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发
  • 反馈

《《百家讲坛》 20160714 大明疑案(下部)10 红丸案真相》歌词


歌曲: 《百家讲坛》 20160714 大明疑案(下部)10 红丸案真相

所属专辑:百家讲坛(2013-2016)

歌手: 百家讲坛

时长: 40:19

播放 下载lrc歌词 下载纯文本歌词

《百家讲坛》 20160714 大明疑案(下部)10 红丸案真相

本字幕由天琴实验室独家AI技术生成[00:00:00]

皇帝登基一个月便迅速家风[00:00:05]

案件扑朔迷离[00:00:08]

疑点重重[00:00:09]

猪肠若离奇死亡的原因究竟是什么[00:00:11]

百家讲坛系列节目大明疑案下部之红丸案真相[00:00:14]

二人[00:00:24]

ER [00:00:29]

在大明王朝近300年的历史中[00:00:36]

在位时间最长的就属万历皇帝朱翊钧了[00:00:39]

他当了48 年皇帝[00:00:43]

而最短的则是他的儿子朱常洛[00:00:45]

在位只有短短的一个月时间[00:00:48]

这位大明王朝的第14 任皇帝竟然如此快速的驾崩了[00:00:51]

他的死引发了后人无尽的猜疑[00:00:56]

有人说他是积劳成疾而亡[00:00:59]

有人说他死于贪恋女色[00:01:02]

也有人说是仙丹红丸结束了他短暂的帝王人生路[00:01:04]

而在整个事件的背后[00:01:09]

似乎一直有人在暗中操控[00:01:11]

那么[00:01:14]

皇帝朱常洛离奇死亡事件的背后究竟有没有阴谋的存在[00:01:14]

掩盖在岁月尘埃中的历史真相又是什么呢[00:01:20]

厦门大学傅小凡教授带您步入大明王朝浩瀚的历史长河[00:01:24]

为您精彩讲述系列节目大明一按下不知红丸案真相[00:01:30]

大明王朝的万历48 年[00:01:38]

也就是公元1620年的7月21日[00:01:40]

万历皇帝朱翊钧在乾清宫驾崩了[00:01:45]

那么皇帝驾崩之后呢[00:01:49]

皇太子朱常洛在八月初一继位当了皇帝[00:01:51]

他继位之后呢[00:01:56]

人们习惯称它为泰昌皇帝[00:01:58]

是大明王朝第14 任皇帝[00:02:01]

可是这位泰昌皇帝[00:02:04]

继位仅仅一个多月[00:02:07]

也就是当年的九月初一[00:02:09]

也驾崩了[00:02:12]

这个太仓皇帝在继位的时候[00:02:13]

无论是言行举止和神态[00:02:16]

没有任何有病的迹象[00:02:20]

那怎么继位一个月就驾崩了呢[00:02:22]

皇帝当了仅仅一个月就驾崩了[00:02:27]

这在大明王朝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00:02:30]

在整个中国古代历史中也是极其罕见[00:02:34]

因此啊[00:02:39]

人们对泰昌皇帝驾崩的原因就产生了种种的猜测[00:02:40]

有人说太仓皇帝工作太忙[00:02:46]

积劳成疾[00:02:48]

也有人说太仓皇帝贪恋女色[00:02:50]

掏空了身体[00:02:54]

还有人说[00:02:55]

只有太监[00:02:57]

泰昌皇帝病了一[00:02:59]

那么更多的人认为啊[00:03:02]

是泰昌皇帝服用了一种叫[00:03:04]

红丸的仙丹[00:03:07]

而这红丸背后人们怀疑有政治阴谋[00:03:08]

所以泰昌皇帝之死就被称作红丸案[00:03:12]

以上这种种说法[00:03:18]

虽然都有道理[00:03:19]

但都有难以解释的疑点[00:03:21]

那么[00:03:24]

究竟泰昌皇帝的死因是什么呢[00:03:24]

这就成了大明王朝的一个谜[00:03:27]

为了解开这个谜[00:03:30]

我们就将以上种种说法逐一加以分析[00:03:32]

有可能得出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00:03:37]

[00:03:41]

我们先说说积劳成疾这个说法[00:03:41]

说这个泰昌皇帝继位之后啊[00:03:45]

日理万机[00:03:47]

工作非常忙[00:03:48]

那么人们就会问啦[00:03:50]

说父亲刚死不久的儿子接任皇帝[00:03:52]

怎么会这么忙呢[00:03:56]

因为万历皇帝几十年不上朝[00:03:58]

给他儿子扔下了个烂摊子[00:04:01]

丢下一个半瘫痪的朝廷和风雨飘摇的大明王朝[00:04:04]

其实万历皇帝啊[00:04:10]

是一个权力欲极强的皇帝[00:04:11]

而且也颇有建设[00:04:14]

在他亲政之后不久啊[00:04:17]

形成了一种街镇独断[00:04:19]

敢谁黄古的局面[00:04:22]

也就是说我在朝廷中说了算[00:04:24]

没人敢提出不同意见[00:04:27]

那么后来呢[00:04:29]

他渐渐就[00:04:30]

疏于打理朝政[00:04:31]

再后来就不理朝政[00:04:33]

这又是为什么呢[00:04:36]

关于万历皇帝为什么改正[00:04:38]

历史有不同的说法[00:04:42]

主要有两种观点[00:04:44]

第一啊[00:04:46]

说万历皇帝宠信郑贵妃[00:04:47]

因此造成了[00:04:50]

带证的结果[00:04:52]

我认为这个观点很难成立[00:04:53]

为什么[00:04:56]

我有几个理由[00:04:58]

理由一万历皇帝一向独断专行啊[00:05:00]

