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发
  • 反馈

《《百家讲坛》 20151116 向古人学家教8 白居易的教育智慧》歌词


歌曲: 《百家讲坛》 20151116 向古人学家教8 白居易的教育智慧

所属专辑:百家讲坛(2013-2016)

歌手: 百家讲坛

时长: 40:11

播放 下载lrc歌词 下载纯文本歌词

《百家讲坛》 20151116 向古人学家教8 白居易的教育智慧

本字幕由天琴实验室独家AI技术生成[00:00:00]

诗魔白居易如何用诗歌来传达自己的教育理念[00:00:04]

失去儿子的他如何将自己的厨师智慧传授给晚辈[00:00:09]

敬请关注[00:00:14]

向古人学家教[00:00:15]

只白居易的教育智慧[00:00:16]

[00:00:28]

白居易[00:00:35]

字乐天[00:00:36]

号香山居士[00:00:37]

是唐朝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00:00:38]

也是唐朝诗坛上作品最多的诗人[00:00:42]

仅流传至今的诗歌就有3000多首[00:00:45]

其中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成为传世名篇[00:00:49]

提倡以诗歌来反映现实生活的白居易[00:00:55]

在家庭教育方面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00:00:58]

白居易一生唯一的儿子不幸夭折[00:01:04]

于是他将自己的教育热情倾注到了植被们的身上[00:01:07]

那么[00:01:13]

作为长辈[00:01:13]

白居易留下了哪些蕴含人生智慧和教育意义的诗歌[00:01:14]

这些诗歌会带给今天的父母们以怎样的启示呢[00:01:20]

百家讲坛特邀中国教育电视台副总编辑张志军先生与我们一起谈古今说家教[00:01:24]

向古人学家教[00:01:33]

第八集[00:01:34]

白居易的教育智慧[00:01:36]

据相关史料记载啊[00:01:39]

58 岁那年啊[00:01:42]

白居易的家人呢[00:01:44]

给他生了一个儿子J [00:01:45]

绝对是属于老年得子了[00:01:47]

白居易当时可谓欣喜若狂[00:01:50]

赋诗一首呢[00:01:53]

以示庆贺[00:01:54]

谁料天不佑善人[00:01:55]

三岁的时候[00:01:57]

白居易的儿子就夭折了[00:01:58]

伤心欲绝的白居易呢[00:02:01]

为此忍不住又赋诗一首[00:02:03]

在诗歌中呢[00:02:06]

他提到了一句话[00:02:08]

叫做以前重做邓幽深[00:02:09]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00:02:14]

邓攸这个人啊[00:02:15]

是西晋时代的一个名人[00:02:16]

他之所以有名呢[00:02:19]

是因为他在一次生死关头呢[00:02:20]

把生的希望留给自己的侄子[00:02:24]

而将这个死亡的威胁呢[00:02:27]

留给了自己的这个独生子[00:02:29]

所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啊[00:02:33]

邓u 呢[00:02:36]

一般被视为侄儿们的保护神[00:02:37]

那么白居易写这首诗啊[00:02:41]

[00:02:44]

写这句话的目的呢[00:02:44]

我想就是像人[00:02:46]

[00:02:48]

表明啊[00:02:49]

从今以后呢[00:02:49]

他要把在自己独生儿子身上没有完全施展出来的这种家庭教育呢[00:02:51]

要施加到其他的晚辈身上[00:02:59]

[00:03:03]

事实证明啊[00:03:03]

白居易是这样说的[00:03:04]

也是这样做的[00:03:06]

白居易老师啊[00:03:08]

在对自己的晚辈们进行家庭教育的时候呢[00:03:09]

它所运用的宅体主要是诗歌[00:03:13]

那么我们下面呢[00:03:15]

就通过几首诗歌[00:03:16]

他写给自己晚辈们的几首诗歌呢[00:03:18]

来与观众朋友一起分享一下白居易老师的家庭教育智慧[00:03:21]

我们先来看第一首[00:03:27]

这首诗呢[00:03:29]

叫做御物感兴[00:03:29]

因示子弟[00:03:31]

诗的原文是这样的说圣哲狂夫言[00:03:32]

俗信老人与我有老狂词听知吾与汝无关器用中建锐锋多伤[00:03:36]

无关刑害内[00:03:45]

鼓劲此先王[00:03:46]

纪言处世者不可苦[00:03:49]

刚强归性与切散[00:03:51]

九鑫盾无呃人见识[00:03:54]

支床鹘七擒暖脚[00:03:57]

寄言立身者不得全柔弱比顾Li 或难[00:04:00]

此未免忧患[00:04:04]

于核保中级强弱刚柔间[00:04:06]

上遵周孔训[00:04:10]

旁鉴老庄言不为边[00:04:11]

其后亦要轭其先[00:04:14]

这首诗应当说像白居易的其他许多诗歌一样啊[00:04:17]

都是非常明白易懂的[00:04:20]

那么翻译成现代汉语呢[00:04:22]

这首诗大意是这样的[00:04:24]

就是说圣人啊[00:04:25]

往往要听一些这个癫狂之人的话语[00:04:27]

有的时候[00:04:32]

那么民间呢[00:04:33]

往往要听老人说过的话[00:04:34]

那么我作为一个老人呢[00:04:37]

有纪老又狂的一番说辞[00:04:38]

如果你们想听呢[00:04:42]

我就告诉你们[00:04:43]

我看到啊[00:04:45]

[00:04:47]

人们所用的器物当中[00:04:48]

保健越是锋利呢[00:04:50]

他的风刃可能就越越容易受到损伤[00:04:52]

那么我看到人的身体内部骨骼非常强劲[00:04:57]

但是呢[00:05:02]

牙的舌头呢[00:05:04]

他往往要先要落光[00:05:05]

所以我要寄与那些处事的人[00:05:08]

