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发
  • 反馈

《《百家讲坛》 20150815 唐宋八大家·王安石 2 百年无事藏危机》歌词


歌曲: 《百家讲坛》 20150815 唐宋八大家·王安石 2 百年无事藏危机

所属专辑:百家讲坛(2013-2016)

歌手: 百家讲坛

时长: 40:20

播放 下载lrc歌词 下载纯文本歌词

《百家讲坛》 20150815 唐宋八大家·王安石 2 百年无事藏危机

本字幕由天琴实验室独家AI技术生成[00:00:00]

但年轻担当改革领头羊的第一人选并不是王安石[00:00:05]

尔宋神宗原来也并不认识王安石[00:00:10]

那么[00:00:13]

这君臣二人为什么能够最终走到一起呢[00:00:14]

马上揭秘[00:00:17]

欢迎收看[00:00:18]

[00:00:28]

在位不到四年的宋英宗去之后[00:00:36]

他20 岁的长子继位[00:00:39]

这就是宋神宗[00:00:40]

刚登大位的宋神宗没有想到他马上就必须面对一个尴尬的局面[00:00:42]

而且让他很没有面子[00:00:48]

但也由此让他产生了强烈的改革愿望[00:00:50]

那么[00:00:54]

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尴尬[00:00:54]

谁才是宋神宗心目中组织改革的第一人选[00:00:57]

而王安石受到年轻皇帝的关注和信任[00:01:02]

又经历了哪些起伏波折[00:01:05]

百家讲坛栏目邀请河南大学王立群教授为您继续讲述系列节目唐宋八大家上铺王安石第二季百年无事藏危机[00:01:09]

刚刚即位的宋神宗将蜗居江宁五年之久的王安石急招至京城[00:01:23]

一个励精图治的国君[00:01:32]

一个魔力与虚的大臣走到一起来了[00:01:36]

注定要发生一场大事[00:01:40]

而且宋神宗作为一个20岁刚刚继位的皇帝[00:01:45]

他其实这是第一步的任务[00:01:51]

是要巩固自己的地位[00:01:54]

他为什么这么急的要把王安石招到京城来呢[00:01:57]

他想干什么呢[00:02:02]

换句话说[00:02:04]

他为什么急着要改革[00:02:05]

而且在人才济济的大宋王朝中间[00:02:08]

为什么偏偏选中了[00:02:11]

在江宁的王安石呢[00:02:14]

其实[00:02:17]

两句话就说清楚了[00:02:18]

这两句话叫什么呢[00:02:21]

面子没了[00:02:23]

李子烂[00:02:26]

什么叫面子[00:02:28]

因为1067年正月[00:02:31]

36岁的宋英宗去世[00:02:35]

20 岁的长子继位[00:02:37]

这就是宋神宗[00:02:40]

按照惯例[00:02:43]

神宗即位以后要大赦天下[00:02:45]

而且百官要进一级[00:02:48]

而且还要厚赏士卒[00:02:51]

要花很多钱赏官员[00:02:53]

[00:02:56]

这个大臣当年宋英宗登极的时候[00:02:58]

光省钱花了[00:03:02]

1100万罐啤了[00:03:05]

京城的官员和士族上千[00:03:11]

花费了400万[00:03:14]

所以今天有的学者统计[00:03:16]

光一个宋英宗继位[00:03:18]

花费将近两千万民[00:03:20]

一民事1000文教移民[00:03:24]

北宋已经形成了一个规矩[00:03:26]

老皇帝去世[00:03:29]

新皇帝继位[00:03:30]

新皇帝照例要给所有的大臣奖赏[00:03:31]

但是到宋神宗继位以后[00:03:37]

20岁的宋神宗下令奖赏大臣的时候[00:03:39]

结果财政官员给他打了个报告[00:03:45]

百年之计[00:03:49]

伪存恐怖[00:03:51]

什么意思啊[00:03:54]

北宋开国100年[00:03:56]

所有积累的资金现在只剩下一个空空的账簿了[00:03:58]

百年之计[00:04:06]

苇丛恐怖啊[00:04:07]

钱都花光了[00:04:09]

皇帝奖赏的命令下达落[00:04:11]

诏书颁布了[00:04:14]

文物官员和士卒将领[00:04:16]

都眼巴巴的等着领赏了[00:04:20]

皇上没钱呐[00:04:23]

这岂不是面子没了吗[00:04:26]

那面子没的原因是什么呢[00:04:29]

面子没的原因是里子烂呢[00:04:31]

什么是里子烂呢[00:04:33]

财政亏空[00:04:35]

所以宋神宗上朝以后[00:04:38]

为什么着急改革[00:04:41]

关键是没钱呐[00:04:43]

一没钱[00:04:46]

宋神宗的面子掉地下再也捡不起来了[00:04:47]

这就奇了怪了[00:04:53]