这个万历皇帝啊[00:05:04]

虽然他带证[00:05:05]

可是朝廷大权一直抓在手里[00:05:07]

就拿那个立太子来说吧[00:05:11]

无论谁反对[00:05:13]

他都坚持等王后生了嫡子[00:05:14]

在立皇太子[00:05:19]

谁说都没用[00:05:21]

那么[00:05:23]

无论重新哪一个贵妃[00:05:24]

哪一个妃子[00:05:26]

都没改变他的意志[00:05:27]

这就说明啊[00:05:30]

这万历皇帝啊[00:05:31]

得独断专行[00:05:32]

固执己见[00:05:35]

在李太子这个问题上表现的淋漓尽致[00:05:37]

理由二万历皇帝严格防范后妃干政[00:05:42]

所以这个郑贵妃啊[00:05:47]

实际上对万历皇帝的影响非常有限[00:05:48]

比如有个叫史宾的人[00:05:52]

字写得非常好[00:05:53]

诗歌、文章都很出色[00:05:55]

一直在内廷[00:05:58]

也就是皇帝身边担任着重要的职务[00:05:59]

皇帝对他也很信任[00:06:02]

而且待遇很高[00:06:04]

每天对文书坊缺员[00:06:06]

巴黎皇帝就随意说了一句[00:06:10]

[00:06:12]

史宾可以顶这个圈儿[00:06:12]

给身边的这个郑贵妃啊[00:06:15]

就附和了一句[00:06:18]

表示极力的赞同[00:06:19]

这下皇帝勃然大怒[00:06:21]

上震怒[00:06:23]

尺兵逐之[00:06:25]

南京贵妃战力带醉酒耳屎是[00:06:26]

意思是万历皇帝非常愤怒[00:06:31]

把这个史宾纳用鞭子抽了一顿之后[00:06:34]

外放到南京任职[00:06:38]

郑贵妃吓得浑身发抖[00:06:40]

等待着皇帝给他降罪[00:06:42]

皇帝倒是没给他降罪[00:06:44]

却过了很长时间才饶恕他[00:06:47]

由此可以说明啊[00:06:51]

万历皇帝虽然很宠幸这个郑贵妃[00:06:52]

但是[00:06:56]

对后妃干政这种事情是严格的限制[00:06:57]

非常的警觉[00:07:01]

理由三[00:07:04]

不可能持续38年[00:07:05]

万历皇帝在位48 年[00:07:07]

他宠幸郑贵妃是万历十年以后的事情[00:07:10]

如果说刚刚开始宠幸郑贵妃[00:07:14]

还有可能因此而[00:07:17]

不搭理朝政可是[00:07:20]

持续38年[00:07:22]

一直在38 年里[00:07:25]

都因宠幸郑贵妃二代证这种话[00:07:26]

谁相信[00:07:31]

恐怕说出这话的人自己也未必相信呢[00:07:32]

那么说万历皇帝怠政的第二个原因是什么呢[00:07:36]

朋党之争[00:07:40]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啊[00:07:43]

国本之论[00:07:45]

起而朋党[00:07:46]

以分朝堂水火一[00:07:46]

意思是围绕着立谁为太子的问题[00:07:49]

朝廷的大臣分为两派[00:07:54]

相互争论[00:07:57]

互不相让[00:07:58]

最后形同水火[00:07:58]

由于持反对观点的大臣啊[00:08:01]

无论皇帝怎么地驳斥[00:08:04]

怎么的严厉的惩处[00:08:06]

毫不退却[00:08:08]

不断地提出上奏[00:08:10]

关于讨论立谁为太子的这些奏章啊[00:08:12]

堆积如山[00:08:14]

皇帝非常厌恶的[00:08:16]

懒得打理[00:08:18]

懒得批阅[00:08:19]

就这样[00:08:20]

渐渐的疏远打理朝政[00:08:21]

由此产生了摆正的这样的现象[00:08:24]

可是我认为把万历皇帝的怠政归属于朋党之争[00:08:27]

那么这个说法也很难成立[00:08:31]

为什么呢[00:08:34]

因为[00:08:35]

明万历年间的确存在着朋党之争[00:08:37]

双方观点也的确是争吵的很厉害[00:08:41]

这些朋党之间呢[00:08:44]

相互争论[00:08:46]

无论什么样的建议都有人反对[00:08:47]

有些人甚至哗众取宠[00:08:51]

为反对而反对[00:08:53]

是为争论而争论[00:08:54]

这种争论不休的现象一直持续到大明王朝的灭亡[00:08:57]

因此有人说呀[00:09:02]

大明王朝亡于朋党之争[00:09:04]

这种说法还真有一定道理[00:09:06]

可是[00:09:09]

这种朋党之争[00:09:10]

并不是万历怠政的原因[00:09:12]

为什么呢[00:09:16]

因为[00:09:17]

这种朋党之争[00:09:18]

恰恰是万历皇帝一手造成[00:09:19]

这起因呐[00:09:23]

还是在张居正刚刚去世的时候[00:09:24]

张居正一去世[00:09:28]

万历皇帝亲政[00:09:29]

他就为了摆脱张居正的阴影[00:09:31]

就想彻底的否定张居正的所作所为[00:09:36]

可是[00:09:39]

她的这种做法必须得到大臣的支持啊[00:09:40]

那么[00:09:43]

谁会支持他呢[00:09:43]

那些被张居正罢免的大臣就是最好的人选[00:09:45]

因此[00:09:51]

对万历皇帝啊[00:09:52]

就把被张居正吧[00:09:53]

免得这些大臣官复原职[00:09:55]

甚至委以重任[00:09:57]

这种毫无原则地拉一派打一派的做法[00:10:00]