不要过于刚强[00:05:12]

那么乌龟呢[00:05:14]

他的本性啊[00:05:16]

很愚笨[00:05:17]

也很善良[00:05:19]

九鸟他的内心很迟钝[00:05:21]

但是也从来不做[00:05:23]

[00:05:25]

但是呢[00:05:26]

人们往往很轻贱乌龟[00:05:27]

所以常常把他抓来呢垫床脚[00:05:31]

古鸟也经常把九鸟禽来暖自己的脚[00:05:35]

所以我要寄与那些立身的人[00:05:39]

不要过于柔弱[00:05:43]

因为过于刚强呢[00:05:45]

不免于灾难[00:05:46]

那么过于柔弱呢[00:05:48]

也不免于祸患[00:05:50]

怎样才能够自始至终保持大吉大利呢[00:05:53]

那就要妥善地处理好强与弱、刚与柔之间的关系[00:05:56]

而要做到这一点呢[00:06:01]

就要上尊周公、孔子的遗训[00:06:03]

重磅呢[00:06:06]

借鉴老子和庄子的遗言[00:06:07]

不仅要随其后[00:06:11]

而且要力争棋先[00:06:13]

大意是这样[00:06:17]

那么这首诗呢[00:06:18]

我想至少给我们以下几点启示啊[00:06:19]

第一点启示呢[00:06:23]

就是不易自视甚高[00:06:24]

曾经有一句话说的非常好[00:06:28]

叫做谦虚使人进步[00:06:30]

骄傲使人落后[00:06:33]

那么在我看来啊[00:06:35]

骄傲有的时候不仅使人落后[00:06:36]

甚至呢[00:06:39]

有的时候还有可能会危及到骄傲者自身的性命[00:06:39]

谢灵运呢[00:06:44]

是南北朝时候一个比较有名的一位文学家、诗人[00:06:45]

此人呢[00:06:51]

系出名门[00:06:51]

他的母亲呢[00:06:53]

是东晋时代的著名书法家[00:06:54]

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外孙女[00:06:58]

她的祖父叫谢璇[00:07:00]

是那场著名的淝水之战啊[00:07:02]

东晋军队的前敌总指挥[00:07:04]

谢灵运本人其实也长得一表人才[00:07:07]

糖糖[00:07:11]

而且他的诗歌啊[00:07:12]

写的还是非常好的[00:07:13]

但就是这样一位要长相有长相[00:07:15]

要门第有门第[00:07:17]

要水平有水平的一位才子[00:07:18]

这个观其一生啊[00:07:22]

却一直是常常很不得意[00:07:24]

最终呢[00:07:27]

还死于非命[00:07:28]

一生不得志[00:07:31]

甚至最后死于非命的原因啊有很多[00:07:32]

其中很重要的一点[00:07:35]

我响呢[00:07:37]

很可能就与他呢有一定关系[00:07:38]

据相关史料记载啊[00:07:42]

有一次呢[00:07:44]

谢灵运和一群朋友在一起[00:07:45]

[00:07:47]

饮酒聊天[00:07:48]

谈到了一个话题[00:07:49]

那就是怎么样来看待天下这个读书人的知识储备[00:07:50]

这个谢灵运啊[00:07:56]

一本正经地对那些朋友们说[00:07:58]

他说[00:08:01]

如果把天下的知识总量啊[00:08:01]

比作一旦的话[00:08:04]

一旦是古代的计量单位[00:08:06]

[00:08:08]

那么构成这一旦的石斗当中呢[00:08:08]

有八斗应应当属于谁呢[00:08:11]

属于已经过世了的曹植、曹子建[00:08:13]

那么剩下来两斗呢[00:08:17]

我本人应当独占一斗[00:08:19]

那一抖呢[00:08:23]

就是天下其他所有的读书人[00:08:24]

你们去分吧[00:08:26]

这就是大家都很熟悉的那个典故啊[00:08:27]

那个成语叫才高八斗的由来[00:08:30]

有人曾经据此呢写文章称赞谢灵运是一个非常谦虚的人[00:08:33]

对于这种观点啊[00:08:39]

我是不敢完全苟同的[00:08:41]

在我看来啊[00:08:43]

刻意抬高一个已经并不再是的一个死去的人[00:08:45]

就是曹植[00:08:49]

曹子建[00:08:50]

然后呢[00:08:51]

把自己摆在与天下其他所有读书人平分秋色的这个位置上[00:08:52]

如果这还叫谦虚的话[00:08:56]

那我真不知道什么叫做骄傲了[00:08:59]

正是因为啊谢灵运的这种自视甚高[00:09:03]

所以他最后啊被当朝帝皇D 呢随便安了一个罪名给杀掉了[00:09:06]

应当说[00:09:14]

谢灵运的悲剧啊[00:09:15]

绝非个案[00:09:16]

状元呢[00:09:18]

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D 产物[00:09:19]

也是科举制度的佼佼者[00:09:22]

据有关专家考证啊[00:09:24]

从隋朝到清末1300 多年间[00:09:25]

中国J 这块土地上先后出现过了将近600位文状元[00:09:29]

不包括武状元啊[00:09:35]

这些文状元当中啊[00:09:37]

确实有一些人呢[00:09:39]

是出乎其类[00:09:40]

拔乎其萃的[00:09:41]

比如说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那位人生自古谁无死[00:09:42]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先生[00:09:47]

他就是南宋的状元[00:09:50]

但是啊[00:09:52]

我们也非常遗憾的发现[00:09:53]

有相当一部分这些科举考试的第一名[00:09:55]

也就是状元[00:09:59]

他们考中状元以后的所作所为呢[00:10:00]

确实令人不敢恭维[00:10:03]

换句话说[00:10:05]

他们在成为状元以后[00:10:06]

然后进入这个[00:10:10]

