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专辑:王立群读《史记》
歌手: 旧版百家大合集
时长: 35:56
本字幕由天琴实验室独家AI技术生成[00:00:00]
在我国儒学发展史上有一个上帝孔子下开朱熹的里程碑式的人物[00:00:01]
他的出现使儒学成为了中国社会的统治思想[00:00:08]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00:00:13]
这个就是公众[00:00:16]
司马迁的史记和班固的汉书都对这个人物做了[00:00:19]
司马迁和董仲舒是同时代人[00:00:25]
他还曾经问学于总[00:00:28]
那么[00:00:30]
董仲舒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00:00:31]
他是怎样被汉武帝发现[00:00:34]
为什么汉武帝尊崇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00:00:37]
独尊儒术的思想[00:00:41]
河南大学王立群教授做客百家讲坛[00:00:43]
为您精彩讲述王立群读史记汉武帝之董生对策[00:00:47]
董仲舒是广川人[00:00:55]
就是现在河北的枣强县人[00:00:57]
这个人在景帝朝已经是做过了博士了[00:01:00]
那当然[00:01:06]
中国古代这个博士跟我们现在这个博士不一样[00:01:06]
他那个时候的博士就是指他这个博学[00:01:09]
是[00:01:14]
实际上就是皇帝的一个顾问呢[00:01:14]
所以这个人的话呢[00:01:17]
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一个学者[00:01:19]
而且董仲舒读书啊[00:01:22]
非常刻苦[00:01:23]
据史记给汉书的记载[00:01:26]
董仲舒曾经是读书三年[00:01:28]
目不魁元[00:01:31]
就三年时间[00:01:33]
他没有到过自己的后花园去[00:01:35]
所以后来人们就出来了一个典故[00:01:39]
叫幕布葵园[00:01:42]
目不窥园就是指读书人们后来用目不窥园是形容一个人读书非常专心[00:01:45]
非常的专注[00:01:52]
这个人叫木[00:01:54]
汉武帝在继位以后[00:01:57]
在建元元年的十月[00:02:02]
他就下诏让天下的竹后[00:02:05]
让一些高官[00:02:09]
推举限量方正[00:02:10]
这个贤良方正的全名叫贤良方正[00:02:13]
极言敢谏[00:02:17]
这个贤良方正呢[00:02:21]
贤良试讲品[00:02:22]
贤良方正讲品质[00:02:23]
极言敢谏呢[00:02:25]
说他敢于说话[00:02:27]
所以在这次举贤良方正中间[00:02:29]
汉武帝[00:02:32]
发现的董仲舒[00:02:33]
董仲舒考了个第一名[00:02:36]
就是举手[00:02:38]
这样[00:02:40]
他既然是第一名[00:02:41]
是举手[00:02:43]
汉武帝就连续向他问了三次[00:02:44]
皇帝的问话叫策问[00:02:48]
董仲舒了[00:02:52]
就回答了三次[00:02:53]
这个回答的文章叫策文[00:02:55]
这个皇帝提问[00:03:00]
这个大[00:03:03]
这个贤良[00:03:04]
方正回答这个过程叫对策啊[00:03:05]
这就叫对策[00:03:09]
懂中只回答了三次[00:03:11]
这才流传下今天的天人三策[00:03:13]
在这个天人三策中间[00:03:19]
董仲舒阐述了自己的观点[00:03:22]
这个得到了汉武帝啊[00:03:25]
这个极其的喜爱[00:03:27]
那么汉武帝[00:03:30]
为什么喜爱董仲舒[00:03:33]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00:03:37]
这个问题牵涉到董仲舒在天人三策中间到底说了些什么问题[00:03:39]
引发了汉武帝的重视[00:03:48]
键人影16 岁的汉武帝刚刚起飞[00:03:50]
他还不知道如何治理天下[00:03:55]
就多次征集贤良[00:03:57]
疑问治国者[00:03:59]
董仲舒就在这种情况下被汉武帝发现[00:04:01]
