00:11:19]
为僧出家了[00:11:22]
这消息骇人听闻呢[00:11:23]
这个时候呢[00:11:26]
这个麻城县令亲自登门拜访李志[00:11:27]
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哀求理智[00:11:30]
刘发[00:11:34]
你看这头发剪了不时马说流就能流出来的[00:11:35]
对吧[00:11:38]
李志只考抱歉地笑一笑[00:11:40]
其实理智根本没有出家内[00:11:44]
出家得履行正式的手续的[00:11:46]
你这不但没有履行手续[00:11:49]
而且胡子还留着[00:11:51]
她说[00:11:53]
却成了张万达堂和他的罪名[00:11:54]
再就是说说李志出的这些书吧[00:11:57]
说理智出了藏书、焚书[00:11:59]
菏泽五大得[00:12:02]
这些书啊[00:12:03]
在流行海内[00:12:04]
十祸乱人心[00:12:05]
理智虽然耗着五[00:12:07]
但是据我所知[00:12:09]
他并没有出版着五大得意书[00:12:12]
因为以理智的人品不会称自己为大得的[00:12:15]
那么焚书呢[00:12:19]
是理智的论文集[00:12:20]
收集了他多年来在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等方面的论文[00:12:23]
藏书呢[00:12:30]
是理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00:12:30]
这两本书在当时绝对是畅销书[00:12:33]
为什么[00:12:36]
因为观点的确离经叛道[00:12:37]
所以这个章问答就指控理智是祸乱人心呐[00:12:41]
具体怎么个混乱人心呢[00:12:46]
张文达有如下理由[00:12:48]
理由一[00:12:50]
理智[00:12:51]
认为吕不韦和李元是有智谋的人[00:12:51]
这个吕不韦我们都知道[00:12:56]
他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宰相[00:12:58]
理智认为[00:13:02]
吕不韦是秦始皇的生身父亲[00:13:02]
那么秦国实际上就已经被吕不韦篡夺了[00:13:07]
秦国和后来的秦朝实际上是吕氏天下[00:13:12]
哎[00:13:16]
李园呢[00:13:17]
是战国时期楚国人[00:13:17]
楚考烈王没有儿子[00:13:20]
这里原呢[00:13:25]
就通过当时的宰相春申君[00:13:26]
把自己的妹妹贡献给考烈王[00:13:28]
因此就当了国[00:13:31]
就当考烈王死的时候[00:13:33]
李元发动政变[00:13:35]
杀了春申君[00:13:37]
立自己的儿子为楚王[00:13:38]
这就是后来的楚幽王[00:13:41]
显然[00:13:44]
无论是吕不韦还是李元[00:13:44]
都是小人[00:13:46]
可是理智却认为[00:13:48]
这小人呢[00:13:49]
往往是有才能的人[00:13:50]
人的才能是很难培养的[00:13:52]
所以[00:13:55]
明军就应该利用小人的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00:13:55]
这种观点即使放到今天[00:14:00]
也很难被人接受[00:14:02]
张文达指责理智破了人心的第二个理由[00:14:04]
以李思维、财力[00:14:07]
李斯是秦国宰相[00:14:09]
后来是辅佐秦始皇一统中原的[00:14:11]
第一任宰相[00:14:14]
由于他建议秦始皇焚书坑儒[00:14:16]
所以历来名声很差[00:14:18]
可是理智却赞赏他[00:14:21]
说他[00:14:23]