宋英宗在位[00:04:56]

他的父亲神宗的父亲是英宗[00:04:57]

英宗在位不足四年四年前都能奖赏两千万[00:05:00]

四年以后[00:05:06]

你继位了[00:05:08]

拿不出钱来了[00:05:09]

先上哪儿去了[00:05:11]

宋真宗第一次感到[00:05:12]

没钱的可怕[00:05:16]

没钱的无奈[00:05:18]

没钱的恐惧[00:05:20]

在这个世界上[00:05:22]

钱不是万能的[00:05:24]

但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00:05:26]

一个王朝[00:05:30]

一个皇帝[00:05:31]

当了皇帝以后[00:05:32]

连给大臣的赏钱都发不出来[00:05:34]

你想想这个王朝到了什么样的一个局面[00:05:38]

那么紧跟着[00:05:42]

第二个问题就来了[00:05:43]

钱到哪儿去了[00:05:45]

一个王朝[00:05:46]

仅仅从太祖、太宗、真宗、仁宗、英宗到神宗[00:05:48]

才第六任皇帝[00:05:54]

这个时候竟然是没有钱[00:05:57]

那钱到哪儿去了[00:06:00]

我们来算一算[00:06:02]

第一[00:06:03]

北宋政府的钱[00:06:05]

第一项大开支[00:06:08]

养兵[00:06:09]

养了多少兵[00:06:12]

宋太祖赵匡胤在位的时候[00:06:14]

军队是22万[00:06:16]

到了太宗朝[00:06:18]

军队是66万[00:06:20]

到了真宗朝[00:06:22]

军队是91万[00:06:24]

到了人中朝是126万[00:06:27]

从开始的开国初期的22万道人中朝发展成126万[00:06:33]

英宗基本上是没做什么事儿[00:06:40]

他这个数量应当跟伦敦差不多[00:06:44]

养活这么一大庞大的军队[00:06:47]

肯定要从财政重点支出[00:06:50]

这是第一养兵[00:06:54]

第二[00:06:57]

仰观[00:06:57]

北宋初期的官员很少[00:07:00]

数量比较少[00:07:02]

太宗朝开始大规模的扩招[00:07:06]

怎么扩招呢[00:07:09]

禁止考试录取的名额大大增加[00:07:11]

所以[00:07:16]

从宋太宗开始[00:07:16]

官员的数量骤增[00:07:18]

突然间增加了[00:07:21]

除了进士考试以外[00:07:24]

北宋做官还有其他的路子[00:07:26]

比如说接班[00:07:28]

死了[00:07:31]

儿子接班[00:07:32]

这也是北宋做官的一个重要途径[00:07:34]

这叫什么做官呢[00:07:36]

这叫以荫得官[00:07:38]

第二种方式[00:07:41]

禁言得管[00:07:42]

因为写文章给皇帝上奏章[00:07:44]

说了[00:07:47]

[00:07:47]

上官[00:07:48]

第三[00:07:49]

临时工转正[00:07:50]

临时工转正在当时有一个说法叫徐立初值[00:07:52]

这也可以做官[00:07:58]

等等[00:08:00]

我们不再举了[00:08:00]

总而言之[00:08:02]

两大块儿[00:08:03]

一块儿是进士考试的人数[00:08:04]

录取人数[00:08:07]

骤增[00:08:09]

官员数量增加了第二[00:08:10]

使各种其他门路当官的人的路子增加了[00:08:12]

所以[00:08:18]

关人数大增[00:08:20]

所以仰观是第二大开支[00:08:22]

第三[00:08:27]

养皇室[00:08:28]

皇室成员众多[00:08:32]

需要养生活有奢侈[00:08:34]

这个费用非常大[00:08:37]

光一个公主出嫁[00:08:40]

需要花多少钱呢[00:08:42]

一个公主出嫁要花70万米[00:08:44]

70 万米一名是千蚊[00:08:48]

1000蚊一个公主出嫁[00:08:51]

第四[00:08:54]

丧葬庆典这笔开支啊[00:08:56]

太大了[00:09:00]

我们不能细细算[00:09:02]

我们也不能讲那么多时间的问题[00:09:04]

我们就说一个祭祀[00:09:06]

祭祀也不能把一年的祭祀全讲了[00:09:09]

就讲一个教四[00:09:12]

一场郊祀少则花费600万[00:09:15]

多则花费1300 万[00:09:18]

每一年的丧葬庆典[00:09:22]

包括祭祀[00:09:25]

这个花销数量大得很[00:09:26]

D 5 书币什么叫竖臂啊[00:09:31]

拿钱买和平啊[00:09:34]

北宋有两大外敌[00:09:37]

一个是契丹族建立的辽国[00:09:39]

第二个是西北方面党项族建立的西夏[00:09:43]

为了应付这两个方面的[00:09:47]