就助长了朋党之争的产生[00:10:04]

那么这些人上台之后完全是意气用事[00:10:08]

他当然会全力的支持万历皇帝对张居正的否定[00:10:11]

甚至将[00:10:17]

万历十年[00:10:18]

张居正的所作所为完全的否定[00:10:19]

因此[00:10:24]

朝廷的大臣就形成了两派[00:10:25]

相互争斗[00:10:28]

互不相让[00:10:30]

他一直就延续着大明王朝的末年[00:10:32]

那么通过以上两点分析[00:10:37]

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00:10:40]

万历皇帝怠政[00:10:43]

既不是因为宠幸郑贵妃[00:10:44]

也不是因为[00:10:46]

朝廷的大臣分为两派[00:10:48]

皇帝的话没人听[00:10:50]

那么[00:10:52]

究竟是什么原因呢[00:10:53]

[00:10:59]

在大明王朝历史上[00:11:00]

万历皇帝在位时间最长[00:11:02]

一共48 年[00:11:04]

其中有长达28年时间不临朝听政[00:11:06]

因此有人评价说[00:11:09]

明亡不亡于崇祯之失德[00:11:11]

而亡于神宗之逮捕[00:11:14]

她也因此背负上中国历史上最懒惰皇帝的骂[00:11:17]

而关于他带证的原因[00:11:21]

人们也是众口纷纭[00:11:23]

莫衷一是[00:11:25]

那么[00:11:26]

既然万历皇帝怠政[00:11:27]

寄语郑贵妃无关[00:11:29]

也不是朋党之争的结果[00:11:30]

他为什么要长期的远离朝堂[00:11:32]

懒于打理朝政[00:11:35]

在顾小凡老师看来[00:11:37]

万历皇帝怠政的真正原因又是什么呢[00:11:38]

其实啊[00:11:43]

万历皇帝怠政啊[00:11:45]

原因就是他力不从心了[00:11:47]

怎么力不从心呢[00:11:50]

因为万历皇帝生病[00:11:51]

而且病很严重[00:11:55]

比如万历14年的9月16日[00:11:57]

黄玲[00:12:01]

因为身体有病[00:12:01]

免朝了好几天[00:12:02]

直到月底30号的时候[00:12:04]

还是没法儿上朝啊[00:12:07]

其实这个皇帝啊[00:12:10]

但凡身体稍微有好转[00:12:11]

他还是坚持上抄的[00:12:14]

可惜呀[00:12:16]

正如他自己说[00:12:17]

一时头昏眼黑[00:12:19]

力乏不兴啊[00:12:21]

他总感到头晕目眩[00:12:22]

一发无力[00:12:25]

可是人们会问了[00:12:27]

万历14年万历皇帝朱翊钧年底24 岁啊[00:12:29]

这是一个人年富力强[00:12:34]

精力最旺盛的年龄[00:12:36]

他怎么会如此的体弱呢[00:12:38]

因此人们就不相信[00:12:42]

就怀疑这万历皇帝是偷懒[00:12:45]

因此称他为待证[00:12:48]

这可冤枉万历皇帝[00:12:51]

因为这皇帝啊[00:12:54]

身体真的出了问题[00:12:56]

直到第二年的身体还是不见好转[00:12:59]

到了万历15年的三月初六[00:13:02]

这一天呢[00:13:05]

华人感到身体略好了一些啦[00:13:06]

上朝接见朝廷百官[00:13:09]

百官上殿庆贺皇帝呢[00:13:12]

身体康复了[00:13:14]

接见完百官之后呢[00:13:16]

皇帝又召见内阁成员[00:13:18]

就对内阁大臣们说[00:13:20]

[00:13:22]

朕偶有微记[00:13:22]

不得出朝[00:13:24]

先生美忧心[00:13:25]

意思是我偶然得了病[00:13:27]

没有办法[00:13:31]

上朝让先生们担心了[00:13:32]

说是这么说[00:13:36]

可是这皇帝呢[00:13:37]

不久又病倒了[00:13:38]

那么万历皇帝究竟得的是什么病呢[00:13:39]

据他自己说[00:13:42]

朕之际[00:13:43]

因火生痰成绩[00:13:44]

故食少顷肺[00:13:46]

常服药饵[00:13:48]

未见愁欲[00:13:50]

意思是我这病啊[00:13:52]

主要是上火[00:13:54]

上火有痰[00:13:55]

吃不下[00:13:57]

睡不着了[00:13:58]

吃了很多药啊[00:13:59]

也不争效果[00:14:00]

皇帝这个病啊[00:14:01]

一直拖了很多年[00:14:02]

虽然当时的史料并没有明确说皇帝得的是什么病[00:14:05]

但我据我分析得了一种当时的御医[00:14:09]

无能为力看不好的慢性病[00:14:13]

而这种病自万历14年[00:14:16]

皇帝24 岁开始[00:14:18]

直到万历48 年皇帝驾崩为止[00:14:20]

一直纠缠了万历皇帝34 年[00:14:25]

所以[00:14:29]

万历皇帝的怠政的根源就是他身体有病[00:14:30]

2024年的7月13日[00:14:35]

万历的嫡母就是仁圣皇太后[00:14:38]

去世了[00:14:42]

万历皇帝的嫡母[00:14:43]

仁圣皇太后[00:14:45]

和万历皇帝的生母[00:14:47]

慈圣皇太后[00:14:49]

这两个人的关系一直非常融洽[00:14:51]

这边人圣皇太后呢[00:14:54]

从小很疼爱这个朱翊钧[00:14:56]

而皇帝朱翊钧也很孝敬这个嫡母[00:14:59]

于情于理[00:15:03]

皇帝都应该出席人圣皇太后的葬礼[00:15:04]