有才华[00:14:24]
有能力[00:14:25]
但是理智赞赏李斯[00:14:26]
主要是指李斯主张变法[00:14:28]
说治理国家在不同的时代要采取不同的方式[00:14:31]
这一点完全正确[00:14:36]
包括针对李斯建议焚书[00:14:37]
李贽却评价说[00:14:41]
竹子殒身灭族者一意思是啊[00:14:43]
给李斯最后的下场是自己被杀[00:14:47]
全族被灭[00:14:50]
活该[00:14:52]
显然[00:14:53]
张万达这个指控也是不成立的[00:14:54]
张万达指责理智祸乱人心的第三个理由[00:14:57]
以冯道为利益[00:15:01]
这个冯道是五代时期人[00:15:03]
曾经出任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的宰相[00:15:06]
前后服侍过十个皇帝[00:15:10]
期间还对辽太宗称臣[00:15:12]
儒家主张忠臣不事二主[00:15:15]
可是气味宰相[00:15:17]
谁当皇帝[00:15:20]
他都当宰相[00:15:22]
到宋以后[00:15:23]
冯道的名字就成为大臣无操守的代名词了[00:15:25]
可是理智却赞赏冯道是力尹[00:15:29]
就是大隐隐于朝的意思[00:15:32]
那么[00:15:35]
理智为什么赞赏冯道呢[00:15:35]
理智的根据是孟子的一句话[00:15:38]
孟子说[00:15:41]
民为贵[00:15:42]
社稷次之[00:15:43]
君为轻[00:15:44]
你认为啊[00:15:45]
这个色就是土地[00:15:46]
是用来安民的[00:15:48]
这个G 就是庄稼[00:15:50]
是用来养民的[00:15:52]
君和臣[00:15:54]
他的使命和责任[00:15:56]
她的义务[00:15:57]
就是安阳百姓[00:15:58]
当你为君者不能安阳百姓的时候[00:16:00]
就由围成来劲安阳百姓的义务[00:16:03]
这个人就是冯道[00:16:07]
正是在冯道的主持之下[00:16:10]
无论你朝廷怎么样的更迭[00:16:12]
换了四代[00:16:15]
十个皇帝是轮流上岗[00:16:17]
虽然发生过战争[00:16:20]
但并没有发生争城之战[00:16:21]
使百姓免于战争之苦[00:16:24]
这完全是冯道的功劳[00:16:27]
这种观点[00:16:30]
即使今天[00:16:31]
很多人还是难以接受[00:16:33]
张文达指责理智祸乱人心的第四个理由[00:16:35]
以卓文君为善择佳偶在卓文君和司马相如两个人因爱情而私奔的故事[00:16:39]
在中国是家喻户晓[00:16:46]
可是按照传统儒家的观点评价的话[00:16:48]
给卓文君是寡妇再嫁[00:16:51]
有违妇道[00:16:53]
和司马相如俩人私奔又有违父命[00:16:55]
可是理智却认为[00:17:00]
如果卓文君恪守妇道[00:17:02]
那就会失去司马相如这位如玉郎君[00:17:04]
所以就称赞卓文君Ren 小齿儿就大计[00:17:09]
意思是为了个人的幸福和长远的利益[00:17:14]
可以不顾脸面[00:17:18]
这种观点在当今社会并不稀罕[00:17:20]
可是在当时的确有些出格[00:17:24]
张文达指责理智祸乱人心的第五个理由[00:17:27]
以秦始皇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00:17:31]
在传统封建王朝统治者的主流话语中[00:17:34]
是绝对的暴君[00:17:38]
可是理智却称赞秦始皇为千古一帝[00:17:40]
这的确[00:17:44]
离经叛道可是据我所知啊[00:17:46]
李志从来没有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00:17:49]