他需要花钱[00:09:49]

每年向辽供白银[00:09:52]

十万两捐20万匹给西夏白银[00:09:56]

捐茶需要2550 00 [00:10:02]

这么多东西[00:10:07]

这叫竖臂也要花钱[00:10:08]

第六[00:10:11]

赏赐[00:10:13]

皇上的赏赐[00:10:15]

皇后的赏赐[00:10:17]

这些赏赐的费用随意性很大[00:10:19]

根本无法来统计给预算[00:10:22]

总而言之[00:10:26]

国家哪儿都需要花钱[00:10:28]

只要这一天[00:10:32]

一开始[00:10:33]

哪儿都需要花钱[00:10:34]

北宋建国以来积累的钱财[00:10:35]

在太宗朝还留了一大半[00:10:39]

到仁宗朝皇佑年间已经[00:10:43]

花光了[00:10:47]

到了英宗治平二年[00:10:48]

已经出现了财政赤字1570万[00:10:50]

所以[00:10:55]

宋神宗继位以后[00:10:56]

泉涌啊[00:10:59]

前卫了[00:11:01]

所以这个皇帝当着[00:11:04]

中午呢[00:11:06]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00:11:08]

必须要改革[00:11:10]

养了那么多关[00:11:12]

没有一个顶用的观[00:11:14]

养了那么多冰冰都不敢打仗[00:11:16]

养了100多万的军队[00:11:20]

100多万军队打仗[00:11:22]

打不赢[00:11:23]

还得拿钱去买和平[00:11:24]

所以[00:11:27]

20岁的宋神宗下定决心要改革[00:11:28]

这就是宋神宗为什么一继位就要改革[00:11:33]

原来是因为[00:11:37]

面子没了里子烂[00:11:39]

一句话[00:11:42]

钱没了[00:11:43]

既然说到改革[00:11:49]

必须要找改革的牵头人[00:11:51]

改革的领头羊[00:11:54]

谁来主持改革[00:11:55]

当年[00:11:59]

仁宗朝庆历新政的时候[00:12:01]

用的是范仲淹[00:12:03]

范仲淹是一代名臣[00:12:05]

一代能臣[00:12:07]

一代重臣[00:12:08]

很能干[00:12:10]

像范仲淹那样的人[00:12:12]

主持一个局部的[00:12:13]

一个励志改革改不下去[00:12:16]

遇到那么大的阻力[00:12:19]

现在宋神宗的改革可不是[00:12:21]

一个吏治改革[00:12:25]

宋神宗的改革首先要解决的是财政[00:12:26]

其次要解决的是军事[00:12:31]

他是财政、军事两个方面的改革[00:12:34]

或者说一种全面的改革[00:12:38]

这种改革[00:12:41]

要找谁来牵头[00:12:42]

谁来主持[00:12:45]

神宗不得不考虑[00:12:46]

当然[00:12:48]

首先考虑老陈[00:12:49]

第一位进入他的视野的[00:12:51]

是当时的宰相富弼[00:12:55]

复辟是三朝元老[00:12:59]

经历过仁宗朝[00:13:01]

英宗朝、神宗朝[00:13:04]

三朝元老[00:13:08]

还给范仲淹一块儿主持过庆历新政[00:13:10]

所以他认为他是个改革派[00:13:14]

一定会支持自己[00:13:16]

所以他第一个咨询的就是复辟[00:13:17]

但是[00:13:22]

腹壁的回答[00:13:24]

却让宋神宗很失望[00:13:26]

就像两句通俗歌曲的歌词一样[00:13:32]

流水[00:13:36]

它带走光阴的故事[00:13:37]

改变了一个人[00:13:39]

罗大佑[00:13:42]

光阴的故事啊[00:13:43]

这两句歌词很恰当的描写了复辟的心情[00:13:44]

神宗朝的复辟已经不是仁宗朝的复辟了[00:13:50]

当年那个锐意改革的复辟没有了[00:13:54]

已经是一个20 多年的岁月[00:13:58]

磨平了复辟所有的棱角[00:14:02]

当年励精图治的复辟已经不出现了[00:14:05]

现在只希望不出大乱子的一个[00:14:09]

这么一个宰相[00:14:13]

所以当宋神宗向他问话的时候[00:14:15]

他不是给宋真宗泼了一盆凉水[00:14:20]

而是给送城中泼了一盆冰水[00:14:23]

这个冰水这样出来[00:14:27]

陛下临御未久[00:14:30]

当不得行贿[00:14:32]

愿20年口不言兵[00:14:34]

说你刚当上皇上[00:14:38]

您应当做什么[00:14:42]

不得行贿[00:14:44]

对天下使灯会[00:14:46]

希望你20年不要谈打仗的事儿[00:14:49]

但神宗明白[00:14:54]

