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专辑:百家讲坛(2013-2016)
歌手: 百家讲坛
时长: 40:19
本字幕由天琴实验室独家AI技术生成[00:00:00]
谁是苏洵的人生知己[00:00:05]
谁又是苏洵的伯乐[00:00:07]
陪儿子进京赶考的他能有机会实现心中的抱负[00:00:09]
唐宋八大家之苏洵第二季[00:00:14]
八大家里的另一家[00:00:17]
嗯[00:00:29]
苏洵年少时四处游历[00:00:36]
直到27 岁才知发奋[00:00:38]
然后闭户苦读五六年才开始下笔写文章[00:00:41]
可谓厚积薄发[00:00:45]
大器晚成[00:00:46]
可是偏偏命运弄人[00:00:48]
苏洵屡考不中[00:00:50]
最终放弃了科考[00:00:51]
将全身心放在了读书、写作和教育两个儿子身上[00:00:53]
转眼到了加油二年[00:00:58]
也就是公元1057年[00:01:00]
苏洵陪同苏轼、苏辙二子到京城参加科考[00:01:03]
今天[00:01:08]
我们重新审视这段历史[00:01:09]
会发现[00:01:10]
公元1057年[00:01:12]
无论是对于北宋文坛[00:01:13]
还是对于苏洵个人而言[00:01:15]
都是意义非凡的一个时间节点[00:01:17]
首先[00:01:21]
唐宋八大家中的送六家竟然齐集京城[00:01:22]
欧阳修担任科考主考官[00:01:26]
苏轼、苏辙兄弟与曾巩参加科考[00:01:29]
君高中进士苏洵送二子硬是入京[00:01:32]
王安石在京任群牧判官[00:01:36]
其次[00:01:39]
虽说苏群已经放弃了科考[00:01:40]
但是在京城他的文章受到了文学大家和当朝重臣的极高称赞[00:01:43]
一时间世人争相传阅[00:01:48]
甚至刻意效仿苏轼文风[00:01:51]
那么[00:01:54]
苏洵这次陪儿子进京[00:01:54]
都遇到了哪些人哪些事[00:01:56]
谁是苏洵的人生知己[00:01:59]
谁又是苏洵的伯乐[00:02:01]
不参加科考的他能有机会实现心中的抱负吗[00:02:03]
百家讲坛栏目邀请南京师范大学郦波教授为您继续讲述系列节目唐宋八大家下部苏洵第二集[00:02:08]
八大家里的另一家是有伯乐[00:02:18]
然后才有千里马[00:02:23]
虽然苏洵后来说[00:02:25]
啊[00:02:27]
知我者为伍[00:02:27]
赋予欧阳公[00:02:28]
除了我爹[00:02:30]
就欧阳修最了解我[00:02:31]
那是人生知己[00:02:34]
但欧阳修并不是他的伯乐[00:02:35]
他真正的伯乐两个人[00:02:37]
一个叫张方平[00:02:39]
一个叫雷姐夫[00:02:41]
这张方平啊[00:02:44]
不得了啊[00:02:45]
张方平当时被派到一州做知州[00:02:47]
主管四川啦[00:02:52]
这个张方平是一个奇才[00:02:54]
据说年少的时候因为家贫没有书读[00:02:57]
只好借书来读[00:03:01]
借来的书啊[00:03:03]
不数日则还[00:03:05]
过一段时间马上就要还给人家[00:03:06]
所以他是怎么样的博闻强记啊[00:03:09]
所以他看过的书叫过目成诵[00:03:12]
啊[00:03:17]
这条件艰苦压迫的人的潜能都释放出来了[00:03:17]
那个他见读过的书看一遍[00:03:20]
看一遍就会背啊[00:03:24]
那简直就是宋代最强的大脑是吧[00:03:26]
还有一个天才级的人物[00:03:30]
所以你看他这么天才[00:03:32]
一般人啊[00:03:34]
他是不放在眼里的[00:03:35]
所以张方平这个人水平很高[00:03:37]
到了四川之后[00:03:39]
也是遍访当地的贤才[00:03:41]
有的[00:03:44]
当地有没有有人才的人[00:03:44]
就有人给他推荐[00:03:46]
有啊[00:03:46]
我们这儿有一个苏洵[00:03:47]
水平不得了哦[00:03:49]
张平就想见一见苏洵[00:03:51]
一见之下[00:03:53]
哎呀[00:03:55]
张方平回忆说[00:03:56]
当时看到苏洵第一面[00:03:58]
苏洵没开口[00:04:01]
很安静的一个人[00:04:02]
等到落座之后[00:04:05]
二人开口交谈一谈[00:04:07]
哎[00:04:10]
这不得了[00:04:11]
发现数学怎么样[00:04:12]
博闻强识[00:04:13]
无所不知[00:04:15]
无所不晓啊[00:04:16]
再等到读到苏洵的文章[00:04:18]
易读[00:04:21]
哎呀[00:04:22]
张方平彻底佩服了[00:04:23]
所以张方平说[00:04:25]
总结这个苏洵的文风是什么[00:04:27]
左丘明国语[00:04:30]
司马迁散叙事[00:04:31]
甲乙知名[00:04:33]
王道军兼之矣[00:04:34]
左丘明、司马迁啊[00:04:36]
假一[00:04:40]
哎[00:04:41]
这些人的特长综合起来就是书写的文章[00:04:42]
哎呀[00:04:46]
简直就是啊[00:04:47]
惊为天人[00:04:50]