只是理智在他的藏书中评价历代皇帝的时候[00:17:53]
把秦始皇按照时间顺序排在了第一位[00:17:59]
显然[00:18:04]
张问达这个指控是不成立的[00:18:05]
欲加之罪[00:18:08]
那么张文达指责理智祸乱人心的第六个理由[00:18:10]
以孔子是非为不足惧[00:18:14]
意思是不能用孔子的是非标准来评价事物[00:18:16]
所以这个理智啊[00:18:21]
他并不反恐[00:18:23]
并不反对孔子[00:18:24]
他只是认为孔子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00:18:26]
是个学者[00:18:30]
反对把孔子作为偶像[00:18:31]
神圣不可侵犯[00:18:34]
反对用孔子的只言片语[00:18:36]
作为压制思想的一种工具[00:18:39]
这种观点现在看来也是对的[00:18:42]
但是在当时的确离经叛道[00:18:45]
如果是放在今天[00:18:48]
理智的很多观点和想法都是积极正确的[00:18:50]
他分析问题、看问题的角度客观而全面[00:18:53]
然而在中国古代封建帝王统治时期[00:18:57]
他的思想远远超出了那个时代所允许的尺度[00:19:01]
理性的观点在当时显得极其突兀和另类[00:19:05]
于是在章问答的眼里[00:19:09]
这显然就是离经叛道、无法容忍的滔天罪行[00:19:11]
那么[00:19:16]
张问达弹劾礼制的罪名还有哪些呢[00:19:16]
张文达在上书中弹劾礼制的第三个罪名是四型不减[00:19:21]
也就是行为放荡[00:19:28]
那么[00:19:31]
理智怎么个行为放荡呢[00:19:31]
张万达的理由如下[00:19:33]
其一呢[00:19:36]
是与无良被由于哀怨[00:19:37]
意思是理智带着一群品行不端的人在在佛教的寺院里游玩[00:19:41]
这个指控完全是捕风捉影[00:19:49]
事实的情况是这样[00:19:53]
你这有一个好朋友叫周柳塘[00:19:54]
周柳塘在麻城的龙湖有一座宅院[00:19:57]
周六唐把这个宅院辟为佛教寺院[00:20:01]
起名为之佛院[00:20:05]
然后请一位法号无念的和尚做住持[00:20:07]
可是这位无念和尚呢[00:20:12]
又遵礼制为师傅[00:20:14]
这样一来[00:20:16]
理智呢[00:20:17]
就成了只佛院的祖师爷了[00:20:18]
柳塘有一将这座宅院[00:20:21]
送给理智[00:20:25]
让理智在这个之佛院里颐养天年[00:20:27]
是弘扬佛法[00:20:30]
没想到[00:20:32]
朋友一番好意[00:20:32]
却成了张万达指控弹劾礼制的罪名[00:20:34]
张问达指控理智行为不检的第二个理由说[00:20:38]
理智啊[00:20:41]
白昼携妓女同玉[00:20:43]
意思是大白天带着一群妓女一块儿洗澡[00:20:45]
不过[00:20:50]
这个指控还真不是空穴来风[00:20:50]
这里只有一个弟弟[00:20:53]
为了照顾理智的生活[00:20:55]
从老家泉州抛家舍业地来到了拉成的龙湖[00:20:57]
给男人呢[00:21:03]
一个人呆久了[00:21:04]
就想去青楼会记[00:21:06]
征求哥哥理智的意见[00:21:08]
理智居然同意了[00:21:11]
这哥哥当的也太宽容了[00:21:12]
不过[00:21:16]
在中国古代的文人到青楼会妓女[00:21:16]
这也事实上不构成理智的罪名[00:21:19]
所以[00:21:23]
大白天携妓女一块儿洗澡[00:21:24]
这个罪名纯粹是捕风捉影[00:21:26]
那么张文达指责理智四型不减的第三个理由是[00:21:29]
勾引是人妻女入庵讲法[00:21:33]
意思是啊[00:21:37]
理智啊[00:21:38]