可是[00:15:08]

皇帝依然以[00:15:10]

走不动路[00:15:12]

腿脚不方便为由[00:15:13]

让大臣带他参加嫡母的葬礼[00:15:15]

这下大臣们开始上书[00:15:19]

指责批评皇帝了[00:15:22]

说这母子之间的感情是人间最真挚的感情[00:15:25]

母亲去世了[00:15:31]

儿子必须参加葬礼[00:15:32]

以表达对母亲的哀悼[00:15:35]

可是就想不通[00:15:37]

你的万历皇帝[00:15:38]

你就住在宫里[00:15:40]

就这么几步路[00:15:42]

你怎么就不参加你母亲的葬礼呢[00:15:44]

可是[00:15:47]

他们[00:15:49]

不知道[00:15:50]

这万历皇帝真的是腿脚很不方便[00:15:51]

自己的嫡母[00:15:56]

他都没有参加葬礼[00:15:57]

这个万历皇帝呢[00:16:00]

一向以孝顺著称[00:16:01]

对他这个嫡母[00:16:03]

从来是宫颈备至[00:16:05]

连自己的嫡母的葬礼都不能参加了[00:16:08]

由此可见[00:16:11]

皇帝的确是身体病情非常严重[00:16:12]

行走不便绝对不是借口[00:16:18]

正是因为皇帝身体有病[00:16:21]

即使他主观上不想带证[00:16:25]

可实际上[00:16:27]

这个带正的效果[00:16:29]

因为客观的存在[00:16:31]

那么[00:16:35]

这种结果而且非常的严重[00:16:36]

因为国家正值多事之秋啊[00:16:39]

只要皇帝处理的奏章不处理[00:16:43]

重大的这个仪式呢[00:16:46]

也不出席了[00:16:48]

该用的人才不用[00:16:51]

该决定的重大的[00:16:52]

当真也不决策[00:16:55]

那么朝廷内部呢[00:16:56]

大臣们分成党派[00:16:58]

相互争斗[00:17:00]

朝廷内外不相沟通[00:17:02]

朝廷上下互相阻塞[00:17:04]

朋党之争是越来越激烈[00:17:06]

由此可见[00:17:09]

万历皇帝怠政并不是万历皇帝自己个人品质问题[00:17:10]

而是身体出了问题[00:17:15]

可是[00:17:18]

万历皇帝由于身体有病而产生这种带证的效果[00:17:18]

却说明大明王朝的政治体制[00:17:22]

或者是中国古代这种专制体制出了根本性的问题[00:17:27]

问题在制度上[00:17:32]

这种问题表现为两个方面[00:17:34]

其一呢[00:17:37]

最高统治者不是最优秀的[00:17:39]

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实行的是宗法制[00:17:42]

也就是嫡长子继承制[00:17:46]

那就意味着接任最高政权的领导人[00:17:49]

不是因为它的德性、能力、智慧和身体状况儿[00:17:53]

就是因为它的血缘关系[00:17:58]

这样一来[00:18:01]

接任皇权的最高统治者[00:18:02]

就不可能是最优秀的人[00:18:05]

那么最高统治者一代不如一代就成了封建王朝的规律[00:18:08]

那么制度出现问题的第二个表现[00:18:13]

极端独裁[00:18:15]

洪武年间[00:18:17]

朱元璋废除了宰相制度[00:18:18]

将宰相的权力一部分下放给六部[00:18:22]

大部分归皇帝执掌[00:18:25]

那么皇帝兼宰相的权力[00:18:28]

可是宰相的行政事务非常繁忙[00:18:32]

你把皇帝和宰相的权力集于一身[00:18:35]

你这皇帝必须是身体健康[00:18:38]

日理万机[00:18:40]

而且还有足够的智慧[00:18:43]

不过在洪武年间没有这个宰相期间呢[00:18:46]

给朱元璋啊[00:18:51]

励精图治[00:18:52]

日理万机[00:18:53]

还的确没有耽误朝政[00:18:54]

至少朱元璋自个儿这样认为[00:18:57]

可是到了永乐年间[00:19:00]

皇帝朱棣就没他父亲那么精力旺盛了[00:19:02]

实在来不及处理不过来这朝政啊[00:19:05]

就选一些饱读诗书的大臣组成内阁[00:19:09]

以秘书的身份和方式帮助皇帝打理朝政[00:19:12]

那么这种皇帝独裁的制度呢[00:19:17]

就使得整个国家机器对皇帝个人的意志、精力、智慧、身体和品质有过重的依赖[00:19:19]

也就是说[00:19:28]

黄帝个人因素会直接影响朝政的运转[00:19:28]

那么万历年间由于万历皇帝身体有病而导致整个调整的瘫痪[00:19:32]

就是这种现象的典型表现[00:19:39]

到了万历48 年的7月21日[00:19:42]

万历皇帝驾崩了[00:19:45]

他驾崩之前呢[00:19:49]

嫁了一个一丈[00:19:51]

所以他这一生啊[00:19:52]

尤其在认得这40 几年呢[00:19:54]

做了一个反思和总结[00:19:56]

也指出了一些弊端[00:19:59]

比正同时又设想了一些补救的方式[00:20:00]

那么他这些补救方式和措施啊[00:20:05]

并不是什么重大决策啊[00:20:08]

也不是什么新政[00:20:10]

无非都是一些日常工作的处理[00:20:13]

如果身体情况允许[00:20:16]

这些工作都不会耽误[00:20:19]

所以啊[00:20:21]

由于这个封建王权国家级及对皇帝个人的品质过于依赖[00:20:23]

由于万历皇帝病入膏肓[00:20:28]

那么[00:20:31]