呃试图进入官场以后的所作所为啊[00:10:12]

于人们对他们的主观期许[00:10:15]

这两者之间呢[00:10:18]

往往存有相当大的距离[00:10:19]

这个造成这种原因啊是多方面的[00:10:22]

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呢[00:10:25]

很可能就与这些所谓的状元们自视甚高[00:10:27]

眼高于顶有很大的关系[00:10:31]

就在这些科举考试的第一名[00:10:33]

看来这个老子是天下第一的[00:10:35]

所以这个你们都应当对我毕恭毕敬[00:10:38]

其实呢[00:10:42]

现实生活中并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00:10:43]

有些自视甚高者[00:10:47]

因为自视甚高[00:10:49]

最后被碰得头破血流[00:10:50]

所以白居易呢[00:10:52]

在写给自己晚辈们的这首诗里边儿啊[00:10:54]

才语重心长地急于处事者[00:10:58]

不可苦刚强[00:11:03]

我觉得这个白居易的这个寄语啊[00:11:06]

是非常有道理的[00:11:10]

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呢[00:11:12]

也是很有启发和借鉴意义的[00:11:14]

[00:11:18]

当家长的有的时候难免会遇到就是自视甚高的这种子女[00:11:19]

或者说当长辈的有的时候难免会遇到自视甚高的晚辈[00:11:28]

这种情况下怎么办呢[00:11:33]

我响[00:11:35]

向这些家长或者长辈们提出以下建议[00:11:37]

那就是建立时间和空间两个视角[00:11:41]

当家长的或者当长辈的呢[00:11:45]

不妨告诉这些子女或者晚辈啊[00:11:47]

从时间的角度加以考量[00:11:50]

所谓叫长江后浪推前浪[00:11:52]

一浪更比一浪强[00:11:55]

你之所以能够自视甚高[00:11:57]

是因为你站在了前人的肩膀之上[00:11:59]

那么按照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00:12:02]

总有一天你也会成为别人的肩膀[00:12:06]

还有一点呢[00:12:09]

就是从空间的角度加以考量[00:12:09]

所谓山外青山楼外楼[00:12:12]

更有能者在前头[00:12:14]

你在这一个空间[00:12:17]

在此地啊[00:12:18]

有自视甚高的这个资本[00:12:19]

并不意味着你在比D 在另外一个空间也有自视甚高的资格[00:12:21]

那么基于包括但不限于啊上述这个两点理由[00:12:27]

就是当家长或者当长辈的要告诫自己的子女或者晚辈啊[00:12:32]

一定不要自私身高[00:12:38]

一定要怀着一颗谦逊的心态来为人处世[00:12:39]

这首诗呢[00:12:49]

给我们的第二点启示呢[00:12:50]

就是一定不要妄自菲薄[00:12:52]

[00:12:54]

俗话说呀[00:12:55]

谦虚是一种美德[00:12:57]

但是谦虚过度呢[00:12:58]

很可能就是一种虚伪了[00:13:00]

这种虚伪有的时候往往是药物事儿误大事的[00:13:02]

孟浩然[00:13:07]

大家都知道[00:13:08]

是唐朝一个很有名的诗人[00:13:09]

这个人呢[00:13:12]

应当说在诗歌创作方面是非常有天赋的[00:13:12]

连李白这样的诗仙都曾经写诗称赞他说[00:13:17]

吾爱孟夫子[00:13:21]

风流天下闻[00:13:23]

那么这样一位非常有水平的诗人啊[00:13:25]

他也一直非常想进入官场[00:13:28]

步入仕途[00:13:31]

但是呢[00:13:32]

却终生抑郁不得志[00:13:33]

究其原因啊[00:13:35]

有很多[00:13:36]

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呢[00:13:37]

可能是和他的妄自菲薄有很大的关系[00:13:39]

据新唐书记载啊[00:13:43]

有一次呢[00:13:46]

这个莫浩然[00:13:46]

[00:13:48]

应当时的另外一位诗人叫王维他的邀请呢[00:13:49]

道内数做课内数[00:13:53]

就是翰林院[00:13:57]

这两位诗歌创作的天才呢[00:13:59]

一见面之后[00:14:02]

自然相谈甚欢[00:14:02]

正在谈得高兴之际呢[00:14:04]

忽然有人来报说玄宗皇帝李隆基驾到这个[00:14:06]

一听这话呢[00:14:10]

莫浩然立刻吓得大惊失色[00:14:11]

为什么呢[00:14:13]

因为内数刚才我已经说了[00:14:14]

为什么叫内数呢[00:14:17]

因为设在皇宫大内之内[00:14:18]

这个皇宫啊[00:14:21]

可不像现在的故宫[00:14:22]

即使是现在的故宫[00:14:24]

也得是买门票才能够进入的[00:14:26]

是吧[00:14:28]

想ni [00:14:29]

孟浩然既没有买门票[00:14:30]

也没有经过皇帝的批准[00:14:31]

他就擅自进入了内数[00:14:34]

进入了皇宫之内[00:14:37]

我想这个罪名如果认真追究起来啊[00:14:38]

不比水浒传里边林冲误入白虎节堂那个罪名小[00:14:41]

所以他没办法[00:14:46]

只好钻到床下躲了起来[00:14:47]

王维呢[00:14:49]

它本身就是翰林院内署的官员[00:14:49]

皇帝来了[00:14:52]

只好去接驾[00:14:53]

在接驾的过程中[00:14:54]

他头脑店转[00:14:55]

认真的想了一下[00:14:57]

觉得还是应该把孟浩然就在内数这些情况的报告给皇帝[00:14:58]

为什么呢[00:15:03]

我想可能基于两点考虑[00:15:04]

第一点考虑呢[00:15:06]

就是他不想犯下欺君之罪[00:15:07]

因为没有不透风的墙[00:15:09]