所以张方平到后来[00:04:51]
然后在自己的这个家里头设了一个专座[00:04:54]
客厅里头有一个专门的座位[00:04:59]
说只有苏洵来这个座位才能做[00:05:01]
就专门给苏洵做[00:05:04]
别人来了这个座位不许做[00:05:06]
就到这个地步[00:05:08]
可见苏洵在张方平的心中地位高到什么地步啊[00:05:10]
所以张方平一开始这个是推荐苏洵做这个啊[00:05:16]
一周学官[00:05:22]
成都教育局局长[00:05:23]
但是第二个伯乐啊[00:05:25]
对张方平的推进很不满意[00:05:28]
第二个伯乐是谁呢[00:05:31]
是当时的亚洲之周雷简夫[00:05:32]
亚洲就是现在的雅安[00:05:37]
雷简夫见到苏洵之后更不得了了[00:05:38]
哈[00:05:43]
当时就判断[00:05:44]
一读书寻的文章叫王佐之才[00:05:45]
这是可以做帝王师的[00:05:49]
呢[00:05:52]
张萍[00:05:52]
你这太不像话了[00:05:52]
是不是你这个推荐力度不大呢[00:05:54]
对人才不负责[00:05:56]
对雷简夫同时[00:05:57]
给当朝的宰相韩琦啊[00:06:00]
给当时的翰林学士、天下文坛盟主欧阳修写推荐信[00:06:03]
张方平也向欧阳修推荐[00:06:08]
要知道[00:06:11]
这个张方平和欧阳修之间还有矛盾[00:06:12]
当时因为政见不同吗[00:06:17]
还有矛盾[00:06:18]
但是不拘一格用人才上啊[00:06:19]
你可见两人的胸襟气魄[00:06:22]
欧阳修也欣然接纳[00:06:24]
就非常期待这个苏洵能到京城来啊[00:06:28]
能拜读到苏洵的文章[00:06:32]
所以张方平然后就给这个苏洵说说远方不足成军民啊[00:06:34]
何不游京师啊[00:06:41]
啊[00:06:43]
说你这个水平啊[00:06:44]
不能在我们四川这个小地方啊[00:06:45]
这个池子不够你潜龙腾渊[00:06:48]
飞龙在天[00:06:51]
你要去京师啊啊[00:06:52]
所以[00:06:55]
苏洵听了张方平、何雷减负的意见之后[00:06:56]
斟酌再三[00:07:00]
啊[00:07:01]
虽然前几次科举考试都铩羽而归[00:07:02]
是不是啊[00:07:05]
但是他给友人的信里头说[00:07:06]
寻亲年级50 [00:07:09]
缆断费[00:07:12]
于是势将崛禁曲之一[00:07:13]
所以说[00:07:16]
我已经不再想参加科举考试[00:07:17]
为此[00:07:20]
二子不忍使支付[00:07:21]
为英伦气质之人[00:07:24]
我这两个孩子不得了[00:07:26]
不能耽误他们的前程[00:07:29]
所以今年3月将与之入静室[00:07:30]
这是要陪两个孩子去参加科举考试[00:07:36]
明确说道[00:07:39]
我是不参加的[00:07:40]
我是送子赶考[00:07:43]
陪两个孩子去[00:07:45]
我这两个孩子并非池中之物[00:07:46]
这个爹看着是非常准[00:07:49]
进京参加科举考试之前[00:07:51]
先来拜访这个啊[00:07:54]
没见福也拜访这个[00:07:57]
张方平说[00:07:58]
张方平一见苏轼、苏辙[00:08:00]
又不得了了一件[00:08:03]
许为国士[00:08:05]
国士无双啊啊[00:08:07]
所以就当时讲那个啊[00:08:10]
老大[00:08:12]
苏东坡啊[00:08:13]
苏轼[00:08:14]
聪明可爱啊[00:08:15]
必将闻名天下啊[00:08:17]
天下文坛盟主将来是这样的人物[00:08:19]
但这个老二啊[00:08:22]
谨慎内敛[00:08:24]
成就或可过只啊[00:08:26]
比如说老二啊[00:08:29]
比较谨慎持重[00:08:31]
啊[00:08:33]
所以在政坛上的成就可能比老大还要高[00:08:34]
这预言[00:08:40]
当初这苏氏兄弟才十八九岁是不是[00:08:41]
哎[00:08:44]
然后就看到了他们的人生果然怎么样[00:08:45]
后来苏东坡聪明可爱啊[00:08:49]
那林语堂苏东坡传的时候说[00:08:52]
古往今来[00:08:53]
中国人再没有一个像苏东坡这么可爱的人了[00:08:54]
那果然天下文坛盟主[00:08:59]
但是这个苏东坡最后只是做到六部尚书啊[00:09:01]
对吧[00:09:07]
负责[00:09:08]
后来是坐到副宰相那成就[00:09:09]
政坛上的成就是超过他的[00:09:11]
哥哥张方平一语重地被当时的科举考试[00:09:13]
宋代是分为啊这个各地地州市[00:09:20]
然后周氏完了去参加省市[00:09:26]
张方平说[00:09:29]
这两个孩子这水平[00:09:30]
参加什么周四直接推荐到京城去参加阿里[00:09:31]
不省事[00:09:37]
所以辞别张方平之后啊[00:09:39]
经过一周推进[00:09:41]
苏轼苏辙直接参加啊这个吕布省市[00:09:43]
所以一门三叔来到当时的京城啊[00:09:47]
汴京开封啊[00:09:52]
我们知道荆门三苏惊天下[00:09:54]