大明王朝也就病入膏肓[00:20:31]

万历皇帝在位期间[00:20:33]

穷奢极欲[00:20:35]

横征暴敛[00:20:36]

由于他长期不临朝听政[00:20:38]

造成万历朝吏治腐败[00:20:40]

官员之间勾心斗角[00:20:42]

朝纲不振[00:20:44]

他驾崩之后[00:20:45]

便把这个烂摊子交给了儿子朱常洛[00:20:46]

面对大明王朝日渐衰败的危险局面[00:20:50]

新皇帝朱常洛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00:20:53]

他必须全力以赴[00:20:57]

那么[00:20:59]

他即位之后究竟会采取哪些整治措施[00:20:59]

这会是他离奇死亡的原因吗[00:21:03]

所以当这个万历皇帝驾崩之后[00:21:06]

被太子朱常洛呀[00:21:09]

第二天就开始行使皇帝的权利了[00:21:11]

他为了解决父皇留下的这个烂摊子[00:21:14]

集中解决[00:21:17]

由于怠政造成了很多问题[00:21:18]

所以工作量很大[00:21:20]

在他登基当皇帝之前[00:21:22]

处理了一系列调整事务[00:21:23]

归纳起来有六项[00:21:26]

第一[00:21:28]

发放内堂一百万两白银[00:21:29]

靠赏酒边将士[00:21:31]

在那场就是皇帝的个人收入[00:21:34]

而酒边呢[00:21:36]

就是长城一线九个防御区域[00:21:37]

第二项在发放内堂一百万两白银[00:21:41]

犒赏辽东将士第三项[00:21:45]

停止征收矿税[00:21:49]

所以矿税呢[00:21:50]

就是万历皇帝私自派太监在全国各地的矿山收取的破捐杂税[00:21:51]

第四[00:21:57]

通过这个淘选[00:21:59]

给各级政府部门50 多个部门补充了官员[00:22:02]

第五[00:22:06]

选拔了七个大臣进入内阁[00:22:07]

第六[00:22:10]

把那些因谏言废纸矿税而遭贬职的官员恢复原职[00:22:10]

以上这些事情[00:22:16]

虽然都是太子朱常洛谨遵先帝的遗嘱做的事情[00:22:17]

但是在他继位当皇帝之前[00:22:24]

在短短几天之内做这么多工作[00:22:26]

的确非常的繁重[00:22:28]

很辛苦[00:22:31]

更让泰昌皇帝辛苦的是[00:22:32]

由于这个万历皇帝几十年不上朝了[00:22:34]

这大臣们都不习惯了[00:22:39]

泰昌皇帝登基[00:22:41]

马上下旨[00:22:43]

大臣们上朝[00:22:45]

那些大臣们都不知如何是好[00:22:47]

在朝堂上走来走去[00:22:48]

高声喧哗[00:22:50]

整个朝堂是嘈杂的向市场[00:22:52]

太仓璜那样没办法[00:22:55]

只好从整顿朝廷秩序和规范朝廷礼仪规矩入手[00:22:57]

开始打理他的朝政了[00:23:03]

因此啊[00:23:06]

这个泰昌皇帝啊[00:23:08]

就是工作量太大[00:23:10]

太辛苦[00:23:12]

所以呢就积劳成疾[00:23:13]

最后[00:23:17]

不治而亡[00:23:19]

我觉得这个说法还是成问题的[00:23:20]

为什么呢[00:23:24]

因为所谓积劳成疾[00:23:26]

这得有时间做前提的[00:23:28]

太仓皇帝从这个接手皇帝权力开始[00:23:31]

到他驾崩[00:23:35]

一共40天时间[00:23:37]

实际上他得病是登机的十天之后[00:23:39]

也就是说他登基之前有20天的时间[00:23:44]

让他积劳成疾[00:23:49]

这不太可能[00:23:50]

[00:23:52]

即便是20天时间就积劳成疾[00:23:52]

那也不至于20天之后就驾崩吧[00:23:55]

所以我认为[00:23:58]

说太仓皇帝因积劳成疾而驾崩[00:23:59]

这个说法很难成立[00:24:02]

那么[00:24:05]

有人就有另外一种说法了[00:24:05]

丽雅贪恋女色[00:24:07]

掏空了身子[00:24:10]

所以呢[00:24:12]

身体就有病了[00:24:13]

而且一病不起了[00:24:15]

那么持这种说法的人认为[00:24:17]

[00:24:19]

这太贪皇帝啊[00:24:19]

他封为太子的时间太短了[00:24:20]

都已经19 岁了[00:24:23]

他立为太子之后[00:24:27]

就成天的提心吊胆[00:24:29]

恐怕他父亲把他这个太子给废了[00:24:31]

那么万历皇帝在位有太长[00:24:34]

一共48 年[00:24:36]

所以这太子呢[00:24:38]

九九继不了位[00:24:39]

当不了皇帝的[00:24:41]

心里就感到郁闷[00:24:42]

为了排解郁闷呢[00:24:44]

就渐渐地沉湎于女色[00:24:45]

万历皇帝宠幸的这个郑贵妃呢[00:24:48]

就抓住了朱糖果的一个弱点[00:24:51]

投其所好[00:24:55]

在他登基当皇帝不几天[00:24:56]

就给他送了八个美女[00:24:58]

这泰昌皇帝一下就被这八个美女给迷住了[00:25:00]

白天打理朝政非常辛苦[00:25:05]

晚上放纵欲望[00:25:09]

沉湎于女色[00:25:10]

就这样把身体给搞垮了[00:25:12]

可是我认为这个说法还是有问题的[00:25:15]

什么问题呢[00:25:18]

因为我们中国古代的皇帝啊[00:25:20]