并得到了汉武帝的赏识[00:04:05]
留下了著名的天人三策[00:04:08]
天人三策试讲天和人的关系[00:04:12]
那么董仲舒到底在天人三策中说了什么[00:04:16]
从而引发了汉武帝的兴趣[00:04:20]
点[00:04:24]
受到汉武帝重视的就是董仲舒提出来了新王改制[00:04:26]
什么叫兴亡呢[00:04:37]
就是一个王朝建立以后[00:04:39]
一个新登极的皇帝[00:04:42]
这个叫新王[00:04:45]
改制改是改变质呢[00:04:48]
就是一整套的制度一事[00:04:51]
董朱松认为啊[00:04:55]
一个新的国君登基以后[00:04:57]
一定要改变一整套的制度[00:05:00]
他具体提出了这个新郎改制的内容[00:05:07]
是两点[00:05:10]
一个叫改征戍[00:05:12]
第二个叫碎辐射[00:05:16]
董仲舒的原话就是改正朔[00:05:19]
易服色[00:05:22]
以顺天命而已[00:05:23]
这个话说起来就是要改正朔要义肤色来顺应天命[00:05:27]
但是这点这句话很不好懂[00:05:33]
我们做一点解释[00:05:35]
改就是改变[00:05:38]
更改[00:05:40]
蒸就是正月[00:05:41]
正月是一年之首[00:05:44]
硕士出一式一乐之首[00:05:47]
所以改征戍[00:05:52]
按照我们现在说一个最通俗的话就是改变立法[00:05:54]
一个王朝建立以后把这个立法要改一下[00:06:00]
这就叫改正朔[00:06:04]
什么叫一辐射呢[00:06:08]
一肤色[00:06:10]
一也是改变肤色[00:06:11]
就是指那个服装[00:06:14]
他说一个新王朝建立以后啊[00:06:16]
要改变你这个王朝的服装[00:06:19]
还有你祭祀的时候用的那个那个牲口啊[00:06:23]
车马这些颜色要改变[00:06:28]
中国古代历来是一个王朝他都宠上一种颜色[00:06:32]
一个王朝崇尚一种颜色[00:06:39]
一个新王朝建立以后[00:06:41]
要把前一个王朝的颜色给它改一下[00:06:43]
换成自己的这个王朝的颜色[00:06:47]
这就叫一肤色[00:06:50]
那么为什么董仲舒这么强调要改变这个[00:06:52]
立法和这个肤色呢[00:06:58]
因为董仲舒有一个看法[00:07:00]
他这个看法汉武帝是非常感兴趣的[00:07:04]
那么汉武帝对他这个改正朔易服色这么一套一室为什么感兴趣呢[00:07:08]
因为董仲舒这个[00:07:16]
改变仪式中间的包含了一个对汉王朝来说至关重要的问题[00:07:18]
就是一个新王朝建立以后[00:07:26]
那么你这个星王朝合法不合法[00:07:30]
有没有什么合法性[00:07:33]
这是一个很大的一个问题[00:07:35]
你比如刘邦[00:07:37]
他本来是一介草民[00:07:39]
刘邦是在中国皇帝中间[00:07:42]
它是从一个布衣百姓夺得皇帝之位用时间最短的人[00:07:45]
他就是三年[00:07:53]
反秦四年[00:07:54]
灭项[00:07:56]
刘邦就用了七年[00:07:57]
从一个布衣百姓摇身一变成了大汉天子[00:07:59]
那么你从一个普通老百姓摇身一变成为一个皇帝[00:08:05]
成为一代王朝的开国之君[00:08:10]
你是不是合法的[00:08:14]
所以一个新王朝建立以后[00:08:17]
他面临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这个新王朝[00:08:19]
这个新国君[00:08:22]
他合法不合法[00:08:24]
它的合法性在哪儿[00:08:25]
这个问题啊[00:08:28]
开国皇帝想不到[00:08:30]
开国皇帝第一是他的这个理论水平、知识水平达不到[00:08:32]
在一个开国皇帝顾不上开国皇帝[00:08:38]
只顾着夺人家的权[00:08:41]
夺过来自己当[00:08:42]
一世想不到[00:08:44]
二呢[00:08:46]
他也顾不上[00:08:46]
但是这是一个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00:08:48]
就是你这个新王朝建立有没有合法性[00:08:51]
人家凭什么要承认[00:08:57]
这是一个问题[00:08:59]