不得行贿这四个字说起来很简单[00:14:56]

很好听[00:14:59]

但是这个不得行贿[00:15:00]

它包括的不光是大宋的臣民[00:15:02]

也包括辽国和西夏的臣民[00:15:05]

你都得不得行贿[00:15:08]

这个不得行贿是需要钱的[00:15:11]

钱到哪里来[00:15:13]

我没有钱[00:15:15]

我连上任的奖金都发不出来[00:15:16]

我上哪儿去付[00:15:20]

这个不得行贿呢[00:15:22]

而且宋神宗20岁继位的时候[00:15:26]

他去见皇太后[00:15:29]

第一没有穿龙服[00:15:31]

皇帝的龙袍没有穿[00:15:33]

第二没有穿便装[00:15:35]

20岁的宋神宗面见皇太后的时候[00:15:39]

穿的是军服[00:15:43]

一个继位的皇帝穿着军服去面见皇太后[00:15:47]

说明[00:15:52]

[00:15:53]

当了皇帝以后[00:15:54]

他要重整河山[00:15:56]

所以听了腹壁的话[00:16:00]

史书记载[00:16:02]

三个字[00:16:04]

D 漠然[00:16:05]

宋神宗沉默[00:16:09]

其实[00:16:13]

沉默也是一种生意[00:16:14]

沉默更是一种态度[00:16:17]

宋神宗的沉默只是[00:16:19]

对付B 这个老陈的[00:16:23]

一个尊重[00:16:26]

实际上心里明白[00:16:27]

神宗明白[00:16:29]

复辟指望不住[00:16:31]

因为腹壁老辣[00:16:32]

既然复辟[00:16:36]

老啦[00:16:37]

宋真宗就把目光[00:16:38]

瞄向了第二个他认为可用的大臣[00:16:41]

这个大臣就是鼎鼎大名的司马光[00:16:45]

复辟是60 多岁了[00:16:50]

老了不管用了[00:16:52]

司马光年轻[00:16:54]

司马光字比王安石长两岁[00:16:56]

还相当年轻[00:16:59]

而且司马光是士人领袖[00:17:00]

是当时北宋知识分子的精神领袖[00:17:04]

而且司马光有一个光环[00:17:09]

就是砸缸[00:17:11]

[00:17:13]

中国的[00:17:15]

小学生一上小学就知道司马光砸缸[00:17:17]

这个砸缸表现了两点[00:17:22]

第一[00:17:24]

智慧[00:17:25]

第二[00:17:25]

勇气[00:17:26]

智慧和勇气[00:17:27]

如果司马光能够拿出来当年砸缸的智慧和勇气来辅佐宋神宗实行变法改革[00:17:29]

应当是一个非常理想的人选[00:17:38]

所以[00:17:41]

宋神宗第二个找的人就是司马光[00:17:43]

司马光给出来的治国的纲领是六个字[00:17:47]

这六个字是官人[00:17:51]

欣赏[00:17:54]

B 法[00:17:56]

官人就是用人问题[00:17:57]

信赏何必伐讲的是赏罚[00:18:01]

司法王讲的其实就是两条[00:18:05]

第一是用人[00:18:07]

第二赏罚[00:18:08]

而且[00:18:11]

司法王一再强调[00:18:12]

这六个字是他平生努力学习的智慧的结晶[00:18:14]

你可千万不要小看我这六个字[00:18:20]

送陈忠一听[00:18:23]

全明白了[00:18:26]

就是你不说[00:18:27]

我也知道这些东西[00:18:28]

再看一看[00:18:30]

满朝的文武[00:18:31]

养了那么多官员[00:18:33]

一个一个[00:18:36]

老气横秋[00:18:37]

暮气沉沉[00:18:38]

他要求大臣们给他上折子[00:18:41]

上来这些奏章看过以后[00:18:44]

要么叫他节约[00:18:46]

要么叫他节俭[00:18:48]

没有一个改革的[00:18:51]

这个时候[00:18:54]

有一个人浮现在他的脑海里[00:18:55]

她想起了一个人[00:18:59]

这个人[00:19:02]

就是被江宁急招进京的王安石[00:19:04]

刚继位不久的宋神宗其实跟王安石并不认识[00:19:09]

那么在选拔全面改革的领头羊这一核心人选的时候[00:19:13]

宋仁宗为什么会想到王安石[00:19:17]

是什么让她相信王安石能够胜任这个重要岗位呢[00:19:20]

尔面对皇帝的重用吉他[00:19:25]

王安石又是什么样的态度呢[00:19:27]

唐宋八大家上部王安石第二季正在揭秘[00:19:30]

宋真宗对王安石的了解啊[00:19:36]

我想[00:19:39]

最重要的[00:19:40]

恐怕是这么几条[00:19:42]

第一[00:19:43]

万言书[00:19:44]