要说日理万机啊[00:25:22]

也有不少[00:25:24]

而这些皇帝[00:25:26]

几乎个个身边美女如云[00:25:27]

也没见哪个皇帝像朱常洛这样[00:25:32]

登机十天就有病[00:25:35]

30 天之后就驾崩了[00:25:36]

所以啊[00:25:39]

这个贪恋女色[00:25:41]

掏空身体而亡这种说法也不成立[00:25:42]

[00:25:46]

有人说了[00:25:46]

有一位太监给皇帝下了药[00:25:47]

导致皇帝驾崩[00:25:50]

那么人们就会问了[00:25:52]

哪个太监这么大胆[00:25:53]

敢给皇帝下一事情的经过是这样[00:25:54]

[00:25:58]

李肩屏比太监监掌御药房的崔文生有一天给皇帝进奉了一味药[00:25:58]

这位皇帝服下去之后就开始腹泻[00:26:07]

这一腹泻就一天一夜[00:26:12]

据说卸了30 多次[00:26:13]

这些皇帝就病倒了[00:26:16]

人们肯定会问[00:26:18]

这崔文生究竟给皇帝吃的什么药[00:26:19]

导致皇帝腹泻[00:26:21]

而且腹泻30 多次呢[00:26:22]

据说呀[00:26:25]

他给皇帝服的叫通利之药[00:26:26]

所以通利之药就是带画带黄诗解药[00:26:29]

这在民间被称为虎狼之药啊[00:26:33]

这个崔文生怎么敢给皇帝下这种解药呢[00:26:36]

等大家[00:26:41]

质疑他的动机的时候[00:26:43]

发现他身上有个疑点[00:26:44]

什么疑点呢[00:26:47]

崔文生曾经是郑贵妃宫中的亲信太监[00:26:49]

在朱常洛登基当皇帝之后不久[00:26:55]

提拔崔文升为司礼监秉笔太监[00:26:57]

兼掌御药房[00:27:01]

这一下[00:27:03]

人们就把怀疑的目光指向了郑贵妃[00:27:04]

说他即使这个崔文生下药毒害了皇帝[00:27:08]

如果这个指控成立的话[00:27:12]

那这郑贵妃就太恶毒了[00:27:14]

先供奉八个美女[00:27:17]

让皇帝沉湎于女色[00:27:19]

把身体掏空[00:27:21]

然后再指使一位太监下泻药[00:27:22]

将皇帝[00:27:25]

谢的是虚脱为止[00:27:27]

因此而驾崩[00:27:31]

显然[00:27:33]

皇帝驾崩[00:27:34]

是郑贵妃[00:27:35]

预谋谋害的结果[00:27:38]

可是我认为这个说法也很难成立[00:27:40]

为什么呢[00:27:44]

我有几个理由[00:27:45]

理由一[00:27:46]

郑贵妃没有杀人动机[00:27:48]

虽然郑贵妃啊[00:27:50]

一直想让自己的儿子当太子[00:27:52]

同时呢[00:27:55]

又对朱常洛[00:27:55]

实行各种的排挤和打击[00:27:57]

可是最终[00:28:00]

这个万历皇帝还是立了朱常洛为太子[00:28:01]

那么这个时候又成了当朝的皇帝[00:28:05]

所以[00:28:08]

即使郑贵妃想谋害这个皇帝[00:28:09]

他也不敢[00:28:12]

你说你谋害皇帝有什么好处[00:28:14]

既不能让你的儿子成为皇帝[00:28:16]

也不能使你成为皇后或皇太后[00:28:18]

留给你的唯一结果就是死亡[00:28:22]

所以啊[00:28:25]

这会儿的J 郑贵妃呀[00:28:27]

他倒是想方设法的[00:28:30]

和这个朱常洛尽弃前嫌[00:28:33]

他给这朱常洛进奉的八个美女[00:28:36]

不是谋害皇帝[00:28:39]

而是巴结皇帝[00:28:40]

说皇帝之死与郑贵妃无关的第二个理由[00:28:42]

郑贵妃想当皇后[00:28:45]

皇帝朱翊钧驾崩之前呢[00:28:48]

立下遗嘱[00:28:52]

[00:28:53]

郑贵妃为皇后[00:28:55]

太子朱常洛第二天就把父皇的遗嘱呢[00:28:57]

就通知这个内阁[00:29:01]

[00:29:04]

转告礼部大臣[00:29:04]

查阅一下历史资料[00:29:06]

有没有先例[00:29:08]

[00:29:11]

这个贵妃为皇后[00:29:11]

朱常洛此举显然表明他不想封郑贵妃为皇后[00:29:13]

可是[00:29:20]

毕竟是父皇的遗嘱啊[00:29:21]

不能违抗[00:29:23]

只好把矛盾下放给大臣[00:29:24]

让他们想出办法来拒绝这个[00:29:27]

封郑贵妃为皇后[00:29:30]

那么礼部官员接到那个转来的太子的谕旨之后呢[00:29:33]

马上上书反驳[00:29:38]

说冯郑贵妃为皇后没有历史依据[00:29:39]

因为疯狂后必须有两个条件[00:29:44]

就是这个人要么就是皇帝的正妻[00:29:47]

要么就是太子的生母[00:29:51]

和郑贵妃都不是[00:29:53]

所以封她为皇后[00:29:54]

不合规矩[00:29:57]

当时这朱常洛还是太子[00:29:59]

还没继位[00:30:00]

所以这个礼部的尚书啊[00:30:01]

就既没有反对[00:30:04]

也没有支持[00:30:06]

压下来[00:30:07]

没有在大臣间传阅[00:30:08]

那么这样一来呢[00:30:12]