苏轼苏辙兄弟参加科举考试[00:09:57]
高中啊[00:09:59]
然后那个欧阳修啊[00:10:01]
这个主考官啊[00:10:05]
然后出的题目[00:10:07]
看到苏东坡的卷子[00:10:09]
喜欢的不得了[00:10:10]
本来要列第一名的[00:10:11]
但是觉得文峰向自己的学生[00:10:14]
像曾巩写的啊[00:10:17]
怕人说啊[00:10:19]
有这个师门[00:10:21]
师门袒护之嫌[00:10:22]
所以取了第二名[00:10:24]
结果第一次科举考试的时候[00:10:25]
苏东坡是本来是第一名[00:10:28]
因此被降到第二名啊[00:10:30]
苏轼兄弟高中[00:10:33]
公元1057年[00:10:35]
苏轼、苏辙兄弟高中进士[00:10:37]
这一年[00:10:40]
苏轼22 岁[00:10:40]
苏辙19 岁[00:10:42]
是名副其实的少年成名[00:10:43]
而身为父亲的苏洵[00:10:46]
他心中的自豪与高兴可想而知[00:10:48]
虽然苏洵是陪着儿子进京赶考[00:10:51]
但他还是心系国家[00:10:54]
胸怀天下[00:10:56]
他自己曾说[00:10:58]
写文章就是为了言当世之药[00:10:59]
并施之于今[00:11:02]
那么[00:11:04]
苏洵在京城能有实现抱负的机会吗[00:11:04]
苏洵没有来考试[00:11:10]
是陪两个孩子来考试的啊[00:11:11]
到了京城[00:11:14]
根据张方平雷减负的推进[00:11:15]
也来拜访欧阳修[00:11:18]
欧阳修忆读书寻的文章[00:11:20]
不得了啊[00:11:23]
欧阳修的感慨是[00:11:26]
苏洵的文章像什么呢[00:11:28]
一句话很简短的评论叫[00:11:30]
木为孙卿子[00:11:33]
好[00:11:36]
这个文章写的张方平只是说像假一像司马迁[00:11:38]
像啊左丘明[00:11:43]
然后欧阳修认为苏洵的文风[00:11:45]
其文风其深刻[00:11:50]
像孙卿子孙青紫[00:11:52]
就是荀子[00:11:53]
荀况啊[00:11:55]
那为什么叫孙卿子呢[00:11:56]
是用汉代B [00:11:58]
汉宣帝的会啊[00:11:59]
那个寻字古音和孙同音啊[00:12:00]
就改成了孙卿子[00:12:03]
这个评价不得了啊[00:12:06]
所以这文章写得像荀子一样[00:12:08]
荀子什么人啊[00:12:12]
你看儒家里程碑式的人物[00:12:14]
孔子之后就孟子[00:12:17]
孟子就是荀子嘛[00:12:18]
对吧[00:12:20]
这个对苏洵的评价啊[00:12:21]
那是高到极点[00:12:24]
然后欧阳修就向朝廷推荐啊推荐[00:12:27]
这个苏洵有一篇专门的文章叫剑布衣苏洵状[00:12:33]
推荐部与苏洵不要经过考试[00:12:39]
直接朝廷重用这样的人才[00:12:43]
但是[00:12:46]
欧阳修只是翰林学士啊[00:12:48]
虽然是文坛盟主[00:12:52]
他不是宰相[00:12:54]
当时的人事权主要控制在宰相手里[00:12:55]
当时的宰相韩琦、富弼[00:12:59]
那苏寻到了京城之后[00:13:03]
拜访欧阳修也要啊[00:13:04]
跟当时的这个名人写文章拜访[00:13:06]
你想这个雷简夫就曾经向韩琦推荐过这个苏洵[00:13:11]
苏洵呢[00:13:16]
本身又很喜欢谈兵啊[00:13:17]
他的文章主要四块[00:13:20]
政论、史论、六经论[00:13:22]
然后就是冰论啊[00:13:24]
所以当时北宋所处的周边和西夏和契丹[00:13:26]
对吧[00:13:30]
军事形势分析非常深刻[00:13:31]
所以当时韩琦是苏密使[00:13:34]
相当于最高的这个[00:13:38]
呃[00:13:40]
军委主席a [00:13:40]
所以这个苏洵上了几篇兵论给韩琪[00:13:42]
韩琪一看也很喜欢啊[00:13:47]
所以韩琦作为当朝宰相[00:13:50]
对这个[00:13:52]
苏洵那是礼待有加[00:13:54]
每次家宴啊[00:13:58]
什么都把苏洵列为座上宾[00:13:59]
嗯[00:14:03]
但是喜欢归喜欢[00:14:04]
尊敬归尊敬[00:14:06]
韩琦里带苏洵[00:14:09]
但是一直不用它[00:14:10]
尤其是另外一个啊得像复辟这个复辟呢[00:14:12]
在庆历新政中是个不得了的人物啊[00:14:18]
范仲淹发现的人才[00:14:22]
当时是范仲淹领导庆历新政的时候[00:14:24]
腹壁是他的左右手啊[00:14:26]
但是这个苏洵[00:14:30]
你想苏洵作为一个思想家[00:14:32]
总是喜欢指出问题所在啊[00:14:35]
他给韩琦上书[00:14:38]
也指出当时啊外交政策、军事政策的这个问题所在[00:14:39]
他给复辟这个写信就更直接了啊[00:14:44]
当年你跟这个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时候啊[00:14:48]
意气风发[00:14:52]
现在不知道为什么[00:14:54]
对这个没有当年的进取精神[00:14:56]
这就是在批评复辟了[00:15:00]