再一个问题[00:09:01]
你刘邦是一个草民[00:09:03]
你就折腾了78年七搞八搞[00:09:05]
你搞了一个皇帝[00:09:08]
那么[00:09:09]
你能这样搞个皇帝[00:09:11]
我们能不能也这样搞[00:09:12]
就是说你当了天子[00:09:16]
当了皇帝[00:09:17]
建立大汉王朝[00:09:18]
我们也能不能搞上几年[00:09:19]
把你干下去[00:09:22]
我们再来当皇帝[00:09:23]
这个问题就更重要了[00:09:27]
所以这个一个新王朝建立以后[00:09:29]
它存在的两个问题[00:09:35]
一合法不合法[00:09:37]
第二是大家是不是都可以仿照你这个做法来做[00:09:39]
如果大家都可以仿照你这个做法来做[00:09:45]
那么你去度秦[00:09:48]
秦朝的天下[00:09:49]
我们淇度你刘姓的江山[00:09:50]
那这个天下就大乱了[00:09:53]
所以董仲舒在他的兴亡改制说中间[00:09:55]
他提出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00:10:02]
他叫你这个[00:10:05]
呃改正朔易服色[00:10:07]
他实际上他暗含了一个什么意思呢[00:10:11]
董中书的意思[00:10:14]
一个人之所以最后能够当皇帝[00:10:15]
是军犬神兽[00:10:18]
是天命所在[00:10:22]
是老天让你当的[00:10:24]
所以天下的老百姓就得承认你是合法的[00:10:27]
反过来说[00:10:31]
其他的人不能再这样做了[00:10:33]
你再这样做[00:10:36]
老天不支持你[00:10:36]
所以董仲舒提出来这个新王改制[00:10:39]
实际上是在强调君权神授[00:10:43]
这个皇帝的权力是老天给的[00:10:51]
是天意[00:10:53]
所以他做天子[00:10:54]
大家的服从[00:10:56]
别的人不具备这个天翼[00:10:57]
你就不能再折腾[00:10:59]
你再折腾的话[00:11:00]
那你就是成了[00:11:02]
造反你就不可能当皇帝[00:11:04]
所以董仲舒这个[00:11:07]
他这个新王改制说啊[00:11:09]
这个说法一提出来[00:11:11]
你想想汉武帝能不高兴吗[00:11:13]
汉武帝没有这个理论水准呢[00:11:17]
他不能够论证西汉王朝的合法性[00:11:20]
但是董仲舒从理论上阐明了西汉王朝的建立是合法的[00:11:24]
刘邦当皇帝是天意[00:11:31]
是天命[00:11:34]
是神兽的权利[00:11:35]
这个当然对汉武帝来说是极为感兴趣的[00:11:38]
但是汉武帝没有看到董中枢这个说法[00:11:44]
中间他还有另外一层意思[00:11:47]
董仲舒这个君权神授的[00:11:49]
他这个命题中间包含了两层意思[00:11:52]
第一是承认军权[00:11:55]
第二是限制君权[00:11:59]
他还有限制[00:12:02]
也就是说你当了皇帝是上天给你的[00:12:04]
但是反过来[00:12:09]
如果你做了皇帝以后[00:12:10]
你像秦始皇一样胡作非为[00:12:12]
那么上天就会警告你[00:12:16]
如果你再不改[00:12:21]
那么上天就不再支持你了[00:12:22]
所以董仲舒后来他就用这个[00:12:26]
你比如说出现了一些避震呐[00:12:29]
像日食啊[00:12:32]
出现这些现象的时候[00:12:33]
他就用这些现象来告诫皇帝[00:12:34]
这是上天对皇帝的一种警告[00:12:38]
一旦出现这些现象[00:12:42]
你要反省自己[00:12:44]
啊[00:12:46]
当然这个时候董仲舒提天人三策的时候[00:12:46]
还没有把这一点发挥出来[00:12:49]
所以他这一点为汉王朝寻找这个合法性[00:12:51]
这一点深得汉武帝的信任[00:12:56]
这是董仲舒[00:13:00]
得到汉武帝信任的第一点[00:13:02]
根据王立群先生的分析[00:13:05]
董仲舒在天人三策中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就解决了西汉王朝的合法性问题[00:13:07]
这对于任何一个地方来说[00:13:15]
这都是首要的问题[00:13:17]