勾引当地绅士家的女人们[00:21:39]
到佛教的哀怨[00:21:42]
讲佛法[00:21:44]
但有些女人呢[00:21:46]
甚至带着铺盖枕头[00:21:47]
讲完佛法就住在安院里了[00:21:49]
我认为这个指控很阴损[00:21:52]
为什么说阴损[00:21:54]
因为佛教的安院士尼姑出家的地方[00:21:56]
你说这当地绅士家的女人在尼姑庵里听佛法[00:22:01]
也无妨[00:22:06]
听完晚上睡到安苑也无伤大雅[00:22:07]
问题是说[00:22:11]
理智在安苑里给当地绅士家的女人讲完佛法[00:22:13]
最后晚上住在了安苑[00:22:17]
这个指控就很恶毒[00:22:20]
啊[00:22:23]
不过这理智啊[00:22:23]
在知佛愿讲佛法的时候[00:22:24]
的确吸引了吗[00:22:27]
省很多大户人家的女人[00:22:29]
那么[00:22:34]
这样一来呢[00:22:35]
就产生了很多[00:22:37]
绯闻[00:22:38]
这绯闻直接指向的是麻城名门望族梅国桢的女儿没淡然[00:22:40]
没带人[00:22:48]
年轻守寡[00:22:48]
为了排解内心的孤独[00:22:50]
追求心灵的解脱[00:22:52]
开始学佛[00:22:53]
后来干脆出家为尼[00:22:55]
为了进一步学习佛法呗[00:22:58]
立志为师[00:23:00]
师生二人经常书信往来[00:23:02]
偶尔会见面[00:23:04]
可以设想[00:23:07]
在当时的情况之下[00:23:08]
一个年轻的寡妇和一个独身的男人以这样的方式交往[00:23:10]
一定会产生绯闻的[00:23:15]
不过[00:23:18]
理智面对煤炭人与煤炭人的交往[00:23:19]
心里很坦荡[00:23:22]
他坦率地承认[00:23:25]
梅澹然是出世丈夫[00:23:27]
他认为他和没带人的交往很自然[00:23:31]
李智说[00:23:34]
鳏寡孤独[00:23:36]
圣人尚且怜悯[00:23:37]
如果让我做道德文章[00:23:40]
我绝不输前人[00:23:42]
可是[00:23:44]
在这深山野岭中[00:23:44]
禽兽尚且喜欢异性[00:23:46]
何况人呢[00:23:48]
CIIR 不容[00:23:49]
无地可容此身[00:23:50]
一意思是[00:23:51]
如果因为此事[00:23:54]
这里容不下我[00:23:55]
那天下就没有容我理智的地方[00:23:56]
一个将近70 岁的老人[00:23:59]
面对社会舆论[00:24:02]
却如此真诚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00:24:04]
李志活的真诚坦荡[00:24:07]
包括木有会员理智[00:24:10]
和这个没大人之间心灵是非常贴近的[00:24:12]
这其中有师生之谊[00:24:16]
也不排除异性之间的情谊[00:24:19]
李志这个人呢[00:24:23]
非常注重精神生活[00:24:24]
他有一位贤妻[00:24:27]
也有过正常的夫妻生活[00:24:29]
但是没有过爱情[00:24:32]
他的这位妻子黄氏对理智的志向和追求根本不理解[00:24:35]
对李志退休之后不回老家泉州[00:24:40]
根本不赞同[00:24:44]
最后带着女儿女婿[00:24:45]
撇下理智[00:24:48]
孤零零一个人回了老家泉州[00:24:49]
在理智孤独的生活中[00:24:52]
身边出现了一位有为苏之胆[00:24:54]
有求学之志[00:24:57]
有悟道知会的女性[00:24:59]
而且非常的敬重自己[00:25:00]
理智的情感丰富且强烈[00:25:03]
他如何能够无动于衷呢[00:25:06]
当理智为了逃避迫害[00:25:09]
避免嫌疑离开了龙湖之后[00:25:12]