第一点就是万言书[00:19:47]

惹的[00:19:49]

因为王安石写的上仁宗皇帝万言书[00:19:52]

宋仁宗是不感兴趣的[00:19:55]

但是[00:19:57]

这个万言书在当时却引起了很大的反响[00:19:58]

流传很广[00:20:03]

可以说宋神宗当时有可能已经看到过仁宗朝的王安石的那个万言书[00:20:06]

这个万言书可能对宋神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00:20:16]

这是第一点[00:20:22]

第二点[00:20:23]

含微粒间韩威是谁啊韩威[00:20:25]

是宋神宗做太子时候的计时参军[00:20:30]

就是他做太子的时候[00:20:35]

他身边的一个官员[00:20:36]

同时[00:20:38]

这个人还是王安石的好朋友[00:20:39]

所以说[00:20:42]

韩薇这个人一直撑到王安石的学问[00:20:43]

也敬佩王安石的为人[00:20:47]

经常在[00:20:50]

这个神农面前说王安石[00:20:51]

所以[00:20:55]

神宗当时就产生了想法[00:20:57]

想见王安石[00:21:00]

这是第二个影响[00:21:02]

第三是道听途说[00:21:04]

我们上一集讲过王安石吃那个鱼食儿[00:21:08]

这些问题再补充一点[00:21:12]

王奇是一个比较邋遢的一个人[00:21:14]

这个衣服呢[00:21:19]

经常不洗[00:21:20]

甚至于破了也不补[00:21:22]

不修边幅[00:21:25]

这个另外还有一个不太好的习惯[00:21:28]

不经常洗澡[00:21:31]

生活上比较邋遢[00:21:34]

这方面的事情呢[00:21:36]

我们现在看到很多宋代笔记记载了[00:21:38]

宋代笔记记载可能有两个原因[00:21:41]

第一[00:21:43]

确有此事[00:21:44]

第二[00:21:45]

贬低王安石的[00:21:46]

两种可能性都有[00:21:49]

但总而言之[00:21:50]

王安石可能是在生活中间不太注意这个生活的细节的这么一个人[00:21:52]

这类事儿在当时北宋的官场上很容易被人们当成段子来说[00:22:00]

所以这些东西就被写道宋人的笔记中间去了[00:22:07]

第四[00:22:13]

数次辞官[00:22:15]

王师多次辞去做京官[00:22:18]

让他到京城做官[00:22:22]

他不愿意去[00:22:24]

他觉得[00:22:26]

在京城广格做官[00:22:26]

不如在地方干点儿实事儿[00:22:28]

所以这个多次辞官不到京城做官[00:22:31]

在当时也被人们经常议论[00:22:35]

甚至于宋神宗都担心[00:22:40]

王安石[00:22:43]

我招他来[00:22:44]

他会不会拒绝[00:22:45]

第五[00:22:48]

文人诗歌的应酬[00:22:49]

王安石是当时著名的诗人[00:22:54]

所以王安石写诗[00:22:57]

别人也给她写诗[00:22:59]

这个相互之间的这个文人赠诗啊[00:23:01]

流传很广[00:23:04]

我们从文人的正是中间可以看出来[00:23:06]

王安石在当时名气有多大[00:23:09]

当时因为没有什么[00:23:12]

[00:23:14]

互联网啊[00:23:15]

微信啊[00:23:16]

微博啊[00:23:17]

博客啊这些东西[00:23:18]

但是文人之间相互惆怅的诗歌[00:23:20]

这是当时影响非常大的一种途径[00:23:24]

我举一首诗[00:23:27]

这首诗是当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赠给王安石的诗[00:23:29]

这首诗的一共八句[00:23:36]

很长[00:23:38]

其实最重要的是他的前四句[00:23:40]

这个题目叫曾藉甫藉府旧址王安石了[00:23:44]

翰林风月3000首[00:23:48]

这个翰林指的是李白[00:23:51]

当然也有其他的说法[00:23:54]

但我们这里取李白之说[00:23:56]

李白做过翰林学士[00:23:58]

说翰林风月3000首[00:24:01]

说李白的名气很大[00:24:02]

3000首说李白的诗[00:24:05]

其实李白是传到今天没有那么多[00:24:07]

欧阳修用这句来赞美李白的名气很大[00:24:10]

第二句吏部文章200年吏部指的是韩愈[00:24:15]

说韩愈的文章流传了[00:24:20]

200年呢[00:24:23]

老去自怜心尚在[00:24:25]

第三句说自己[00:24:29]

我老辣[00:24:30]

那么[00:24:32]

我的心[00:24:32]

还没有老[00:24:34]

第四句是夸王安石[00:24:36]

后来谁欲自争先[00:24:38]

你看这四句[00:24:41]

唐代的李白[00:24:43]

韩愈[00:24:47]

宋代的欧阳修[00:24:48]