纸里包不住火[00:15:11]

与其让别人揭发[00:15:12]

还是不如自己主动坦白好[00:15:13]

还有一点[00:15:16]

我觉得更重要的一点呢[00:15:16]

可能是作为一个朋友啊[00:15:18]

我也想给孟浩然[00:15:20]

这位屡试不第的老朋友呢[00:15:21]

创造一个与最高统治者零距离面对面接触的机会[00:15:24]

但是呢[00:15:29]

孟浩然出来之后啊[00:15:29]

和皇帝见面[00:15:30]

一开始谈的还是不错的[00:15:32]

但是谈着谈着啊[00:15:34]

就谈崩了[00:15:35]

怎么谈崩了呢[00:15:37]

就是玄宗皇帝啊[00:15:39]

问孟浩然说你最近有[00:15:40]

有没有什么大作问世啊[00:15:42]

歌孟浩然啊[00:15:44]

也不知脑袋里边儿搭错了哪根筋[00:15:45]

当时想都没想就拿出一首诗给皇帝看[00:15:48]

这首诗呢[00:15:52]

就是所谓的岁暮归南山啊[00:15:52]

这个诗的前两句是这样的[00:15:54]

叫北阙休上书南山fe d Lu [00:15:56]

这两句呢啊[00:16:00]

玄宗皇帝看了脸色很平静[00:16:02]

没有说什么[00:16:05]

但看了第三句[00:16:06]

李隆基就不干了[00:16:08]

啪的一拍桌子就恼了[00:16:09]

勃然大怒[00:16:11]

[00:16:12]

奈何乌镇[00:16:12]

用今天的话说[00:16:14]

就说你为什么往我的头上泼脏水呢[00:16:15]

这个没见过这首诗的朋友肯定会觉得很奇怪[00:16:19]

不就五个字吗[00:16:22]

是什么样的五个字让皇帝一下子有很高兴很祥和[00:16:24]

变成勃然大怒了呢[00:16:28]

这五个字呢[00:16:30]

就是不才明主弃[00:16:31]

有的朋友可能会问了[00:16:35]

说不才明主弃皇帝[00:16:36]

为什么会发动啊[00:16:37]

不高兴啊[00:16:39]

这我响呢[00:16:40]

可能这个原因很多[00:16:41]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啊[00:16:43]

就是莫言在这里不适当地来了一下这个妄自菲薄[00:16:44]

因为所谓不才就是孟浩然自己[00:16:49]

这个孟浩然大我刚才我已经说了[00:16:53]

连李白那儿的诗仙都认为他有财[00:16:55]

是大财[00:16:58]

那么这块儿呢[00:16:59]

肯定是正话反说[00:17:00]

那么问题就来了[00:17:01]

你不才肯定是大才[00:17:03]

那么民主呢[00:17:05]

那肯定按照这个推理呢[00:17:06]

那就是昏主或者庸主了[00:17:08]

因为按照正常的逻辑关系来看[00:17:10]

如果孟浩然是一个有才能的人[00:17:15]

那么李隆基如果作为一个民主的话[00:17:19]

就要任命他呢出来做官[00:17:22]

而事实上呢[00:17:24]

是没有任命他做官的[00:17:25]

那意味着什么呢[00:17:26]

那意味着正话反说[00:17:28]

所谓的民主呢[00:17:30]

就是庸主[00:17:32]

甚至昏主的代名词[00:17:33]

你想[00:17:35]

李隆基这个人是非常自负的[00:17:35]

他一向是以这个英主[00:17:38]

这个明君自诩的[00:17:41]

那他心里能高兴吗[00:17:43]

于是立刻就翻脸了[00:17:44]

皇帝一发怒[00:17:46]

问题很严重[00:17:48]

这次谈话呢[00:17:50]

很快就不欢而散了[00:17:51]

那么不久以后啊[00:17:53]

莫浩然也黯然地离开了京师[00:17:55]

其后呢[00:17:58]

又因为饮酒误事[00:17:59]

ER 错过了别人对他的推荐[00:18:01]

最终呢[00:18:03]

他背上长了一个毒疮[00:18:04]

又任性饮酒[00:18:06]

最后这个激发而亡[00:18:08]

这个孟浩然[00:18:12]

这个悲剧啊[00:18:14]

应当说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思考[00:18:15]

白居易把立身处世分为刚和人物[00:18:20]

在他看来[00:18:24]

太刚太柔都不利于立身处世[00:18:25]

立身处世的要义就是居中[00:18:29]

不能偏执一端[00:18:32]

可以说这也是白居易为官40 余年[00:18:34]

历经官场凶险[00:18:37]

风云变幻之后的人生经验[00:18:39]

那么除了居中守正[00:18:42]

这首诗还能给予我们哪些启示呢[00:18:44]

那么这首诗呢[00:18:48]

给我们的第三点启示呢[00:18:49]

就是[00:18:51]

要教育自己的子女或者晚辈呢[00:18:53]

做一个得体的人[00:18:56]

我想古往今来啊[00:18:59]

古今中外[00:19:00]

凡是成功的教育呢[00:19:01]

施教者往往都是希望受教育者成为一个得体的人[00:19:03]

那么按照不同的标准呢[00:19:09]

得体的人呢[00:19:11]

也有不同的体现[00:19:12]

白老师呢[00:19:14]

其实在这首诗里边儿[00:19:15]

他提出了两种这个得体的标准[00:19:17]

一种是所谓的儒家的标准[00:19:20]

一种是所谓道家的标准[00:19:22]

儒家的标准呢[00:19:25]

就是在诗里面所说的上尊周孔训[00:19:26]

儒家的标准如果用比较直白的话说是什么呢[00:19:30]

人们做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00:19:35]

在我看来呢[00:19:37]

可能一个符合儒家心目中这个理想人格的一个榜样呢[00:19:38]