汉武帝自然对公众欣赏[00:13:20]
但是[00:13:23]
刚刚君临天下的汉武帝面对的还不仅仅是这些问题[00:13:24]
一些想有所作为的汉武帝还在思考[00:13:29]
董仲舒的哪些想法对汉武帝来说有郑重夏天[00:13:33]
广告之后[00:13:38]
请继续收看[00:13:40]
建元元年[00:13:42]
汉武帝刚刚继位[00:13:43]
一心想有所作为[00:13:45]
就多次征集贤良[00:13:47]
以求治国之道[00:13:48]
在这一过程中[00:13:50]
董仲舒走进了汉武帝的世界[00:13:52]
他的新王改制解决了西汉王朝的合法性问题[00:13:55]
很得汉武帝的赏识[00:14:00]
但是[00:14:02]
刚刚君临天下的汉武帝面临的还不仅仅是这些问题[00:14:03]
他还在思考什么[00:14:08]
董仲舒的哪些想法对汉武帝来说会正中下怀[00:14:10]
董仲舒的这个博士呢[00:14:17]
是春秋学的博博士[00:14:19]
春秋是中国古代的第一部编年体的史书[00:14:22]
这个董中舒[00:14:29]
这一个春秋学来属于公羊派的春秋[00:14:30]
因为春秋有三派[00:14:36]
懂中是属于公羊派的春秋[00:14:38]
公羊派春秋特别重视的就是打击[00:14:41]
这个一桶我们也可以叫做统一[00:14:49]
所谓的大一桶[00:14:52]
就是把天下的统一看得非常大[00:14:54]
看得非常重要[00:14:58]
这就叫大一桶[00:15:00]
他总中枢这个公羊派春秋中间特别强调[00:15:03]
天下的统一是最最重要的[00:15:08]
而这一点的话呢[00:15:13]
又是非常迎合汉武帝的心里的[00:15:14]
汉武帝是刚刚经过呃这个景帝朝的七国之乱以后[00:15:19]
截下来这个江山的[00:15:23]
他接下来这个江山以后[00:15:25]
仍然存在着一个诸侯王格局的问题[00:15:27]
汉武帝一升智力的就是要搞中央***[00:15:30]
ER [00:15:35]
董仲舒恰恰给他提供了一个大一桶的这么一个理论[00:15:36]
所以汉武帝就可以在大一桶的这个理论之下[00:15:41]
公开的搞碳的一套中央***[00:15:46]
所以董中枢他的天人三策受到汉武帝信任的第二点[00:15:49]
就是他给汉武帝的中央***提供了一个理论的依据[00:15:55]
第三点[00:16:02]
董仲舒在天人三策中间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建议[00:16:04]
就是建立太学[00:16:09]
太学就是国家的最高学府[00:16:16]
建立太学[00:16:19]
而且还要提出来[00:16:21]
要把这个推举贤良作为一种制度[00:16:24]
每两年要推选一次[00:16:28]
推选这个这个这个天下的贤士[00:16:32]
它把它制度化[00:16:35]
这个[00:16:38]
兴太学[00:16:40]
举贤良[00:16:41]
这是董仲舒天人三策提出来的第三个重要观点[00:16:42]
太学啊[00:16:49]
它的建立[00:16:51]
就是从武帝朝开始的[00:16:53]
太学是封建社会的最高学府[00:16:56]
到隋代又成立了国子监[00:16:59]
国子监呢[00:17:03]
既是最高学府[00:17:03]
又是管理这个最高学府的一个太学[00:17:05]
一个国子监[00:17:08]
从武帝朝开始[00:17:10]
以后一直延续到清朝废除科举制为止[00:17:11]
所以这个太学给给这个[00:17:17]
呃[00:17:20]
中国封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人才[00:17:20]
在一个就是推举贤良[00:17:25]
这个推举贤良成为一个制度以后啊[00:17:31]
他成了汉代这个人才选拔[00:17:34]
汉代的人才选拔是察举征批[00:17:39]
成了人才选拔的一个制度[00:17:44]
因为大家知道中国的人才选拔是经过了五个制度的这个轮换[00:17:46]
最早的人才选拔是选贤举能[00:17:51]
这是上古时期[00:17:56]
后来发展呢[00:17:58]
就是世卿世禄[00:18:00]
就是你们家做官人世世代代要做世卿世禄[00:18:01]
到了汉代[00:18:05]
就改变这个做法了[00:18:07]