最后一句说[00:24:50]

将来还有谁能给你王安石一争高下[00:24:52]

一争高低[00:24:57]

说明欧阳修非常看好王安石[00:25:00]

这是这个诗的前四句讲的[00:25:04]

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出来[00:25:07]

欧阳修是非常看重王安石的[00:25:09]

这说明王安石在当时的名气极高[00:25:12]

有这么大的名气[00:25:17]

那当然[00:25:20]

宋神宗了解他就很容易了[00:25:22]

当然[00:25:24]

我讲了上面的[00:25:25]

这么多原因[00:25:27]

其实最关键的我认为还是万言书[00:25:28]

民国时期著名的梁启超先生啊[00:25:33]

这个清末民初的一个著名的文人[00:25:37]

梁启超先生曾经称万言书是秦汉以下第一大门[00:25:40]

秦汉以下[00:25:48]

第一大门[00:25:49]

可见这篇文章影响多大[00:25:51]

所以[00:25:56]

宋神宗继位以后[00:25:58]

立即下诏召王安石进京[00:25:59]

但是[00:26:02]

王安石称病[00:26:04]

婉言谢绝了[00:26:06]

完事[00:26:09]

婉拒了[00:26:10]

这件事情更引发了神宗的关注[00:26:12]

他就召集当时的国家的大臣开了个会[00:26:16]

把自己要重用王安石的想法讲了一番[00:26:20]

结果[00:26:24]

国家的大臣中间立即分成了两大派[00:26:24]

一派主张请[00:26:28]

一派主张不请[00:26:30]

其实宋神宗的话这样说的[00:26:33]

安史立先帝以朝朝不起[00:26:36]

或为不公[00:26:40]

今朝又不起[00:26:42]

果病也[00:26:43]

有邀约[00:26:45]

什么意思呢[00:26:47]

说王安石是先帝朝的大臣[00:26:49]

先帝在位[00:26:52]

请他[00:26:54]

他不来[00:26:54]

现在我请他[00:26:55]

他又不来[00:26:56]

他是真害病[00:26:58]

它还是有什么想法[00:27:00]

有什么要求[00:27:03]

结果朝臣两派[00:27:06]

一派认为王安石文学很好[00:27:07]

这个人的气度、才能堪称一流[00:27:10]

世辅相之才[00:27:14]

应当招他[00:27:16]

他不来肯定是有病了[00:27:17]

另一派认为王安石这个人性格乖僻执拗[00:27:18]

万一用了他[00:27:22]

那么天下一定会大乱[00:27:23]

不主张用他[00:27:25]

不但王安石不给皇帝面子[00:27:32]

大臣中也有相当多的人反对中有王安石[00:27:34]

面对如此局面[00:27:38]

年轻的宋神宗会采取什么样的举措来打破僵局[00:27:40]

他对王安石他有信心吗[00:27:45]

而最终这对君臣二人又是怎样取得了相互的信任[00:27:47]

一篇名作即将问世[00:27:52]

请继续关注宋神宗[00:27:55]

听完两派的意见[00:27:59]

没表态[00:28:01]

他怎么办呢[00:28:03]

他先任命王安石做江宁知府[00:28:05]

你不进京吗[00:28:09]

那我就围着你做江宁知府[00:28:10]

在江宁知府的干了几个月后[00:28:13]

调他进京[00:28:16]

翰林学士兼侍讲[00:28:18]

叫他做翰林学士[00:28:21]

其实[00:28:23]

王安师也在观察宋神宗[00:28:24]

他要看一看这个年轻的小皇帝到底对他怎么样[00:28:28]

要看一看这个年轻的小皇帝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00:28:34]

可孚做[00:28:38]

可不辅佐[00:28:39]

结果他观察的结果[00:28:41]

他认为这个年轻的宋神宗是个可辅佐[00:28:43]

可以辅佐的帝王[00:28:47]

而且是一个可信赖的帝王[00:28:49]

所以王安石就决定进京担任翰林学士兼侍讲[00:28:53]

王安石进京做官以后[00:28:59]

1068年4月[00:29:02]

宋神宗朝翰林学士王安石进攻[00:29:06]

越次入对[00:29:11]

这四个字[00:29:15]

月字入队[00:29:16]

在当时是一个轰动一时的大事件[00:29:18]

越是跨越次次序等级[00:29:23]

入队是入宫[00:29:28]

给皇帝在一块儿商讨问题[00:29:30]

这叫越次入对[00:29:33]

皇帝招一个人[00:29:36]

进攻[00:29:38]

和他直接见面商讨大事[00:29:39]

一般来说是要走程序的[00:29:43]

要按一定的组织程序[00:29:46]

但这次召见王安石是没有这样做[00:29:49]

[00:29:53]

走了一个非组织程序直接朝他进攻[00:29:54]