郑贵妃当皇后这事儿就暂时耽搁下来了[00:30:13]

作为万历皇帝的未亡人[00:30:19]

他要想当皇后[00:30:22]

可是宠幸她的丈夫已死[00:30:24]

那么他能不能当皇后以及当皇太后[00:30:27]

完全取决于现任皇帝朱常洛[00:30:29]

那么在这个时候[00:30:33]

他怎么可能[00:30:34]

谋杀皇帝呢[00:30:36]

在傅小凡老师看来[00:30:42]

万历皇帝驾崩之后[00:30:44]

郑贵妃从此失去了靠山[00:30:45]

而一直闹得沸沸扬扬的有关改立太子的传言[00:30:48]

也让他与新皇帝朱常洛之间关系紧张[00:30:52]

处境不妙[00:30:55]

那么在新君即位的节骨眼儿上[00:30:57]

他不可能也不敢对朱常洛下黑手[00:31:00]

由此可以推断出[00:31:03]

泰昌皇帝的快速驾崩应该与郑贵妃没有关系[00:31:05]

那么[00:31:09]

导致朱常洛死亡的原因究竟是什么[00:31:10]

此时[00:31:13]

一个可疑之人浮出了水面[00:31:14]

那么这个人会是谁呢[00:31:17]

他会是泰昌皇帝离奇死亡的怒吼真凶马[00:31:19]

这个时候有一个叫李可灼的鸿胪寺[00:31:24]

也就是主持礼仪祭祀的这种官员来到那个[00:31:27]

说他有一种仙丹要献给皇上[00:31:32]

给皇上治病[00:31:34]

给那个首辅方从哲呀[00:31:37]

鉴于崔文生的前车之鉴[00:31:39]

当时就拒绝了[00:31:42]

可是你可着的不甘心[00:31:43]

过了几天又来到宫里[00:31:45]

跟太监说要见这个见单[00:31:48]

太监也不敢做主[00:31:51]

就请示内阁[00:31:52]

内阁首辅方从从当下拒绝说彼称仙丹[00:31:55]

便不敢信[00:31:59]

意思是他说是仙丹[00:32:01]

那就更不能信了[00:32:03]

[00:32:06]

就在那一天[00:32:07]

给朱常洛呀[00:32:08]

召集这个内阁大臣[00:32:10]

在乾清宫的暖阁[00:32:15]

安排后事[00:32:18]

先把太子委托给大臣们辅佐[00:32:19]

然后就安排他这个丧事的事宜[00:32:22]

安排好后事之后呢[00:32:26]

沉默了一会儿[00:32:28]

当你突然问[00:32:30]

听说有鸿胪寺的官员进一人在哪儿啊[00:32:32]

那个首辅方从哲就说[00:32:37]

这里可着呀[00:32:40]

说他有仙丹[00:32:42]

我们不敢轻信皇帝[00:32:43]

客队先单报了一线希望[00:32:46]

马上命令太监去传召李可灼进攻诊室[00:32:48]

这里可着来到乾清宫给皇帝诊室玩[00:32:53]

告诉皇帝得病的源头[00:32:57]

并说了自己治病的方式[00:32:59]

皇帝非常高兴[00:33:01]

就让李可灼进奉他的那个仙丹[00:33:04]

可是方从哲就拦住了说[00:33:07]

要给皇帝用药[00:33:10]

必须征得宫中太医的认可[00:33:11]

可是这个时候[00:33:15]

是否给皇帝用药[00:33:17]

关系到皇帝的病情甚至是生命安全[00:33:19]

无论是太监、太医还是内阁大学士[00:33:22]

谁也不敢表态[00:33:26]

那么[00:33:29]

是否用仙丹这个权利就留给了皇帝自己[00:33:30]

皇帝执意要服用李可灼进奉的现代[00:33:36]

所以这里可着呢[00:33:41]

就回去调制好仙丹[00:33:42]

奉献给皇帝[00:33:45]

皇帝把大臣们召集在跟前[00:33:47]

看着她服下了那款霰弹[00:33:48]

皇帝付完仙丹之后[00:33:52]

众位大臣们退出来等待消息[00:33:53]

不一会儿[00:33:56]

太监出来了[00:33:56]

太监说[00:33:58]

陛下服了仙丹之后[00:33:59]

感到很舒畅[00:34:02]

要吃饭了[00:34:04]

这大臣们就放心了[00:34:05]

离开了乾清宫[00:34:07]

可是到了那天的傍晚[00:34:09]

李可灼来到内阁见方松哲说[00:34:12]

说陛下吃完一完之后呢[00:34:16]

到了下午[00:34:18]

觉得药劲儿过了[00:34:20]

还想吃第二碗[00:34:21]

那么在场的太医呢[00:34:24]

不同意[00:34:25]

可是皇帝执意要吃第二碗[00:34:26]

没办法[00:34:29]

我只好尊重皇帝的意志[00:34:30]

给他吃了第二碗[00:34:32]

要大臣们很关切地问陛下[00:34:34]

吃完第二丸仙丹之后[00:34:36]

效果如何[00:34:39]

结果如何[00:34:39]

你可则说[00:34:41]

[00:34:42]

跟福地一玩一样[00:34:42]

皇帝感到很舒畅[00:34:44]

这下大臣们放心落[00:34:46]

纷纷离去[00:34:48]

可是令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00:34:50]

就在第二天的五更时分[00:34:52]

也就是凌晨的四五点钟[00:34:55]

空中传来消息[00:34:57]

皇帝病情突然恶化[00:34:59]

太监们宣告内阁大学士们赶到宫中[00:35:01]

宫中传来噩耗[00:35:05]

皇帝驾崩了[00:35:07]

这一下这个舆论都哗然了[00:35:09]