要茶具真批[00:18:08]
就是从天下的这个臣民中间来选拔贤才[00:18:10]
到了魏晋南北朝[00:18:15]
是九品中正制[00:18:17]
就把人分为上中下三品[00:18:20]
再来选拔人才[00:18:23]
到了隋朝[00:18:24]
实行科举制[00:18:25]
这个中国人才的选拔经过了五种制度[00:18:27]
最终定型与隋代的科举制[00:18:30]
科举制一实行就是1300 元[00:18:33]
一直到清代[00:18:36]
晚清废除科举[00:18:38]
所以这个作为人才选拔来说[00:18:42]
董仲舒视为汉代的人才选拔制度做了很大的贡献[00:18:44]
所以汉武帝是一个很有想作为的一个君主啊[00:18:49]
他当了皇帝以后[00:18:53]
他首先要想到的就是怎么样去[00:18:56]
网络人才[00:18:59]
而董仲舒给他提出来了[00:19:00]
培养人才、选拔人才的具体的做法[00:19:03]
这也是董仲舒深得汉武帝信任和他喜爱的一个方面[00:19:07]
这是第三点[00:19:14]
第四点[00:19:16]
尊儒[00:19:17]
我们现在一提董仲舒[00:19:23]
大家就会想到罢黜百家[00:19:25]
独尊儒术[00:19:28]
其实这个话不是董仲舒说的[00:19:29]
这个话出现的非常晚[00:19:32]
董仲舒说了一个什么话呢[00:19:34]
董仲舒的原话是说他在天人三策中间提出来说[00:19:37]
诸不在六艺之科[00:19:42]
孔子之术者[00:19:45]
皆崛起到务实并进[00:19:47]
这个董仲舒的这个原话的意思是说不是在[00:19:52]
六经的不在[00:19:57]
六经的[00:19:59]
不在孔子的著作这这个范围之内的这些书不要让它流传了[00:20:00]
这就是所谓的独尊儒术[00:20:08]
这个董仲舒这个建议呢[00:20:10]
被汉武帝马上就采纳[00:20:13]
这个汉武帝这个做法呢[00:20:17]
跟秦始皇相反[00:20:18]
秦始皇是焚书坑儒[00:20:20]
不让人读书[00:20:21]
汉武帝的方法呢[00:20:23]
是让你读书[00:20:24]
但是值得你读儒家的书[00:20:26]
读一种书[00:20:28]
读一类书[00:20:29]
这个秦始皇他这个做法[00:20:31]
后来这是证明是不行的[00:20:33]
你不让人读书是不行的[00:20:34]
汉武帝让他读一类书[00:20:36]
这个做法后来看来是成功的[00:20:38]
当然汉武帝这个尊乳还不是纯乳啊[00:20:40]
我们下面还会讲到说董宗叔就提出来一个[00:20:42]
这个不在六艺之科[00:20:46]
孔子之术的这些要崛起到务实并进[00:20:48]
就这些东西要把它断掉[00:20:51]
这就董仲舒的原话[00:20:55]
到了班固为汉武帝写传的时候[00:20:58]
班固在汉武帝的传记的最后啊[00:21:03]
评价汉武帝的医生的时候[00:21:06]
说了八个字[00:21:08]
教发绌百家表章六经[00:21:10]
这是班固的话[00:21:16]
罢黜百家[00:21:18]
表彰六经[00:21:19]
这是防护[00:21:20]
后来人们在班固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发展[00:21:23]
说是罢黜百家独尊[00:21:26]
董仲舒的第四个重要的贡献[00:21:30]
就是他提出来了这个尊儒的问题[00:21:34]
第五点[00:21:40]
在天人三策中间[00:21:42]
得到汉武帝重视的还有一点[00:21:43]
就是董仲舒提出来的要[00:21:47]
改革啊[00:21:51]
要进行改革[00:21:53]
当然董仲舒没有用改革这个词[00:21:55]
他用了一个词叫根华[00:21:57]
董仲舒认为[00:22:03]
这个汉朝建国以来[00:22:04]
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00:22:05]
之所以发展的不快[00:22:07]
很大的一个原因是有很多东西需要改[00:22:09]
没有改[00:22:12]
所以董仲舒提出来有个跟话说[00:22:13]
就要改革[00:22:15]
我们以上呢讲了董仲舒呢[00:22:18]
他这个天人三册的五个方面[00:22:20]