应当是穷则独善其身[00:19:45]

达则兼济天下的人[00:19:47]

这样的人呢[00:19:50]

应当说是有很多的[00:19:51]

这个谢安呢[00:19:53]

就是其中的很著名的一位[00:19:54]

谢安呢[00:19:57]

大家都知道他是东晋时期的一个很有名的政治家[00:19:57]

这个人啊[00:20:02]

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了过人的聪明才智[00:20:03]

所以当时的朝廷的一些高级官员啊[00:20:06]

就纷纷举荐他出来做官[00:20:09]

但是他审时度势呢[00:20:12]

因为当时还不合适[00:20:14]

所以就婉言谢绝了别人的举荐[00:20:15]

而是于著名的大书法家王羲之以及孙厝等人啊整天or 由于这个会计山阴之东山做到呢[00:20:19]

就是没有做官的时候呢[00:20:29]

独善其身[00:20:31]

那么后来他觉得时机成熟了[00:20:33]

就呃响应了别人的号召出来做官[00:20:35]

先是呢[00:20:40]

在当时的大将军桓温的手下做了一个幕僚[00:20:40]

后来呢[00:20:44]

当还温这个露出他的本来面目[00:20:45]

起兵反叛东晋朝廷的时候呢[00:20:48]

这个谢安又和另外一位名叫王坦之的大臣一起想千方设百计啊应对了还文的这次叛乱[00:20:51]

淝水之战呢[00:21:00]

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次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00:21:01]

在淝水之战D 过程中啊[00:21:07]

这个虽然西安呢没有亲临前线[00:21:09]

亲临前线的是这个我们前面说到谢灵运的祖父谢玄[00:21:13]

但是呢[00:21:18]

正是由于他的后方啊[00:21:18]

居中协调[00:21:20]

运筹帷幄之中[00:21:22]

才最终呢使得谢玄等人呢决胜于千里之外[00:21:23]

应当说淝水之战以后啊[00:21:28]

西安的声望达到了一个前人所难以企及的高度[00:21:29]

这个时候其实谢安也面临很多选择[00:21:34]

但是呢[00:21:37]

他依然选择了离开首都到外地镇守[00:21:37]

直到这个晚年啊[00:21:41]

他换下重病[00:21:43]

[00:21:45]

自知可能一病不起的时候才回到了京师[00:21:45]

并在回到京师以后呢不久去世[00:21:50]

享年66 岁[00:21:53]

可以说在谢安D 身上就体现了儒家知识分子的那种理想人格[00:21:54]

我记得里[00:22:00]

白R 大诗人李白曾经写诗呢称赞谢安说[00:22:01]

山川北虏乱如麻[00:22:05]

四海南奔似永嘉[00:22:07]

但用东山谢安石[00:22:09]

为君谈笑静辉山[00:22:10]

应当说这个谢安第身上啊[00:22:13]

代表了儒家的知识分子的理想人格[00:22:16]

那么白老师还提出了一种道家的理想人格[00:22:21]

就是按照道家标准得体的人[00:22:26]

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00:22:30]

这方面我响合乎道家尺度的人也有很多[00:22:32]

陶弘景呢[00:22:37]

就是其中很著名的一位[00:22:38]

这个陶弘景其人啊[00:22:41]

是生活在南北朝时期[00:22:43]

齐梁之际[00:22:46]

就其朝和梁朝这两个朝代之间[00:22:48]

他he [00:22:51]

梁朝的开国皇帝啊[00:22:52]

就是梁武帝萧衍[00:22:54]

是贫贱之交[00:22:56]

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发小[00:22:57]

这个两个人应当说呢是铁哥们儿[00:23:00]

关系非常好[00:23:03]

那么梁武帝萧衍当上皇帝之后呢[00:23:05]

首先想到的就是想要提拔陶弘景[00:23:07]

就想让他出来做官[00:23:11]

但是陶弘景这个人非常聪明[00:23:13]

他就不想踏入这个官场[00:23:15]

所以就屡屡拒绝了梁武帝萧衍的邀请[00:23:18]

最后呢[00:23:22]

被逼的没办法[00:23:23]

他亲笔画了一张画给肖燕[00:23:24]

给梁武帝[00:23:27]

那华上有两头牛[00:23:28]

一头牛呢就非常愉快的在这个呢里边儿嬉戏[00:23:29]

另外一头牛带折用黄金做的骆驼[00:23:34]

然后后边有人呢驱使[00:23:37]

他拿着这幅画呢[00:23:41]

就让人送给了萧衍[00:23:42]

萧衍一看就明白了[00:23:44]

他说这个[00:23:45]

我这个老朋友啊[00:23:46]

他是宁可这个散养[00:23:48]

就是在这个泥土里边儿来生存[00:23:51]

也不希望呢带上黄金做的骆驼[00:23:55]

进入官场受到束缚[00:23:59]

所以自那以后呢[00:24:01]

他就再也不请陶弘景进入官场[00:24:02]

但是每当朝廷有重要的事情需要这个做决策的时候呢[00:24:06]

梁武帝、萧衍都是派人这个及时的到陶弘景所居住的山里边儿向她请示汇报[00:24:11]

然后呢[00:24:18]

非常认真地听取他的意见[00:24:19]

包公井也因此呢[00:24:21]

被别人称为山中宰相[00:24:23]

那么应当说在陶弘景身上就体现了道家知识分子的那种追求[00:24:25]

就所谓介于才与不才之间[00:24:31]

或者用比较直白的话说[00:24:33]

就是什么呢[00:24:35]

就是有本事[00:24:35]

但是不做官[00:24:37]

那么应当说呢[00:24:40]

白居易呢[00:24:42]

在写给自己晚辈们的这首诗里边儿呢[00:24:42]

语重心长地给出了两种做人得体的选项[00:24:47]