阿富弼说老实话[00:15:02]
不是很高兴啊[00:15:04]
所以对于使用苏洵复辟的态度一直是姑嫂带纸[00:15:06]
等等看[00:15:12]
等等看[00:15:12]
等一等等来等去怎么样[00:15:13]
这个黄花菜都凉了[00:15:17]
是不是等到苏轼、苏辙高中科举名满天下[00:15:19]
然后苏洵经过欧阳修的推荐也名满天下[00:15:25]
啊[00:15:30]
以至于当时曾工啊记载说[00:15:31]
全天下苏洵的文章叫莫不人知其明家有其书[00:15:34]
苏洵一切不一啊[00:15:40]
名声是很大[00:15:43]
啊[00:15:45]
雷声是相当的大[00:15:47]
问题是[00:15:49]
雷声大[00:15:51]
雨点少啊[00:15:52]
不下雨[00:15:53]
所以这两个孩子一看[00:15:54]
前程是锦[00:15:58]
但是苏洵在京师[00:15:59]
达官贵人都纷纷来结交他[00:16:01]
但是朝廷怎么样[00:16:04]
姑嫂待之不用啊[00:16:06]
不用他[00:16:09]
苏洵本来[00:16:10]
就像我们上一期说的啊[00:16:14]
说是陪两个孩子进城参加科举[00:16:17]
但是自己呢[00:16:21]
那种啊[00:16:22]
学而优则仕之心呢[00:16:23]
还是在的[00:16:25]
他只是不参加科举考试而已[00:16:27]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所谓立德立功、立言方为不朽啊[00:16:31]
你光立言[00:16:36]
立言排在最低呀[00:16:37]
你又立功啦[00:16:39]
所以你看苏洵擅长写政论并论[00:16:41]
那是心雄万夫啊[00:16:44]
有用于是之心啊[00:16:47]
所以他虽然不来参加科举考试[00:16:50]
他也是期望朝廷能重用他[00:16:52]
再加上张方平、雷姐夫这么推荐他[00:16:55]
欧阳修这些人都非常重视他[00:16:57]
到了京城啊[00:17:00]
一下名满天下[00:17:02]
一开始是他去结交这些达官贵人[00:17:03]
后来都是达官贵人抢着来结交他[00:17:06]
所以这个希望的火苗试点的怎么样[00:17:11]
哎[00:17:15]
彭博啊啊这把火点得很旺啊但是[00:17:16]
没结果[00:17:22]
没下文儿[00:17:23]
这个朝廷一直不用它[00:17:26]
这上述寻很迷茫[00:17:29]
很迷惑[00:17:31]
在这个时候[00:17:33]
关键的时候[00:17:34]
突然[00:17:35]
四川老家传来消息[00:17:36]
他深爱的霸气啊[00:17:38]
那位贤妻良母程夫人突然病逝了[00:17:41]
噩耗传来[00:17:46]
父子三人啊[00:17:47]
啊[00:17:48]
这一下子啊[00:17:49]
这简直是晴天霹雳啊[00:17:51]
后来苏东坡回忆当时的情景[00:17:53]
说[00:17:56]
他父子三人俱是阿奇[00:17:56]
心惶惶啊[00:17:59]
来不及给友人告别出巡[00:18:01]
走的时候甚至没有来得及给欧阳修道别[00:18:03]
回家奔丧[00:18:08]
到了老家之后啊[00:18:10]
然后安葬自己的妻子[00:18:13]
苏洵和这个陈夫人感情很深的[00:18:16]
我们上一讲啊[00:18:19]
作为儿子的苏洵[00:18:21]
那是因为有苏序的包容[00:18:22]
作为丈夫的苏洵27 始发愤[00:18:25]
那是因为有妻子啊曾夫人的理解和包容[00:18:28]
甚至是引导[00:18:32]
所以苏洵这个回忆[00:18:34]
自己少年时期[00:18:37]
他说西语少年游荡不学[00:18:39]
子虽不言[00:18:42]
耿耿不乐我知子心忧我泯没[00:18:43]
就说我早年[00:18:47]
青年的时候啊[00:18:50]
游手好闲是不求上进啊[00:18:51]
苏勋自己也这么坦诚[00:18:54]
但是自己的妻子啊[00:18:57]
用一颗包容啊这个[00:19:00]
怜爱之心[00:19:04]
甚至是怎么样等待时机引导自己人生蜕变[00:19:05]
人生转变啊[00:19:11]
You [00:19:14]
我等我对吧[00:19:14]
哟[00:19:16]
我泯没是这样的[00:19:16]
妻子到哪里去找[00:19:18]
所以苏洵啊[00:19:20]
把这个妻子葬在这个啊[00:19:23]
四川眉山老家啊[00:19:26]
老温泉旁边有一个非常著名的[00:19:28]
全在他们老家[00:19:32]
那就叫老翁泉[00:19:33]
当地的这个传说[00:19:36]
说这个老翁泉边啊[00:19:37]
远望总有一个老人坐在泉边[00:19:40]
但靠近的时候就发现这老文站起身来[00:19:43]
走进泉水中[00:19:45]
末而不见[00:19:47]
也很神奇[00:19:48]
而且这个泉水呀[00:19:49]
非常甘甜啊[00:19:51]
所以当地人都非常喜欢这啊这个群就叫他老翁群啊[00:19:53]
苏洵呢[00:19:59]
也很喜欢这个群[00:20:00]
然后后来就把自己的妻子葬在老翁泉边[00:20:02]
啊[00:20:06]