有一天接到没淡然的来信[00:25:16]
请求李治回龙湖[00:25:18]
理智不顾朋友的劝阻[00:25:21]
义无反顾地回到了龙湖[00:25:22]
理智认为[00:25:25]
人家一个弱女子都不在意舆论的压力[00:25:26]
我一个[00:25:29]
70 多岁的老人有什么可怕的[00:25:30]
敢爱敢恨的理智[00:25:34]
真正的大丈夫李治去世之后不久[00:25:35]
没淡然抑郁辞世[00:25:39]
没淡然的抑郁辞世[00:25:41]
透露出没淡然对理智在精神上深深的依恋[00:25:43]
不过[00:25:48]
与理智有书信往来的女性[00:25:48]
不止一个没带人[00:25:50]
没淡然的姐妹和妯娌都与理智有这种书信的往来[00:25:52]
他们在一起[00:25:58]
书信往来主要是谈佛教[00:25:59]
谈佛法[00:26:01]
他们之间的往来光明磊落[00:26:03]
无可指摘[00:26:05]
后来[00:26:06]
李志把他们之间的书信往来啊都放在他的文集中出版发行[00:26:07]
显然理智和这些女性的往来[00:26:13]
是无可指责的[00:26:17]
张文达捕风捉影的指控是不成立的[00:26:19]
张文达在上书中弹劾礼制第四个罪名[00:26:22]
信奉佛教[00:26:25]
德字送到明以来啊[00:26:27]
这些儒生们呢[00:26:30]
经常做一个表面文章[00:26:31]
什么表面文章呢[00:26:33]
就是辟佛老[00:26:35]
也就是批判佛教和道教[00:26:36]
为什么说是表面文章呢[00:26:39]
因为他们表面上批判[00:26:41]
内心里非常喜欢[00:26:43]
不仅出入佛老[00:26:46]
甚至沉迷于其中[00:26:47]
而理智的信仰其实很复杂[00:26:49]
他出身于泉州一个商人的家庭[00:26:52]
他的祖上有波斯血统[00:26:55]
自小受伊斯兰教的影响[00:26:58]
它有一个叔祖是道教徒[00:27:01]
也深受其影响[00:27:03]
在理智成长过程中[00:27:06]
他开始不喜欢儒家思想[00:27:08]
可是为了养家糊口[00:27:11]
为了求公民[00:27:13]
他不得已才读了儒家的书[00:27:14]
到了他40 岁那年[00:27:18]
在南京礼部任CI 五官[00:27:20]
有一天[00:27:23]
一个礼部的同僚拿出一本金刚经对李治说[00:27:24]
这是不死的学问[00:27:28]
难道你也不想研究研究嘛[00:27:29]
李治一听天下居然有这样的学问[00:27:32]
不禁[00:27:35]
开始对佛教产生了兴趣[00:27:37]
从此沉迷于佛教[00:27:39]
可是[00:27:42]
理智接受的佛教根本不是佛教正统[00:27:42]
而是被称为狂禅的旁门索道[00:27:46]
所以狂禅呢[00:27:49]
是五代时期[00:27:51]
佛教的禅宗中产生的一股一端[00:27:53]
主张无心则无戒[00:27:57]
心中无物可以不遵守清规戒律[00:27:58]
其特点是语言上信口开河[00:28:01]
行动上放荡不羁[00:28:04]
思想上突破传统[00:28:05]
李贽就是信奉这样的佛教[00:28:08]
还被称为狂禅教主[00:28:10]
别说封建王朝的统治者和正统的儒生们[00:28:14]
就是正统的佛教信徒也会对李志群起而攻之[00:28:19]
张文达在上书中弹劾礼制的第五个罪名[00:28:24]
理智可能要进京城[00:28:28]
张文达在上书中提醒皇帝说[00:28:30]
通州剧都下仅40 里[00:28:34]
躺一入都门[00:28:36]
招致蛊惑[00:28:37]
又为嘛橙汁续[00:28:38]
这个意思是通州城离北京只有40 里了[00:28:40]
如果理智进入北京城[00:28:45]
那么麻城所产生的那些风波要在北京出现了[00:28:47]