一在呢[00:24:53]

就是告诫自己的晚辈[00:24:54]

你可以像谢安那样[00:24:55]

穷则独善其身[00:24:58]

达则达则兼济天下[00:24:59]

也可以向陶弘景学习[00:25:01]

做一个有影响力的体制外的人物[00:25:03]

应当说呢[00:25:08]

这个白老师的这番寄语啊[00:25:09]

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呢[00:25:13]

也是很有启发意义的[00:25:14]

我想呢[00:25:17]

就是无论是儒家的尺度[00:25:17]

还是道家的标准[00:25:21]

其实做儒家心目中得体的人[00:25:23]

还是做到家心目中得体的人[00:25:27]

他有一个共同点[00:25:30]

那就是度[00:25:33]

我想正是对于度的这种精准的把握[00:25:37]

才使得谢安和陶弘景呢这个名传千古[00:25:42]

那么我们今天的长辈和家长在教育自己的晚辈和子女的时候呢[00:25:46]

就有必要呢告诉他们[00:25:53]

人生在世啊[00:25:55]

最关键的是要把握好一个度[00:25:57]

遇物感兴[00:26:03]

因示子弟是白居易在70 高龄时总结一生的处事方式[00:26:05]

将自己的人生经验传授给子孙的一首诗[00:26:11]

晚年的白居易大多是以闲适的生活反映自己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哲学[00:26:15]

那么[00:26:23]

在白居易写给子孙后辈的施主[00:26:23]

还有哪些反映出他的这种人生观呢[00:26:26]

白居易还写过一首诗来对自己的晚辈们进行家庭教育[00:26:31]

这首诗叫做狂言师住直[00:26:36]

这首诗的原文是这样的[00:26:39]

是气不识字我舔功[00:26:42]

文笔势气不得关我舔狙[00:26:44]

搬至人老多病苦[00:26:47]

我今幸无极[00:26:49]

人老多u 类我金婚嫁B 心安不宜转身太无千虑[00:26:51]

所以十年来形神闲惬意[00:26:57]

框当垂老遂所要无多物议[00:27:00]

裘暖过冬[00:27:03]

疑犯保中日[00:27:04]

勿言宅舍小不过寝[00:27:06]

一室何用鞍马多不能期良品如我u 姓申[00:27:08]

人中时有期[00:27:13]

如我植株新[00:27:15]

人中百无一磅[00:27:16]

关于意见[00:27:18]

当纪弦多时[00:27:20]

不敢论他人[00:27:22]

黄岩司注直[00:27:23]

翻译成现代白话文的大意是这样的[00:27:26]

就是说是人啊[00:27:28]

往往欺负别人不识字[00:27:30]

我不但有幸读书识字[00:27:32]

而且还有不错的文笔[00:27:35]

人们呢[00:27:37]

往往[00:27:38]

[00:27:39]

欺负别人啊[00:27:39]

不能做官[00:27:40]

我不但做了官[00:27:41]

而且职务还不的[00:27:42]

人老往往多病多苦[00:27:44]

我现在呢[00:27:46]

没有什么疾病的牵累[00:27:47]

那么人老呢[00:27:51]

往往有很多这个挂虑[00:27:52]

而我现在呢[00:27:57]

儿女的婚嫁都已经完毕[00:27:59]

所以呢[00:28:04]

我的心里边儿很[00:28:05]

安定[00:28:08]

很淡定[00:28:10]

我的身体呢[00:28:12]

也很康泰[00:28:13]

惟其如此啊[00:28:15]

所以J 10年以来啊[00:28:17]

我无论是精神还是身体都很休闲[00:28:20]

而且安逸[00:28:24]

况且我已经到了垂暮之年[00:28:26]

所要的东西呢[00:28:28]

已经不多了[00:28:30]

一件皮衣呢[00:28:31]

可以确保我过冬[00:28:32]

一顿饱饭啊[00:28:34]

可以饱腹终日[00:28:35]

不要说你自己住的房子小[00:28:38]

晚上休息用的只是一间寝室[00:28:41]

不要说要那么多的鞍马[00:28:46]

因为你一次呢不能骑两匹[00:28:50]

那么像我这样[00:28:54]

幸运的人呢[00:28:56]

人钟应当说死有八期[00:28:58]

但是像我这样有一颗知足之心的人[00:29:01]

却只能做到呢[00:29:06]

百里挑一[00:29:08]

即使是一个比较愚笨的人[00:29:10]

他作为旁观者呢[00:29:13]

往往能够看清楚这一点[00:29:14]

但是如果一旦遇到了自己啊[00:29:18]

即使是非常有才能的人[00:29:21]

往往也会是当局者迷[00:29:25]

所以呢[00:29:29]

我不敢议论别人[00:29:29]

只是把我这番话语呢告诉给我的诸位[00:29:32]

只值[00:29:37]

这个翻译成现代汉语[00:29:38]

大意是这样的啊[00:29:40]

那么这首诗呢[00:29:42]

我想给我们至少以下两点启示[00:29:44]

那么第一点启示呢就是[00:29:47]

旁观者清[00:29:51]

当局者迷[00:29:52]

我记得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曾经写过一首诗叫题西林壁[00:29:54]

里边有两句话叫不识庐山真面目[00:29:59]

只缘身在此山中[00:30:03]

就像苏东坡这首诗里边所展示的那样[00:30:06]

就是人生在世啊[00:30:10]

往往常常因为自己所处的那个位置呢[00:30:11]

造成对自己呢缺乏应有的认识[00:30:16]

有一些这个中国古代文人[00:30:20]

其实呢[00:30:23]

[00:30:24]

往往有一种通病[00:30:25]

往往认为自己如果诗词歌赋某一方面写的好[00:30:28]

那么[00:30:34]

顺理成章的[00:30:35]

搞政治呢[00:30:36]