然后每天就到老汪泉边的亭子里头来陪着自己的妻子[00:20:07]
哎[00:20:12]
所以世人叫他苏老泉这么来的[00:20:13]
三字经里头说[00:20:18]
苏老泉27 始发愤读书局啊[00:20:19]
我们后人都称他是苏老师[00:20:24]
苏洵这时候他的心情啊[00:20:31]
回家之前可以用一个字形形容或迷惑的货啊[00:20:34]
朝廷不用了[00:20:39]
那回来之后呢[00:20:41]
痛[00:20:42]
对啊[00:20:43]
亲人友人相继去世[00:20:44]
紧接着一种情绪来了[00:20:48]
什么情绪[00:20:50]
苦[00:20:51]
痛苦吗[00:20:52]
这个苦不是因为妻子和有人去世造成[00:20:54]
是因为什么呢[00:20:58]
是因为一个好消息[00:20:58]
不是要学而优则仕吗[00:21:00]
他家又三年的时候[00:21:02]
十月份朝廷啊[00:21:03]
下了通知[00:21:07]
通知苏洵进京参加什么[00:21:08]
参加社人院的考试是测啊[00:21:12]
苏勋一看[00:21:17]
一阵苦笑[00:21:18]
啊[00:21:20]
十月份是一周[00:21:21]
方面先通知他[00:21:23]
然后11月朝廷政治的通告来[00:21:24]
到12月[00:21:28]
苏洵上书朝廷[00:21:29]
啊[00:21:32]
拒绝参加[00:21:33]
拒绝硬考[00:21:36]
拒绝应试[00:21:37]
那为什么呢[00:21:40]
你不是一直想学而优则仕吗[00:21:41]
现在机会来了[00:21:44]
对吧[00:21:45]
为什么苏军要放弃呢[00:21:46]
要体现塑形这时候的心态啊[00:21:49]
为什么他要苦笑[00:21:53]
朱茵说说有病[00:21:55]
生病[00:21:58]
有病啊[00:21:59]
那时候他确实身体不太好啊[00:22:00]
但明显这就是一个托词[00:22:03]
所以苏洵在给欧阳修啊[00:22:06]
在给其他友人的信里头[00:22:08]
讲了真正的原因[00:22:11]
真正的原因是什么[00:22:13]
其实是四条原因[00:22:15]
第一个是什么[00:22:17]
是他心中苦涩的根源[00:22:19]
对科举制度的不满啊[00:22:22]
你想他屡次从18岁开始考到37 岁[00:22:24]
对吧[00:22:29]
那个唐代以来这个著名的说法[00:22:31]
是不是50 少进士[00:22:34]
好多人考到五六十岁啊[00:22:37]
然后苏洵对于这种科举考试制度非常不满啊[00:22:39]
觉得自己的青春[00:22:45]
自己的生命啊[00:22:47]
自己的理想都被这个考试制度折磨殆尽[00:22:49]
第二个原因是什么[00:22:54]
对朝廷的这个拖拉作风不安啊[00:22:56]
你想他离开京城的时候[00:23:01]
当时主要心情或让迷惑[00:23:03]
为什么这个欧阳修这些人[00:23:06]
张方平这些人[00:23:08]
累姐夫这些人都把自己推荐[00:23:09]
推得那么高是吧[00:23:13]
王佐之才[00:23:15]
帝王之师啊[00:23:16]
朝廷也说这是个人才是好[00:23:19]
就是不用[00:23:20]
对吧[00:23:22]
然后宰相也也很推崇你想达官贵人都跟你结交[00:23:24]
但是就是不用[00:23:28]
说好好到天上去了没用对不对[00:23:31]
一个就是拖着[00:23:37]
所以你看我这次再去参加考试啊[00:23:38]
等我赶到京城是不是[00:23:42]
然后在阅卷[00:23:45]
阅卷完了再放榜[00:23:47]
然后再再再任命官职[00:23:48]
然后再任命一个我说不定我还不喜欢的官职[00:23:50]
我都这么老啦啊[00:23:54]
我年龄都这么大[00:23:57]
折腾不起[00:23:59]
这个折腾不起鱼对朝廷的雾霾[00:24:01]
所以第三个原因是什么[00:24:04]
对朝廷不信任的不满[00:24:06]
说自己王佐之才啊[00:24:09]
然后特意朝廷下诏让我去考试[00:24:12]
那说明什么[00:24:17]
那说明还是不信任我[00:24:18]
那个欧阳修的推荐了[00:24:20]
欧阳修什么人啊[00:24:22]
天下文坛盟主啊[00:24:24]
翰林学士[00:24:26]
那韩琦你作为宰相也认可他的才学[00:24:28]
复辟也认可他的才学[00:24:31]
既然你们都认可我[00:24:34]
为什么还要让我去参加这种考试呢[00:24:37]
所以[00:24:41]
第四条就关键[00:24:43]
朝廷如此拖拉[00:24:45]
如此不信任啊[00:24:46]
科举考试造成如此深重的心灵伤痕[00:24:48]
心灵阴影[00:24:53]
所以苏洵第四条最关键的原因其实没说[00:24:55]
我总结他给欧阳修给友人的信中说出来是觉得人格受到侮辱[00:24:58]
一个知识分子的灵魂[00:25:04]
啊[00:25:07]
面对这样的应试[00:25:08]
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00:25:10]
但是[00:25:14]
即使这样[00:25:17]