去谈话[00:30:00]

这表现呢[00:30:01]

宋神宗的两点心里[00:30:03]

第一世对王安石的恩宠[00:30:06]

第二是宋神宗急于见到王安石的[00:30:10]

那个心情[00:30:14]

两人一见面[00:30:17]

宋神宗就直奔主题[00:30:18]

上来就问了一句话[00:30:20]

方今至[00:30:23]

当河鲜[00:30:24]

方巾就是当今呢[00:30:26]

当今我治理天下[00:30:28]

应当把什么放在第一位[00:30:30]

其实宋晨的话问过好多遍呢[00:30:34]

他问过复辟[00:30:36]

问过司马光[00:30:37]

给他的说法都不行[00:30:39]

要么叫他讲仁德[00:30:41]

要么讲了节约闹革命[00:30:43]

王安石的回答完全出乎宋神宗的预料[00:30:48]

王石说了这么一句话[00:30:53]

以则术为始[00:30:55]

以则术[00:30:59]

为什[00:31:00]

这个回答是宋神宗闻所未闻的[00:31:03]

什么叫泽树啊[00:31:06]

选择一个治国的办法作为第一位[00:31:07]

这叫以则术为师[00:31:12]

这个数就是方法手段数[00:31:14]

是个法家俗语[00:31:18]

这个前面讲的人呢[00:31:20]

得啊完全不一样[00:31:21]

说明王安石一开始他选择了这个路线[00:31:24]

就和司马光讲那个人得完全不一样[00:31:29]

这就注定了变法必然是一场激烈的[00:31:33]

争论[00:31:38]

后来的斗争是不可避免的[00:31:40]

而且这个则数就意味着王安石提出来的是要一改北宋[00:31:44]

从960 年建国一直到[00:31:52]

1068年这108 年走过的路线[00:31:56]

公元960 年[00:32:02]

北宋建国[00:32:04]

到这个[00:32:06]

王安石被招进宫[00:32:08]

越次入对是1068年[00:32:10]

这中间隔了108 年[00:32:12]

这108 年奉行的路线[00:32:15]

现在要改一下[00:32:17]

所以[00:32:21]

王安石的责书为先[00:32:21]

意味着要进行一个较大的改革[00:32:23]

所以宋神宗听后很兴奋[00:32:29]

当时就问王安石[00:32:32]

那我学唐太宗怎么样[00:32:34]

完事[00:32:37]

断然否决我学堂态度不行[00:32:37]

你怎么能学习唐太宗[00:32:41]

要学学尧舜[00:32:43]

不能学唐太宗[00:32:45]

唐太宗目光短浅[00:32:47]

措施也不到位[00:32:49]

唐太宗无非是占了一个好的时间段[00:32:52]

前面是隋朝的大乱[00:32:55]

后面是他的子孙都无能[00:32:57]

所以它显得特别牛[00:33:00]

所以要学学谁呢[00:33:03]

学尧舜[00:33:05]

王安石说[00:33:06]

尧舜之道[00:33:08]

至简而不凡[00:33:09]

制药儿本欲致意而不难[00:33:11]

只有尧舜之道[00:33:16]

他看起来很繁琐[00:33:19]

实际上很简单[00:33:22]

看起来很迂腐[00:33:24]

实际上[00:33:26]

他很重要[00:33:27]

看起来他很难[00:33:29]

实际上办起来很容易[00:33:30]

所以[00:33:32]

王安石主张要学尧舜[00:33:33]

这是他的话说的[00:33:37]

宋神宗啊[00:33:38]

热血沸腾啊[00:33:39]

对于宋神宗来说[00:33:41]

有一种相见恨晚之感[00:33:43]

对王安石来说[00:33:47]

有一种[00:33:49]

这个值域之感[00:33:51]

两个人是越谈越投机[00:33:53]

越谈越[00:33:56]

对路[00:33:59]

所以[00:34:00]

宋城中最后说了这么一句话[00:34:01]

卿可细一斧正书籍[00:34:05]

同济此道[00:34:08]

请您你要全心全意的辅佐我[00:34:11]

这样[00:34:17]

也许我们可以共同达到这么一个境界[00:34:17]

他希望安适全力辅佐他这一番[00:34:23]

乐慈父对实际上谈的已经谈到[00:34:26]

天黑了[00:34:30]

但是宋神宗并没有结束的意思[00:34:33]

宋神宗[00:34:37]

还要[00:34:39]

[00:34:40]

又问了王安石一个问题[00:34:41]

这个原话这样写的[00:34:44]

说祖宗守天下[00:34:46]

能百年无大便[00:34:48]

粗致太平矣[00:34:50]

何道也[00:34:52]

这句话很重要[00:34:54]

他说[00:34:57]

我们大宋从开国[00:34:57]

太祖开国以来[00:34:59]

已经是百年了[00:35:01]