你想想他这五个方面啊[00:22:23]
他这五个方面[00:22:26]
大一桶[00:22:28]
他是解决了中央***的问题[00:22:29]
尊儒的问题[00:22:33]
人才的培养和选拔的问题[00:22:35]
这个他还提出来了这个西汉政权的合法性的问题[00:22:39]
他还提出了改革的问题[00:22:45]
董仲舒在天人三策中间提出的五个问题[00:22:48]
都是汉武帝做了皇帝以后最需要解决的问题[00:22:51]
所以董仲舒深得[00:22:57]
这个汉武帝的这个信任[00:23:00]
董仲舒天人三策的五个方面[00:23:03]
解决了西汉王朝建立以来的大问题[00:23:06]
每个问题都切中要害[00:23:10]
其中的罢黜百家[00:23:13]
独尊儒术对后世中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00:23:14]
也正是这一点让人不解[00:23:19]
西汉王朝建立[00:23:22]
一直奉行王老之举[00:23:23]
而董仲舒却大胆提出罢黜百家[00:23:26]
独尊儒术[00:23:29]
这与西汉初期的统治思想格格不入[00:23:30]
而汉武帝却积极采纳[00:23:34]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00:23:37]
王立群先生对此是如何看[00:23:40]
我觉得大概有这么几个方面[00:23:45]
首先我们看法家啊[00:23:48]
这个法家学说啊[00:23:51]
它有两个方面[00:23:54]
第一[00:23:56]
法家学说是封建***的皇帝最喜欢的[00:23:57]
哪个到皇帝人都喜欢法家那一套[00:24:02]
这是一个方面[00:24:07]
但是另一方面[00:24:08]
秦朝的灭亡又给后来的皇帝敲了一个警钟[00:24:10]
如果你仅仅用法家学说去治国[00:24:15]
一定会导致亡国[00:24:18]
秦朝就是个例子[00:24:21]
所以后代的帝王[00:24:24]
一方面这个法家学说他始终是不丢的[00:24:26]
因为法家讲权术[00:24:30]
它是不丢的[00:24:32]
但是另一方面[00:24:33]
他又不能赤裸裸的直讲法家[00:24:35]
他需要在法家的外面披上一个很漂亮的外衣[00:24:38]
一个很温和的外衣[00:24:43]
而这一个漂亮给温和的外衣选来选去[00:24:45]
谁最合适呢[00:24:49]
就是董仲舒改造的这个新儒学是最合适的[00:24:51]
所以[00:24:58]
入学啊[00:24:59]
他在之所以被汉武帝看中[00:25:01]
它有两个方面的理由[00:25:04]
一个方面[00:25:06]
汉武帝你想想[00:25:07]
他在位54 年[00:25:08]
给匈奴打仗打了39 年[00:25:10]
在长期的战争中间[00:25:14]
它实行的这一套[00:25:16]
主要的是用法加这个一套[00:25:17]
但是呢[00:25:21]
他又想规避这个打出法家旗号的这种政治风险[00:25:21]
所以他需要一个漂亮的外衣[00:25:28]
这个外衣他找来找去就这个董仲舒改造这个如家最合适[00:25:30]
因为儒家[00:25:36]
讲这个大一桶啊[00:25:37]
儒家讲仁义啊[00:25:38]
这些方面呢最适合他[00:25:40]
所以这是他欣赏儒家很重要的一点[00:25:42]
再一个的话呢[00:25:46]
这个汉武帝一生追求的事情就是一件事情[00:25:48]
他54 年当皇帝[00:25:54]
汉武帝实际上做的就是一件事儿[00:25:56]
中央***[00:25:58]
汉武帝医生就做的一件事儿[00:26:04]
而且是高度的中央***[00:26:06]
这个中央***其中包括的有一个方面[00:26:10]
就是思想的统一[00:26:13]
要用一种思想[00:26:16]
把天下的思想都统一起来[00:26:18]
董仲舒就提在天上的[00:26:21]
提出建议啊[00:26:22]
说现在天下的老师[00:26:24]
每一个老师都讲自己的一套[00:26:26]
所以天下了就乱糟糟的[00:26:28]
那么现在最好的是用一种思想来统一天下[00:26:31]
这董仲舒提出了尊如符合汉武帝用一种学术思想来统一天下的这个总的这个原则[00:26:36]
而这个用儒家来统一思想[00:26:48]
恰恰是汉武帝[00:26:51]