苏群还是没有放下[00:25:18]
他虽然拒绝硬是[00:25:20]
但是他还是写了一篇上皇帝书啊[00:25:22]
给仁宗皇帝写了一篇长长的文章[00:25:25]
提出了啊自己十大政治革新主张[00:25:28]
就把自己的对时局啊[00:25:32]
对社会、对天下的看法深刻的意见[00:25:35]
照样向朝廷贡献出自己的思想和智慧来[00:25:38]
所以[00:25:43]
那颗学而优则仕之心啊[00:25:46]
在苏洵身上还是滚烫的啊[00:25:50]
所以到了这个嘉佑五年的时候[00:25:55]
朝廷终于啊这个看苏洵不愿意考试吧[00:25:59]
不考就不考了吧[00:26:04]
最后给了个官儿[00:26:06]
给了个什么官儿呢[00:26:07]
秘书省是叫苏郎[00:26:10]
一般都说苏洵开始的官秘书省校书郎不是前面要加个事啊[00:26:13]
是叫苏郎[00:26:19]
是个士官[00:26:20]
士官是什么呢[00:26:21]
就是一个见习官[00:26:23]
备用啊[00:26:24]
还不是正式的[00:26:26]
对不对[00:26:27]
士官是教书郎[00:26:28]
这一下苏行心中更是苦笑啊[00:26:31]
为什么这个秘书省的是教书郎[00:26:35]
官阶多少呢[00:26:39]
酒品[00:26:41]
田[00:26:43]
我们这个知道七品叫芝麻官[00:26:44]
那个九品啊[00:26:48]
连芝麻大小都没有了对不对[00:26:50]
那是低到没法再低了[00:26:53]
这个时候苏洵已经51岁了[00:26:55]
51岁的时候才给了个九品官啊[00:26:57]
第二年因为朝廷要修理[00:27:01]
苏知道苏洵的学问好[00:27:04]
啊[00:27:07]
然后把他改任霸州文安县主簿[00:27:08]
这是一个极品的官儿呢[00:27:12]
一般我们书上讲的是八品[00:27:14]
也不是他是一个种八品的官[00:27:16]
当然这个字古音读中八品[00:27:19]
现在都读从八品啊[00:27:22]
统独从八品啊[00:27:24]
这还不到八瓶啊[00:27:27]
就这么低的一个关[00:27:30]
所以这个后人啊[00:27:33]
都讲到这一点的时候啊[00:27:37]
都经常为这个数学鸣不平啊[00:27:40]
甚至好多人认为那数学前面考试都拒绝了[00:27:43]
这关应该也不要[00:27:46]
对吧[00:27:47]
我就彻底不要啊[00:27:48]
我还是保持我知识分子独立人格啊[00:27:50]
但是苏洵最后还是接受了[00:27:54]
啊[00:27:58]
好多人感慨也在这个地方[00:27:59]
索性到最后还是接受了这个官职[00:28:01]
为什么接受了这个官职呢[00:28:04]
我个人觉得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原因[00:28:06]
啊[00:28:09]
第一个就是[00:28:10]
他前面已经拒绝了舍人院的考试[00:28:13]
一而再[00:28:17]
不可再而三啊[00:28:18]
毕竟是经过你像这个张方平[00:28:20]
雷简夫啊[00:28:23]
欧阳修啊[00:28:24]
啊这些人[00:28:25]
这都是明显名满天下[00:28:26]
知识都是朝廷重臣[00:28:28]
反复地推进[00:28:30]
啊[00:28:31]
然后你就一再的拒绝[00:28:33]
你这些朋友的脸上怎么样也挂不住[00:28:35]
二一个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宋代的那个社会和我们现在的这个社会状况不一样啊[00:28:38]
宋代重文轻武[00:28:46]
知识分子啊[00:28:49]
都要通过科举仕途一路才能名满天下[00:28:51]
尤其是北宋啊[00:28:55]
所以你要有才[00:28:58]
你始终在民间[00:28:59]
朝廷不认可你没有个一官半职[00:29:00]
在宋代的这个文坛几乎不被人认可[00:29:03]
啊[00:29:08]
这是当时送人[00:29:09]
尤其宋代知识分子的啊一个普遍规律[00:29:11]
所以在这个情况下[00:29:15]
苏洵名满天下[00:29:17]
才满天下[00:29:19]
始终不入仕途[00:29:20]
就始终得不到主流价值观的认可[00:29:22]
而这个主流价值观已经变成了从社会啊到朝廷[00:29:25]
大家普遍接受的一种价值观[00:29:31]
所以这个官很小是很小啊[00:29:34]
苏洵所以心中也苦涩啊[00:29:37]
但是后来身体不好[00:29:40]
所以去世的比较早啊[00:29:42]
但是呢[00:29:44]
他自己的才学要用武之地[00:29:45]
所以朝廷要修理苏他[00:29:47]
请他出山做官[00:29:50]
是吧[00:29:52]
李苏[00:29:52]
我们知道宋明[00:29:53]
这个是一个文官政治的时期里缩就非常重要[00:29:55]
对于儒家社会来讲[00:29:59]
所以苏洵要修理书[00:30:01]
他觉得这是一件啊[00:30:04]
这个功在当代[00:30:07]
利在千秋的对于知识分子来讲伟大的事业[00:30:09]
所以就不在乎官名大小啦啊[00:30:12]