这100年来[00:35:03]

我们能够基本上达到天下太平[00:35:05]

为什么呢[00:35:09]

你给我说清楚[00:35:11]

我们这一百一百零八年走过来的路到底怎么样[00:35:12]

你给我一个评价[00:35:18]

我觉得你这个评价完了[00:35:19]

我才能决定要不要改[00:35:21]

王安石说[00:35:24]

你这个问题太大了[00:35:25]

我一下子跟你说不清楚[00:35:27]

我回去还是给你写出来吧[00:35:29]

顽石回去以后[00:35:34]

又写了一篇奏疏[00:35:37]

这篇奏疏叫[00:35:39]

本朝百年无事扎子[00:35:41]

这片渣滓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散文名作[00:35:46]

是又一篇散文名作[00:35:53]

上仁宗皇帝万言书是一篇散文名作[00:35:55]

本朝百年无事[00:35:59]

扎子又是一片[00:36:00]

散文名作在这篇渣滓中间[00:36:02]

广安市着重分析的为什么北宋108 年来能够基本上太平无事[00:36:06]

为什么太平无事关系到要不要改[00:36:14]

因为108 年以来太平无事[00:36:18]

如果说没问题的话[00:36:20]

那就没有必要改了[00:36:22]

花是怎么说呢[00:36:24]

虽然说的很巧妙[00:36:25]

他说[00:36:28]

这里边太祖皇帝最了不起[00:36:28]

太祖皇帝能够驾驭军[00:36:32]

这个军持将领打下来天下[00:36:35]

而且呢[00:36:38]

能够人尽其才[00:36:39]

根据情况来进行改革[00:36:41]

能够平定内乱[00:36:44]

而且能够抵御外资入侵[00:36:46]

太祖皇帝是本朝给我们留下财富、给红利最多的皇帝[00:36:48]

下面太宗城址[00:36:56]

真宗守之[00:37:00]

仁宗给英宗是无有一得[00:37:02]

这话怎么讲呢[00:37:06]

太祖是创业者[00:37:08]

太宗是继承者[00:37:11]

君宗室守城者[00:37:14]

宋仁宗的圣婴宗旨是没有干那些出格的事儿[00:37:16]

这个话[00:37:22]

说起来[00:37:24]

是在夸的[00:37:26]

实际上[00:37:27]

除了太祖皇帝以外[00:37:29]

其他都带有贬义[00:37:30]

换句话说[00:37:34]

太祖是创业者[00:37:37]

他打下来的江山[00:37:40]

太宗是个继承者[00:37:42]

真宗是个坚守者[00:37:45]

但是继承的只继承了璁无[00:37:47]

这个坚守着[00:37:52]

只坚守了千人[00:37:53]

仁宗给英宗两个皇帝啊[00:37:55]

只不过是没有干多少出格的事儿[00:37:58]

所以[00:38:01]

除了太祖以外[00:38:03]

后来者都是坐享其成[00:38:05]

享受的是太祖皇帝创收的红利[00:38:08]

换句话说[00:38:14]

北宋只有开国皇帝创下来了红D [00:38:16]

下面太宗、真宗、仁宗、英宗四代皇帝都在吃那个红利[00:38:19]

吃到应龙潮红利吃光了[00:38:27]

所以最后王安石信心满满的告诉宋神宗一句话[00:38:30]

则大有为之时[00:38:36]

正在今日[00:38:39]

真正有作为的[00:38:42]

时间就在今天[00:38:44]

所以这个本朝百年无事扎子啊这一天[00:38:48]

这个王安石著名的散文[00:38:53]

明着是在夸皇帝[00:38:56]

实际上说明[00:39:00]

北宋开国以来[00:39:02]

一直是弊病丛生[00:39:03]

危机四伏[00:39:06]

说事无事时则有事[00:39:07]

如果不立即改革[00:39:09]

马上就会[00:39:11]

出现大乱[00:39:15]

马上会生乱[00:39:17]

那么宋神宗看完[00:39:18]

王安石的百年无事扎子以后[00:39:21]

反应如何呢[00:39:24]

我们现在看到续通鉴长编十部中间记载了一句话[00:39:26]

乐清所奏[00:39:31]

疏至数遍[00:39:32]

就是我把你这封奏疏看了好几遍[00:39:35]

说明这个条条陈述都集中了要害[00:39:39]

宋神宗迫不及待的[00:39:43]

就在第二年[00:39:46]

公元1069年的春天[00:39:48]

任命王安石担任参知政事[00:39:51]

参知政事就是副宰相[00:39:56]

参知政事任命就意味着王安石[00:39:59]

从后台走向了前台[00:40:03]

一场影响中国的大的变革也从幕后走到了前台[00:40:06]

那么[00:40:13]

这场变革是什么呢[00:40:14]

我们下集[00:4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