摘[00:28:52]
理智啊[00:28:52]
在张文达上书弹劾理智的时候[00:28:53]
辗转的来到了北京城外的通州城[00:28:56]
已经住了很长一段时间了[00:28:59]
所以[00:29:02]
张文达听说这个消息[00:29:02]
连忙给皇帝上书[00:29:03]
想办法阻止李志进京城[00:29:05]
显然[00:29:08]
张文达把李志当作了洪水猛兽[00:29:08]
那么以上弹劾呢[00:29:12]
我们可以分析[00:29:15]
要么就是观点不同[00:29:16]
要么就是捕风捉影[00:29:18]
甚至是造谣污蔑[00:29:19]
无中生有[00:29:21]
在傅小凡老师看来[00:29:28]
张问答对理智的弹劾[00:29:30]
要么是观点不同[00:29:32]
要么是捕风捉影[00:29:34]
甚至造谣污蔑[00:29:36]
无中生有[00:29:37]
说到这里[00:29:39]
我们就感到好奇了[00:29:40]
为什么这个叫张问达的人要用造谣污蔑的手段执意要弹劾礼制[00:29:42]
它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00:29:47]
面对他的弹劾[00:29:49]
万历皇帝又会有怎样的反应呢[00:29:51]
给张文达呀[00:29:54]
陕西泾阳县人[00:29:55]
万历11年的进士[00:29:57]
曾经两度出任县官[00:29:59]
由于政绩不错[00:30:01]
被提拔为攻克己适中[00:30:03]
显然[00:30:05]
张文达是个眼观[00:30:06]
也就是专门监督弹劾朝廷百官的[00:30:09]
作为言官[00:30:13]
张文达还的确尽职尽责[00:30:14]
比如万历20年[00:30:16]
宁夏副总兵蒙古族人拜拜发动了叛乱[00:30:19]
几天之内数乘备课[00:30:23]
全陕震动[00:30:26]
朝廷调全国各地的兵马来镇压叛乱[00:30:28]
张文达这个皇帝上书建议[00:30:32]
免去陕西省未缴纳的赋税[00:30:35]
显然[00:30:39]
张文达是一个心中有百姓[00:30:39]
敢于为百姓请命的好官[00:30:41]
那么[00:30:45]
既然是一位好官[00:30:45]
那么为什么要上书弹劾理智呢[00:30:47]
张文达在尚书中的最后一句话[00:30:51]
给了我们信息和答案[00:30:54]
张文达建议皇帝命令朝廷有关部门和全国各省的地方政府[00:30:56]
将李志出版和被出版的书一律销毁[00:31:02]
这个建议透露出张问达上书弹劾礼制的动机[00:31:06]
文人相亲[00:31:12]
因为面对理智的畅销书[00:31:14]
和理智在全国人民心目中如日中天的地位[00:31:17]
很多文人心里非常不爽[00:31:22]
正是文人的醋意[00:31:25]
成为张文达上书弹劾礼制的动机[00:31:27]
A 万历皇帝啊[00:31:33]
已经多年不理朝政了[00:31:34]
接到这个张文达的上书之后[00:31:36]
非常重视这件事情[00:31:39]
至于勾引妇女的罪名[00:31:40]
皇帝根本不予理睬[00:31:42]
抓住[00:31:44]
张梦达上书中涉及的政治问题[00:31:46]
给锦衣卫下达圣旨[00:31:48]
李志敢倡乱道惑世无民[00:31:51]
便令厂为五成严拿治罪[00:31:54]
意思是理智啊[00:31:57]
居然用那些离经叛道的思想影响社会[00:31:59]
影响百姓[00:32:02]
锦衣卫东厂和五常所谓立刻出动[00:32:03]
将理智逮捕[00:32:06]
并且问罪这一声令下[00:32:08]
这一队锦衣卫出了紫禁城[00:32:12]
直奔通州而来[00:32:15]
这个时候[00:32:18]
理智已经76 岁了[00:32:18]
他寄居在通州北门外[00:32:22]
马氏装马经伦的家中[00:32:26]