然后就接受了官职修完李苏屈居下僚吗啊[00:30:17]
心情也不愉快[00:30:23]
再加上年老的身体不好[00:30:24]
就郁郁而终[00:30:26]
中年啊[00:30:28]
58 岁[00:30:29]
所以你看苏洵的这个人生啊[00:30:31]
让人很感慨啊[00:30:34]
张方平、雷简夫、欧阳修啊[00:30:37]
这些人都主张[00:30:40]
尤其欧阳修不拘一格用塑形啊[00:30:41]
这是大财啊[00:30:44]
但是这个函其意以为当然[00:30:46]
啊里只待之为不用知啊[00:30:50]
而复辟怎么样呢[00:30:55]
不扫待知这一拖就拖了好多年啊[00:30:57]
所以以至于后来复辟的儿子傅邵婷那个后来求苏东坡为他爹写神道碑[00:31:01]
啊[00:31:09]
也就是因为这段往事[00:31:11]
那个腹壁姑嫂代之以至于朝廷多多年不用数学吗[00:31:13]
踌躇不敢寄啊[00:31:17]
就不好意思像苏东坡球[00:31:20]
最后硬着头皮勉强开口[00:31:22]
但是怕苏东坡不答应啊[00:31:26]
对吧[00:31:28]
因为这个傅邵婷他爹复辟当年拿为了那个苏轼他爹数学嘛[00:31:29]
结果苏东坡怎么样一挺而入[00:31:34]
所以天下人都说啊[00:31:37]
天下人怎么样以此多子[00:31:40]
再说苏东坡战士胸怀磊落之人[00:31:42]
对吧[00:31:46]
胸怀非常开阔啊[00:31:47]
就T 复辟写的这个参考呗[00:31:50]
苏轼一生为人率真[00:31:57]
胸怀旷达[00:31:59]
不但与附加不锏险[00:32:00]
而且对政见不同的王安石后来也是江湖一笑泯恩仇[00:32:02]
两个人成为人生挚友[00:32:08]
然而[00:32:10]
苏轼的父亲苏洵与王安石却有一段不得不说的历史公案[00:32:11]
举一些历史资料记载[00:32:16]
苏洵与王安石素来不和[00:32:18]
也有一些史料显示[00:32:20]
苏洵与王安石虽为同时代人[00:32:22]
可两人生平交集很少[00:32:24]
那么[00:32:27]
苏洵与王安石之间到底都有哪些恩怨是非呢[00:32:27]
王安石在宋代两个外号非常有名的[00:32:32]
一个叫拗相公[00:32:35]
脾气特别拧[00:32:37]
不听人劝[00:32:38]
还有一个更有名[00:32:40]
叫什么呢[00:32:41]
叫邋遢相公啊[00:32:42]
不洗澡[00:32:45]
给宋代野史记载[00:32:46]
他说他一两个月才洗一次澡[00:32:47]
到家又初年的时候[00:32:50]
这个时候王安石[00:32:52]
王安石怎么样已经名满天下啊[00:32:53]
好多人以结交王安石为荣[00:32:56]
所以这个时候欧阳修也很欣赏王安石[00:32:58]
欧阳修就劝苏洵结交王安石[00:33:01]
结果苏洵怎么回答呢[00:33:06]
唔知其人是不近人情者[00:33:10]
险[00:33:14]
不为天下[00:33:15]
换说王安石这个人我了解[00:33:16]
不近人情[00:33:20]
啊[00:33:21]
没有正常的人性啊[00:33:23]
这种人将来都是天下换[00:33:25]
他为什么会有这个概念[00:33:28]
啊[00:33:30]
其实他第一次见到王安石也是在欧阳修家中[00:33:30]
欧阳修搞了一个盛大的家业[00:33:36]
在家里头开party [00:33:39]
请了好多名人啊[00:33:40]
其中也有王安石[00:33:42]
哎[00:33:44]
然后家宴吧[00:33:45]
哈[00:33:47]
宾客慎重吗[00:33:48]
宾客散去[00:33:49]
因为欧阳修和苏寻知己啊[00:33:51]
然后独留苏洵交谈[00:33:54]
这个时候苏鑫就问了席间刚才有一个人求手上面的何人[00:33:56]
球手上面像个囚犯一样啊[00:34:03]
不洗头啊啊[00:34:07]
脏乎乎的家伙是谁呀[00:34:08]
哎[00:34:10]
然后欧阳就说[00:34:12]
这就是名满天下的王安石啊[00:34:14]
然后苏洵怎么回答[00:34:17]
说此人意识必乱天下[00:34:18]
使其得志[00:34:23]
历朝虽聪明之主[00:34:24]
亦将为其或内涵何为[00:34:27]
与之游乎儿[00:34:29]
我观此人啊[00:34:30]
将来必乱天下哈[00:34:31]
为什么呢[00:34:34]
哎[00:34:35]
因为这个人太特立独行了[00:34:36]
不近人情[00:34:38]
这样的话[00:34:39]
一类一定使得某些人会和他臭味相投[00:34:40]
啊[00:34:45]
就是可以[00:34:45]
聪明之主亦将为其迷惑啊[00:34:46]
所以这种人不应该给他结交啊[00:34:50]
你欧阳修天下文坛盟主[00:34:55]
你不应该给他结交[00:34:57]
所以你看这个苏洵是很看不起这个王安石的[00:34:59]
同样呢[00:35:04]
王安石呢[00:35:04]
苏洵名气很大[00:35:06]
一门三苏名气都很大[00:35:07]
也看不起这个苏洵[00:35:09]
包括当时苏轼[00:35:11]
这个苏辙[00:35:13]
王安石就说了[00:35:15]