自己也肯定是行家里手[00:30:37]

其实呢[00:30:40]

并不如此[00:30:41]

或者说并不完全如此[00:30:42]

这方面呢[00:30:45]

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李白的故事[00:30:45]

李白呢[00:30:48]

大家都知道[00:30:49]

是唐朝这个诗歌高原上的巍峨的高峰[00:30:49]

应当说呢[00:30:55]

他的诗歌呢[00:30:56]

确实是流传千古的[00:30:57]

但是李白其人啊[00:31:00]

他自己就像很多中国古代文人一样[00:31:03]

认为自己的才能呢[00:31:06]

不在时尚[00:31:09]

或者说不仅仅体现在诗歌创作上[00:31:10]

搞起政治来[00:31:14]

自己也绝对是行家里手[00:31:15]

所谓仰天大笑出门去[00:31:17]

我辈岂是蓬蒿人说的呢[00:31:19]

就是这个意思[00:31:22]

但是事实证明啊[00:31:23]

李白搞起政治来啊[00:31:25]

确实是一个菜鸟级的[00:31:27]

用网络话语来表述的话[00:31:29]

可能连菜鸟级都不够[00:31:32]

三言二拍啊[00:31:33]

里边儿一个故事叫李太白醉酒朝写[00:31:35]

厦门书的这样一个故事[00:31:39]

故事说的是有一次呢[00:31:41]

有一个[00:31:43]

[00:31:44]

番邦这个敌国给唐朝呢[00:31:45]

唐帝国来了一方[00:31:49]

带有侮辱性质的国书[00:31:51]

因为使用的是那个番邦的文字呢[00:31:53]

这个整个唐朝呢[00:31:56]

在朝的大臣没有一个人认识[00:31:58]

这种情况下呢[00:32:00]

只有李白认识[00:32:01]

[00:32:03]

玄宗皇帝呢[00:32:04]

就让李白写一方国书来回敬这个[00:32:05]

回击那个番邦[00:32:10]

李白这个时候呢[00:32:12]

就跟皇帝谈了一个条件[00:32:13]

说我写这封书信啊[00:32:15]

需要有人给我脱靴[00:32:17]

那么让谁来给他脱靴呢[00:32:19]

让高力士给他脱靴[00:32:21]

玄宗皇帝当时迫于形势呢[00:32:23]

只好答应了这方厦门书呢也写好了之后呢[00:32:25]

也发出去了[00:32:29]

但是随后呢[00:32:31]

这个报复就来了这个[00:32:32]

高力士是谁啊[00:32:35]

那用今天的话说[00:32:37]

都是当时最高统治者身边最有影响力的人物啊[00:32:38]

他觉得自己受到了羞辱[00:32:42]

于是就在皇帝身边呢[00:32:44]

就是说李白的坏话[00:32:46]

最终呢[00:32:49]

这个李白被皇帝呢资金放宽[00:32:49]

这是一个历史故事[00:32:52]

但是这个历史故事啊[00:32:54]

其实他也不是没有一点儿根据的[00:32:55]

我们从李白的很多诗歌创作里边儿呢[00:32:58]

确实看出李白啊[00:33:02]

他自始至终没有完成一个从学术厂或者文学创作厂到政治厂或者官场的转换[00:33:03]

就是你跟皇帝这个交往的时候还自高身份[00:33:10]

那你的下场肯定是可想而知了[00:33:15]

应当说这个李白其人啊[00:33:18]

其实[00:33:22]

可以说一直到死他都认为呢[00:33:24]

自己是怀才不遇的[00:33:28]

自己呢是这个搞政治的行家里手[00:33:30]

甚至是高手[00:33:34]

之所以没有在仕途上得意[00:33:35]

是因为皇帝是昏君[00:33:38]

[00:33:40]

这个皇帝周围的人呢[00:33:40]

都是小人[00:33:42]

其实呢[00:33:43]

这个是这个教训是很深刻的[00:33:44]

李白等人的这种相关的这种教训吧[00:33:47]

应当说给予白居易白老师呢也很大的触动[00:33:51]

所以在写给自己[00:33:55]

这个晚辈们的这首诗里边儿啊[00:33:58]

他才语重心长地告诫自己的晚辈说[00:34:00]

这个庞[00:34:04]

关于意见[00:34:05]

当纪弦多时我响呢[00:34:06]

这一点啊[00:34:09]

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呢[00:34:10]

也是很有启示意义的[00:34:12]

当长辈的难免会遇到这样的晚辈[00:34:14]

就是不知道自己是谁[00:34:18]

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00:34:21]

不知道自己身处何时何地[00:34:23]

那么对于这样的晚辈[00:34:26]

我想建议他们D 长辈在教育他们的时候呢[00:34:28]

不妨做到三个跳出[00:34:32]

第一个要教育这些晚辈们能跳出自己看自己[00:34:35]

这样呢[00:34:39]

才有可能从别人D 视角来反观自己[00:34:40]

来观照自己[00:34:46]

才能够发现自己身上自己看不到的一些东西[00:34:48]

第二个呢[00:34:53]

就是跳出此时看此时[00:34:53]

这样呢[00:34:56]

才有可能从历史的视角[00:34:56]

或者说未来的眼光来回望或者俯瞰此时[00:34:59]

第三个就是跳出此地看此地[00:35:04]

这样才能够做到因为不在此山中[00:35:07]

从而使得庐山真面目[00:35:10]

那么这首诗呢[00:35:14]

给我们的第二点启示是什么呢[00:35:15]

就是要充分认识到啊幸福的真谛[00:35:18]

那么[00:35:23]

幸福是什么呢[00:35:23]

可能1000个人啊[00:35:26]

有1001 种答案[00:35:28]

在我看来呢[00:35:30]

幸福至少包括以下三种内容[00:35:31]