截止理智被捕那天[00:32:29]
李志卧床已经三个多月了[00:32:31]
连续几天粒米未进[00:32:34]
而且不断的呕吐[00:32:36]
请医生来诊治[00:32:37]
医生说李志脉象混乱[00:32:39]
诊治不出理智究竟得了什么病[00:32:42]
总之[00:32:45]
理智已经使病情非常严重[00:32:45]
当理智听说锦衣卫紧张了[00:32:50]
他猛地坐起身来说[00:32:53]
这是为我而来[00:32:55]
然后挣扎着下床[00:32:57]
走到门口对马竞伦说[00:32:59]
赶快娶个门板来[00:33:01]
李志刚刚躺到门板上[00:33:03]
锦衣卫就闯到家里[00:33:06]
理智对台门板的马家堡人说[00:33:08]
赶快离开[00:33:11]
我是个罪人[00:33:12]
不能在这儿逗留[00:33:13]
马经伦表示要和李志一起进京城[00:33:15]
理智瞪着眼睛大声呵斥的[00:33:18]
你是个朝廷的犯官[00:33:21]
按大明朝的法律[00:33:23]
你是不能进京城的[00:33:24]
你还有高堂在世[00:33:27]
不能自找死路啊[00:33:29]
马经纶说[00:33:32]
既然朝廷以先生为一人[00:33:33]
那我就是窝藏妖人的人[00:33:36]
要死一起死[00:33:38]
先生[00:33:39]
如果您死了[00:33:40]
我绝不会独自活在这世上[00:33:41]
李志宁不过马经纶[00:33:44]
只好同意马经纶陪着自己一块儿进京城[00:33:45]
一行人刚刚出通州城[00:33:50]
身后追来了几十个马家的仆人[00:33:53]
秉承马老太爷的旨意[00:33:56]
要拦住马经纶[00:33:59]
不要让它自投罗网[00:34:01]
马家铺人跪在当道[00:34:03]
恳求马经纶不要进京城[00:34:05]
马竞沦理也不理[00:34:08]
扶着门板[00:34:10]
守护着理智[00:34:12]
奔京城而来[00:34:14]
一路颠簸[00:34:16]
半路上理智就昏迷了[00:34:17]
抬到监狱的时候[00:34:20]
理智的脉博已经很微弱了[00:34:22]
第二天[00:34:25]
提审[00:34:25]
这狱卒啊[00:34:28]
把李志半夜半托的带上大堂[00:34:28]
扔在冰冷的地上[00:34:32]
大街五相当于城防司令就问李志[00:34:33]
你干嘛写那么多书啊[00:34:38]
李治说[00:34:40]
我写了很多书[00:34:41]
但是这些书与圣教是有益无损[00:34:42]
这大街我就笑了[00:34:46]
这老头儿真够倔的[00:34:48]
可是判他什么罪呢[00:34:50]
出书写书[00:34:52]
以此之最[00:34:55]
大明朝没先例啊[00:34:56]
翻遍了大明律[00:34:58]
也没有相关罪名[00:35:00]
锦衣卫也不知道如何处理理智[00:35:03]
所以就建议皇帝[00:35:06]
建议朝廷[00:35:07]
把礼制压解辉[00:35:09]
福建泉州老家[00:35:11]
这张问答在给皇帝上书弹劾理智的时候[00:35:14]
最后也建议皇帝将理智遣送回老家[00:35:17]
显然[00:35:22]
当时啊[00:35:22]
无论是皇帝还是朝廷[00:35:23]
并没有杀理智的意思[00:35:24]
那里治为什么要自杀呢[00:35:27]
在傅小凡老师看来[00:35:30]
虽然弹劾了理智[00:35:32]
但张问达的目的也不过是教训他一下[00:35:33]
让那些有奇思妙想的人引以为戒[00:35:37]
而此时[00:35:40]
理智已经是一个76岁高龄的人了[00:35:41]
对于这样一位老人[00:35:44]
万历皇帝并没有杀他的意思[00:35:46]
那么既然如此[00:35:48]
为什么理智最终会惨死在天子诏狱之中[00:35:49]