你说40 天里[00:35:12]

连续驾崩了两个皇帝[00:35:15]

这样的政治危机任谁也很难应对[00:35:18]

大家就把这40 天来发生的事情联系起来[00:35:21]

开始认真的反思和分析[00:35:25]

追溯原因[00:35:29]

先是有人给皇帝记忆美女[00:35:32]

然后又有人给皇帝下了这个解药[00:35:35]

最后有人给皇帝服了这仙丹[00:35:40]

结果皇帝就驾崩了[00:35:42]

因此[00:35:45]

人们就怀疑这个皇帝死的背后是有阴谋的[00:35:45]

是一场谋杀[00:35:50]

那么把这三件事联系起来[00:35:53]

人们发现无论是给皇帝[00:35:55]

这美女还是指使太监下药[00:35:59]

还是给皇帝服用[00:36:02]

这个红丸的背后都看到了郑贵妃的影子[00:36:04]

因此指控郑贵妃[00:36:09]

是这场谋杀的主谋[00:36:11]

在很多人看来[00:36:14]

正是因为有了猪肠碌的存在[00:36:16]

备受万历皇帝宠爱的郑贵妃之子福王朱常洵才没能当上皇帝[00:36:18]

大明的皇权旁落他人[00:36:24]

郑贵妃极有可能因妒生恨[00:36:27]

从而对新皇帝猪肠碌下黑手[00:36:30]

然而在傅小凡老师看来[00:36:33]

这些指控既没有能够站得住脚的根据[00:36:35]

也经不起推敲[00:36:38]

那么[00:36:40]

如果太上皇帝之死不是有人暗中指使的结果[00:36:40]

那还会有什么其他的原因呢[00:36:45]

我认为[00:36:48]

泰昌皇帝之死不是什么政治谋杀[00:36:49]

而是[00:36:52]

医疗事故[00:36:53]

我为什么这么说呢[00:36:56]

我有几个理由[00:36:57]

理由一[00:36:59]

自始至终[00:37:00]

泰昌皇帝的病情就没有确诊[00:37:02]

无论是这个太医还是太监[00:37:06]

还是内阁大学士们[00:37:08]

对皇帝究竟得的是什么病根本不清楚[00:37:10]

没有确诊[00:37:14]

那么据皇帝自己说[00:37:16]

正在东宫[00:37:17]

饮食不调[00:37:18]

至今四五月[00:37:19]

使预登记[00:37:21]

唠着西柚味[00:37:22]

得静一静[00:37:24]

金大病服药不效[00:37:25]

意思是我在东东的时候[00:37:28]

当太子的时候身体就不舒服[00:37:31]

这个饮食不调实际上就是肠胃不好[00:37:33]

后来经过治疗好了[00:37:37]

可是登基这一段忙又犯了[00:37:39]

这段怎么吃药都没有痊愈[00:37:43]

所以皇帝的病因[00:37:45]

就根本无法确诊[00:37:48]

既然无法确诊[00:37:50]

又怎么能治得好皇帝的病呢[00:37:52]

我任皇帝死于医疗事故的第二个理由[00:37:54]

滥用药物[00:37:57]

虽然对皇帝的病情没有确诊[00:37:59]

但是无论是这个太医[00:38:02]

还是这个崔文生都认为皇帝上火了[00:38:05]

因此才会给皇帝[00:38:10]

下通利之药[00:38:13]

显然[00:38:15]

用药过量[00:38:15]

导致皇帝腹泻[00:38:18]

一谢谢了一天一夜[00:38:20]

卸了30 多次[00:38:22]

这卸货卸得过分了[00:38:25]

就得补阳气[00:38:27]

哎哟[00:38:30]

这种两极对立的思维真是害死人[00:38:31]

可是正是这样的思维方式[00:38:34]

让这个李可灼[00:38:36]

说服皇帝接受他的医疗方案[00:38:38]

补阳气[00:38:42]

就服用了这个仙丹红碗[00:38:44]

那么[00:38:48]

这个红丸究竟是什么东西呢[00:38:48]

据说它的成分有四种原料构成[00:38:51]

洪千秋石人乳辰砂红签是少女第一次月经提炼而成[00:38:55]

秋实是童子尿提炼而成[00:39:02]

忍辱不用解释[00:39:05]

尘沙就是硫化汞[00:39:06]

那么按照中医学的解释[00:39:08]

带黄姓韩[00:39:11]

而红丸呢[00:39:14]

性热[00:39:15]

两种药性完全相反[00:39:17]

分别用于[00:39:19]

肠胃很虚弱的皇帝的身体[00:39:22]

你让皇帝怎么受得了[00:39:25]

皇帝死于医疗事故的第三个理由[00:39:28]

治病心切[00:39:31]

无论是崔完生给皇帝用解药[00:39:33]

还是李可灼被皇帝用红丸[00:39:37]

都是当着皇帝的面[00:39:40]

人求病心切是可以理解的[00:39:42]

崔文生用蛋黄用药过量[00:39:45]

显然有皇帝的意图[00:39:49]

ER 李可灼给皇帝服红丸[00:39:53]

吃了一碗[00:39:56]

又吃一碗[00:39:56]

这肯定是皇帝的意志[00:39:58]

虽然求治心切很可以理解[00:40:01]

可是你任皇帝这样的病人[00:40:04]

想什么时候吃药[00:40:06]

什么时候吃药[00:40:08]

想什么时候吃什么时候吃[00:40:09]

想吃什么吃什么[00:40:11]

想吃多少吃多少[00:40:12]

这能不出事儿吗[00:40:14]

[00:40:16]

大明王朝还有什么遗憾呢[00:40:16]

以后再说[00:4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