中央***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00:26:54]
中央一拳[00:26:58]
一个方面是政治上权力的高度集中[00:26:58]
另一个方面是思想文化方面的统一[00:27:01]
而这个思想文化的统一[00:27:05]
就是要用儒家思想来统一[00:27:07]
这是他欣赏儒家的这个第二点[00:27:12]
由于这两个点[00:27:16]
所以董仲舒的这个尊竹这个主张很快[00:27:17]
就被汉武帝选中了[00:27:22]
汉武帝就看中了这个尊如[00:27:24]
他的功利性[00:27:28]
它的实用性[00:27:29]
史学家们曾经给汉武帝四个字寻思大略[00:27:31]
根据****先生的分析[00:27:37]
这位雄才大略的君主[00:27:40]
正是看中了儒学能够实现他一生的政治理想[00:27:42]
才积极倡导发出大家独尊[00:27:46]
从此以后[00:27:50]
儒家思想在中国大地上遍地开花[00:27:51]
影响深远[00:27:55]
那么[00:27:57]
发出百家独尊儒术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广告之后请继续收看[00:27:57]
根据王立群先生的分析[00:28:05]
汉武帝在百家之学吴尊[00:28:07]
自然有他自己的想法[00:28:11]
他想通过儒家思想实现他一生的政治化[00:28:14]
从此以后[00:28:20]
儒学就从民间思想变成了官方自己[00:28:21]
影响中国社会2000多亿[00:28:25]
那么[00:28:28]
罢黜百家[00:28:29]
独尊儒术到底给我带来了什么[00:28:30]
中国历史上罢黜百家[00:28:35]
独尊儒术是从董仲舒的天人三策开始的[00:28:38]
可以说他这个影响是十分巨大[00:28:43]
我们从两个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00:28:48]
我们先看看它正面的影响[00:28:50]
董仲舒提出来的这个尊儒的这个主张[00:28:54]
从正面上来看[00:28:59]
它对我们这个国家的稳定[00:29:01]
对我们这个中华民族的统一[00:29:05]
贡献是极其之大[00:29:10]
我们这个国家能[00:29:13]
这个经过2000多年的发展[00:29:15]
他始终没有出现大的分裂[00:29:17]
我们这个民族之所以这么多民族能凝聚成为一个整体[00:29:20]
它和这个儒家思想[00:29:27]
长期的统一[00:29:30]
中国的文化思想界关系非常密切[00:29:32]
所以董仲舒在这一点上[00:29:37]
对我们这个国家的统一[00:29:39]
对我们这个民族的凝聚起了很大的作用[00:29:41]
这是[00:29:46]
尊竹的正面的第一个的效果[00:29:47]
第二[00:29:52]
这个尊儒还有一个很大的影响[00:29:53]
就是董仲舒提同时提出两条[00:29:58]
一个是建太学[00:30:01]
就是办学校[00:30:03]
另一个方面呢是尊儒[00:30:04]
这样一来呢[00:30:07]
太学里边主要传授的是儒家的经典[00:30:08]
这样从太学[00:30:13]
当然后来又在这个基层啊[00:30:15]
也办了一些相学[00:30:18]
从太学到地方的学校[00:30:20]
都读这个儒家的经典[00:30:23]
这样就造就了一批在中国历史上以儒家思想作为信仰的文人[00:30:25]
这是个了不得的事情[00:30:38]
呃[00:30:42]
董仲舒创意的建太学和他这个尊儒结合到一块儿[00:30:43]
再中国2000多年的历史上[00:30:49]
出现了一个以儒家思想[00:30:51]
儒家学说作为作为一个价值观念的一个文人集团[00:30:55]
这些文人通过读书走上官场[00:31:02]
就是文官[00:31:05]
在中国古代的政坛上有四种人[00:31:08]
有四种[00:31:12]
第一文官[00:31:13]
第二武将[00:31:15]
第三外戚[00:31:17]
第四[00:31:20]
宦官[00:31:20]
这四种力量从总的方面来看[00:31:22]
哪一个朝代[00:31:26]
哪一个皇帝在位的时候[00:31:28]
以儒家思想武装的为价值观念的这个文官集团掌权[00:31:30]