这里面究竟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隐情呢[00:35:53]
我认为理智对自己啊[00:35:58]
死于躁郁是有准备的[00:36:00]
他这个结局[00:36:05]
在某种程度上是自己所期待的[00:36:06]
为什么这么说[00:36:10]
我有几个理由[00:36:12]
理由一[00:36:14]
李治的心情十分平静[00:36:14]
提审完之后[00:36:17]
理智被押回大牢[00:36:18]
他表现出一副非常平静的样子[00:36:20]
而且有几分欣喜[00:36:23]
比如他在狱中有一首诗是这样泳道的[00:36:26]
万里无加计吕村孤魂万里所穷门[00:36:30]
举头喜见青天上一大圆光照覆盆[00:36:35]
意思是啊[00:36:40]
我一个人离家万里[00:36:42]
寄宿在孤村文[00:36:44]
一生穷困潦倒[00:36:46]
今天晚上看到天上一轮明月[00:36:49]
我心情非常高兴[00:36:52]
这一轮明月就像一个银盆一样复照大地[00:36:54]
这首诗从诗歌的角度不怎么样[00:36:57]
但是确准确表达当时李治的心情[00:37:00]
我认为理智对自己的结局有所准备的第二个理由[00:37:03]
理智感到一种满足[00:37:08]
你说身陷囹圄怎么会满足呢[00:37:11]
因为这正是他所期待的[00:37:15]
李志曾经有一首诗是这样写的[00:37:19]
多少无名死鱼TESI [00:37:21]
有声之仇[00:37:23]
薄俗紫雾[00:37:24]
我不成名[00:37:26]
意思是多少人死得无声无息[00:37:28]
可是我一定要死的有动静[00:37:31]
我只愁这帮子凡夫俗子耽误我成名啊[00:37:34]
我认为理智渴望这种结局的第三个理由[00:37:39]
他渴望一种轰轰烈烈的死[00:37:43]
在理智被捕的前六年里[00:37:46]
只有一个朋友叫汪可受[00:37:49]
时任山西督学[00:37:52]
听说李志来到了山西沁水[00:37:54]
就来拜访理智[00:37:57]
二人交谈至深夜[00:37:59]
汪可受就问李芝说[00:38:01]
先生[00:38:02]
您如何考虑您的身后呢[00:38:03]
李治说[00:38:06]
如果我能荣耀的死鱼天子诏谕[00:38:06]
那就成就了我一生的名气[00:38:10]
说完之后[00:38:12]
像个小孩儿似的拍手了[00:38:13]
到[00:38:15]
到那个时候[00:38:16]
名满天下[00:38:16]
快了[00:38:17]
快了[00:38:18]
这王可瘦就觉得这里治啊[00:38:19]
得说梦话[00:38:21]
没想到还真让李志等到了这一天[00:38:22]
万历30年3月15日清晨[00:38:27]
从锦衣卫传来消息[00:38:30]
朝廷决定[00:38:31]
Ya Jie 理智回原籍[00:38:33]
福建泉州[00:38:36]
李志听说消息之后失望[00:38:38]
他要死在天子大牢[00:38:42]
这个愿望落空了[00:38:44]
这才趁势者不被抢着剃刀[00:38:46]
自刎而亡[00:38:50]
当然[00:38:54]
理智之死不排除封建王朝迫害的因素[00:38:54]
但他觉得畏罪自杀[00:38:59]
更不是反抗暴政[00:39:00]
而是追求一种惨烈的死而死在天子的诏狱[00:39:02]
理智采取如此惨烈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00:39:07]
这跟他的叛逆思想完全一致[00:39:11]
好[00:39:14]
大明王朝还有什么遗憾呢[00:39:15]
我们以后再说[00:3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