一是幸福感[00:35:33]

二是幸福观[00:35:34]

是幸福立[00:35:35]

所谓幸福感呢[00:35:36]

就是对于幸福的这种感悟[00:35:38]

其实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啊[00:35:40]

幸福呢[00:35:43]

首先是一种心理感觉[00:35:43]

就像前些年有一个电影里边的一段很经典的台词[00:35:45]

说的是什么呢[00:35:50]

说什么叫幸福呢[00:35:51]

就是饿了的时候[00:35:52]

我有一个窝窝头吃[00:35:54]

而你没有[00:35:56]

我就比你幸福[00:35:56]

在寒冷的时候[00:35:57]

我有一件破棉袄穿[00:35:59]

而你没有我[00:36:00]

这就比你幸福[00:36:01]

就是他这种幸福观[00:36:02]

对不对[00:36:04]

我且不说啊[00:36:05]

但是这种感觉呢[00:36:06]

我觉得[00:36:07]

[00:36:08]

已经这个从某种意义上呢[00:36:08]

就是这个阐释了[00:36:10]

就是人们对于幸福的这种[00:36:12]

呃发自于心里的[00:36:15]

这个[00:36:18]

这种观感[00:36:18]

那么纵观白老师写给自己晚辈们的这首狂言师住址的这首诗啊[00:36:20]

很大一部分篇幅都是通过比较来得出自己的幸福感[00:36:26]

所谓四期不50 字[00:36:32]

我填公文比四期不得关[00:36:34]

我填曲搬至等等[00:36:36]

其实都是通过比较来建立自己的幸福感[00:36:38]

就是告诉自己的晚辈们啊[00:36:42]

要知足[00:36:44]

知足者才能够常乐[00:36:45]

那么幸福的第二个内涵呢[00:36:47]

就是幸福观[00:36:49]

什么叫幸福观呢[00:36:51]

就是对于幸福的观点、看法等等[00:36:52]

我记得这个一个史料上说呀[00:36:55]

有一次呢[00:36:57]

苏东坡的一个朋友拿着上好的纸和笔[00:36:58]

请他写几句话[00:37:01]

让他谈一谈对于养生长寿的理解[00:37:03]

那么苏东坡响了响呢[00:37:06]

就挥笔写下了四句话[00:37:07]

那四句话呢[00:37:09]

叫做无事以当贵[00:37:10]

早起以当富[00:37:11]

安步以当车[00:37:12]

晚食以当肉[00:37:14]

这四句话呢[00:37:16]

这个写完之后[00:37:17]

那个朋友啊是一头雾水[00:37:18]

苏东坡意味深长地对一头雾水的那个朋友[00:37:22]

满脸茫然的朋友说说这就是我的养生长寿秘诀[00:37:25]

其实在我看来啊[00:37:29]

这岂止是苏东坡的养生长寿秘诀[00:37:30]

从某种意义上也是折射出了苏东坡的幸福观[00:37:33]

在这首写给晚辈们的诗里边儿[00:37:37]

其实白老师也展现了他的这种幸福观[00:37:40]

这种幸福观呢[00:37:43]

就是我刚才说的[00:37:44]

就是要知足者常乐[00:37:45]

那么幸福的另外一个内容呢[00:37:48]

就是幸福立[00:37:51]

什么叫幸福力呢[00:37:52]

就是你认识幸福[00:37:53]

感知幸福[00:37:55]

创造幸福[00:37:56]

留住幸福的这些综合能力[00:37:57]

我响这个白居易老师啊[00:38:00]

虽然在这首诗里边儿没有直接提到幸福力[00:38:02]

但是终其一生呢[00:38:05]

其实他都是在通过自己的这个实实在在的言行呢[00:38:07]

展示给自己的晚辈们[00:38:12]

自己是如何这个认识幸福[00:38:14]

感悟幸福[00:38:17]

创造幸福[00:38:18]

留住幸福的[00:38:18]

那么白居易老师啊[00:38:20]

写给他晚辈们这首诗[00:38:23]

其实给予我们今天D 这个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00:38:25]

特别是家长朋友啊[00:38:28]

这个以很多的启示[00:38:31]

我想这个启示呢[00:38:33]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感恩[00:38:35]

学会知足[00:38:40]

这样呢[00:38:42]

才有可能使你在[00:38:43]

人际交往的过程中[00:38:46]

才有可能是你在这个社会实践的这个过程中[00:38:47]

才有可能在你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00:38:52]

保持一颗这种平常、平和、平衡的心态[00:38:55]

才有可能使你啊就是健康快乐地生活和工作[00:39:00]

那么在本讲呢[00:39:07]

我们花了一定的篇幅呢[00:39:08]

和观众朋友一起分享了作为长辈的白白居易老师啊[00:39:10]

教育自己并非亲生晚辈的这种家庭教育智慧[00:39:15]

那么纵观白老师的一生[00:39:19]

特别是它的教育晚辈们的家庭教育智慧呢[00:39:21]

我们发现[00:39:25]

虽然他也曾经在一些诗歌中提出呢[00:39:26]

不希望自己的晚辈们一专多能[00:39:30]

但是从总体上看呢[00:39:33]

白老师还是希望自己的晚辈们积极进取[00:39:35]

有所作为的[00:39:38]

那么讲到这里啊[00:39:40]

我就不由想起了白居易去世以后啊[00:39:41]

当时的皇帝唐宣宗李忱曾经写过一首诗来悼念他的[00:39:45]

有两句话叫做[00:39:52]

文章已满行人耳[00:39:54]

一度思卿一怆然[00:39:56]

那么套用这两句诗呢[00:39:59]

我想结作为我的结束语[00:40:01]

叫做[00:40:03]

家教智慧传千古[00:40:04]

一杜诗筠怡豁然[00:40:07]

好文讲就是这样[00:4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