那你看这个苏轼苏辙兄弟写出来的文章[00:35:17]
全类战国纵横家的文章是吧[00:35:19]
摇唇鼓舌啊[00:35:23]
然后蛊惑人心[00:35:25]
若安石为考官[00:35:27]
必处之[00:35:29]
我是主考官[00:35:30]
我一定不用素[00:35:33]
是素这样的人[00:35:34]
这个潜台词[00:35:36]
苏轼苏辙为什么能写出这种呢[00:35:37]
都他爹教的[00:35:39]
她爹就会这种摇唇鼓舌是不是[00:35:41]
所以你看这个王安石和三叔一开始就矛盾很大[00:35:44]
本来互互相谁看谁都不顺眼[00:35:49]
其实本质啊[00:35:53]
观点上还是思想之争啊[00:35:55]
这个叶梦得分析的比较好[00:35:58]
他有一段话[00:36:01]
我觉得分析得非常深刻[00:36:02]
既看出苏洵的特色[00:36:04]
也可以看出王安石的特色[00:36:06]
她说苏明与本号严冰[00:36:09]
给他赞唐兵[00:36:13]
论政论杩简[00:36:14]
元昊叛西方[00:36:16]
用事久无功[00:36:17]
天下事有当地做[00:36:19]
以挟其所著书家又出来京师一时推其蚊帐[00:36:22]
这是说什么[00:36:27]
这是说苏洵是思想很深刻有见地的哈[00:36:28]
而且想有所作为哈[00:36:33]
所以一开始来到京城[00:36:36]
天下推其文章那是有道理[00:36:39]
所以思想深刻[00:36:41]
因为对时局分析啊[00:36:42]
非常关键[00:36:44]
切中时弊[00:36:45]
王金功为知制诰方谭晶素独家之旅[00:36:46]
抵御中已故名允入金宫[00:36:50]
甚于仇雠[00:36:53]
哎[00:36:55]
你看这个[00:36:55]
淮安实中呢[00:36:58]
双方谈金素要谈宋人霸王之道是吧[00:36:59]
所以和这个苏洵的观点不一致[00:37:06]
两个人观点不合[00:37:10]
已故[00:37:12]
哎[00:37:13]
所以两个人是如仇雠[00:37:14]
矛盾分析[00:37:18]
所以我觉得叶梦得这个分析很深刻[00:37:18]
其实这分析的是什么[00:37:21]
一个思想家和一个改革家的不同[00:37:23]
哎[00:37:27]
我们知道数学是一个思想家[00:37:27]
而王安石是一个什么[00:37:30]
是一个行动家[00:37:31]
是一个改革家[00:37:32]
这就讲到两个人观点致命的区别在什么地方[00:37:34]
啊[00:37:38]
简括的说[00:37:39]
王安石主张的是革故鼎新[00:37:40]
把旧的推翻[00:37:46]
立刻来套新的[00:37:47]
而苏洵主张的是什么[00:37:49]
是鼎新革故[00:37:51]
这个革故鼎新he 鼎新革故区别在哪儿呢[00:37:53]
其实我举一个小例子就可以看出来[00:37:57]
啊[00:38:00]
你比如说苏苏秦不愿参加高考[00:38:00]
古代科举制度[00:38:03]
1905年科举制度完全废除[00:38:05]
对不对[00:38:08]
这叫什么[00:38:10]
这叫革故[00:38:10]
把旧的完全去掉[00:38:12]
然后在定西[00:38:13]
但是革故之后[00:38:16]
顶欣欣没建起来[00:38:17]
那么使得社会上的人才没有办法进入社会[00:38:19]
上层[00:38:25]
这个渠道给他掐死了[00:38:26]
紧接着带来一个什么结果你看[00:38:28]
辛亥革命[00:38:31]
你看这苏洵作为一个思想家[00:38:32]
他认为[00:38:36]
先要鼎新革故[00:38:37]
先维持好就的现状[00:38:39]
然后中间再创新[00:38:42]
找到变革点[00:38:44]
然后关时的观点是什么[00:38:46]
哎[00:38:48]
抛弃旧的一下子权利新的[00:38:50]
这一下怎么样[00:38:54]
阻力非常大[00:38:55]
所以改革非常难[00:38:56]
所以我个人的观点认为啊[00:38:59]
苏洵当时的这个变革观点还是更符合当时的实际[00:39:02]
王安石同样很伟大[00:39:07]
作为一个改革家[00:39:09]
但是王安石太激进啊[00:39:10]
所以苏洵和王安石只比我个人认为就是思想家与行动加[00:39:13]
或者说思想家与改革家的这个区别啊[00:39:20]
思想家的这个苏洵更深刻啊[00:39:25]
更理性一些[00:39:30]
所以他才是唐宋八大家中的另一家[00:39:31]
我一再说苏欣是唐宋八大家中的另一家[00:39:36]
他是唐宋八大家中唯一唯一一个没有进是公民的[00:39:40]
唯一一个没有朝廷高官的啊[00:39:45]
也是不擅长诗赋韵文写作[00:39:49]
但是他是唐宋八大家中的思想家[00:39:53]
锦衣这一点[00:39:57]
仅唐宋八大家我看就足够足够了[00:39:59]
所以在她身上体现[00:40:03]
不是一个知识分子的风光影响[00:40:06]
而是一个知识分子内心的富有和精神的操守[00:40:10]
还有深邃的思想[00:4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