这个时代政治就比较亲民[00:31:37]
总的来看[00:31:41]
如果是武将掌权呢[00:31:43]
就会出现樊振格局[00:31:45]
像唐代的中后期[00:31:47]
如果是让宦官给外戚这两股势力掌权[00:31:50]
那这个王朝大致上来说[00:31:55]
宦官给外企掌权的时候[00:31:58]
基本上是这个王朝最黑暗的一个时代[00:32:00]
所以从中国历史上来看[00:32:05]
在政坛这四种力量[00:32:07]
文官[00:32:10]
物价[00:32:11]
宦官、外戚这四种力量中间以儒家思想为价值观念[00:32:13]
这一批文人做官[00:32:20]
是这个政坛最稳定、政治最清明的一个时代[00:32:23]
因为这里有一个道理啊[00:32:28]
就是这些人[00:32:32]
这些文人做官以后[00:32:33]
他有一个就是他从小读的是儒家的经书[00:32:35]
讲中讲笑[00:32:39]
讲仁义[00:32:41]
他有一个价值观念[00:32:42]
这个有价值观念的官员和没有价值观念的官员是绝不相同[00:32:45]
这个有价值观念的这些文人[00:32:50]
他进入各级政府做了官园以后[00:32:52]
他在判断是非的时候[00:32:56]
它不仅仅是听从上面的指挥[00:32:59]
一个命令[00:33:03]
他还有自己的一个判断[00:33:04]
这个判断就是儒家的这一套价值观念[00:33:06]
所以尊儒以后啊[00:33:11]
让这个儒家思想深入到文人的心中[00:33:13]
这些文人后来步入政坛以后[00:33:18]
他就有了一个价值观念[00:33:21]
你通关中国整个的封建制度史[00:33:24]
有价值观念的官员和没有价值观念的官员是绝不相同的[00:33:28]
而这个东西呢[00:33:34]
恰恰是董仲舒提出来的[00:33:35]
一方面他提出来办学校[00:33:37]
来培养[00:33:39]
本人另一方面[00:33:41]
他尊儒[00:33:42]
让学校去教学生读儒家的经典[00:33:43]
这两个方面的结合[00:33:46]
就造就了中国封建社会一大批[00:33:48]
以儒家思想为[00:33:52]
价值观念的文官集团[00:33:55]
这个贡献非常之大啊[00:33:57]
这是我们讲了他正面的好的一面[00:34:00]
下面我们再说说他负面[00:34:03]
这个儒家思想作为一个封建阶级的统治思想[00:34:06]
也有它的负面影响[00:34:09]
它的负面影响也很大[00:34:11]
他的负面影响最大的就是它导致了文化***[00:34:13]
文化***[00:34:18]
因为你儒家地位提高了[00:34:19]
其他诸子百家救他的市场就缩小了[00:34:21]
这个[00:34:25]
文化***呢[00:34:27]
它就限制了其他学派的发展[00:34:28]
所以他到后期啊[00:34:32]
这个儒家思想到后期它凝固化的时候[00:34:33]
它有很大的负面的影响[00:34:36]
呃[00:34:40]
当然我们这些负面影响的话也要指出来啊[00:34:41]
就是我们看懂中枢[00:34:44]
他这个建议[00:34:45]
他提倡的尊儒有它积极的一面[00:34:46]
也有它消极的一面[00:34:48]
所以我们这一讲讲董仲舒的这个董生这个献策[00:34:51]
董仲舒是个很有贡献的人[00:34:55]
汉武帝发现的这个人才采纳他的学说[00:34:57]
但是汉武帝并没有重用他[00:35:01]
汉武帝把他派到他的哥哥江都王那个地方去[00:35:03]
做了国相[00:35:08]
江都在哪呢[00:35:09]
就现在[00:35:10]
江苏的扬州[00:35:11]
董仲舒在对策完了以后[00:35:13]
被派到扬州去做江都国的国相啊[00:35:15]
就是没有把他留在****府的正直[00:35:20]
作为汉武帝来说[00:35:24]
它是要尊儒的[00:35:25]
他既然要尊儒[00:35:28]
他肯定在中央的人事安排上要体现他的意图[00:35:29]
他没有安排董仲舒进这个班次[00:35:34]
他一定要有考虑其他的人[00:35:38]
那么[00:35:40]
汉武帝在****府的机构中间的人事安排上[00:35:41]
怎么样来体现他的尊儒呢[00:35:47]
请看下集[00:35:50]
窦婴为下[00:35:52]
谢谢大家[00:35:54]